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机制初探: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钱贞 卢同波 +3 位作者 何俊 朱海颖 王瑾 巩尊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45-2450,2465,共7页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 背景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精准化运动处方,该处方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结果精准制订,处方共执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将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MMSE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ET,以及12周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康复,无不良事件发生。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0、0.507,P<0.05),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079,P=0.473)。结论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该运动处方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Hcy可能是精准化运动处方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关于Hcy是否和该处方改善认知功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运动试验 精准化运动处方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肢活动操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宦红美 何俊 +1 位作者 钱雪 丁渝权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活动操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偏... 目的观察上肢活动操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偏瘫肩痛均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出院前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出院前学习上肢活动操,并要求出院后每天早晚各训练1次,20 min/次。观察2组患者出院前(干预前)及出院12周时(干预后)偏瘫肩痛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05±0.41)vs.(2.06±0.84),t=4.952,P<0.01],而研究组患者Fugl-M eyer上肢评分、M BI评分高于对照组[(47.24±5.52)vs.(42.63±8.26),t=2.127,P<0.05;(78.15±7.62)vs.(62.49±11.73),t=5.130,P<0.01]。结论上肢活动操运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康复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肩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活动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全息穴电针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亮 翟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8期224-224,共1页
目的探讨全息穴电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全息穴.电针疗法,比照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全息穴电针疗法对于中枢性面瘫... 目的探讨全息穴电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全息穴.电针疗法,比照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全息穴电针疗法对于中枢性面瘫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电针疗法
下载PDF
四肢联动在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钱贞 陈伟 +2 位作者 李瑾 高民 张秋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40-4345,共6页
目的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 目的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心肺适能评估指标,采用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表评估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的自感劳累程度,记录测试终止的原因。结果108例测试者均顺利完成测试,达到终止标准而停止测试,未发生不良事件。使用功率自行车测试时,72例(66.7%)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使用四肢联动测试时,102例(94.4%)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功率自行车的绝对峰值摄氧量(VO_(2peak))、相对VO_(2peak)、相对VO_(2peak)/预测摄氧量(VO_(2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_(peak))、峰值心率(HR_(peak))、HR_(peak)/年龄最大预计心率(APMHR)、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_(peak))、达到VO_(2peak)的时间(time_(peak))、达到无氧阈时绝对摄氧量(绝对VO_(2AT))、达到无氧阈时相对摄氧量(相对VO_(2AT))、相对VO_(2AT)/相对VO_(2peak)均低于四肢联动,峰值负荷、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评分均高于四肢联动(P<0.05)。四肢联动的相对VO_(2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相对VO_(2peak)呈正相关(r=0.881,P<0.001);四肢联动的HR_(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HR_(peak)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四肢联动应用于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 四肢联动 心肺适能 功率自行车 青年人
下载PDF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贞 卢同波 +3 位作者 何俊 阮秋香 汪超兰 王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68-2474,共7页
背景脑卒中患者的心肺问题常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被忽视,其会引起一系列危害;此外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也常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的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 背景脑卒中患者的心肺问题常在临床康复治疗中被忽视,其会引起一系列危害;此外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问题也常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的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2例。患者进入康复训练前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之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结果制定精准化运动处方,患者进行12周有氧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CPET主要评估指标、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腿部劳累)及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2周后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_(2)peak%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峰值负荷(负荷peak)、无氧阈(AT)高于对照组,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腿部劳累)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12周后试验组患者VO_(2)peak、VO_(2)peak%pred、METpeak、HRpeak、负荷peak、AT高于组内康复训练前,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呼吸困难)、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腿部劳累)低于组内康复训练前(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2周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12周后试验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组内康复训练前(P<0.05)。结论通过CPET制定的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肺适能、运动强度、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降低运动疲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运动试验 精准化运动处方 峰值摄氧量 睡眠质量 心肺适能
下载PDF
浅谈老年患者用药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6
作者 唐杼 徐颖 糜盘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5期200-200,共1页
通过运用各种循证护理方法,指导老年患者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肩部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任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肩部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药液配制:2mL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0.9%氯化钠6mL,10mL针筒(5号注射针)抽取混合液。对照组22例局部痛点局部封闭,一般1次注射... [目的]观察肩部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药液配制:2mL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德+0.9%氯化钠6mL,10mL针筒(5号注射针)抽取混合液。对照组22例局部痛点局部封闭,一般1次注射≤3个部位,/3~4d1次。治疗组22例穴位注射,肩前、臑俞及肩髃等三处注射,水平位置进针,针管穿越穴位后深刺达到肩关节囊,每处注射剂量控制为3mL、3mL、4mL,3~4d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肩周炎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3次),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肩周炎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肩部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五十肩 肩凝 肩部穴位注射 肩前 臑俞 肩髃 痛点封闭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 氯化钠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抗心衰颗粒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佳 刘福明 +1 位作者 方罡 何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
目的探讨抗心衰颗粒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三组... 目的探讨抗心衰颗粒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CHF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有氧运动组接受个体化有氧运动治疗,抗心衰颗粒组接受抗心衰颗粒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抗心衰颗粒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峰值摄氧量(VO_(2 peak))、最大代谢当量(METs_(max))、氧脉搏、最大呼吸交换率(RER_(max))、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良Barthel指数(mBI)、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有氧运动组中途退出1例,抗心衰颗粒组失访1例,最终有氧运动组纳入29例、抗心衰颗粒组纳入29例、联合治疗组纳入30例。治疗后,三组VO_(2)_(peak)、METs_(max)、氧脉搏、RER_(max)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升高,VE/VCO_(2)slope分别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O_(2 peak)、METs_(max)、氧脉搏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升高,VE/VCO_(2)slope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胸闷气喘、心悸、乏力自汗、咳嗽咳痰、口渴咽干、小便不利、失眠多梦、面唇紫暗、手足心热积分分别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胸闷气喘、心悸、乏力自汗、咳嗽咳痰、口渴咽干、小便不利、失眠多梦、面唇紫暗、手足心热积分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LVEDD、LVESD分别较本组治疗前缩小,LVEF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缩小,LVEF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mBI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升高,NT-proBNP分别较本组治疗前降低,6MWD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延长(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mBI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升高,NT-proBNP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降低,6MWD较有氧运动组、抗心衰颗粒组延长(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抗心衰颗粒联合个体化有氧运动能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减轻中医证候,抑制心肌重构,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抗心衰颗粒 有氧运动 运动试验
下载PDF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宦红美 金小芹 张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间分为实施前(2016年1-12月)、实施后(2017年1-12月)各80例。实...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间分为实施前(2016年1-12月)、实施后(2017年1-12月)各80例。实施前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优先改进指标、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等。 结果实施后,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技术规范执行率,给药操作正确率、分级护理执行率、个体化康复训练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5.769,P<0.05);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3/80),明显低于实施前20.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6,P<0.05);患者满意度96.25%(77/80),明显高于实施前87.50%(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 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金蓉 包凤岐 +3 位作者 费惠慧 潘洁 陈兰 何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背景脑卒中后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发病率较高,极大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当前脑卒中后NLBP的治疗手段单一,以口服镇痛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脑卒中后NLBP与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密切相关,而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 背景脑卒中后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发病率较高,极大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当前脑卒中后NLBP的治疗手段单一,以口服镇痛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脑卒中后NLBP与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密切相关,而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正是改善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NL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就诊的脑卒中后NLB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观察组有1例患者中途自行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57例,其中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持续训练6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两侧腹直肌与腰段腰段竖脊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以及步态参数。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BBS及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高于对照组,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NLBP患者的腰背痛,这可能与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对称性,从而减少躯干代偿、减轻腰背部肌群疲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非特异性腰痛 四肢联动训练 心肺运动试验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贞 阮秋香 +2 位作者 何俊 张秋阳 陈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1-15,20,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佩戴收集气体的面罩而剔除研究,根据峰值摄氧量(VO2peak)将76例患者分为A组(VO2peak为16~19 ml...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佩戴收集气体的面罩而剔除研究,根据峰值摄氧量(VO2peak)将76例患者分为A组(VO2peak为16~19 ml·kg^-1·min^-1,n=18)、B组(VO2peak为12~15 ml·kg^-1·min^-1,n=26)和C组(VO2peak为7~11ml·kg^-1·min^-1,n=32)。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评定所有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所有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记录其VO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2peak%pred)、无氧阈(AT)、达到AT时摄氧量(VO2AT)及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程度评分;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心肺运动试验,且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本组患者VO2peak为(12.89±3.42)ml·kg^-1·min^-1,VO2peak%pred为(46.0±6.1)%,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腿部疲劳评分分别为(14.84±0.97)分、(15.55±0.86)分。(2)三组患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类型、偏瘫部位、病程、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日常运动习惯、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95%CI(1.24,4.58)]、性别[OR=1.32,95%CI(1.03,1.94)]、不良生活习惯[OR=2.16,95%CI(1.18,5.17)]、规律的日常运动习惯[OR=0.02,95%CI(0.01,0.20)]、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85-95分[OR=0.54,95%CI(0.39,0.83)]、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96~99分[OR=0.20,95%CI(0.12,0.37)]、MMSE评分27~28分[OR=0.34,95%CI(0.27,0.66)]及MMSE评分29~30分[OR=0.06,95%CI(0.01,0.19)]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下降,规律的日常运动习惯、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MMSE评分高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大、女性、不良生活习惯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 峰值摄氧量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