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地块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卢昕妍 张光 +5 位作者 赵鹏 聂溧 孙韬 卫星 丁亮 曲常胜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并公开《江苏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2020—2022中江苏省纳入名录的116个污染地块开展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纳入名录的污染地块数量和面积与地区经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并公开《江苏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2020—2022中江苏省纳入名录的116个污染地块开展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纳入名录的污染地块数量和面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排名前列;土水复合污染地块占53%,其中64%的地块地下水最大污染深度大于同一地块土壤最大污染深度;共统计到167种污染物,重金属、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最为常见,约50%的污染物不在我国现行建设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评价标准中;已完成修复并移出名录的31个地块中,17%的污染土壤和25%的污染地下水采用原位修复技术。提出了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土水协同治理修复模式,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土壤、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污染风险防控 地下水 修复技术 土壤环境管理
下载PDF
江苏某辐照装置退役后地块辐射环境调查及取样装置优势分析
2
作者 张强 邱成浩 +4 位作者 高旭 王长明 王栋 韩进 曲常胜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江苏某钴(Co)辐照退役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高回收率土壤取样装置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使用表面污染测量仪和便携式X-γ辐射剂量率仪分别监测现场辐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均未检出60钴(60 Co),... 以江苏某钴(Co)辐照退役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高回收率土壤取样装置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使用表面污染测量仪和便携式X-γ辐射剂量率仪分别监测现场辐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均未检出60钴(60 Co),土壤样品中137铯(137 Cs)检出值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定的清洁解控水平;β表面沾污水平低于国家标准解控水平;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2023年江苏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的涨落范围内。由此表明,该辐照退役地块整个辐照室区域在运行及现场退役过程中没有造成环境污染,可达到无限制开放水平。新型高回收率土壤取样装置显著提高了取样效率和准确性,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装置 退役 环境调查 取样装置
下载PDF
基于膜界面探测的石油烃污染场地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蔡冰杰 丁亮 夏威夷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04-107,113,共5页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膜界面探测(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的场地原位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MIP搭载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光电离子探测器(photo ionizatio...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膜界面探测(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的场地原位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MIP搭载的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光电离子探测器(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PID)的检测数据,对该地块内的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构建地块污染程度分布模型,寻找潜在污染区域。对比分析由传统场地调查所获得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发现MIP捕捉的污染分布区域较为准确,表明MIP在加油站场地调查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尤其是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潜在污染区域有很强的指示性。通过在石油烃污染场地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MIP技术的适用性,以期能够指导更为精准化的场地环境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加油站场地 膜界面探测 污染空间分布
下载PDF
固化材料复配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试验研究
4
作者 夏威夷 杜成磊 +2 位作者 丁亮 蔡光华 曲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7-2810,共14页
针对人工配置的高质量比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分别开展工业废弃物、废弃生物质和矿物材料固化土的浸出毒性和pH值测试,发现不同固化原料对重金属Pb、Zn、Cd、As的固化效果存在明显的选择性;综合考虑原料生产的经济性、友好性和能耗指标,在... 针对人工配置的高质量比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分别开展工业废弃物、废弃生物质和矿物材料固化土的浸出毒性和pH值测试,发现不同固化原料对重金属Pb、Zn、Cd、As的固化效果存在明显的选择性;综合考虑原料生产的经济性、友好性和能耗指标,在优选出的固化原料基础上,复配形成了两种经济高效的复配固化剂B1和复配固化剂B2;以真实高质量比污染土为修复对象,开展复配固化剂固化效果、长期稳定性测试,以及固化土体p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复配固化剂B1和复配固化剂B2对4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各掺量下重金属固化率均高于80%,且固化率随着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复配固化剂B1对Pb、Zn和Cd的固定效果优于复配固化剂B2,而复配固化剂B2对于As的固定效果优于复配固化剂B1;土壤中Pb、Zn、Cd和As的固定作用主要发生在28 d以内,其后随着龄期增长修复土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变化较小,修复效果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两种复配固化剂均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pH值;与复配固化剂B1相比,复配固化剂B2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强度,大幅降低固化体的可渗透性,综合固化稳定化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染土壤 修复材料 PH值 强度
原文传递
利用固体废弃物及污染土壤制备烧结砖和陶粒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振辉 丁亮 +3 位作者 夏威夷 金鑫 谷成 曲常胜 《环境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15-3023,共9页
随着工业发展,我国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当下面临的重要挑战。填埋作为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传统方法存在土地占用和污染等诸多问题。此外,我国存在大量的场地污染土壤,由于其修复成本高、处理... 随着工业发展,我国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当下面临的重要挑战。填埋作为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传统方法存在土地占用和污染等诸多问题。此外,我国存在大量的场地污染土壤,由于其修复成本高、处理技术不成熟,污染土壤的处理处置难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污泥、粉煤灰和污染土壤等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为SiO_(2)和Al_(2)O_(3),利用其制备烧结砖和陶粒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降低重金属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烧结过程中,矿物组分液化促进了重金属与铝硅酸盐之间的反应以及重金属价态的转换,使得重金属在砖块和陶粒中被有效固定。其固定方式包括形成稳定的矿物,被包裹在固体基质中,或转化为低迁移率的价态等。本研究总结了含重金属污染的污泥、粉煤灰、尾矿以及污染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制备烧结砖和陶粒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制备烧结砖和陶粒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重金属稳定化的因素,并对利用污染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制备烧结砖和陶粒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砖 陶粒 重金属 固定化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