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大学跨地区课程教师团队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攀 《学子(理论版)》 2015年第11期4-5,共2页
开放大学,即对教育对象开放,对学习地点开放,对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观念开放的大学,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当前,我国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创建开放大学与区域大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创建开放性大学,提高跨地区课程教学质量的最核心要... 开放大学,即对教育对象开放,对学习地点开放,对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观念开放的大学,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当前,我国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创建开放大学与区域大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创建开放性大学,提高跨地区课程教学质量的最核心要素是师资队伍建设,找准教师角色定位,做好教师团队的能力建设尤为重要。一、开放大学跨地区课程教师团队的角色定位在日常的实践中,开放大学跨地区课程教师通常都身兼数职,能够开展多学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定位 教师团队 学习观念 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效果 学习地点 学习方式 远程教学 教育对象 身兼数职
下载PDF
“岗位主导、工程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宿迁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2
作者 王晓燕 《职教通讯》 2016年第5期26-27,42,共3页
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宿迁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分析,确立与之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以"组网、建网、管网、用网"岗... 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宿迁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能力分析,确立与之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以"组网、建网、管网、用网"岗位实践为主线,实施网络工程项目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等多种顶岗实习形式,实施校企双方共同育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岗位主导、工程引领"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岗位主导 工程引领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兵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期33-34,共2页
汽车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占地。将“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 汽车教育专业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占地。将“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技能型汽车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探析,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技能型汽车人才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探究
4
作者 仇远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1期140-,共1页
由于大众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和推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和了解逐渐增加,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渐渐被学生们忽略。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更... 由于大众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和推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和了解逐渐增加,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渐渐被学生们忽略。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更是一种能够表达民族魅力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教学探究
下载PDF
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校本教材的开发
5
作者 吴月娟 《学子(理论版)》 2015年第20期16-,共1页
目前中职的校本开发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校本的开发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其中关系到多个方面的改革,需要进行全方面地把握和理解。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在中职学校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从"让我学"... 目前中职的校本开发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校本的开发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其中关系到多个方面的改革,需要进行全方面地把握和理解。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在中职学校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一、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现状1.时代性不强中职学校的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和很多基础性的教育教材相同,遵循传统基础的标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觉得所有教材书都应该是标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材 工作过程 开发问题 建筑施工 吴月娟 问题解决 素质基础 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 管理制度
下载PDF
《客至》无“圣”心乎?——《客至》赏析中的人文探究与思辨表达
6
作者 蒋蓉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44期80-82,共3页
本诗教学从学生的一句感慨入手,改变预设的教学方案,引发思考,生成课堂教学。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诗人,品味诗意,岛鉴人格,完成人文的探究,形成思辨的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人文探究 思辨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