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温度场更新的钢框架结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
1
作者 蔡新江 刘超 +1 位作者 施涵远 毛小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 为提高抗火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精度,结合模型更新技术,进行基于温度场更新的抗火混合模拟研究,建立火灾下两层两跨钢框架模型,识别试验子结构中实测的温度参数,更新数值子结构中与试验子结构受火情况相同部分的单元节点温度,以此提高混合模拟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根据试验子结构的数据更新模型温度场并且进行结构抗火分析,计算得到的耐火极限、极限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模拟较为吻合,耐火极限时间误差为7%,极限状态应力误差为1%。因此,文中所提方法较为可靠,能够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抗火混合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结构抗火 混合模拟 模型更新 耐火极限
下载PDF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以结构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晓静 邵永健 +1 位作者 刘凡 马俊玲 《大学教育》 202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大批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文章基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内涵及构成要素,以土建类专业为对象,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2个中心,4个阶段”的项目教学法框...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大批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文章基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内涵及构成要素,以土建类专业为对象,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2个中心,4个阶段”的项目教学法框架。结合结构实验技术课程,围绕项目准备、论证、执行和评价四个阶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跟踪学生在后续阶段的综合表现,评价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土建类 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实体RC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能评估
3
作者 孙国华 李坤明 +1 位作者 胡月华 黎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评估半刚接钢框架内填实体RC墙结构(PSRCW)的地震易损性能及倒塌储备能力,考虑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影响合理设计了4个PSRCW结构基准算例,采用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考虑型钢、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力学性能及内填RC墙体厚度几何尺寸的随机... 为评估半刚接钢框架内填实体RC墙结构(PSRCW)的地震易损性能及倒塌储备能力,考虑层数和抗震设防烈度影响合理设计了4个PSRCW结构基准算例,采用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考虑型钢、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力学性能及内填RC墙体厚度几何尺寸的随机性,拓展为4组共计160个PSRCW算例.通过合理选取40条汶川地区实测地震记录,与每组40个PSRCW结构样本随机组合,构成了4组40个地震-结构样本对,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确定了PSRCW结构在“弹性极限”“完全运行”“运行”“生命安全”“接近倒塌”“倒塌”性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量化了PSRCW结构的倒塌储备能力.分析结果表明:PSRCW结构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在3.0~4.3之间,具有良好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内填墙 易损性 倒塌安全储备系数
下载PDF
如何在《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剑学 邵永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4期40-40,50,共2页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并在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的抗震概念设计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和直接顶岗能力来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 工程结构 综合能力 学生 抗震 土木工程专业 设计能力
下载PDF
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星渊 赵宝成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4,共12页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中心支撑斜杆发生失稳,提出一种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其与钢框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进而形成耗能支撑框架结构,耗能支撑发生破坏后易于替换。耗能支撑的耗能板件...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中心支撑斜杆发生失稳,提出一种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其与钢框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进而形成耗能支撑框架结构,耗能支撑发生破坏后易于替换。耗能支撑的耗能板件采用对称开孔与S形开孔两种形式,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耗能腹板厚度、长度、开孔间距等参数对耗能支撑以及支撑框架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开孔形式的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支撑斜杆均未发生失稳,结构滞回曲线饱满,无捏缩现象。耗能支撑主要依靠开孔腹板的孔间板件率先进入塑性状态来耗散大部分能量。与S形开孔形式相比,对称开孔形式的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与刚度更大,但在加载后期,S形开孔形式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变形大的优势发挥得更明显,耗能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支撑框架 腹板开孔形式 滞回性能 耗能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子结构等效刚度修正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双江 马俊玲 +1 位作者 田石柱 袁晓静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了研究试验子结构等效刚度对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结果的影响,以结构固有频率设计为基础,并根据振动台的尺寸和承载能力要求设计两榀三层三跨的钢框架模型做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根据结构的对称特性选取框架底层1/4及1/2结构为试验子结构... 为了研究试验子结构等效刚度对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结果的影响,以结构固有频率设计为基础,并根据振动台的尺寸和承载能力要求设计两榀三层三跨的钢框架模型做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根据结构的对称特性选取框架底层1/4及1/2结构为试验子结构并利用结构变形协调原理对试验子结构边界自由度进行缩减,设计了双通道作动器协同控制加载技术对试验子结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最后对所设计的三层钢框架模型进行混合试验,混合试验结果与振动台试验吻合较好,这表明在结构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受限于台面尺寸和承重等因素时,基于子结构等效刚度的混合试验方法可为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抗震混合试验 试验子结构 等效刚度 自由度缩减
下载PDF
扭转型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分析
7
作者 姚立 李启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23-30,38,共9页
对于高层建筑,只有处于9度抗震设防区时才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新出现的扭转型结构因柱倾斜,竖向地震作用二阶效应大,对结构不利。目前关于此类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研究较少,本文设计8度(0.3g)区扭转型和非扭转型结构及9度区非扭转型结构... 对于高层建筑,只有处于9度抗震设防区时才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新出现的扭转型结构因柱倾斜,竖向地震作用二阶效应大,对结构不利。目前关于此类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研究较少,本文设计8度(0.3g)区扭转型和非扭转型结构及9度区非扭转型结构,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比较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构件内力和位移反应。结果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扭转型结构楼层侧移、层间位移角和梁跨中弯矩增大作用较显著;在8度(0.3g)区,每层扭转2°结构大震下有一半的参数增幅超过9度区非扭结构;每层扭转5°结构小震、中震和大震下都有一半的参数增幅超过9度区非扭结构,表明在8度(0.3g)区,每层扭转2°结构设计时仅大震作用下要考虑竖向地震,而每层扭转5°结构小震和大震作用下都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型建筑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 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时程分析
下载PDF
装配式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8
作者 卢璐 赵宝成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装配式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是由螺栓将传力槽钢与腹板开孔耗能工字形钢连接组合而成,耗能板件在震后易于替换。将其替换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的支撑斜杆,可有效避免支撑斜杆失稳,使结构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其建立有限元模... 装配式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是由螺栓将传力槽钢与腹板开孔耗能工字形钢连接组合而成,耗能板件在震后易于替换。将其替换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的支撑斜杆,可有效避免支撑斜杆失稳,使结构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滞回性能、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框架结构主要通过耗能板的孔间板件进入塑性耗能,应力多数集中在孔间板件的两端;随着加载等级的提高,孔间短柱的塑性累积逐渐增加,并向中间部位拓展,结构整体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好;耗能板件的厚度越大,其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越大,变形有所下降;改变耗能板件的宽度对板件开孔形式为椭圆孔的影响较大;孔间板件的宽度越大,其承载力和耗能能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耗能支撑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单层单跨扭转体结构的整体稳定分析
9
作者 朱月柳 李启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了研究扭转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柱顶无约束的双向单层单跨的空间扭转钢框架模型,进行不同扭转角度的扭转钢框架的弹性、弹塑性屈曲应力分析,并与非扭转钢框架进行对比,研究梁柱线刚度比、长细比等对单... 为了研究扭转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柱顶无约束的双向单层单跨的空间扭转钢框架模型,进行不同扭转角度的扭转钢框架的弹性、弹塑性屈曲应力分析,并与非扭转钢框架进行对比,研究梁柱线刚度比、长细比等对单层扭转钢框架柱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非扭转的柱顶无约束理想空间钢框架在受竖向力时,会由传统认为的有侧移失稳形式转变为无侧移失稳形式,稳定承载能力急剧增大。(2)扭转体结构模型相比于非扭转体结构模型,屈曲应力有大幅度降低;而且随着扭转体模型扭转角度加大,屈曲应力值明显减小,但减小的趋势趋于平缓。(3)长细比λ越大,屈曲的临界应力越低,越接近弹性屈曲,此时扭转钢框架的弹性屈曲应力与弹塑性屈曲应力越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体结构 整体稳定性 屈曲应力 空间钢框架
下载PDF
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钱佳怡 赵宝成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了使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具备耗能能力,更好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幅值,提出在摇摆钢支撑两侧框架柱的柱脚位置设置耗能装置,同时简化摇摆钢支撑与基础之间的构造,支撑与基础采用刚性连接。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支撑与基础... 为了使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具备耗能能力,更好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幅值,提出在摇摆钢支撑两侧框架柱的柱脚位置设置耗能装置,同时简化摇摆钢支撑与基础之间的构造,支撑与基础采用刚性连接。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分析了耗能柱脚剪切板开孔间距、剪切板厚度和中心钢支撑跨度等设计参数对其滞回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结构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与基础刚接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良好,破坏模式合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耗能柱脚率先进入塑性耗能,塑性变形充分,耗能能力强;加载过程中,高强度螺栓未达到极限强度,连接方式可靠;随着开孔间距、剪切板厚度和支撑跨度的增加,结构在相同侧移比下的抗侧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但是耗能能力有所下降;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钢支撑 耗能柱脚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SV波垂直入射下典型框架结构对地震动影响定性研究
11
作者 白翔翔 刘启方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3,共6页
基于三维显-隐式分区算法,结合传递函数,建立了四类不同场地土体模型和三种不同楼层的单体框架结构模型,分析了SV波垂直入射下框架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框架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因场地条件的变化出现显著不同,其影响范围随... 基于三维显-隐式分区算法,结合传递函数,建立了四类不同场地土体模型和三种不同楼层的单体框架结构模型,分析了SV波垂直入射下框架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框架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因场地条件的变化出现显著不同,其影响范围随土体变软逐渐变小,且影响频段也逐渐变窄并向低频移动。同一场地条件下,框架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随土体变软变得复杂。Ⅰ类场地条件下,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与结构大小成正相关;Ⅱ、Ⅲ类场地条件下,其受地震动的频带和土体距基础距离共同影响,在相同频带下,相关性的正负因距离不同而不同;Ⅳ类场地条件下,框架结构对地震动影响没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场地类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框架结构
下载PDF
基于能量反应谱的抗弯钢框架结构能量计算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1 位作者 何若全 方有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8,共8页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需要合理估计实际结构的地震动输入能量及滞回耗能,以近场、远场地震动记录各6条作为输入,建立两组地震动总输入能及滞回耗能的等效速度谱,提出根据能量反应谱估计多自由度体系能量的计算方法。采用弹塑性时... 基于能量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需要合理估计实际结构的地震动输入能量及滞回耗能,以近场、远场地震动记录各6条作为输入,建立两组地震动总输入能及滞回耗能的等效速度谱,提出根据能量反应谱估计多自由度体系能量的计算方法。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3个不同层数的钢框架算例评估能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反应谱计算多自由度体系总输入能及滞回耗能的方法精度良好,结果可靠。对高层结构或结构遭受对高阶振型敏感的地震波,建议按该方法考虑高阶振型所携带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谱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钢框架 总输入能 滞回耗能
原文传递
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剪切变形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1 位作者 齐永胜 方有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研究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剪切变形比及变化规律,为采用基于能量性态方法设计时,合理估计剪力墙板的滞回耗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5个系列15个单跨SPSW子结构、4个多层多跨SPSW结构的推覆分析,研究了S... 目的研究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的剪切变形比及变化规律,为采用基于能量性态方法设计时,合理估计剪力墙板的滞回耗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5个系列15个单跨SPSW子结构、4个多层多跨SPSW结构的推覆分析,研究了SPSW结构剪切变形比、变化规律、及相关设计参数的影响.结果弹性阶段SPSW结构的楼层剪切变形比相对较小,但随着结构塑性的发展,楼层剪切变形比呈显著的增大趋势.剪力墙板厚度、钢柱刚度、跨度、层数、水平加载方式对SPSW结构楼层剪切变形比的影响较大,剪力墙板钢材的强度等级、钢梁刚度对SPSW结构剪切变形比的影响较小.结论高层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采用基于能量的性态方法设计时,上部楼层滞回耗能的计算需考虑剪力墙板剪切变形所占比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变形 弯曲变形 钢板剪力墙 基于能量 性态设计
下载PDF
Y形偏心支撑耗能段长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宝成 于安林 +1 位作者 沈淼 李仁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Y形偏心支撑耗能段长度对结构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滞回性能的影响.方法对2榀改变耗能段长度的Y形偏心支撑框架进行循环加荷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和试验过程,对比分析了试件的承载能力、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Y形偏心支撑框架... 目的研究Y形偏心支撑耗能段长度对结构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滞回性能的影响.方法对2榀改变耗能段长度的Y形偏心支撑框架进行循环加荷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和试验过程,对比分析了试件的承载能力、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Y形偏心支撑框架塑性机构.结果耗能段长度对Y形偏心支撑框架强度、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影响较大;耗能段长度越短,Y形偏心支撑框架强度和刚度越大;结构主要由耗能段进入塑性形成塑性机构耗散地震能量;耗能段与支撑之间的连接破坏导致结构失效;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62~4.44,结构的位移延性较好.结论 Y形偏心支撑耗能段长度选取合理,结构抗侧刚度高、抗震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偏心支撑 框架 耗能段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整体性能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1 位作者 方有珍 申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6,共12页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PSRCW)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栓钉易发生疲劳断裂,从而使结构后期承载力衰减过快,延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改善结构的延性性能,采用槽钢、U形钢筋及抗剪栓钉三种不同形式的抗剪连接件,通过3榀...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PSRCW)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栓钉易发生疲劳断裂,从而使结构后期承载力衰减过快,延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改善结构的延性性能,采用槽钢、U形钢筋及抗剪栓钉三种不同形式的抗剪连接件,通过3榀1/3缩尺、两层、单跨PSRCW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重点研究抗剪连接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构的传力机理、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变形及延性、耗能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抗剪连接件未发生疲劳断裂,试件的后期承载力退化缓慢,试件的变形能力、延性性能以及耗能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试件呈内填墙压碎的延性破坏模式。抗剪连接件的抗剪能力应与混凝土内填墙的抗剪能力相协调,内填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避免抗剪连接件的破坏模式由剪断控制。PSRCW结构中抗剪连接件不发生疲劳断裂是结构发生延性破坏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钢框架 抗剪连接件 内填墙 滞回性能 试验研究 整体性能
原文传递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超强及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国华 何若全 +2 位作者 顾强 郁银泉 方有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8-1343,共6页
基于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延性破坏的PSRCW结构的超强能力,并结合等倒塌原则建立了PSRCW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采用Newmark-Hall提出的Rμ-μ-T经验公式,给出了罕遇地震水准下PSRCW结构的延性折减系... 基于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的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了延性破坏的PSRCW结构的超强能力,并结合等倒塌原则建立了PSRCW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采用Newmark-Hall提出的Rμ-μ-T经验公式,给出了罕遇地震水准下PSRCW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以及强度折减系数.为了同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相协调,还给出了偶遇地震水准下PSRCW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为PSRCW结构的合理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 内填墙 结构超强 延性 强度折减系数
下载PDF
自立式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鑫 李爱群 +1 位作者 王泳 张志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9-155,177,共8页
针对自立式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根据自立式高耸结构的特点,设计了环形TMD、TLD和TLCD三种调频减振装置,并推导了其力学模型;随后,基于等效阻尼比的概念和我国规范的抗风设计方法,建立了自立式高耸结构风... 针对自立式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根据自立式高耸结构的特点,设计了环形TMD、TLD和TLCD三种调频减振装置,并推导了其力学模型;随后,基于等效阻尼比的概念和我国规范的抗风设计方法,建立了自立式高耸结构风振控制的统一设计方法;最后,针对数值算例,进行了风振控制装置设计,并通过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种环形调频减振装置适用于自立式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建立的简化设计方法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平均误差仅为5.37%,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自立式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式高耸结构 风振控制 TMD TLD TLCD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Ⅰ)——理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2 位作者 李东 方有珍 杨文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18,共12页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是一种抗震性能优良的新型组合结构体系,为推广其工程应用,文中提出了PSRCW结构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1多遇地震水准下结构的弹性设计法——用于初步确定PSRCW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截面;2罕遇地震水...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是一种抗震性能优良的新型组合结构体系,为推广其工程应用,文中提出了PSRCW结构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1多遇地震水准下结构的弹性设计法——用于初步确定PSRCW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截面;2罕遇地震水准下结构的能力设计法——用于确保PSRCW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出现理想的破坏模式。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提出PSRCW结构的理想塑性屈服机构,建立罕遇地震水准下RC内填墙周边钢构件能力设计的简化计算公式,给出设计步骤。文中设计方法的合理性验证见另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钢框架 RC内填墙 抗剪连接件 抗震设计 基于能力设计
原文传递
钢板剪力墙结构的耗能能力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1 位作者 何若全 方有珍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在钢板剪力墙结构(简称SPSW)基于能量的性态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计算有不同滞回特征构件的滞回耗能。为反映剪力墙板滞回曲线的捏缩特征,本文提出了过程捏缩系数及平均捏缩系数,给出了剪力墙板滞回耗能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值方法细致分析... 在钢板剪力墙结构(简称SPSW)基于能量的性态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计算有不同滞回特征构件的滞回耗能。为反映剪力墙板滞回曲线的捏缩特征,本文提出了过程捏缩系数及平均捏缩系数,给出了剪力墙板滞回耗能的计算方法。采用数值方法细致分析1榀梁柱刚接的单层、单跨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滞回性能及耗能能力,并设计了12榀梁柱铰接的单层、单跨SPSW试件,考察了跨高比及高厚比两个参数对剪力墙板滞回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捏缩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板 滞回耗能 捏缩系数 跨高比 高厚比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基于性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国华 顾强 +1 位作者 方有珍 杨文侠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是一种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新型组合结构,非常适合高烈度地震区使用。以拟建在四川地区一幢5层PSRCW结构为例,考虑型钢、钢筋、及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是一种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新型组合结构,非常适合高烈度地震区使用。以拟建在四川地区一幢5层PSRCW结构为例,考虑型钢、钢筋、及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建立了80个PSRCW结构样本。通过选取汶川地震中四川境内实测的80条地震记录来反映地震记录的不确定性,并同80个PSRCW结构样本进行随机组合。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获得了80对PSRCW结构-地震动样本集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响应,结合已定义的结构性态水平,建立了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第1周期谱加速度(SA)、地面峰值速度(PGV)、及地震动输入能量(EI)表征的5层PSRCW算例在不同性态水平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为今后此类结构的震害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结构 半刚接钢框架 RC内填墙 性态水平 易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