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效果分析
1
作者 江文才 李建 +3 位作者 徐祥珍 曹汉钧 沈明学 金小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11-412,421,共3页
目的评估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江苏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寄生虫病检测技术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理论和镜检两部分进行考核,其中镜检考核每人阅读10张改良厚加藤片,... 目的评估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江苏省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寄生虫病检测技术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理论和镜检两部分进行考核,其中镜检考核每人阅读10张改良厚加藤片,每张限时5min,总共100分,60分及格。应用SAS9.0软件对考核结果进行秩和分析。结果共有13个市162名基层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无学员缺考。理论考核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60分,平均为86.28分;理论考核成绩女性学员高于男性,30~40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苏北地区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不同地区间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考核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0分,平均为73.40分;9种虫卵中5种虫卵的检出率〉60.00%;其中鞭虫卵检出率最高,为88.17%,带绦虫卵最低,为14.72%。南京市平均总成绩最高,为181.32分;常州市最低,为138.27分;不同地区间总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省不同地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肠道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病 检测技术 培训效果 基层卫生工作人员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外源性一氧化氮体外杀伤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强 夏惠 +5 位作者 王雪梅 陆凤 陶志勇 曹俊 孙新 高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以早期滋养体期为主,原虫密度>0.5%的患者血样,配成含2%红细胞的虫血混悬液。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虫血混悬液,再加入各组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分别为0.02、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以早期滋养体期为主,原虫密度>0.5%的患者血样,配成含2%红细胞的虫血混悬液。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虫血混悬液,再加入各组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分别为0.02、0.05、0.10、0.20、0.50、1.00mmol/L),SNP+血红蛋白(Hb)0.15mmol/L,SNP+硫酸亚铁(FeSO4)0.15mmol/L,SNP+L-半胱氨酸(L-cyst)1.00mmol/L,SNP+FeSO40.15mmol/L+L-cyst1.00mmol/L,后4组SNP浓度均为1.00mmol/L,设对照组,每组重复3次,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根据虫龄,估计发育至裂殖体时间,提前3h取空白对照孔涂片镜检,确定终止培养时间,培养终止后吉氏染色,镜检计数成熟裂殖体,计算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抑制率,统计分析各组对间日疟原虫抑制率的差异。结果SNP0.02mmol/L组,间日疟原虫抑制率为(0.84±1.69)%,对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无杀伤作用(P>0.05);SNP0.05mmol/L组,间日疟原虫抑制率为(12.26±3.04)%,对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存在杀伤作用(P<0.01)。且抑制率随SNP浓度上升而升高。在含有1.00mmol/LSNP的孔中分别加入Hb、L-cyst、FeSO4和FeSO4+L-cyst与只添加SNP1.00mmol/L孔相比,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抑制率自(85.40±2.90)%下降为(5.90±2.90)%、(25.86±4.02)%、(30.16±2.75)%和(16.71±2.30)%。结论外源性NO对体外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有杀伤作用,而Hb、L-cyst和FeSO4可以逆转这种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NO 间日疟原虫 红内期
下载PDF
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与异种疟原虫再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强 刘军 +2 位作者 陈光 曹雅明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其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Py17XNL和Pynigeriensis再感染小鼠出现一过性低水平的原虫血症;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鼠全部存活。相比,PbANKA再感染小鼠出现高水平的原虫血症,与其初次感染水平相近,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却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小鼠水平接近,小鼠全部死亡。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无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 啮齿类疟原虫 再感染
下载PDF
江苏省疟疾流行与控制 被引量:69
4
作者 周华云 曹俊 +4 位作者 王伟明 李菊林 顾亚萍 朱国鼎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50多年来江苏省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流行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1951~2008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 目的分析总结50多年来江苏省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流行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1951~2008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2次大暴发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实现基本消灭阶段,嗜人按蚊地区采取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措施,其他地区实施以加强传染源检测和早期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巩固监测阶段,采取疟疾监测为主的综合措施,包括传染源检测和疫情报告、传染源管理、疫情和蚊情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等。疟疾年发病率由1960年的2 495/万降至2008年的0.09/万,且已连续2年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表明在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行而有效。结论江苏省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达到消除目标,还需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 控制 江苏省
原文传递
2011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华云 曹俊 +3 位作者 王伟明 刘耀宝 曹园园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1年的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有效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例,发病率为0.05...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1年的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有效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例,发病率为0.05/万,与2010年病例数基本持平。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3例,较2010年的100例下降了87.00%;输入性疟疾病例361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309例,较2010年的207例上升了49.27%,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扬州、南通、淮安、泰州市,该4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66.02%(204/309)。2011年江苏省首次报告输入性三日疟7例,输入性卵形疟14例。结论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流行范围明显缩小;但境外输入性疟疾仍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为如期实现全省消除疟疾目标,仍需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的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疫情 监测 江苏省
原文传递
2008年江苏省农村改厕无害化处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健 金小林 +5 位作者 徐祥珍 沈明学 吉兆华 江文才 高琪 陈晓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调查2008年江苏省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和使用情况,评价其对粪便处理的卫生学和环境学效果,为指导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省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0%的10个县(市、区)的20个改厕村,随机抽取300座已经改造的... 目的调查2008年江苏省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和使用情况,评价其对粪便处理的卫生学和环境学效果,为指导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省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0%的10个县(市、区)的20个改厕村,随机抽取300座已经改造的无害化卫生厕所,现场勘察三格式化粪池的建造是否符合要求。采集无害化卫生厕所进口粪稀、出口粪液样品,实验室检测粪大肠菌群(FC)、寄生虫卵、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氨氮(AN)等指标。计算进、出口FC的平均合格率,COD、BOD5和AN平均去除率。结果在调查的3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中,构筑物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600份样品中均未检出寄生虫卵。进、出口FC平均合格率分别为16.00%和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83,P<0.01),出口COD、BOD5和A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00%、47.67%和8.67%。结论2008年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完成情况较好。无害化卫生厕所对粪便中FC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对COD、BOD5和AN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需做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害化处理 改厕 卫生厕所 效果评价 江苏省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韩武 曹俊 +7 位作者 周华云 李菊林 朱国鼎 顾亚萍 王伟明 刘耀宝 陶志勇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敏感度的蚊体内间日疟原虫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针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种属特异性保守区域6个位点设计2对引物,以感染性按蚊、阴性按蚊、恶性疟原虫及正常人血DNA为模板评价L...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敏感度的蚊体内间日疟原虫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针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种属特异性保守区域6个位点设计2对引物,以感染性按蚊、阴性按蚊、恶性疟原虫及正常人血DNA为模板评价LAMP的特异性。将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梯度稀释,并与阴性按蚊DNA按1.0μl加1.3×106、1.3×105、1.3×104、1.3×103、1.3×102、1.3×101、1.3×100拷贝混合后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其检测敏感性;将感染性按蚊与阴性按蚊DNA作1:2、1:4、1:8、1:16、1:32、1:64、1:128、1:256稀释,然后以稀释样本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批量检测的敏感性。再用此方法与镜检解剖、巢式PCR同时检测同批次人工感染的67只按蚊,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此法检测感染性按蚊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检测不同比例稀释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混合物,最低可检测1.3×102拷贝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的混合物;检测不同比例感染按蚊与阴性按蚊DNA混合样本,最低可检测出在128个按蚊中有1个感染按蚊的混合样本;用此法检测67只同批次人工感染的按蚊,检出率为47.76%,解剖镜检检出率为25.37%(χ2=7.24,P<0.01),巢式PCR检出率为40.30%(χ2=0.73,P>0.05)。以镜检解剖作为金标准,LAMP敏感性为100%,巢式PCR敏感性为100%。结论LAMP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间日疟原虫 子孢子 蚊媒
原文传递
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华云 朱国鼎 +5 位作者 李菊林 金小林 陆凤 刘耀宝 Jetsumon Sattabongkot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比较我国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采集间日疟病例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广东、辽宁、江苏3个不同地理株的嗜人按蚊,在感染后的7-9d和14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 目的比较我国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采集间日疟病例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广东、辽宁、江苏3个不同地理株的嗜人按蚊,在感染后的7-9d和14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共配对感染江苏、广东和辽宁地理株嗜人按蚊35批,感染7-9d 3种按蚊卵囊阳性率分别为68.57%、60.00%和68.57%,感染后14d子孢子阳性率分别为22.86%、14.29%和22.86%,3种按蚊感染卵囊和子孢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7-9d分别解剖江苏、辽宁、广东株嗜人按蚊228、235只和228只,卵囊阳性蚊比例分别为28.07%、25.11%和26.75%。在感染后14d分别解剖江苏、辽宁、广东株嗜人按蚊150、142只和135只,子孢子阳性蚊比例分别为10.67%、8.45%和11.85%,三者间卵囊和子孢子阳性蚊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江苏、广东、辽宁株嗜人按蚊子孢子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辽宁、江苏3个不同地理株嗜人按蚊均对间日疟原虫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嗜人按蚊 人工感染 江苏省 广东省 辽宁省
下载PDF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江苏省钩虫感染率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文才 金小林 +2 位作者 沈明学 曹汉钧 徐祥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江苏省钩虫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以1990-2006年江苏省钩虫感染率数据做为训练数据集,应用SAS 9.0软件对训练数据集进行差分平稳化处理后,采用最小信息准则筛选参数,构建全省钩虫病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江苏省钩虫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以1990-2006年江苏省钩虫感染率数据做为训练数据集,应用SAS 9.0软件对训练数据集进行差分平稳化处理后,采用最小信息准则筛选参数,构建全省钩虫病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全省钩虫感染率。结果初步确定全省钩虫感染率时间序列模型ARIMA(1,2,0),应用该模型预测的全省钩虫病流行趋势与实际感染情况相一致,实际感染率均落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模型预测的2007-2011年全省钩虫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基本相符,最小预测误差仅为9.23%。结论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和一定的防治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时间序列模型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体外药敏实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张梅花 陆凤 +1 位作者 曹俊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比较WHO微量测试法(WHO microtest)、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asmodial lactate dehydrogenase,p LDH)ELISA测定法、富组蛋白Ⅱ(Histidine-rich proteinⅡ,HRPⅡ)ELISA测定法和SYBR GreenⅠ荧光测定法等4种恶性疟原虫体外药敏实... 目的比较WHO微量测试法(WHO microtest)、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asmodial lactate dehydrogenase,p LDH)ELISA测定法、富组蛋白Ⅱ(Histidine-rich proteinⅡ,HRPⅡ)ELISA测定法和SYBR GreenⅠ荧光测定法等4种恶性疟原虫体外药敏实验检测方法,确定一种较为稳定、简便快速且经济的体外药敏实验检测方法,用于后续疟原虫敏感性的监测及新型抗疟药的筛查。方法以恶性疟原虫虫株3D7、FCC、K1、Dd2为对象,分别采用WHO microtest法、p LDH法、HRPⅡ法和SYBR GreenⅠ法测定其对氯喹、哌喹和阿莫地喹的敏感性,并采用Friedman检验、偏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对4种药敏检测方法的IC50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初始密度为0.5%~1.0%时,4种方法的IC50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2种方法间均呈直线相关关系(P〈0.001)。WHO microtest法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且结果判定受主观影响;HRPⅡ法的敏感性高于p LDH法和SYBR GreenⅠ法,但成本高;SYBR GreenⅠ法技术要求低、耗时短且成本低。结论 SYBR GreenⅠ法是一种较为便捷、经济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监测疟原虫药物敏感性及研究新型抗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体外药敏实验 WHO微量测试法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法 富组蛋白Ⅱ法 SYBR GreenⅠ法
原文传递
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韩武 曹俊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3-567,共5页
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是蚊媒监测、疟疾防治效果评价及疟疾发病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就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简要探讨了其相关原理和现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 蚊媒 疟原虫 子孢子 检测
原文传递
PCRRFLP单酶切法鉴别赫坎按蚊复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岁 周华云 +6 位作者 唐建霞 李菊林 朱国鼎 苏云普 黄光全 曹俊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按蚊基因鉴别技术,应用于现场按蚊样本的鉴别。方法用分子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 9.0,对赫坎按蚊复合体的嗜人按蚊、雷氏按蚊、中华按蚊、八代按蚊4个近缘种按蚊rDNA基因的ITS2区段序列进行限制性...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按蚊基因鉴别技术,应用于现场按蚊样本的鉴别。方法用分子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 9.0,对赫坎按蚊复合体的嗜人按蚊、雷氏按蚊、中华按蚊、八代按蚊4个近缘种按蚊rDNA基因的ITS2区段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预测分析,选择特异性内切酶,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4种近缘种按蚊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 RFLP)单酶切法鉴别技术,并对现场捕获的452只按蚊样本进行基因鉴别。结果软件预测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4种按蚊的rDNA基因的ITS2区段可被限制性内切酶Dde I切成大小易于区分的不同片段,PCR RFLP单酶切实验结果和软件预测结果完全吻合。4个疟疾流行区捕获的452只按蚊样本经PCR RFLP Dde I单酶切法鉴定有20只嗜人按蚊、6只雷氏按蚊、391只中华按蚊、35只八代按蚊,与形态学鉴别结果符合率为93.4%,与PCR RFLP双酶切法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新建立的PCR RFLP Dde I单酶切法基因鉴别技术可准确鉴别赫坎按蚊复合体,比传统的形态学鉴别更为简便、可靠,适合用于复合媒介地区的媒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坎按蚊复合体 PCRRFLP 基因鉴别
原文传递
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永华 黄玉政 +3 位作者 陶永辉 王玠 许永良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方法16只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弓形虫急性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弓形虫急性感染组每鼠腹腔感染经CF 11纤维素纯化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1×104/ml)0.2 ml,对照组每鼠... 目的分析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方法16只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弓形虫急性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弓形虫急性感染组每鼠腹腔感染经CF 11纤维素纯化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1×104/ml)0.2 ml,对照组每鼠腹腔接种0.2 ml灭菌生理盐水。感染后4 d,处死全部小鼠,应用弱阳离子(WCX)纳米磁性微球捕获小鼠血清蛋白,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技术检测两组小鼠血清蛋白质变化,并采用Autoflex analysis与Clin ProTools软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16 000 Da区段,与对照组小鼠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比较,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蛋白质谱有13种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9种蛋白质表达上调,4种蛋白质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多肽质荷比(m/z值)分别为1 932.76、1 976.85、2 090.53、5 004.5、5 776.01、5 803.05、5 847.99、5 877.51和7 501.58,表达下调的多肽m/z值分别为1 866.40、4 063.71、8 120.31和8 203.83。结论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发生显著改变,采用WCX纳米磁性微球联用MALDI TOF MS技术可检出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血清蛋白质 比较蛋白质组学 质谱分析 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 小鼠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沭 黄玉政 +3 位作者 胡礼仪 王光胜 华海涌 周永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75-375,381,共2页
选择207例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20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病例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9.81%,对照组为5.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脑型、癫痫型、精神病... 选择207例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20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病例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9.81%,对照组为5.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脑型、癫痫型、精神病型和神经衰弱型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81%、24.32%、16.05%和1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中有猫犬等宠物接触史者和无猫犬等宠物接触史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97%和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临床上对其开展弓形虫感染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IGG 血清学调查
原文传递
17例并殖吸虫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一新 仝德胜 华海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并殖吸虫病防治水平。方法收集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确诊并殖吸虫病患者17例,其中11例患者以咳嗽、胸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3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17例患...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并殖吸虫病防治水平。方法收集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确诊并殖吸虫病患者17例,其中11例患者以咳嗽、胸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3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17例患者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9.9%~59.3%,并殖吸虫抗体Ig G(ELISA)均为阳性。经吡喹酮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影像表现则以胸腔积液多见。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并殖吸虫抗体检查有助于此病诊断,吡喹酮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临床症状 体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检测卵形疟原虫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唐凤 唐建霞 +7 位作者 陆凤 徐岁 顾亚萍 仝德胜 朱国鼎 华海涌 周华云 曹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评价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Pf-LDH/Pan-p LDH)对卵形疟原虫的检测效果,并分析原虫密度、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 LDH)浓度和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对经PCR确认的100份卵形... 目的评价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Pf-LDH/Pan-p LDH)对卵形疟原虫的检测效果,并分析原虫密度、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 LDH)浓度和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对经PCR确认的100份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检测。采用显微镜镜检法计数患者血片的原虫密度,以ELISA法检测血样中的p LDH浓度,以PCR扩增卵形疟原虫LDH(Po-LDH)基因并测序,并分析上述3个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结果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对上述100份卵形疟患者血样的总体检出率为70.0%(70/100)。当原虫密度≤500个/μl时,检出率为27.3%;原虫密度〉500个/μl时,检出率为75.0%~75.4%。当p LDH浓度较低时(A值≤0.100),检出率为6.7%;p LDH达到一定浓度时(A值〉0.100),检出率为95.1%~100%。Po-LDH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卵形疟样本可分为2种亚型,分别为卵形疟原虫curtisi亚种(P.o.curtisi)和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P.o.wallikeri)。2种亚型的LDH基因同源性为97%,共有2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3个SNPs为非同义突变,其余均为同义突变。2种亚型的LDH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共有3个氨基酸的差异。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对P.o.curtisi的检出率为73.1%(38/52),对P.o.wallikeri的检出率为66.7%(32/4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对卵形疟原虫的检测效果优于大部分同类产品,其检出率与原虫密度、p LDH浓度关系密切,与p LDH基因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疟原虫 万孚疟原虫检测试剂盒 原虫密度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效果评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诊断疟疾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玉政 王玠 +5 位作者 周华云 徐明 曹俊 周永华 许永良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疟原虫感染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建立疟疾诊断的辅助方法。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同时设正常人血样为阴性对照,通过DRAQ5单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全血、加有DRAQ5荧光染料的正常人全血...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疟原虫感染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建立疟疾诊断的辅助方法。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同时设正常人血样为阴性对照,通过DRAQ5单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人全血、加有DRAQ5荧光染料的正常人全血、未加DRAQ5染料的疟疾患者血样的SSC/FL3-H散点图中未发现有染料标记的红细胞;而在疟原虫感染的患者血样中,有染料DRAQ5标记的细胞被检出。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疟疾辅助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疟疾 诊断
原文传递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脑组织神经丝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永华 胡玉红 +6 位作者 顾向明 王玠 黄玉政 董敏 石芳 许永良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脑组织神经丝(NF)mRNA表达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弓形虫感染组(A组)腹腔感染弓形虫速殖子2×107/ml悬液2ml;正常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2ml。感染弓形虫速殖子...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脑组织神经丝(NF)mRNA表达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弓形虫感染组(A组)腹腔感染弓形虫速殖子2×107/ml悬液2ml;正常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2ml。感染弓形虫速殖子9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大脑组织中高分子量NF(NF-H)、中分子量NF(NF-M)和低分子量NF(NF-L)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ELISA测定其血清IFN-γ、TNF-α、IL-4等细胞因子。结果大鼠弓形虫感染9周后,大脑组织NF-LmRNA下降为正常对照组的64%(P<0.01);NF-M为96%(P>0.05);NF-H为89%(P<0.05)。感染组大鼠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IL-4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水平(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大鼠脑组织中NF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血清IFN-γ、TNF-α、IL-4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神经丝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免疫 大鼠
原文传递
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玠 周永华 +3 位作者 黄玉政 徐明 许永良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2-DE)技术研究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蛋白质组的改变。方法分别提取纯化急性弓形虫感染和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蛋白,以固相pH3~10梯度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PDQue...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2-DE)技术研究急性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蛋白质组的改变。方法分别提取纯化急性弓形虫感染和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蛋白,以固相pH3~10梯度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PDQuest 1.0软件分析蛋白差异。结果急性弓形虫感染与正常同窝配对的C57BL/6J小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测出(132±10)个和(170±13)个蛋白斑点,对两组电泳图谱进行匹配后,有19个蛋白点仅在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另有37个蛋白斑点仅在正常同窝配对小鼠中表达。部分蛋白在两组小鼠脑组织中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脑蛋白质有明显改变,为研究弓形虫感染致脑组织损害及筛选治疗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小鼠 蛋白质组学 二维电泳
原文传递
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两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文才 金小林 +3 位作者 高琪 沈明学 徐祥珍 曹汉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原核和真核2种表达系统重组表达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方法的优劣和目的产物的血清免疫学检测效果。方法根据已知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与相应的表达载体相连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目的比较原核和真核2种表达系统重组表达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方法的优劣和目的产物的血清免疫学检测效果。方法根据已知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与相应的表达载体相连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CP和真核表达质粒pPIC9K CP,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和毕赤酵母GS115中诱导表达、纯化;将获得的纯化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和正常人血清,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为6.84mg/L;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量达到65.00 mg/L,且为可溶性蛋白;两者检测华支睾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5.00%(57/60)和93.30%(56/60),特异性分别为91.67%(77/84)和94.10%(79/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真核表达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较原核表达系统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半胱氨酸蛋白酶 原核表达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 免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