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监管建议 被引量:15
1
作者 宗雯琦 朱谦让 吴雨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919,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病4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病人数2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病人数1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类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中铅、镉的检测结果分析与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雨晨 孙金芳 +2 位作者 孙宏 甄世祺 戴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8期6587-6593,共7页
目的分析检测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和土壤中铅、镉的含量,评价其污染状况。方法在南京市、镇江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5份芦蒿,采集40份地产(种植)芦蒿生长所在的土壤,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 目的分析检测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和土壤中铅、镉的含量,评价其污染状况。方法在南京市、镇江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5份芦蒿,采集40份地产(种植)芦蒿生长所在的土壤,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芦蒿中铅、镉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175份芦蒿中铅、镉的检出率分别为26.3%、100%,超标率分别为9.7%、13.7%;40份土壤中镉的超标率为22.5%。南京市地产(种植)芦蒿污染等级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镇江市地产(种植)芦蒿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开始受污染。南京市市售芦蒿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镇江市市售芦蒿污染等级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结论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受到重金属铅、镉的污染,其中受到镉污染的威胁更大,可能与土壤中镉的污染有关。南京市居民食用芦蒿较安全;镇江市居民食用市售芦蒿较安全,食用地产(种植)芦蒿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 检测结果分析 污染状况评价
原文传递
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高林 宗雯琦 +1 位作者 甄世祺 戴月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9期486-489,共4页
目的分析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部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收集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并进行时间、地区、发生场所、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部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收集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并进行时间、地区、发生场所、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2013年江苏省共发生7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940人,1人死亡。全年各月均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第3季度(7~9月)报告事件29起,占37.7%;报告数前3位地区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通市,分别占39.0%、18.2%和15.6%;单位食堂是发生的主要场所(39.0%);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因素(28.6%);动物类食品是引发的主要原因(48.0%)。结论广泛开展对食源性疾病暴发季节性高发和个人卫生措施的宣传教育,作为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发场所和易发因素,对单位食堂和动物类食品进行针对性监管,将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关注食品安全 宣传营养知识
4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为应对食品安全的新威胁,以及新出现的病原体和抗微生物耐药性,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食品安全”。4月7日,“2015年世界卫生日——你的食品是否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南京市玄武门明城墙下顺利开展。5月19日上午9点半,首届“全... 为应对食品安全的新威胁,以及新出现的病原体和抗微生物耐药性,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食品安全”。4月7日,“2015年世界卫生日——你的食品是否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南京市玄武门明城墙下顺利开展。5月19日上午9点半,首届“全民营养周”江苏启动仪式在南京市锁金村街道中心的科技广场举办,主题是“天天好营养,一生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营养知识 世界卫生日 微生物耐药性 宣传活动 启动仪式 南京市 病原体
下载PDF
2016年江苏省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耐药状况及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沈赟 秦思 唐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9-1321,1330,共4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状况、抗菌药物耐受性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特点,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菌种进行复核鉴定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状况、抗菌药物耐受性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特点,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菌种进行复核鉴定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药敏性的测定使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肉汤稀释法,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中耐喹诺酮类药物的gyr A、gyr B、par C、par E基因及其突变状况。结果:全省疾病监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29%。其中主要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23.4%)、鼠伤寒沙门氏菌(15.1%)、拉古什沙门氏菌(8.3%)、布利丹沙门氏菌(5.2%)等。沙门氏菌主要耐受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100.0%)、氨苄西林(68.8%)、四环素及萘啶酸(52.6%)。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达64.7%,最多耐受8类抗菌药物。耐萘啶酸沙门氏菌gyr A基因在Ser83位或Asp87位密码子处发生突变,gyr B、par C和par E未发现突变。结论: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严重,血清型分布与其他省份存在差异,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 A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永林 戴月 +1 位作者 朱谦让 张静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 :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 目的 :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模式因子得分分位数组间患病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膳食模式:传统模式、动物模式、快餐模式及豆类模式;传统模式对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影响(χ2=15.2,P<0.05),豆类模式对超重/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有影响(超重/肥胖:χ2=30.1,P<0.01;高血压:χ2=18.9,P<0.01;MS:χ2=8.3,P<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传统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豆类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高血压、M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6、0.79、0.91)。结论:膳食模式与MS及其代谢组分相关,适当增加豆类食物摄入,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MS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南京市零售生鲜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吴云凤 袁宝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 :对南京市零售市场上鸡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了解其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选取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分别采用PCR方法和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risk风险评估软... 目的 :对南京市零售市场上鸡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了解其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选取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分别采用PCR方法和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risk风险评估软件,用Cumulative分布拟合阴性和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用Discrete分布拟合所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结果:288份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14.9%,6种不同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无差异,农贸市场零售鸡类食品沙门氏菌的阳性率高于超市;在8个抽检月份中,6、7月份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7.5%和20.0%。阴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0.009 MPN/g,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1.080 MPN/g,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平均污染水平为0.018MPN/g。结论 :南京市零售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未来应加强对沙门氏菌污染的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鸡肉 定量监测 污染状况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08-2009年肉类和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燕梅 乔昕 +3 位作者 符晓梅 沈赟 袁宝君 戴月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肉类和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 47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采自江苏省13个市的肉类和水产品共计990份进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弯曲菌和副溶... 目的了解江苏省肉类和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 47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采自江苏省13个市的肉类和水产品共计990份进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990份肉类和水产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61株,总检出率为16.26%,生肉类、熟肉类食品、鲜冻水产品、生食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26.32%、7.37%、17.78%、14.78%;不同地区样品中,泰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最高,为37.97%,其次为南京市和扬州市;采自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和商店、饭店和食堂的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2.99%、15.37%、6.76%。结论江苏省肉类和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比较严重,熟肉制品和生食水产品直接入口,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 水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原文传递
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多重耐药谱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云凤 袁宝君 +5 位作者 乔昕 符晓梅 沈贇 王燕梅 马恺 倪云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了解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方法:根据GB/T 4789—2008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肉鸡胴体沙门氏菌... 目的:为了解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方法:根据GB/T 4789—2008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肉鸡胴体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达34.8%;样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主要为奥尔巴尼型(29.6%)和印第安纳型(50.7%);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沙门氏菌至少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耐3~7种药物的有24株(33.8%),耐8~12种药物的有19株(26.8%),耐13~16种药物的有26株(36.6%);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萘啶酸(100%)、磺胺嘧啶(98.6%)、氨苄青霉素(97.2%)、复方磺胺甲恶唑(85.9%)、四环素(85.9%)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4.5%)。结论: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现象严重,沙门氏菌耐药或多重耐药现象十分普遍,未来应加强对鸡胴体中沙门氏菌感染及耐药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属 血清学鉴定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半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孔媚兰 袁宝君 +4 位作者 朱谦让 甄世祺 郑东宇 王燕梅 符晓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961,964,共4页
目的:调查南京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探索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方法: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Risk Ranger软件结合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微生物的检测使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结果:副溶血性弧... 目的:调查南京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探索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方法: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Risk Ranger软件结合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微生物的检测使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平均检出率为44.12%。南京市每人每天因生食海产品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患病概率为8.22×10-6,每年因生食海产品引起的病例数为1.84×104人,风险等级为53。结论:生食海产品为高度风险,建议消费者减少生食海产品,同时加强市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半定量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江苏省居民贫血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月 袁宝君 史祖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成人贫血 调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20年江苏省腹泻病例中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昕 王燕梅 +3 位作者 倪云龙 马恺 霍翔 周翌婧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腹泻病例中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分布。方法2020年收集江苏空肠弯曲菌监测专项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双孔滤膜法分离培养空肠弯曲菌,使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腹泻病例中的空...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腹泻病例中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分布。方法2020年收集江苏空肠弯曲菌监测专项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双孔滤膜法分离培养空肠弯曲菌,使用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腹泻病例中的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8.38%,4~17岁组腹泻人群的空肠弯曲菌阳性率最高(27.59%),0~3岁组的阳性率最低(4.05%),夏季(6~8月)空肠弯曲菌阳性率最高(9.81%)。血便中空肠弯曲菌的阳性率最高(7.39%)。可疑暴露食品的种类以蔬菜类及其制品的阳性率最高(33.33%),加工或包装方式以餐饮服务类食品阳性率最高(17.46%),进食场所以学校/单位集体食堂阳性率最高(28.57%)。各年龄组和不同可疑食品类别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人群,蔬菜类及其制品、餐饮服务类食品和学校/单位集体食堂内空肠弯曲菌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空肠弯曲菌 过滤法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环境因素对吊浆粑中米酵菌酸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卢宇剑 乔昕 +2 位作者 陈玉婕 刘华良 周永林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9-84,共6页
探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酵亚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在吊浆粑中的产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特征及环境温度、湿度对其产BA的影响。在吊浆粑样品中接种BGC,调整接种浓度(103、105、107 CFU/mL)、... 探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酵亚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在吊浆粑中的产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特征及环境温度、湿度对其产BA的影响。在吊浆粑样品中接种BGC,调整接种浓度(103、105、107 CFU/mL)、培养环境的温度(10±1、15±1、20±1、25±1、30±1和36±1℃)和湿度(20%、40%和60%),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BA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吊浆粑样品在培养1天后即可检出BA。当接种浓度为103 CFU/mL时,BGC在吊浆粑中产生并积累的BA含量高于接种浓度为105和107 CFU/mL的组别,组间差异为1~3μg/kg。较低温度(10±1、15±1和20±1℃)和较低湿度(20%)的环境可减少BGC在吊浆粑中产生BA。提示居民应食用新制作的吊浆粑,避免长时间贮存于高温、潮湿环境,以降低食物米酵菌酸中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米酵菌酸 吊浆粑 HPLC-MS/MS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雌激素活性联合作用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颖 张晖 +3 位作者 甄士琪 张丽娟 曹驰程 章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9-746,共8页
环境雌激素对生命健康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现行污染物环境标准制订和风险评价只针对单一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效应,不足以保护生命安全与人类健康。为探讨环境雌激素的混合物效应,选择对雌激素敏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雌二醇(E2... 环境雌激素对生命健康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现行污染物环境标准制订和风险评价只针对单一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效应,不足以保护生命安全与人类健康。为探讨环境雌激素的混合物效应,选择对雌激素敏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BP和DEHP)的单一及其联合雌激素活性;基于单一化合物的浓度-反应曲线,运用浓度相加(CA)和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进行预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混合物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2、DBP、DEHP对MCF-7细胞的单一作用数据可通过Weibull方程拟合,由拟合方程得到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3.450×10-6(2.373×10-6~1.675×10-5)、5.138(1.489~1.082×10)、1.186(4.478×10-1~2.24)μmol·L-1;3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数据亦可通过Weibull、Logistic和Exp Gro1方程进行有效拟合,混合物效应与化合物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3种化合物表现非相似联合作用,利用独立作用(IA)模型预测混合物效应较为可靠,外源性环境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联合作用产生的混合效应显著。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毒性可以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为环境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MCF-7细胞 雌激素活性 联合作用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血清锌状况与心血管疾病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谦让 戴月 +2 位作者 张坚 张静娴 谢玮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血清锌状况,探索其与营养相关心血管疾病代谢危险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6-2017年从江苏省12个监测点抽取1 25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身高...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血清锌状况,探索其与营养相关心血管疾病代谢危险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6-2017年从江苏省12个监测点抽取1 25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液生化检验(血清锌、空腹血糖、血脂),并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膳食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 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最终有1 122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纳入本研究。其膳食锌摄入低于平均需要量(EAR)比例为39.39%,其中13~17岁年龄组、一般农村的被调查对象比例较高,分别为56.7%和54.8%;血清锌水平低于参考值的比例较低,为0.5%,但在不同性别、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血清锌水平较高。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膳食锌与血清锌无线性关系;膳食锌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β=0.072,95%CI:0.034~0.111,P<0.001);血清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β=-0.506,95%CI:-0.575~-0.437,P<0.001)。结论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存在膳食锌摄入不足风险的比例依然较高,充足的膳食锌摄入及较高的血清锌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良好的代谢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代谢危险因素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污水中病毒富集与浓缩方法的优化
16
作者 杨佳昭 倪云龙 +3 位作者 乔昕 王燕梅 周连 霍翔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2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膜吸附(混合纤维素酯膜,mixed cellulose ester membrane,MCE)-超滤法富集污水中MS2病毒时的实验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富集条件进行排列组合,筛选出的最优富集条件为:水体浊度(<1~5 NTU)、预过滤方式(1.2μm MCE膜)、阳... 目的优化膜吸附(混合纤维素酯膜,mixed cellulose ester membrane,MCE)-超滤法富集污水中MS2病毒时的实验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富集条件进行排列组合,筛选出的最优富集条件为:水体浊度(<1~5 NTU)、预过滤方式(1.2μm MCE膜)、阳离子浓度(0.025 mol/L)、MCE膜的孔径(0.22μm),超滤管截留分子量(30 kD)、离心力(3000×g)。结果水样的浊度、预过滤方式、阳离子浓度、MCE膜孔径、超滤管截留分子量对MCE-超滤法富集效果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对富集效果影响的依次为阳离子浓度>水样浊度>预过滤方式>MCE膜孔径;组内各水平对富集效果的影响为:水样浊度为<1~5 NTU时优于浊度>5 NTU优于浊度≤1 NTU、预过滤方式为1.2μm MCE膜优于定性滤纸、MCE膜孔径为0.22μm>0.45μm>1.2μm、阳离子浓度为0.025 mol/L>0.05 mol/L>0.1 mol/L、超滤管截留分子量为30 kD>100 kD>50 kD,均P<0.05。优化后的MCE-超滤法对污水中的噬菌体MS2病毒回收率可达到81.913%,95%CI:76.686%~87.140%。结论该法经优化后具有较高的回收率,适用于污水中病毒的富集与浓缩,可为基于WBE监测介水传播病毒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附-超滤法 正交试验 病毒 富集
原文传递
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薇薇 梅玲玲 +7 位作者 唐震 杨小蓉 李秀桂 裴晓燕 王岗 付萍 吴永宁 郭云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中国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分离自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辽宁省,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共135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种鉴定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h)、toxR、VPM、gyrB及“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菌株对8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对实验菌株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临床分离株tlh、toxR、gyrB、VPM均为阳性,85.9% (116/135)的临床菌株tdh和(或)trh阳性,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85.2%(115/135)、3.0% (4/135),其中3株菌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GS-PCR、PGS-PCR、orf8、HU-α的携带率分别为66.7% (90/135)、80.7% (109/135)、65.2% (88/135)、66.7% (90/135).135株临床株耐受至少1种抗菌素的占8.1% (11/135),其中,9株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2株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敏感.135株临床株检出29种血清型,以O3、O4、O1群为主,占89.6%(121/135),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56.3% (76/135).我国“大流行菌群”包括O3∶K6、O4:K68、O1∶ K36、O1∶K25、O1∶K5、O3∶ K29等血清型.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和NotⅠ的酶切图谱片段集中在30~700 kb之间,聚类分析各分为6个群和9个群,最低相似度分别为52.6%和58.7%,临床“大流行菌群”菌株分别位于C群和D群.结论 我国大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携带毒力基因;“大流行菌群”尤其是O3∶K6血清型在我国呈流行趋势,GS-PCR、HU-a可作为判定“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PFGE分型可靠且能区分“大流行菌群”和散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性 血清分型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肉鸡生产加工环节沙门菌的污染及耐药谱分布状况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薇薇 白莉 +6 位作者 张秀丽 乔昕 杨小蓉 陈玉贞 裴晓燕 吴永宁 郭云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沙门菌的污染及抗生素耐药谱分布状况。方法2010年在河南、江苏、四川和山东省选择5家规模化养殖场和14家屠宰加工厂,分别采用肛拭法和整禽漂洗法检测835份肉鸡活体和744份肉鸡胴体中的沙门菌,比... 目的调查中国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沙门菌的污染及抗生素耐药谱分布状况。方法2010年在河南、江苏、四川和山东省选择5家规模化养殖场和14家屠宰加工厂,分别采用肛拭法和整禽漂洗法检测835份肉鸡活体和744份肉鸡胴体中的沙门菌,比较不同样品沙门菌污染率的差异。根据Kauffmann—White表对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分布情况。结果835份肉鸡活体肛拭样品中有56份检出沙门菌,阳性率为6.7%;744份肉鸡胴体样品中有122份检出沙门菌,阳性率为16.4%,肉鸡胴体沙门菌的检出率高于肉鸡活体(×。=36.94,P〈0.05)。肉鸡活体中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58.9%(33/56)和32.1%(18/56);肉鸡胴体中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与肉鸡活体相同,印第安纳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29.8%(37/124)和32.2%(40/124)。180株沙门菌分离株耐药率高达95。0%(171/180),多重耐药菌株达78.3%(141/180),有20株菌耐14种抗生素,占11.1%。结论中国肉鸡生产和加工环节沙门菌污染严重,且屠宰加工环节肉鸡胴体沙门菌的污染率高于生产环节肉鸡活体的污染率:肉鸡中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属 抗药性 细菌 血清学
原文传递
维生素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谦让 张静娴 +2 位作者 谢玮 田亭 戴月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1-183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当前任何可以降低其感染和死亡风险的公共卫生措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预防呼吸道系统感染、增强免疫系统、维持心肺功能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当前任何可以降低其感染和死亡风险的公共卫生措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预防呼吸道系统感染、增强免疫系统、维持心肺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缺乏可能与COVID-19的感染率、病死率和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从维生素D防治COVID-19的潜在机制开始,结合当前维生素D与COVID-19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以及相关临床证据,对维生素D与COVID-19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维生素D 防治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份规模化肉鸡生产全过程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薇薇 白莉 +4 位作者 张秀丽 遇晓杰 唐震 毕振旺 郭云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 分析我国4省份肉鸡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2年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山东进行肉鸡生产链沙门菌污染的基线调查,共设置238个采样点,共采集有效样品11 592份,其中孵化环节... 目的 分析我国4省份肉鸡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特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2年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山东进行肉鸡生产链沙门菌污染的基线调查,共设置238个采样点,共采集有效样品11 592份,其中孵化环节为2 090份,肉鸡养殖环节为1 421份,屠宰环节为5 610份,配送分销环节为2 471份。根据Kauffmann-White表对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根据菌株信息和PFGE谱型,抽取其中部分沙门菌,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0类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孵化环节样品包括种鸡粪便、种蛋和鸡苗粪便3类样品,共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114份(5.5%),共分离123株沙门菌。养殖环节样品包括养殖场环境粪便、外环境土壤、饲料和工人标本4类样品,共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114份(8.0%),共分离114株沙门菌。屠宰环节共采集宰杀前活体、褪毛后整禽、预冷后整禽、预冷池水样、分割刀具案板、分割后冷冻鸡肉样品和工人标本7类样品,共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1 395份(24.9%),共分离1 438株沙门菌。配送分销环节样品包括运输车、配送后肉鸡产品、市售肉鸡产品和工人标本4类样品,共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517份(20.9%),共分离551株沙门菌。肉鸡生产全过程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均为肠炎沙门菌(1 229株)和印第安纳沙门菌(621株)。1 231株沙门菌中,耐受至少1种抗生素的菌株为1 197株(97.2%),耐受3类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为860株(69.9%)。结论 规模化肉鸡生产全过程沙门菌污染严重;养殖场环境是污染的重要来源,屠宰过程存在交叉污染;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多重耐药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属 抗药性 食品污染 肉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