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骨科应用中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蓉 程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患者进行心理、基础和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等相关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疗效确切,充分细致做好术后相关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 创面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 护理
下载PDF
我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现状与创新 被引量:49
2
作者 杨惠林 刘昊 +2 位作者 殷国勇 郑召民 吕维加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随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积极研究,目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认识、诊断方法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治疗技术和器材研究方面涌现了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该技... 随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积极研究,目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认识、诊断方法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治疗技术和器材研究方面涌现了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重点分析和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中国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董瑛 袁小娟 +5 位作者 高卉 朱珏 陈昊 张有涛 陆丽君 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骨折内固定术且术后感染的101例患者为考察对象,并定义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但术后未感染的...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骨折内固定术且术后感染的101例患者为考察对象,并定义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但术后未感染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病原学结果;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Smad通路蛋白相关指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变化;统计感染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 101例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提示,病原菌共计检测出1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63.38%(90/142),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35.92%(51/142)。感染组患者Smad1/β-actin、Smad2/β-actin、Smad3/β-ac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感染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感染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01例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情况,其中10例患者(9.90%)进行再次手术,12例患者(11.88%)后期行保守治疗,7例患者(6.93%)术后出现肌肉萎缩症状。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可对患者Smad通路蛋白及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且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后 感染 Smad通路蛋白 病原菌 预后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毅雷 杨惠林 +2 位作者 王根林 史金辉 毛海青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10例,C级12...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10例,C级12例,D级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减压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有效随访,平均28.3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3±4.6)°平均恢复到(3.6±1.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由术前(35.8±5.3)%平均恢复到(90.2±3.8)%;椎管占有率由手术前平均(58.3±10.7)%恢复至术后平均(8.4±1.7)%。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后随访部分有明显改善。Dennis工作评分:11例患者可以再次获得稳定工作。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确实,且手术后对于神经恢复有良好改善,能使部分患者恢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不全瘫痪 后路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合并肩峰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蒋臻欢 杨惠林 +2 位作者 蒋建农 莫渊 王根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合并肩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此类患者19例,指导患者术后1周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6...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合并肩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此类患者19例,指导患者术后1周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6-24个月。结果按Karlsson标准评定,A级15例,B级4例。随访X线片未见骨不连、肩锁关节再脱位、钢板断裂和松动等现象。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合并肩峰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肩峰骨折 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严伟洪 仇胥斌 +2 位作者 杨惠林 刘志伟 姜闻博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试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一个有代表性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范围从T11~L2,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0....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试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一个有代表性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范围从T11~L2,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0.699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入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T11~L2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0.699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Patran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完整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共276580个四面体单元,8532个六面体单元,673个杆单元,总计共95219个结点。建立的模型负荷正常椎体的几何特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皮质骨、终板、后部结构模量减少33%,松质骨减少66%,同时考虑髓核脱水,弹性模量增加1倍,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后凸成形术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腰椎 模型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干预 被引量:8
7
作者 冯晓兰 张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患者45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采取心理护理、疼痛管理、肢体康复锻炼、生活指导及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44例按照指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锻炼,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脱位、感染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原因,并根据手术的不同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松动 髋关节置换术 原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右膝关节损害1例报告
8
作者 汪李军 杨惠林 +1 位作者 杨同其 徐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膝关节损害 微量元素缺乏 血液生化检查 间歇疼痛 医院就诊 肝功能异常 肝组织活检
下载PDF
1例右胫骨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9
作者 杨益群 《现代护理》 2001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胫骨骨折 患者 并发症 护理 病情进展 血循环 合并 毛细血管 生命
下载PDF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云 王志荣 +2 位作者 史晓鹏 陈勇 杨惠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微创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疗效评价
下载PDF
QT比值在后凸成形术中L_5椎弓根穿刺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牛国旗 杨惠林 +3 位作者 刘振华 周建生 王根林 王遥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0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前方形态对L5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选取正常胸腰椎(T8~L5)CT图片120椎,借助计算机软件GSP4.06测量椎体前1/4侧距与中央横径的比值(QT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②2002年10月-2008年1... 目的探讨椎体前方形态对L5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选取正常胸腰椎(T8~L5)CT图片120椎,借助计算机软件GSP4.06测量椎体前1/4侧距与中央横径的比值(QT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②2002年10月-2008年10月,开展146例后凸成形术中21例L5椎体穿刺,术前采取CT平扫并测量QT比值,以此推算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穿刺内倾角,指导术中穿刺,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T8~L4椎体QT比值为0.40(0.40±0.02),且不因椎序的递增而改变(P>0.05);L5椎体QT比值为0.38(0.38±0.02),与其它椎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5椎体的QT比值与椎弓根内倾角呈直线关系(P<0.01),且呈负相关,当QT=0.40时,最小椎弓根内倾角为20°,当QT比值减小0.01时,植钉角应相应增大2°,反之亦然。临床应用21例中,经术前QT比值测量,4例骶椎腰化,3例腰椎骶化,14例正常腰椎,分别根据其QT比值调整方向,均顺利获得穿刺成功。结论QT比值是描述胸腰椎椎体前方形态的重要参数,是椎弓根技术的个体化指标;正常椎体的QT比值恒定,在T8~L4为0.40,L5为0.38;QT比值偏大应减小内倾角,QT比值偏小应增大内倾角;研究表明,应用QT比值指导术中穿刺方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后凸成形术 椎体 QT比值 椎弓根 内倾角 腰部移行椎
下载PDF
复杂肘关节脱位的治疗
12
作者 吴贵忠 杨惠林 +1 位作者 谭相齐 贺喜顺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患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患者(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屈肘90。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对该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采用HSS功能评分,5例中...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患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患者(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屈肘90。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对该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采用HSS功能评分,5例中2例良,2例一般,1例差。结论复杂肘关节脱位极不稳定,手法复位后很容易再脱位,并且易导致关节僵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防止并发症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尺骨冠状突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