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鼻腔填塞系统在老年人鼻内镜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冰 程良军 +5 位作者 胡愈强 安军 赵学朋 赵艳春 陈保云 陈志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鼻腔填塞系统在老年患者(≥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术后鼻腔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FESS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鼻腔填塞情况分为研究组(使用改良鼻腔填塞系统)38例和对照组(使用膨胀海绵)34例。比较... 目的观察改良鼻腔填塞系统在老年患者(≥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术后鼻腔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FESS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鼻腔填塞情况分为研究组(使用改良鼻腔填塞系统)38例和对照组(使用膨胀海绵)34例。比较2组术前1 h与术后6 h血压和心率,记录2组术后6 h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腔出血情况。比较抽取填塞物时2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术后1个月和3个月鼻腔Lund-Kennedy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6 h收缩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及心率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轻中度鼻腔胀痛不适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重度鼻腔胀痛不适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抽取鼻腔填塞物时轻度和重度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鼻腔出血侧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抽取填塞物时中重度出血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腔填塞系统用于老年人鼻内镜术后填塞可改善术后疼痛、鼻塞情况,显著降低因术后疼痛不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鼻腔填塞系统 老年人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Lund-Kennedy评分
下载PDF
加味生脉饮对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时唾液腺保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武飞 安军 +2 位作者 王士雨 范珍 刘冲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饮辅助维生素C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清甲治疗时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服碘后口服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饮辅助维生素C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清甲治疗时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服碘后口服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碘后联合加味生脉饮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生命质量评分、唾液腺功能指标(UR30、EP、ER、EF、MAR、MSR)、涎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生命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腮腺、颌下腺MAR、M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腮腺MAR、MSR的P值分别为0.042、0.038,颌下腺的MAR、MSR的P值分别为0.041、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左右腮腺、左右颌下腺的UR30、EF、EP服碘治疗后急剧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1年期慢性涎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7.91%、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脉饮可在DTC患者术后采用服碘进行清甲治疗时保护唾液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生脉饮 DTC ^(131)I 唾液腺
下载PDF
鼻内镜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上颌窦含牙囊肿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驰 刘星 +2 位作者 洪兴和 宁博 王天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6期7155-7157,7171,共4页
目的:研究累及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于我科住院治疗的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14例,并在术前对所有患者行鼻内镜、CT以及口腔全景片检查。术中先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借以对上颌窦内... 目的:研究累及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采用鼻内镜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于我科住院治疗的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14例,并在术前对所有患者行鼻内镜、CT以及口腔全景片检查。术中先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借以对上颌窦内病变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切开下鼻甲头端鼻腔外侧壁,将鼻泪管下端游离出来,使之形成下鼻甲瓣-膜性鼻泪管,将其向前固定后形成上颌窦入路,最后通过0度鼻内镜进行上颌窦内大部分囊壁的切除以及异位牙的取出。手术完毕后将下鼻甲以及鼻泪管复位并将切口缝合。观察所有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效果。结果:在鼻内镜直视下,所有患者的上颌窦各壁均能良好地显露,并最大程度地将囊肿壁清除,顺利地将异位牙取出。术后全部患者均无鼻腔出血、坏死、鼻甲萎缩、鼻泪管损伤、鼻腔干燥、溢泪以及面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慢慢消退,上颌窦自然口无堵塞,引流通畅,下鼻甲形态良好未见异常,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具有视野好、创伤少,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累及上颌窦含牙囊肿患者的理想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上颌窦 含牙囊肿 泪前隐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