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病人中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艺红 刘燕 邱晓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解决神经内科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困难的方法,分析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入32例病人,总结出常见的护理问题,加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病人置管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解决神经内科老年病人静脉穿刺困难的方法,分析中等长度导管应用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入32例病人,总结出常见的护理问题,加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病人置管时间平均22 d。其中1例因躁动较甚,于置管后第3 d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例因导管堵塞无法再通而拔管。其他病人均安全置管至治疗结束。结论:中等长度导管置入较深静脉穿刺及PICC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做好置管后的护理,方可减少甚至避免不良护理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肘前区静脉 神经内科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躯体症状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保刚 陈国芳 +2 位作者 周文欣 朱丹丹 刘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79-182,187,共5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对照组单给予口服小剂量黛力新,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在治疗1周、3周及疗程结束时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视觉模拟量表(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SSD具有起效较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黛力新 盐酸利多卡因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桂英 陈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6期2455-245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危重患者护理中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改善其情绪状况、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陆俊杰 张洋 +5 位作者 张清清 陈国芳 郑伟 王磊 张冠群 傅新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和(或)支架植入术等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优先行头颈联合CTA检查,部分患者优先行头颅MRA检查,以上二者之一影像学检查提示本次...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和(或)支架植入术等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优先行头颈联合CTA检查,部分患者优先行头颅MRA检查,以上二者之一影像学检查提示本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责任大血管完全闭塞,连续入选患者共计106例,并直接行急诊脑血管支架取栓术失败,术后仍存在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共21例,经微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行补救性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使用球囊成形或支架植入术以开通闭塞的血管。比较补救性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前后的脑血管造影结果、住院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经补救性血管再通治疗后术后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 2b/3级18例(85.7%);患者均未发生再发脑梗死及责任血管血运重建事件;良好预后10例(47.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经微导管注射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和(或)支架植入术等血管再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术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可 安晓雷 +2 位作者 李晓宾 郭靖 李传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收治的13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估患者VCI情况;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收治的13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估患者VCI情况;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ACI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检验相关因素风险模型预测ACI患者发生VCI的效能。结果134例ACI患者中,78例(58.209%)发生VCI;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卒中后抑郁、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ACI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OR>1,P<0.2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构建的相关因素风险模型预测ACI患者发生VCI风险的曲线下面积>0.280,有一定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ACI患者发生VCI的相关因素风险模型拟合度满意。结论ACI患者发生VCI受脑白质疏松、卒中后抑郁、Hcy水平升高因素的影响,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ACI患者发生VCI的准确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白质疏松 卒中后抑郁 同型半胱氨酸 风险模型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冠群 崔晓 +3 位作者 刘君 张侠 平蕾 张青山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3期63-63,65,共2页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对68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分别用免疫球蛋白(对照组)、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对68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患者,分别用免疫球蛋白(对照组)、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较传统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甲泼尼龙 免疫球蛋白 疗效
下载PDF
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安晓雷 欧春影 李传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同时采用r TM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电生理活动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分、ET-1、VEGF、Lp-PLA2、TSH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0;t=3.60、P=0.00)。治疗后,联合组的诱发电位波幅高于常规组,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0;t=4.70、P=0.00)。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ET-1、VEGF高于常规组,血清Lp-PLA2、TSH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89,均P<0.01)。结论r TMS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较好,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 经颅磁刺激 非痴呆型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艺红 邱晓燕 庄丽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常出现的脑血管疾病,是因脑部血供中断,致使脑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使血管变窄甚至堵塞[1]。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征。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即及时给予其溶栓...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常出现的脑血管疾病,是因脑部血供中断,致使脑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使血管变窄甚至堵塞[1]。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征。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即及时给予其溶栓。脑梗死公认的治疗时间窗为3 h[2]。有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接受治疗的时间及就诊至开始溶栓时间的长短不仅会对患者能否被纳入时间窗产生直接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组织缺氧 日常生活能力 抢救效果 治疗时间窗 溶栓时间 专职化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艺红 邱晓燕 庄丽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症患者8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分级式护理干... 目的探讨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症患者8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分级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的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评分、中文版跌倒功效量表(MFES)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干预后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跌倒发生率。结果分级式护理干预前,两组DHI、HAMD、HAMA、MFES、LS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DHI、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MFES、LSR、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实施分级式护理干预,能减轻眩晕症状和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把握度和生活满意度,预防跌倒,提高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源性眩晕症 分级式护理 生活满意度 跌倒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艳 刘志广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对比降钙素原正常和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AI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病灶部位和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降钙素原正常患者脑疝、肺部感染、褥疮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降钙素原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氢波谱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承志 郑阿娟 徐忠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多发性硬化 代谢物 脑组织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立霞 郝宁 李贵阳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9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120例单纯H型... 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120例单纯H型高血压患者以及1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高血压合并AIS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健康组。高血压合并AIS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AIS组患者同时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高血压合并AIS组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55例)两个亚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高血压合并AIS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健康组血清HCY水平,并对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的血清HCY水平不同,高血压合并AIS组血清HCY水平最高,健康组血清HCY水平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预后良好组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HCY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HCY水平为影响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单纯H型高血压以及健康人群,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HCY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对其进行密切监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胰岛素抗体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晓凌 蔚志刚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胰岛素抗体(IAb)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急性脑梗死(ACI)、32例急性脑出血(ACH)、30例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简称恢复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胰岛...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胰岛素抗体(IAb)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急性脑梗死(ACI)、32例急性脑出血(ACH)、30例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简称恢复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胰岛素和IAb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ACI组及ACH组血胰岛素和IAb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SI值显著低于恢复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ACH组ISI高于ACI组(P<0.05).而两组间血胰岛素和I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R及IAb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IR参与脂质代谢紊乱过程,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抗体 急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Ⅳ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艺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周治愈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周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光照射联合康惠尔泡沫敷料治疗Ⅳ期压疮效果好,方法简单且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及病人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红光照射 康惠尔泡沫敷料 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燕 安晓雷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149-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DEACMP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护理组给予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疗程...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DEACMP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护理组给予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各子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认知护理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DEACMP患者早期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张冠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原则,将入选的74例血管性痴呆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认知能力、日常生...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原则,将入选的74例血管性痴呆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了大脑活性,促进代谢,改善脑功能,特别是额叶的功能,从而改善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高压氧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书宇 田永芳 +3 位作者 陈巍巍 谢志远 鹿寒冰 周生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8-10,31,共4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PIS组,84例)和非进展组(NPIS组,62例),比较两...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PIS组,84例)和非进展组(NPIS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求PIS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AIS患者中,PIS组的颅内或颈动脉狭窄、低回声斑块、卒中相关肺部感染(SAP)占比及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水平明显高于N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影响PIS发生的单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低回声斑块、SAP、高ApoB/ApoA1、高MHR、高HCY、高Lp-PLA2是影响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S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早期关注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控PIS发生发展,改善AI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80例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艳 甘学军 刘志广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519-521,共3页
目的调查住院脑梗死患者的记忆情况,分析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和规律。方法以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记忆功能进行检测调查。统计... 目的调查住院脑梗死患者的记忆情况,分析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和规律。方法以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记忆功能进行检测调查。统计两组对象量表各维度的得分值、量表总分及MQ值。同时,观察并统计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病变范围及病变区域与记忆障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量表总得分及MQ得分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灶脑梗死组患者的平均量表总得分及MQ得分均低于单灶脑梗死组患者(P<0.05);左侧和双侧脑梗死组患者的平均量表总得分及MQ得分均低于右侧脑梗死患者(P<0.05);皮层脑梗死组患者的平均量表总得分及MQ得分均低于皮层下脑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该组脑梗死患者存在记忆障碍症状,且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程度与脑梗死病变范围及区域密切相关,多灶脑梗死,左侧、双侧脑梗死及皮层脑梗死患者的记忆障碍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记忆障碍 临床记忆量表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早期合并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车浩 庄丽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治疗早期合并心房颤动的脑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 d内接受阿加曲班治疗或发病后4~14 d开始接受其他抗凝治疗的64例合并心房颤动急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应用抗凝药物的种类,分为阿加... 目的研究阿加曲班治疗早期合并心房颤动的脑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 d内接受阿加曲班治疗或发病后4~14 d开始接受其他抗凝治疗的64例合并心房颤动急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应用抗凝药物的种类,分为阿加曲班组(29例)及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改善值、预后良好率、住院期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其他严重出血并发症率及死亡率。结果阿加曲班组及对照组出院时NIHSS评分改善值分别为(3.31±3.17)分及(0.74±2.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预后良好率(55.17%)与对照组(28.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阿加曲班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率(0.00%vs.5.71%)和其他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0.00%vs.2.86%)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早期合并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栓塞 阿加曲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