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变化
1
作者 陈雅君 朱婧 +1 位作者 李璐 何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方法2017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IH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或在此治...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方法2017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IH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或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口服治疗半年。采用免疫浊度试验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百分比。结果在治疗半年末,观察组生化学应答率为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51.2±7.6)U/L、(46.2±8.6)U/L和(67.4±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3±8.5)U/L、(75.7±6.4)U/L和(89.7±2.6)U/L,P<0.05】;两组血清IgG、IgM和血清GLO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19^(+)B细胞、CD19^(+)IL-10^(+)B细胞、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和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1±2.6)%、(0.6±0.2)%、(2.9±1.0)%和(5.7±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1.8)%、(0.4±0.1)%、(2.2±0.9)%和(4.3±1.2)%,P<0.05】,而CD19^(+)CD27^(+)CD38^(++)浆细胞和CD19^(+)CD27^(-)CD38^(-/+)幼稚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2±1.2)%和(56.2±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1.7)%和(70.5±7.4)%,P<0.05】。结论应用标准的免疫抑制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IH患者可提高生化学应答率,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可能与对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具有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标准的免疫抑制疗法 异甘草酸镁 调节性B细胞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平喘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玮君 韩月娇 曹芸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小儿平喘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 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小儿平喘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小儿平喘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喘息、咳嗽、哮鸣音等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吸流量(P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予小儿平喘方治疗,疗效优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安全有效,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小儿平喘方 临床效果 肺功能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荣荣 顾嘉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156-159,180,共5页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常规...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调节脑细胞代谢、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内皮素(ET)水平及改良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GF23、Klotho蛋白、hs-CRP、IL-1β、ET水平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EDHF水平及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中药组FGF23、Klotho蛋白、hs-CRP、IL-1β、ET水平及M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EDHF水平及BI、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可调节FGF23、Klotho蛋白表达,抑制炎症状态,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附子汤 中风后偏瘫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我院14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玲 顾琴华 +1 位作者 成旭东 于栋伟 《海峡药学》 2018年第2期261-262,共2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47例...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4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例数最多(94例,63.95%),其次为喹诺酮类(34例,23.13%);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108例,73.47%)。结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我院16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玲 顾琴华 +1 位作者 成旭东 于栋伟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266-2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16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采用调查研究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因果关系、合并用药情况、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 目的通过对我院16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析,探讨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采用调查研究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因果关系、合并用药情况、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6例ADR中,女96例,男70例,女性高于男性;注射剂(90.96%)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抗感染药物(50.20%)引起的ADR例数最多;发生的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紫草油在Ⅰ、Ⅱ期老年性压疮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香娥 范玲 +3 位作者 谢凤珠 成旭东 朱春丽 李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6期-,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的制剂紫草油应用于Ⅰ、Ⅱ期老年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283例老年患者,共计324个疮面。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145例与对照组138例,观察组采用紫草油治疗配合常规压疮护理,对照... 目的:观察自制的制剂紫草油应用于Ⅰ、Ⅱ期老年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283例老年患者,共计324个疮面。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145例与对照组138例,观察组采用紫草油治疗配合常规压疮护理,对照组接受康复新液治疗结合常规压疮护理。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疮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疮面痊愈率为84.85%(140/165),总有效率96.97%(160/165),对照组痊愈率50.94%(81/159),总有效率84.91%(135/1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14.46,P<0.01)。观察组愈合时间(8.78±4.27) d,对照组愈合时间(10.46±3.99)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1)。观察组尾骶部、臀部、四肢及其他部位的疮面愈合率为87.96%(95/108)、9/10、12/16、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43%(39/84)、6/12、3/9、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4.35,P<0.01或0.05)。结论紫草油配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压疮愈合率,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护理 紫草油
原文传递
中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7
作者 陈国新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5期340-340,共1页
目的:本文就中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并将本纽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纽(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药治疗,... 目的:本文就中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并将本纽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纽(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纽40例患者采用中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将对照纽患者与治疗纽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分期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期 西药 消化性溃疡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