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2、VEG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海燕 吕莉丽 +2 位作者 章艳 王者凤 王建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269-227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2、VEG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变化情况,进而对临床疗效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0%VS 67.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ng-2、VEGF水平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ACI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有效调节血清中Ang-2、VEGF水平,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康复 高压氧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其元 严严 王建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间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64例急件脑梗死患者按其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3h内溶栓组(甲组)和3~6h溶栓组(乙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出ml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不间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64例急件脑梗死患者按其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3h内溶栓组(甲组)和3~6h溶栓组(乙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出ml并发症的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恢复(P〈0.01,且甲组优于乙组(P〈0.05),出血并发症、死亡率及死于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数,乙组均高于甲组,但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发病3h内进行溶栓的效果优于3-6h者,但在紧急情况下,发病后3-6h时行溶栓治疗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梗死 发病时间 时间窗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威 王建明 居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6-17,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μmol/L,而对照组为(15.9±4.3)μmo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4%。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6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44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9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董海燕 王建明 曹志萍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4期7410-7411,共2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42例,非进展性卒中组64例,根据颈动脉检查又将脑卒中分为无斑块组、稳斑块组... 目的:观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42例,非进展性卒中组64例,根据颈动脉检查又将脑卒中分为无斑块组、稳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远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发生率也高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监测不稳定粥样斑块对预测脑卒中的病情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不稳定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双针微创治疗脑室系统完全铸型出血患者32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建明 陈其元 +2 位作者 严严 陈恒林 王者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65-65,67,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系统铸型 微创手术 血肿液化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建明 周晴华 《中原医刊》 2002年第12期2-3,共2页
目的 :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 ,脑脊液 (CSF)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间收治的 12例SIH患者 ,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 ,分析其脑脊液的特点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 :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 ,卧... 目的 :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 ,脑脊液 (CSF)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间收治的 12例SIH患者 ,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 ,分析其脑脊液的特点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 :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 ,卧位时症状消失。其脑脊液压力 <0 7kPa( 1kPa =10 2cmH2 O) ,其中 7例呈血性CSF ,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 ,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强、脑室缩小、桥脑扁平、桥池变窄等改变。结论 :了解SIH的临床、CSF和影像检查至关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头痛 脑脊液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威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4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同时选取同期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法治疗。对比分... 目的探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同时选取同期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8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率为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取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的复发几率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监测的研究
8
作者 严严 陈其元 +5 位作者 王建明 严进 张玉爱 李恒渠 王俊 陈中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血中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国产尿激酶对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定...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血中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国产尿激酶对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定量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Fg,TT及D—D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前后D—D明显升高,治疗后TT明显延长,Fg降低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反之则效果不好。结论D—D、TT、Fg是评估溶栓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另外也是能判断溶栓治疗后再栓塞和溶栓后出血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D-二聚体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脑梗死 尿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