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线性水利工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求及思路研究
1
作者 夏熙 朱林 孙付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开发强度较高,人均土地资源有限,对线性水利工程的占地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响应国家关于节约集约工程用地的政策,线性水利工程建设应根据建设规模、工程效益、社会环境等不同的条件,构建工程...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开发强度较高,人均土地资源有限,对线性水利工程的占地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响应国家关于节约集约工程用地的政策,线性水利工程建设应根据建设规模、工程效益、社会环境等不同的条件,构建工程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工程集约用地的客观规律,通过优化调整工程布局与规模,尽可能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工程集约用地水平,为后续线性水利工程节约集约用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线性水利工程 节约集约用地
下载PDF
外江潮位抬升背景下江苏省太湖地区雨潮遭遇分析
2
作者 柳子豪 汪院生 +3 位作者 钟栗 吴心艺 刘鹏 沙鹏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9期59-63,75,共6页
研究感潮地区外江潮位的变化对有效发挥区域洪涝体系十分重要。江苏省太湖地区作为典型的感潮区域,在现状防洪体系下进行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推算时,并未充分考虑与评估区域暴雨遭遇外江高潮位时对区域防洪的影响。根据沿江3个潮位代表... 研究感潮地区外江潮位的变化对有效发挥区域洪涝体系十分重要。江苏省太湖地区作为典型的感潮区域,在现状防洪体系下进行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推算时,并未充分考虑与评估区域暴雨遭遇外江高潮位时对区域防洪的影响。根据沿江3个潮位代表站长系列实测潮位资料,对外江潮位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潮位代表站年最高潮位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以镇江(二)潮位站变化趋势最为显著。但在汛期时,平均低潮位在历年变化中变幅不大,且在短历时(最大7 d)降雨发生时期,各区域降雨重现期与潮位重现期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二者之间显著不相关。从反映实际情景对区域不利影响的角度考虑,在新一轮《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中,仍建议沿用设计暴雨与实况潮位相组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江苏片区 潮位 洪涝灾害 感潮地区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流域防洪除涝减淹面积分析
3
作者 钟栗 汪院生 王子建 《江苏水利》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分析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后产生的防洪除涝效益,选取不同降雨量级的典型年,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原模拟工程前后遭遇典型年降雨的洪水位,结合面积、容积与高程关系曲线计算出典型年淹没面积,并建立... 为分析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后产生的防洪除涝效益,选取不同降雨量级的典型年,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还原模拟工程前后遭遇典型年降雨的洪水位,结合面积、容积与高程关系曲线计算出典型年淹没面积,并建立淹没面积与典型年控制时段降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70年来江苏省太湖流域减淹,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防洪效益 减淹面积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湖流域重要河湖水量分配分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强 吴小靖 张中天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1期15-20,33,共7页
在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幸福河湖建设对河道内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基于太湖流域沿江和环太湖水量数据,根据不同阶段,考虑增长贡献率,分析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及城市沿江、环太湖水量交换趋势变化,运用知识图谱重点分析... 在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幸福河湖建设对河道内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基于太湖流域沿江和环太湖水量数据,根据不同阶段,考虑增长贡献率,分析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及城市沿江、环太湖水量交换趋势变化,运用知识图谱重点分析太湖流域重要河湖河道内水量交换特征和成因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含黄浦江)年均引江水量略有增加、出入湖水量显著增加。在水资源调度期间,受降雨和下垫面变化影响,湖西区水资源调度期和其他时期均是湖西区入湖来水的主要贡献期;望虞河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调度期间;浙西区入湖水量受太湖水位顶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建议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规范水资源调度,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有序调度,进一步优化太湖水位调度线,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道内水量分配 增长贡献率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水域开阔段河道断面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夏熙 朱林 +1 位作者 于建忠 金美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弃土的处置成为一个比较共性且棘手的难题。考虑到吴淞江江苏段部分河段现状河道断面较大,文章以不影响行洪能力、航运安全为前提,对水域开阔段的河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经分析,河道浚深+浅滩塑...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弃土的处置成为一个比较共性且棘手的难题。考虑到吴淞江江苏段部分河段现状河道断面较大,文章以不影响行洪能力、航运安全为前提,对水域开阔段的河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经分析,河道浚深+浅滩塑形方案,可进一步消减河道疏浚的多余土方,相应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构建了河道两侧水下多元化的滩区地貌,为河道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更为后期打造吴淞江生态廊道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淞江 断面设计 效益分析 生态廊道
下载PDF
新一轮太湖治理背景下洮滆地区河湖生态复苏对策研究
6
作者 秦灏 吴小靖 +3 位作者 唐仁 孙天悦 梁庆华 吴心艺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3-6,共4页
作为太湖上游重要的汇水区域,加快洮滆地区河湖生态复苏,可以有效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促进太湖治理实现更高质量“两保两提”。文章在对该地区现状水系特征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基础上,以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保护为目标,科学谋划“两核两区... 作为太湖上游重要的汇水区域,加快洮滆地区河湖生态复苏,可以有效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促进太湖治理实现更高质量“两保两提”。文章在对该地区现状水系特征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基础上,以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保护为目标,科学谋划“两核两区一带”生态修复总体空间布局,明确以深化控源截污为前提,提出加强水系连通、着力生态修复、强化综合管理等对策措施,为实现地区河湖生态系统复苏提供科学指导,也为流域构建健康生态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洮滆地区 生态复苏 两核两区一带
下载PDF
江苏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芳 汪院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第7期64-64,共1页
结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的设计、审查实践,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等作归纳浅析,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目标任务,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 结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的设计、审查实践,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等作归纳浅析,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目标任务,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设计方案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太湖通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兴和 吴忠 陈晔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12期147-150,157,共5页
新沟河将太湖与长江联通,针对通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特点和复杂条件,利用科研或专题研究、设计研发、模型试验验证与优化等手段,对项目多功能综合利用、规模比选论证、控制与调度、选址与布局优化、水工结构和机泵设备研发创新等关键技... 新沟河将太湖与长江联通,针对通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特点和复杂条件,利用科研或专题研究、设计研发、模型试验验证与优化等手段,对项目多功能综合利用、规模比选论证、控制与调度、选址与布局优化、水工结构和机泵设备研发创新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并得到成功应用,达到预期和理想效果,工程投入运行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必将对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和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太湖 江湖联通 新沟河 通江大型水利枢纽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江苏省武澄锡虞区水量调度方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风 宋丽花 李灿灿 《江苏水利》 2016年第10期67-72,共6页
根据武澄锡虞区特点及工程条件,采用太湖流域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对引排方案进行计算,以水质改善程度为依据,河网水位、引排水量为次要评判因子,确定"北控新沟专排"方案为该区域调水引流最优方案,指出水环境改善的根本措施... 根据武澄锡虞区特点及工程条件,采用太湖流域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对引排方案进行计算,以水质改善程度为依据,河网水位、引排水量为次要评判因子,确定"北控新沟专排"方案为该区域调水引流最优方案,指出水环境改善的根本措施是对污染源的治理,需加强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排调水 水量调度 水质模型
下载PDF
基于MIKE模型的太湖湖西通胜地区水利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卫东 唐仁 +2 位作者 钟栗 汪院生 秦灏 《江苏水利》 2020年第10期4-9,14,共7页
针对湖西通胜地区整体防洪标准偏低及骨干河道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建立基于MIKE11模型的通胜地区水利计算模型,评估地区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围绕通胜防洪设计水位目标,依托流域与区域防洪体系,遵循“上蓄、中滞、下泄”的治理原则,分析... 针对湖西通胜地区整体防洪标准偏低及骨干河道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建立基于MIKE11模型的通胜地区水利计算模型,评估地区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围绕通胜防洪设计水位目标,依托流域与区域防洪体系,遵循“上蓄、中滞、下泄”的治理原则,分析研究通胜地区河道整治方案,提出符合通胜地区实际和需求的可持续治理对策,进一步完善通胜地区防洪除涝格局,全面提高通胜地区防洪标准,为地区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研究表明:通胜地区现状防洪标准总体不足20年一遇;通过实施通济河、胜利河及简渎河整治工程措施,可有效实现丘陵山区洪水安全有序下泄,满足通胜地区防洪设计水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模型 现状评估 设计水位 治理原则 防洪除涝格局
下载PDF
太湖流域吴淞江(江苏段)工程线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林 施巍巍 《江苏水利》 2015年第6期20-22,共3页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等文件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工程线路方案研究,划定规划保留区,预留了吴淞江今后拓浚空间,利于地方经济社会据此进行更好的规划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分析了...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等文件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工程线路方案研究,划定规划保留区,预留了吴淞江今后拓浚空间,利于地方经济社会据此进行更好的规划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航道治理与吴淞江规划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交通航运和水利有效结合、避免工程重复投资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吴淞江 工程线路 方案研究
下载PDF
滨江平原河网地区自然活水方案研究
12
作者 刘宇淳 洪子贤 +2 位作者 李灿灿 黄欣 柳子豪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为有效改善调水引流地区因引排安排不当导致的河网水势不明、高低不清的现象,文章提出“引排有序、精准调配”的活水思路,以江阴市主城区滨江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对象,明确“四进两出”引排通道和水位分级控制活水方案。通过模型分析,结... 为有效改善调水引流地区因引排安排不当导致的河网水势不明、高低不清的现象,文章提出“引排有序、精准调配”的活水思路,以江阴市主城区滨江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对象,明确“四进两出”引排通道和水位分级控制活水方案。通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方案实施后,主城区形成了“东(北)水西(南)送”的有利水势,河网水动力条件较现状明显改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指导江阴市主城区提升活水成效,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开展调水引流工作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精准调配 自然活水 水动力提升
下载PDF
输水隧洞穿越断层破碎带TBM施工过程研究
13
作者 张玉婷 张程程 李悦 《海河水利》 2025年第2期103-106,110,共5页
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影响隧洞整体稳定性,以某输水隧洞为研究对象,利用HSP217超前地质预报仪对隧道地质进行预报,进一步通过数值软件建立输水隧洞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全断面施工过程,获得施工过程中隧洞拱顶、拱腰和拱底的变形规律... 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影响隧洞整体稳定性,以某输水隧洞为研究对象,利用HSP217超前地质预报仪对隧道地质进行预报,进一步通过数值软件建立输水隧洞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全断面施工过程,获得施工过程中隧洞拱顶、拱腰和拱底的变形规律。通过布置不同监测断面,进一步研究破碎带存在对输水隧洞变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号T50+250-T50+450段内的地震波反射界面明显,周围背景值有明显差异,结构面组数较多且杂乱无序,可判断为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掌子面接近破碎带过程中,隧洞变形变化较小,当掌子面穿越破碎带时,隧洞变形迅速增大;隧洞施工影响范围划分为几乎无影响区(>3D)、弱影响区(1D~3D)和强影响区(<1D);在隧洞穿越断裂破碎带时,隧洞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会显著放大,必要时可采取加固措施。研究方法和内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输水隧洞 有限元分析 隧洞变形
下载PDF
典型都市圈地区水域保护体系研究
14
作者 沙鹏 张亚洲 +3 位作者 赵美玲 卢妍 夏熙 刘鹏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122-124,161,共4页
为有力推进全省水域保护,构筑典型示范样板,选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提出“摸清底数—明确布局—提出措施—制定方案—形成特色”的水域保护方法,制定了符合示范区实际的水域保护途径。研究首次构建了具有示范... 为有力推进全省水域保护,构筑典型示范样板,选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提出“摸清底数—明确布局—提出措施—制定方案—形成特色”的水域保护方法,制定了符合示范区实际的水域保护途径。研究首次构建了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水域保护体系,检验了水域保护体系和途径的可操作性,可为全省水域保护与治理提供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示范区 水域保护
下载PDF
小流域水文水利计算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太湖流域湖西通胜地区为例
15
作者 《江苏水利》 2021年第12期I0001-I0001,共1页
项目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湖西通胜地区下垫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选取具有实测雨洪资料的湖西山丘区典型流域,基于遗传算法对图集法、新安江模型和太湖流域降雨径流模型的产汇流参数进行自动率定,进行实测洪水模拟... 项目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湖西通胜地区下垫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选取具有实测雨洪资料的湖西山丘区典型流域,基于遗传算法对图集法、新安江模型和太湖流域降雨径流模型的产汇流参数进行自动率定,进行实测洪水模拟;无资料山丘区流域的产汇流参数,采用经验值法、回归分析法和地形指数法获取和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文水利计算 回归分析法 降雨径流模型 山丘区 新安江模型 下垫面变化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潮位特征要素变化分析
16
作者 吴小靖 柳子豪 +2 位作者 钟栗 吴心艺 秦灏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感潮地区外江潮位变化对区域洪涝体系的有效发挥非常重要。目前江苏省太湖地区现状防洪规划并未将外江潮位变化纳入区域防洪标准的制定进行考虑。根据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3个潮位代表站长系列潮位资料,对沿江潮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感潮地区外江潮位变化对区域洪涝体系的有效发挥非常重要。目前江苏省太湖地区现状防洪规划并未将外江潮位变化纳入区域防洪标准的制定进行考虑。根据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3个潮位代表站长系列潮位资料,对沿江潮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表站年内最高潮位与汛期排涝设计潮位均表现出整体升高的趋势,其中以镇江(二)站变化最为显著。进入21世纪,沿江潮位特征值均出现由降低转为升高的突变现象,也反映出外部排江环境在变差,在后续地区防洪规划修编时,要增加考虑潮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流域上游的湖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洪涝灾害 感潮地区 太湖流域 江苏省
下载PDF
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科技档案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红娟 王平 黄水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第1期48-50,78,共4页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科技档案是勘测设计单位的直接成果,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信息资源。管理好、利用好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科技档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勘测设计 科技档案 管理 利用
下载PDF
有限流动水域浮体受力及侧倾研究
18
作者 谭箐 顾晓峰 +3 位作者 傅宗甫 崔贞 江文 马永林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第4期170-175,共6页
为研究浮体结构在淹没状态下运行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力矩,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体型和流速下的浮体结构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作用力以及侧倾力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浮体结构的长高比对浮体结构在垂直方向所受动水压力、浮体... 为研究浮体结构在淹没状态下运行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力矩,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体型和流速下的浮体结构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作用力以及侧倾力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浮体结构的长高比对浮体结构在垂直方向所受动水压力、浮体结构侧倾力矩都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长高比的增加,两者明显增大;但对浮体结构水平受力影响不大;而不同水流流速对浮体结构所受水平作用力影响巨大,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加,水平作用力明显增大,对浮体结构在垂直方向的受力影响微小,且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大侧倾力矩同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体结构 结构体型 动水压力 有限流动水域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提取时空信息的流域内库水位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周兰庭 陈思思 孙永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6,132,共5页
为了解决流域连通水库增多,库水位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非平稳性,难以直接通过水文计算预测的问题,对流域水文站点日降雨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将时间序列经小波变换去噪,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信息系数(MIC)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日水位序列相关性,... 为了解决流域连通水库增多,库水位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非平稳性,难以直接通过水文计算预测的问题,对流域水文站点日降雨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将时间序列经小波变换去噪,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信息系数(MIC)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日水位序列相关性,增加了输入时序降雨与预测水位相关的信息密度,并提出将强相关性序列输入引入Attention机制的长短期记忆(LSTM)预测模型,提高LSTM神经网络选择和提取序列特征的能力。以福建某流域站点实测日降雨序列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均方预测误差仅为0.1908,相比LSTM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为水库水情调度及防洪减灾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预测 相关性分析 小波变换 Attention机制 LSTM
原文传递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隐石 汪院生 +1 位作者 吴玮 黄天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分析河道的生态功能与目前生态河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河道建设的原则,并结合苏南某农村地区河道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河道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活水工程、深化处理以及... 在分析河道的生态功能与目前生态河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河道建设的原则,并结合苏南某农村地区河道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河道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活水工程、深化处理以及护岸工程5个方面规划了生态河道建设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为农村相似地区的生态河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河道 生态河道 生态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