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海扣 强强 +2 位作者 周士三 张浩 孙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MAP、HR、SpO_(2)。记录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_(ET)CO_(2)、PaCO_(2)、PaO_(2)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_(2)、Cdyn、PaO_(2)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 P组P_(ET)CO_(2)、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胸腔镜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 单肺通气
下载PDF
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华军 薛涛 花弄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64-2065,共2页
目的比较妇科术后静脉和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毕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50例。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2μg/mL,术毕给负荷量3mL。背景剂量1mL... 目的比较妇科术后静脉和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毕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50例。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2μg/mL,术毕给负荷量3mL。背景剂量1mL/h,单次PCA剂量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术后6、18、24、48h患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药物总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时相点生命体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平均按压次数及药物总量显著高于PCIA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或静脉镇痛安全有效,硬膜外组用药量显著多于静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硬膜外腔 静脉 镇痛
下载PDF
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茂 宗川曰 +2 位作者 程加文 居从金 解成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2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腹部手术 异氟醚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华军 崔恩惠 周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907-1908,共2页
目的探讨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75例在骶管麻醉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的门诊手术患儿(3~6岁),随机、双盲均分为氯普鲁卡因组(CP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5例。清醒或吸入异氟... 目的探讨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75例在骶管麻醉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的门诊手术患儿(3~6岁),随机、双盲均分为氯普鲁卡因组(CP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5例。清醒或吸入异氟醚诱导后行骶管穿刺,分别一次性注入1.5%氯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和0.3%盐酸罗哌卡因1 mL/kg。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及HR、BP、RR、SpO2变化与离院时间。结果 CP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恢复、离院时间与L组、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感觉阻滞神经节段相当。用药后BP、HR、RR、和SpO2变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较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离院时间早,更适合小儿日间短、小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儿童 日间手术 骶管麻醉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和硫酸阿托品在小儿麻醉恢复期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强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0期89-90,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硫酸阿托品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40例,应用硫酸阿托品)。记录两... 目的:观察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与硫酸阿托品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40例,应用硫酸阿托品)。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T)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躁动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后,对照组心率、血压、体温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略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室停留时间、躁动发生、唾液分泌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硫酸阿托品相比,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优势明显,不仅能减少麻醉恢复时间还能明显减少恢复期躁动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对患儿苏醒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麻醉前用药 麻醉恢复期 躁动 小儿麻醉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孙宇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精神健康、生理情况、情感功能、身体活力和躯体痛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能够提高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宫颈癌手术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华军 薛涛 花弄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40例,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物均为国产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05%、0.07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40例,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物均为国产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05%、0.075%、0.1%和0.125%,每组药物中含舒芬太尼0.75μg/mL。观察记录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总用量;记录镇静评分(Ramsay)以及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Ⅰ组术后4、8、16、24hVAS评分及24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与其他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镇痛,能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降低其最低有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镇痛 硬膜外腔 有效浓度
下载PDF
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华军 薛涛 崔恩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72-3273,共2页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行PCIA,A组药物: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芬太尼20μg...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行PCIA,A组药物: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6 mg。观察记录术后0、6、12、24、48 h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等;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β-E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相近,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血浆β-EP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降低血浆β-E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Β-内啡肽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华军 拾翠翠 周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839-2840,共2页
关键词 术后镇痛效果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应激反应 围术期 疼痛刺激 伤害性感受 阻滞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海扣 周静 +1 位作者 李茂 孙红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487-4489,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mg,芬太尼0.1mg和氯胺酮2.0mg/k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0mg·kg-1·h-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mg,芬太尼0.1mg和氯胺酮2.0mg/k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0mg·kg-1·h-1;B组注射负荷剂量Dex 0.5μg/kg(注射时间10min),持续泵注维持量0.2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0mg/kg。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术后1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围术期HR、MAP降低(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及舌后坠发生率低(P<0.05)。结论 Dex复合氯胺酮用于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麻醉 右美托咪定 乳房肿块 女性
下载PDF
60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华军 崔恩惠 拾翠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418-342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后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保乳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mL;B组经静脉注0.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后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保乳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mL;B组经静脉注0.1%氟比洛芬酯。两组患者术后均用2μg/mL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平均按压有效次数、镇痛药物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相似;术后各时相点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平均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总用量,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安全有效,对切口愈合无影响,与静脉注射相比,能增强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减少其总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切口输注 舒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腔单次注入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剂量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华军 薛涛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61-61,33,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经硬膜外腔单次注入丁丙诺啡镇痛的较为理想的剂量。方法选择ASAI或II级、足月妊娠需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丁丙诺啡0.15mg(I组)、0.225mg(II组)和0.3mg...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经硬膜外腔单次注入丁丙诺啡镇痛的较为理想的剂量。方法选择ASAI或II级、足月妊娠需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丁丙诺啡0.15mg(I组)、0.225mg(II组)和0.3mg(III组)。观察每组产妇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II组和III组术后36、48hVAS评分显著低于I组(P<0.01),说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I组,而III组头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I、II组(P<0.01)。结论0.225mg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镇痛是较为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丁丙诺啡 镇痛剂量
下载PDF
曲马多和杜冷丁治疗剖宫产患者手术中寒战反应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剑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9期34-34,158,共2页
目的:研究曲马多和哌替啶静脉注射对椎管内麻醉后出现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发生寒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寒战时分别静注生理盐水、曲马多和哌替啶,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后... 目的:研究曲马多和哌替啶静脉注射对椎管内麻醉后出现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发生寒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出现寒战时分别静注生理盐水、曲马多和哌替啶,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后寒战减轻程度、意识改变情况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曲马多组和哌替啶组治疗寒战效果显著(P〈0.01);与其它两组比较,哌替啶组用药后意识、HR和SaO2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静注曲马多和哌替啶均对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的寒战有疗效,而曲马多对产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意识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战 曲马多 哌替啶 剖宫产
下载PDF
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范广来 姜鹏君 袁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0-1515,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41例临床资料,记录基线临床特征、累积复发、无事件生存及总生存... 目的:探讨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41例临床资料,记录基线临床特征、累积复发、无事件生存及总生存情况,并通过χ^2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1例患儿行诱导方案化疗后首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93%(34/41)和97.56%(40/41);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0和31个月。首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患儿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达完全缓解患儿(P<0.05);男性患儿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发病年龄<10岁患儿总生存率显著高于≥10岁患儿(P<0.05)。第2次诱导缓解后RUNX1-RUNX1T1基因表达水平是患儿累积复发率、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第2次诱导缓解后RUNX1-RUNX1T1基因表达下降<3 log是影响患儿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RUNX1-RUNX1T1基因表达下降3 log水平后升高>1 log水平患儿累积复发率显著高于≤1 log水平患儿(P<0.05)。结论: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行规范化疗后临床预后良好,RUNX1-RUNX1T1基因表达水平与AML患儿复发及远期生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RUNX1T1基因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晏明 张玉凤 +3 位作者 李晓琼 崔恩惠 丁松 孙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6期181-184,共4页
目的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112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名。A组行直接硬膜... 目的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112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名。A组行直接硬膜外阻滞镇痛,B组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镇痛。监测两组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神经肽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良好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硬膜外阻滞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相对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直接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下载PDF
七氟烷暴露对发育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川曰 李茂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分析七氟烷暴露对发育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0只产后第7天健康仔鼠均分为对照组、3%七氟烷暴露1 h组(Sev 1 h组)和6 h组(Sev 6 h组),Sev 1 h组及Sev 6 h组大鼠分别置于用3.0%七氟烷、空气通风的密封盒中1 h及6... 目的分析七氟烷暴露对发育大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0只产后第7天健康仔鼠均分为对照组、3%七氟烷暴露1 h组(Sev 1 h组)和6 h组(Sev 6 h组),Sev 1 h组及Sev 6 h组大鼠分别置于用3.0%七氟烷、空气通风的密封盒中1 h及6 h,对照组接受空气,没有麻醉剂暴露;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活动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记录大鼠新物体识别任务时间及辨别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切片突触融合蛋白、人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及突触素α-突触核蛋白,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的超微结构,记录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高频或低频刺激(HFS或LFS)后CA1区细胞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v 6 h组探测时间和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区的入口数量减少,并且少于Sev 1 h组(P<0.05);新物体识别任务中,对照组辨别指数(DI)高于Sev 6 h组(P<0.05)。在Sev 6 h组中突触融合蛋白和SNAP-25表达较对照组增加,Sev 6 h组和Sev 1 h组syntaxin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Sev 6 h组突触数目减少、突触间隙增宽,Sev 6 h组海马突触前端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皱缩、空泡化等病理改变;在Sev 1 h组中突触间隙的宽度增加,而突触的数量保持不变;Sev 6 h组EPSP斜率低于对照组和Sev 1 h组(P<0.05);在应用LFS之前,3组之间的EPSP斜率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15 min LFS后,EPSP斜率下降。结论麻醉暴露持续时间可能对神经可塑性和神经认知表现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发育中大脑 神经元可塑性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血清CA125、HE4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卵巢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17
作者 辜卫红 胡天惠 薛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卵巢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对象分为3组:健康组100例,高危组80例,卵巢癌组32例。对比3组血清CA125、HE4水平及超声评分。结果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卵巢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对象分为3组:健康组100例,高危组80例,卵巢癌组32例。对比3组血清CA125、HE4水平及超声评分。结果卵巢癌组HE4和CA125水平及超声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的阳性检出率及CA12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CA125、HE4联合超声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CA125+HE4联合阴道超声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筛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特异性明显高于CA125,但敏感性低于CA125(P<0.05)。结论 CA125、HE4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卵巢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便于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高危人群 CA125 HE4 阴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剖宫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对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华军 薛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411-3412,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及镇痛效果对产妇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足月妊娠需行剖宫产孕妇1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术毕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PCEA)组经硬膜外腔镇痛,药物为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及镇痛效果对产妇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足月妊娠需行剖宫产孕妇1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为0.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术毕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PCEA)组经硬膜外腔镇痛,药物为1%罗哌卡因40ml+芬太尼0.4mg;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为静脉镇痛,药物为芬太尼0.5mg+曲马多50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给药速度为4ml/h;对照组为按需肌注止痛药。记录3组术后12、24和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以及同时点血浆催乳素(prolaction,PRL)水平,并观察婴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镇痛组术后48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组产妇术后催乳素水平迅速增加,镇痛组在术后12、24和4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母乳喂养方面,镇痛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增强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早期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妇 术后镇痛 催乳素水平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剑 杨志遐 +2 位作者 岳生 孙红梅 王志萍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杂交家犬18只,雌雄不拘,体重12~1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1℃低温组(A组)、35℃低温组(B组)和未降温组(c组),每组6只。采用改进的fenney...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对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杂交家犬18只,雌雄不拘,体重12~1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1℃低温组(A组)、35℃低温组(B组)和未降温组(c组),每组6只。采用改进的fenney法制备犬重型颅脑外伤模型,A组和B组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时间6h,C组不给予降温。于打击前(T0)和打击后24h(T1)、48h(T2)、72h(T1)时采集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犬脑脊液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1-3时脑脊液NSE、S-100β、MBP、Asp、Glu和Gly浓度降低,GABA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A组比较,B组T1-3时脑脊液NSE、Asp、Glu和Gly浓度降低,GABA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热交换降温可减轻犬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降温至35℃较31℃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可乐定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20
作者 陈华军 杨海扣 拾翠翠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I、Ⅱ、Ⅲ、Ⅳ 4组,每组30例。术毕行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浓度分别为0.15%、0.125%、...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I、Ⅱ、Ⅲ、Ⅳ 4组,每组30例。术毕行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浓度分别为0.15%、0.125%、0.1%和0.075%,每组均含可乐定2μg/ml。观察记录术后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Ⅳ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药物总用量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I、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乐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能增强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效果,降低其最低有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左旋布比卡因 镇痛 硬膜外 有效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