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专科医院运行病历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1
作者 王志刚 周学健 +2 位作者 唐琴 沈乐冲 李欣怡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9年第10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运行病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病案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抽查运行病历对质控实施前后的病案质量进行分析,2018年运行病历检查缺陷率较2017年下降5.99%。结果:通过设置电子化质控点、病案书写...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肿瘤专科医院特色的运行病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病案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抽查运行病历对质控实施前后的病案质量进行分析,2018年运行病历检查缺陷率较2017年下降5.99%。结果:通过设置电子化质控点、病案书写培训、DRG软件的应用和完善病案质控方案等可改善病案质量。结论:建立符合肿瘤专科特点的运行病历质控体系,要综合考虑运行病历流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加强质控和引导,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专科 运行病历 质控点 质控体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泡盛曲霉产抗肿瘤活性物质发酵工艺
2
作者 许丽 刘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8期42-49,共8页
为提高喜树内生真菌发酵产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amptothecin,HCPT)能力,以泡盛曲霉CS24为发酵菌种,以HCPT产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发酵温度、通风量和玉米浆干粉含量等3个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通... 为提高喜树内生真菌发酵产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amptothecin,HCPT)能力,以泡盛曲霉CS24为发酵菌种,以HCPT产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发酵温度、通风量和玉米浆干粉含量等3个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组合设计的水平中心;通过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培养基为:玉米浆干粉13 g·L^(-1)、花生饼粉25 g·L^(-1)、蔗糖10 g·L^(-1)、糊精30 g·L^(-1)、麦芽糖15 g·L^(-1)、Mg ^(2+)0.5 mmol·L^(-1);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9℃、通风量0.6 vvm、搅拌转速380 r·min^(-1)、初始pH值5.0。在此条件下,HCPT产量达到171.6 mg·L^(-1),比优化前(94.6 mg·L^(-1))提高了44.9%,为工业化发酵生产HCPT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盛曲霉 内生真菌 10-羟基喜树碱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从医院门诊文化元素探索服务满意度提升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城 吉爱军 +4 位作者 孙敏 陈娟 杨德仁 康铮 周宋汇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3期97-100,共4页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文化现状,探讨从文化视角改善门诊服务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各100名,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门诊服务总体满意...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文化现状,探讨从文化视角改善门诊服务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各100名,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门诊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医务人员相对偏低;不同人群总体满意度与不同文化元素的相关性不同;不同人群对于制度文化满意度、物质文化满意度、整体服务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为文化满意度、精神文化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元素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实现门诊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该院门诊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文化 服务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4
作者 姚珊珊 马珠月 +5 位作者 史妍妍 吴雨晴 张柳柳 陈明霞 吴冰 程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28-3434,共7页
背景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是乳腺癌幸存者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早期风险评估发现心脏毒性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脏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缺乏公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工具。目的编制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 背景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是乳腺癌幸存者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早期风险评估发现心脏毒性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脏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缺乏公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工具。目的编制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条目池,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9—10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选取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条目池,并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预调查与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将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分进行排序,以前27%为低分组,后27%为高分组。采用Cronbach'sα系数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采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与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进行效度检验,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效度。结果半结构式访谈纳入医护人员9名,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形成19个条目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本研究患者低分组共79例,高分组共83例,两组吸烟史、内分泌治疗史、免疫治疗史临界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免疫治疗史与总分无相关性(P>0.05)。最终删除“吸烟史”“内分泌治疗史”“免疫治疗史”3个条目,形成含有16个条目的量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39;重测信度为0.983;评定者间信度为0.984。本量表内容效度结果示:I-CVI为0.83~1.00;S-CVI为0.98。预测效度结果示:量表的AUC为0.887(95%CI=0.827~0.947,P<0.001),截断值为32.50分,约登指数为0.649,特异度为89.1%,灵敏度为75.9%。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0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037.898(df=120,P<0.001)。本研究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991%。危险程度分级结果显示,得分为32~38分为低危,39~56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较好预测心脏毒性的高危人群,可为临床医生护士有效识别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疗反应 心脏毒性 质性研究 信效度检验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相关因子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翠华 段华玮 +1 位作者 纪木火 鲁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0-734,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相关因子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8月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86例,男212例,女174例,年龄65~9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Ⅳ级。麻醉诱导前抽取静脉血样,采用流式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自然...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术前免疫功能相关因子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8月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86例,男212例,女174例,年龄65~9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Ⅳ级。麻醉诱导前抽取静脉血样,采用流式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19^(+)、CD3^(+)、CD4^(+)、CD8^(+)、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2、IL-4和IL-10并记录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切口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后30 d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将P<0.05的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术前免疫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术前免疫功能相关因子对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发生术后并发症86例(22.3%)。单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大、ASAⅢ—Ⅳ级、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高CCI、术中出血量增多和手术时间延长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1.063,95%CI 1.020~1.109,P<0.001)、高ASA分级(OR=2.700,95%CI 1.438~5.069,P=0.00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OR=2.968,95%CI 1.245~7.075,P=0.014)和手术时间延长(OR=1.008,95%CI 1.004~1.012,P<0.001)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D8^(+)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688(95%CI 0.534~0.841,P=0.03)。IL-6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81(95%CI 0.649~0.912,P=0.001)。结论术前CD8^(+)和IL-6升高可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免疫功能 术后并发症 手术 CD8+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健 宋国红 +9 位作者 李惠平 孙涛 宋丽华 佟仲生 张莉莉 宋振川 欧阳取长 杨谨 潘跃银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治疗周期 生存
原文传递
MRI引导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波 刘念龙 +6 位作者 沈晓康 郭震 周士波 赵玉年 康铮 陈仕林 沈文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肺癌射频消融(RFA)治疗过程中定位及引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6例患者应用MRI引导进行肺癌病灶定位并完成RFA治疗,观察定位的准确性及成功率,分析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同时观察MRI引导RFA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安全性指... 目的探讨MRI在肺癌射频消融(RFA)治疗过程中定位及引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6例患者应用MRI引导进行肺癌病灶定位并完成RFA治疗,观察定位的准确性及成功率,分析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同时观察MRI引导RFA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进一步评价MRI在引导RFA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行性。结果26例肺癌患者全部定位成功,1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气胸8例、胸水8例,合并肺炎、皮下组织积气及术中咳血各1例。所有病灶1~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2%、69.9%、48.1%、24.8%;1~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6.2%、66.2%、66.2%、22.1%。结论MRI引导肺癌RFA定位准确、操作安全、无辐射损伤,大部分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较好,生存期延长,是一种临床操作安全可靠的局部肺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 肺癌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鼻咽癌预后和免疫相关细胞轨迹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8
作者 问静 吴婧 +2 位作者 罗燕红 樊琰鑫 姜雪松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268-274,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鼻咽癌预后和免疫相关的细胞轨迹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鼻咽癌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0825)和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02349)。GSE150825数据集包括11例鼻咽癌和3例鼻咽淋巴增生(NLH...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鼻咽癌预后和免疫相关的细胞轨迹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鼻咽癌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0825)和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102349)。GSE150825数据集包括11例鼻咽癌和3例鼻咽淋巴增生(NLH)组织共66627个细胞的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数据更新时间为2021年3月。GSE102349数据集包括113例鼻咽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更新时间为2017年。将GSE150825数据集中数据进行标化和重新聚类,并选取髓系细胞进行重新聚类,采用moncle2法进行拟时序分析。计算不同细胞状态的差异基因(细胞轨迹差异基因),并取并集得到并集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和ConsensusClusterPlus包对并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临床分型。在GSE102349数据集中,根据细胞轨迹差异基因的并集基因,将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分析两个亚组无进展生存(PFS)、临床分期、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差异;CIBERSORT分析两个亚组免疫细胞浸润差异。使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鼻咽癌(14例)和正常鼻咽上皮(4例)的病理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筛选出的靶基因在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分析靶基因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淋巴结治疗效果关系。结果对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0825数据进行过滤和质控,共64312个细胞(48604个来自鼻咽癌,15798个来自NLH)进行后续分析。对质控后的细胞进行重新聚类分析,主要分为8种细胞类型:B细胞、T细胞、先天淋巴细胞、髓样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肿瘤细胞。髓样细胞特异性地分布在鼻咽癌患者中。拟时序变化的细胞轨迹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质翻译、核糖体、局灶黏附、钙黏蛋白结合和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在验证集GSE102349数据集中提取细胞轨迹差异基因并集并进行临床分型,亚组1、2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亚组1预后较好,临床分期Ⅰ期患者比例大;亚组2预后较差,临床分期Ⅳ期患者比例大。亚组1微环境中免疫成分比例高,体现了较活跃的免疫活动;亚组2的肿瘤纯度高于亚组1,其肿瘤成分所占比例高;记忆B细胞在亚组2中低表达,T细胞滤泡辅助细胞、NK活化细胞、静息和活化树突细胞在亚组1中低表达。根据细胞轨迹差异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风险评分=SDC3×1.588+ODC1×1.122+PSIP1×11.310+P4HB×4.043。14例鼻咽癌组织中PSIP1蛋白H-score评分高于正常鼻咽组织[(96±11)分比(69±23)分,t=-3.38,P=0.004],P4HB蛋白H-score评分高于正常鼻咽组织[(64±35)分比(17±9)分,t=-2.65,P=0.018]。在鼻咽癌患者中,以H-score评分的中位数为cut-off值(PSIP1为97分,P4HB为63分),PSIP1高表达(≥97分)患者活化T细胞比例高于低表达(<97分)患者[(21±7)%比(13±4)%,t=-2.69,P=0.020],P4HB高表达(≥63分)患者NK细胞比例高于低表达(<63分)患者[(24±10)%比(14±6)%,t=-2.24,P=0.040]。结论PSIP1和P4HB可能是预测鼻咽癌预后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单细胞分析 转录组测序 预后 免疫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隧道式吻合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9
作者 岳超 彭锐 +10 位作者 孙广立 陈亮 汪海天 徐卫国 魏尉 周斌 文旭 顾荣民 明学志 陈环球 李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行食管胃隧道式吻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7月期间,江苏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收治的10例行近端胃切除+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术后行食管胃隧道式吻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7月期间,江苏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收治的10例行近端胃切除+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为(64.2±8.1)岁,体质指数为(25.5±3.2)kg/m^(2),9例为胃上部腺癌,1例为印戒细胞癌。肿瘤TNM分期显示:ⅠA期7例,ⅠB期1例,ⅡA期1例,ⅢA期1例。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法的主要步骤:于残胃前壁近大弯侧标记制作矩形浆肌瓣隧道(长约3 cm,宽约3.5 cm),在食管断端上缘约5 cm处与肌皮瓣上缘前后壁固定,食管残端置入隧道,手工缝合食管残端与残胃。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反流情况(改良洛杉矶分级系统评估)以及术后1年和2年行内镜随访的结果。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近端胃切除和食管胃隧道式吻合,其中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2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4例为开放手术。手术总时间为(212.7±33.2)min,吻合时间为(51.6±5.3)min,术中隧道制作时间为(20.0±3.5)min,术中出血量为(90.0±51.6)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64.8±11.5)h,术后住院时间为(9.2±1.7)d。全组仅有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均无吻合口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前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为(3.3±0.4)分,术后1个月为(3.8±1.0)分,12个月为(3.3±0.4)分。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和2年内镜检查各见1例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结论近端胃切除后行隧道式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 隧道式吻合 反流性食管炎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加速康复患者术后精准口服营养指导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爱华 张宜南 +4 位作者 智晓旭 牛妞 许畅 朱珠 高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17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加速康复患者术后精准口服营养指导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6例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每组58例... 目的构建结直肠癌加速康复患者术后精准口服营养指导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6例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每组58例,试验组采用结直肠癌术后精准口服营养指导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快速康复饮食指导。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耐受率、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最终纳入分析样本111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55例。试验组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率为73.2%(41/56),高于对照组的40.0%(2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29.51±5.52)h,少于对照组的(61.48±8.39)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P<0.05)。试验组术后肠内营养耐受率为91.1%(51/56),高于对照组的69.1%(38/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5)。试验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66.56±5.15)、(46.78±7.62)g/L和(276.07±53.57)mg/L,与同期对照组的(60.27±4.37)、(39.12±6.41)g/L和(230.14±44.58)m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5.02、4.91,均P<0.05)。结论实施精准口服营养指导方案有利于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的临床实践,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胃肠道不耐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口服营养补充剂 膳食营养方案
原文传递
基于条形码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流程构建及效果评价
11
作者 钱晨 张柳柳 +3 位作者 李天夫 宁允 喻竹 邾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30期2341-234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条形码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流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9—11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72台作为对照组,2021年9—11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18台作为观察组。... 目的建立基于条形码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流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9—11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72台作为对照组,2021年9—11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18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条形码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模式。比较2组达芬奇手术器械相关管理问题发生率、手术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率及管理工作成效。结果观察组管理问题中信息不可追溯、计次错误、使用收费、条码不规范问题发生率分别为9.3%(11/118)、0、0.8%(1/118)、2.5%(3/118),对照组分别为26.7%(46/172)、17.4%(30/172)、12.2%(21/172)、16.9%(29/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2.89~24.68,均P<0.01);对照组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率为0,观察组为4.2%(5/1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5);观察组平均每台手术的灭菌包周转套数备货量为2(2,3)套,低于对照组的备货量2(2,4)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P<0.05);观察组平均每台手术预购手术器械金额为7858.0(6712.1,14119.9)元,低于对照组的7858.0(7858.0,2038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P<0.05)。结论基于条形码的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流程能够减少相关管理问题的发生率、增加不良事件上报率,有效提升达芬奇手术器械管理工作成效,优化医院对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手术器械 条形码管理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羟考酮预防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卞清明 徐巧芳 +2 位作者 许仄平 张民皓 顾连兵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预防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患者250例,年龄22~62岁,体重47~81kg,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50):不同剂量羟考酮组(O1-4组)和对照组(C组)。O1-4组分别于麻醉诱...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预防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患者250例,年龄22~62岁,体重47~81kg,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50):不同剂量羟考酮组(O1-4组)和对照组(C组)。O1-4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025、0.050、0.075、0.100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5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5s,2min后给予其它诱导药物。观察注射芬太尼后2min内咳嗽的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给予羟考酮后5min内呼吸抑制、诱导期间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1-4组咳嗽发生率降低(P<0.05);O1-4组间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O1-3组均未见呼吸抑制发生,与C组和O1-3组比较,O4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升高(P<0.05);各组间诱导期间低血压及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0.025mg/kg预防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可酮 芬太尼 咳嗽
原文传递
VMAT与IMRT在脑转移瘤全脑照射保护海马计划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瀚 翟振宇 +4 位作者 贾鹏飞 陈健 涂佳丽 曹嘉伽 吴海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在脑转移患者全脑照射保护海马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方法 收集2013-2016年46例脑转移患者,在CT定位图像与MRI融合后图像上勾画海马。海马分别外扩3、5、10 mm形成3级减量区域。以全...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在脑转移患者全脑照射保护海马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方法 收集2013-2016年46例脑转移患者,在CT定位图像与MRI融合后图像上勾画海马。海马分别外扩3、5、10 mm形成3级减量区域。以全脑减去海马外扩5 mm区域为PTV,处方剂量均为30 Gy分10次。每名病例分别设计7个野IMRT和单弧VMAT计划,评价2种计划中靶区、海马及其他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结果 VMAT与IMRT PTV剂量分布比较:V95分别为95.90%、94.97%(P=0.000),V90分别为98.17%、97.48%(P=0.000),适形指数分别为0.825、0.813(P=0.013),均匀指数分别为0.277、0.289(P=0.025);海马剂量分布比较:海马Dmax分别为1698.9、1784.9 cGy (P=0.002),海马Dmean分别为1183.8、1112.7 cGy (P=0.000)。VMAT和IMRT计划中除了视交叉(3262.6、3529.3 cGy,P=0.000)外其他危及器官VMAT与IMRT计划均相近(P〉0.05)。VMAT与IMRT的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分别为651、2768 MU (P=0.000)和188、504 s (P=0.000)。结论 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明显优于IMRT,对海马的保护VMAT也有较大优势,此外VMAT计划能够显著减少MU和治疗时间,提高设备使用率,VMAT计划能够实现在满足靶区处方剂量要求同时达到保护海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脑/全脑预防照射 保护海马 肿瘤转移 脑/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PDCA循环在手术室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梅 钱晨 +2 位作者 唐传芳 张民皓 范娟 《现代医学》 2022年第11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至9月在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内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输液情况,于2021年10月至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至9月在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内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输液情况,于2021年10月至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手术室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不安全现象的发生情况、相关人员对输液管理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士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引起输液不安全问题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为输液安全意识不强,缺乏精细化管理流程,管路护理知识缺乏。应用PDCA循环后,引起输液不安全问题的3个决定性因素发生例次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59、25.53、26.26,均P<0.01);输液不安全问题(外周输液渗出、输液器滑脱、静脉留置针滑脱、静脉留置针堵管、穿刺部位皮肤红肿)发生率也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33、25.77、12.56、7.60、14.03,均P<0.05);患者、麻醉医生对输液管理满意度均提高,手术室护士因输液不安全引起的S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室外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不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麻醉师对输液管理的满意度,减少手术室护士的焦虑,可应用于手术室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手术室 外周静脉留置针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