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沭阳县五保户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后续管理研究
1
作者 杨莉 张高明 +3 位作者 侯文权 胡礼仪 梁朝霞 吴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沭阳县五保户健康状况,为五保户疾病保健、预防、后续科学、合理管理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五保户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彩超等身体检查和心理状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检人群检出患者数为2 513... 目的探讨沭阳县五保户健康状况,为五保户疾病保健、预防、后续科学、合理管理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五保户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彩超等身体检查和心理状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检人群检出患者数为2 513例,总患病率63.0%,男、女患病率分别为71.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13种现患疾病信息。异常情况居前5位的是白内障(36.7%)、高血压(29.9%)、脂肪肝(23.6%)、糖尿病(21.5%)和肝囊肿(19.2%)。白内障成为最主要的老年性疾病,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男、女患病率比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前列腺病变率达45.6%,女性妇科疾病患病率达35.9%。心情抑郁率达41.2%。结论五保户这个特殊群体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五保户进行科学管理、健康体检和心理指导,及早预防疾病,减少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检查 心理指导 血液 江苏
下载PDF
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礼仪 徐庆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血样采集 血液保存 生物化学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徐玉莲 荣嵘 +1 位作者 胡礼仪 文晓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12月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64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64例患...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12月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64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6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0.0%,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基础疾病构成以颅脑损伤为主,占59.38%;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52株占80.0%,其次革兰阳性球菌13株占20.0%,这些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药耐药呈上升趋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原与病毒DNA关系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高明 张国明 +3 位作者 马小波 葛林 李明安 胡礼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0期2462-2463,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核酸扩增荧光定...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HBeAg、HBsAg,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0.9%;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37.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6.67,P<0.01)。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含量相差显著,HBV-DNA载量高,HBeAg含量也高,但HBsAg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的浓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价值,HBeAg仍是反映乙肝复制活跃的一个可靠的指标,但是HBeAg阴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37.19%,说明仅检测HBeAg还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eAg、HBV-DNA对乙肝患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DNA
下载PDF
不同检测系统血常规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莉 侯文权 +3 位作者 侯文锋 张高明 胡礼仪 刘鸿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4期2977-2978,共2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4个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具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文件,以Sysmex XT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校准品和质... 目的探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4个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具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文件,以Sysmex XT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系统为目标系统,用患者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标本对不同实验检测系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4项常规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计算实验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检测系统2(Y2)和实验检测系统3(Y3)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实验检测系统3(Y3)血红蛋白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TEa。结论不同检测系统的血常规结果某些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可接受分析 血细胞分析 相对偏差
下载PDF
不同检测系统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文权 周凌云 +3 位作者 侯文锋 张高明 胡礼仪 李志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3个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生化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数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罗氏诊断试剂、cfas校准品和英国Randox质控品组... 目的探讨3个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生化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数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罗氏诊断试剂、cfas校准品和英国Randox质控品组成的系统为目标系统,用患者血液标本对不同实验检测系统的14项常规生化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计算实验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total error allowance,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检测系统1(Y1),血清标本的TG、T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TEa,尿素氮(BUN)的2 mmol/L水平、肌酐(Cr)的50μmol/L水平、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TEa;血浆标本的A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其余与血清一致。实验检测系统2(Y2)的TB、结合胆红素(BC)、乳酸脱氢酶(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与标本类型无关。结论不同检测系统的常规生化检测结果在某些项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对不具可比性的结果需采取整改措施,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结果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可接受分析 比对 认可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抗oxLDL—Ab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明 胡礼仪 +2 位作者 葛林 张高明 李志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的相关性。方法59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与EL...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的相关性。方法59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与ELlSA方法测定oxLDL—A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hs—CRP与oxLDL—Ab水平较高、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与oxLDL—Ab水平高于DM无大血管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且hs-CRP与oxLDL-Ab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r=0.85,P〈0.05)。结论hs—CRP和oxLDL.Ab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可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C反应蛋白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下载PDF
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小波 梁朝霞 +1 位作者 徐庆雷 胡礼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4期2748-274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支杆菌对常规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布及分支杆菌菌型鉴定初筛的意义。方法通过鉴别培养基(PNB和TCH)做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并回顾分析11例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症状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非结核分支杆菌对11...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支杆菌对常规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分布及分支杆菌菌型鉴定初筛的意义。方法通过鉴别培养基(PNB和TCH)做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并回顾分析11例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症状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非结核分支杆菌对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很高,异烟肼(H)、利福平(R)、力克肺疾(D)、氧氟沙星(O)、丙硫乙烟胺(TH)、对氨基水杨酸钠(P)的低浓度药物实验全部耐药,对高浓度药物也出现很高的耐药率。结论对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者进一步做结核分支杆菌菌型初筛鉴别及药敏试验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支杆菌 菌型鉴定 耐药
下载PDF
高血压病及其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高明 李志沭 +3 位作者 许森林 杨莉 葛林 胡礼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高血压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3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8例,合并糖病患者23例,合并脑梗死患者21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高血压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3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8例,合并糖病患者23例,合并脑梗死患者21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Hcy水平(16.72±3.70μmol/L)高于对照组(10.91±2.3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20.81±4.26μmol/L,21.15±4.85μmol/L,23.35±5.3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增高可能在高血压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礼仪 张高明 +2 位作者 杨莉 陈孝东 李志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8期1545-154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153.24±69.76)ng...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153.24±69.76)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5.16±28.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183.94±85.06)ng/L〕、中〔(155.66±57.13)ng/L〕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0.38±31.8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B型脑钠肽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莉 陈士军 +2 位作者 张高明 李志沭 胡礼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的水平。结果D-D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D-D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5)。结论DN患者血浆D-D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对D-D水平的检测可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D-二聚体 微量清蛋白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业成 张巍 +3 位作者 张成亮 刘守正 陈刚 朱宝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25例Ⅲ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25例Ⅲ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功能改善情况(ODI评分)、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术后并发症等数据。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0±20)min(150~190min),术中出血量(450±30)mL(400~550mL),术后引流量(180±20)mL(150~200mL),住院时间(11.5±2.5)d,下床活动时间(4.5±1.5)d,统计学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体后凸成形术 Kummell病
下载PDF
gyrA和parC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红 胡礼仪 +2 位作者 彭涛 刘兴晖 李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情况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Vitek32对110株PA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60株耐环丙沙星(CIP)的PA对CI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情况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Vitek32对110株PA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稀释法测定60株耐环丙沙星(CIP)的PA对CI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耐CIP的PA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68.3%)。在60株耐CIP的PA中有42株(70.0%)耐药菌株发生gyrA基因的83位点突变,密码子发生ACC→ATC改变,编码83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突变Thr→Ile(ACC→ATC),有38株(63.3%)耐药菌株发生parC基因87位点突变Ser→Leu(TCG→TTG),同时发生两种突变的共36株(60.0%)。结论耐氟喹诺酮类P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并呈多重耐药,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为其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药性 喹诺酮类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IL-9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庆雷 周红 +5 位作者 王洪建 胡礼仪 马斌 仝佳 陈建国 王胜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3期2563-2564,共2页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探讨IL-9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9和总IgE浓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探讨IL-9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9和总IgE浓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与总IgE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IL-9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CA15—3、CA125、CEA、SF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礼仪 陈士军 +2 位作者 李志沭 周漫波 李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与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互补诊断价值及在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36例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疾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与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互补诊断价值及在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36例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疾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及7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CA15—3、CA125、CEA和SF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CA125、CEA和SF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血清CA15—3、CA125、CEA和SF治疗前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5),且治疗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均高于单一检测,其诊断敏感度达82.8%。结论血清CA15—3、CA125、CEA、SF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和检测特异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癌胚抗原 铁蛋白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国明 张高明 +3 位作者 胡礼仪 徐庆雷 杨晓红 王洪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6期1377-137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抗-oxLDL)的相关性。方法59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SA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oxLDL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抗-oxLDL)的相关性。方法59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SA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oxLDL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血清SAA与抗-oxLDL水平较高,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AA与抗-oxLDL水平高于DM无血管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AA与抗-oxLDL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87,P<0.01)。结论SAA和抗-oxLDL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脂蛋白类 LDL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re-S_1蛋白与“两对半”、HBV-DNA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兆勤 胡礼仪 +2 位作者 宁良 陈民 陆东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癌病毒DNA(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92例表面抗原阳性标本的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00例乙肝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癌病毒DNA(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92例表面抗原阳性标本的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00例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率89.5%,HBV-DNA阳性率92.0%;280例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血清中前Sl抗原阳性率42.9%,HBV-DNA阳性率32.1%;100例HBeAg和抗-HBe均为阴性乙肝患者中前Sl抗原阳性率27.0%,HBV-DNA阳性率23.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Sl抗原与HBV-DNA总符合率为93.1%。在HBV-DNA的低拷贝(103-106copies/ml)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蛋白能够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与HB-VeAg、HBV-DNA呈正相关,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蛋白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HBV-DNA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红 胡礼仪 +1 位作者 张高明 马小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4期3008-3009,共2页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2.2)mg/L]和TM水平[(41±1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28±12)μ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8.7±2.6)mg/L和(58±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内皮损伤 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礼仪 陈士军 +2 位作者 张高明 李志沭 李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6968-6970,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cy和CRP的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cy,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cy和CRP分别与UAE呈显著正相关(r=0.528,0.442,P<0.01)。结论:DN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随着UAE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血液 半胱氨酸/血液 C反应蛋白/代谢 人类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庆雷 王洪建 杨晓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131-2132,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在哮喘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并与38名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在哮喘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并与38名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显著地高于正常儿(P<0.01),且发作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MMP-9、TIMP-1和IL-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对哮喘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哮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