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1
作者
王桂杰
杜传冲
+4 位作者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n=24)、重伤组(n=58)、严重伤组(n=10);依据入院后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20)和非MODS组(n=72);根据创伤发生后28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79)。检测患者入院后静脉血炎症因子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创伤发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HMGB1、sTREM-1水平。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HMGB1、sTREM-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HMGB1、sTREM-1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重伤和严重伤组各时间点HMGB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均P<0.05),严重伤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重伤组(均P<0.05)。各时间点HMGB1与s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性(r=0.645,r=0.942,r=0.722;均P<0.05)。MODS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5);死亡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及入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HMGB1及sTREM-1水平与MODS及生存结局相关,且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祥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本次研究对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接治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中年组两组,两组对象均接受24h心电监护,对两组研究对象24h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
目的:本次研究对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接治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中年组两组,两组对象均接受24h心电监护,对两组研究对象24h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结果:高龄组研究对象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中年组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研究对象心肌缺血发生时段显著长于中年组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且更为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掌握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能够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1
作者
王桂杰
杜传冲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基金
2022年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院级科研基金(YK202216)。
文摘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n=24)、重伤组(n=58)、严重伤组(n=10);依据入院后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20)和非MODS组(n=72);根据创伤发生后28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79)。检测患者入院后静脉血炎症因子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创伤发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HMGB1、sTREM-1水平。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HMGB1、sTREM-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HMGB1、sTREM-1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重伤和严重伤组各时间点HMGB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均P<0.05),严重伤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重伤组(均P<0.05)。各时间点HMGB1与s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性(r=0.645,r=0.942,r=0.722;均P<0.05)。MODS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5);死亡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及入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HMGB1及sTREM-1水平与MODS及生存结局相关,且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多发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Keywords
multiple injury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
prognosis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祥锋
机构
江苏省
苏州市
第九
人民医院
急诊
重症
医学科
出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文摘
目的:本次研究对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接治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中年组两组,两组对象均接受24h心电监护,对两组研究对象24h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结果:高龄组研究对象心律失常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中年组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研究对象心肌缺血发生时段显著长于中年组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且更为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掌握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能够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特征
分析
分类号
R540.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王桂杰
杜传冲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临床对比分析
王祥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