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8 位作者 唐晓文 傅铮铮 马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沈益明 常伟荣 朱子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化疗。 13例均采用骁悉 (MMF)、CSA加短程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较顺利完全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 17d(中位时间 )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Ⅲ度 38% ,Ⅲ~Ⅳ度 15 %。随访 2~ 30个月 ,荧光标记STR PCR定量检测 ,75 %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 >90 %。 12例非复发状况移植 ,至今存活 9例 ,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75 %。移植相关死亡率30 %。结论 非亲缘allo BM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恶性血液病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BMT 髓系白血病 GVHD 患者 供体细胞 荧光标记 嵌合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iR-155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段卫明 姚利 +1 位作者 陶敏 陈子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63-2767,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miR-15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测定Ki-67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55、Ki-67对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患者的中位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899(1.236)。以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15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Ki-67表达水平及是否绝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155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患者25例(34.7%),复发患者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Ki-67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636,miR-155和Ki-67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29。结论术后复发TNBC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miR-155可能是预测TNBC术后复发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MIR-155 KI-67 预后
下载PDF
Fechtner综合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IIA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海燕 王兆钺 +3 位作者 曹丽娟 赵小娟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71-87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 本研究探讨对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和功能,以阐明MYH9综合征肾脏病变和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形成的机制。采用半定量Western-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表达;以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对IIA、IIB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RT-PCR法检测HEK-293细胞中非肌性肌球蛋白IIA、IIB的表达,并对其进行了免疫共沉淀的研究。结果显示:先证者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比值为(0.35±0.12),较正常对照中性粒细胞IIA/β-actin的比值(0.87±0.18)明显减少(p<0.01)。非肌性肌球蛋白IIA、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在HEK-293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非肌性肌球蛋白IIA和非肌性肌球蛋白IIB均有表达,而阴性对照两者均无表达。结论:非肌性肌球蛋白IIA的负显性效应导致了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产生。IIA和IIB有明显的相互作用,IIB至少是部分补偿了Fechtner综合征突变的IIA蛋白的作用并延缓了组织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性肌球蛋白ⅡA MYH9综合征 Fechtner综合征
下载PDF
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晶 陈苏宁 +7 位作者 潘金兰 王琴荣 吴亚芳 王勇 张俊 沈娟 薛永权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820,共6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分析这一类疾病的基本特征。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后桑格测序,对13例患者进行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C-KIT、FLT3-ITD、FLT3-TKD、JAK2V617F)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本组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占同期t(8;21)AML的2.4%,其中M1 1例、M2 17例、M4 2例。1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发现,10例为髓系表达,3例为髓系伴淋系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测显示额外受累的染色体断裂位点有16种:(lp22、1p32、2q35、2q14、3p25、5q13、6p22、7q21、llq11、1lql3、12q14、12q24、12p12、14q32、15p13、20q12)。②13例患者中4例检测出C-KIT基因突变,且均为17号外显子突变,1例检测出JAK2V617F基因突变,13例均未检测出FLT3基因突变。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仅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2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9个月;未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6例获得CR,CR率为75%,中位RFS为26.6个月,中位OS为27.7个月。结论: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与典型t(8;21)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是相似的,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的存在对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易位 变异性 DNA突变分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个体中质和量差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海燕 赵益明 +1 位作者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5-57,97,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中质和量的差异。方法运用ELISA法同时测定A血型、B血型、AB血型及O血型四组正常人的vWF抗原水平(vWF:Ag)、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f)及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A),并应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血... 目的比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中质和量的差异。方法运用ELISA法同时测定A血型、B血型、AB血型及O血型四组正常人的vWF抗原水平(vWF:Ag)、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f)及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A),并应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血型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O型血个体其vWF:Ag、vWF:Rcof及vWF:CBA均低于非O型血,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vWF:CBA下降水平大于vWF:Rcof,使得vWF:CBA/Ag(P<0.001)小于vWF:Rcof/Ag(P值为0.84)。结论O型血较非O型血个体有更高的出血危险,在临床诊断vWD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ABO血型系统对血浆vWF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ABO血型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 胶原结合试验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兔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益明 季顺东 +3 位作者 张威 何杨 沈文红 阮长耿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对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8只雄性新西兰兔经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24 h各时间点采血后,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凝血 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对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8只雄性新西兰兔经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24 h各时间点采血后,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凝血 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 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的含量,同时测定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在使 用支架前后,TT、PT、APTT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血浆中Fg和血小板数水平逐渐下降,24 h后 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1 h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中释放P-选择素、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结果 提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兔的血小板活化、血栓的形成和凝血系统活化有明显影响,同时证实了冠 状动脉支架术后,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和抗栓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术后 血小板功能 血浆 TXB2 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 新西兰兔 含量 雄性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对MDS骨髓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钱军 陈子兴 +1 位作者 岑建农 王玮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5-746,共2页
目的 应用cDNA微阵列初步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将 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RNA各取等量混合后进行逆转录Cy5标记 ,和Cy3标记的正常对照cD NA混合 ,然后与H14 1微阵列杂交。结果 H14 1s芯片中共点样 13484个... 目的 应用cDNA微阵列初步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将 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RNA各取等量混合后进行逆转录Cy5标记 ,和Cy3标记的正常对照cD NA混合 ,然后与H14 1微阵列杂交。结果 H14 1s芯片中共点样 13484个基因克隆 ,其中 10 6 4个靶克隆是针对同一基因内不同序列的cDNA片段 ,重复点样至少 2次 ,表达结果在 2张芯片内各自完全一致的分别为 6 2 5个 (5 8 7% )和 6 30个 (5 9 2 % ) ,而 2张芯片之间对应位置点检测结果完全相同的为783个 (73 6 % )。MDS患者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为 4 0 9个 ,其中 10 1个基因参与造血调控 ,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面黏附分子等。结论 cDNA微阵列可高效提供丰富的基因表达信息 ,并为深入研究MDS的发病分子机理提供线索。重复点样实验可降低微阵列操作过程引起的表达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 CDNA微阵列 基因表达谱 骨髓细胞 患者 初步研究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基因克隆 RNA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路芳芳 翁震 何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98-201,共4页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生物含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其还可作为细胞功能变化或疾病的指示子。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从外泌体的产生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潜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心血管疾病 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吟 吕康康 +4 位作者 戚嘉乾 杨海飞 程巧 徐杨 吴德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和生存预后,并对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和生存预后,并对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29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中G+菌58例(45.0%),G-菌66例(51.2%),真菌5例(3.9%),分别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随访终点时总体死亡率为44.2%,感染未控制死亡17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2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原发病未缓解、移植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对耐药率低.年龄、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原发病未缓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VWF前导肽对D1区VWF突变体的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虞秀群 马珍妮 +4 位作者 凌婧 赵赟霄 殷杰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1548,共8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 目的:探讨野生型VWFpp与前导肽D1区VWF突变体共转染是否能纠正D1区突变引起的VWF缺陷。方法:将4个定点诱变的VWF D1区突变体质粒单独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VWF D1区突变体质粒与VWFpp质粒共同瞬时转染HEK 293细胞,通过ELISA、垂直多聚体电泳分析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VWF,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质网中VWF的滞留。结果:在垂直多聚体分析中,VWF突变体和VWFpp共表达后VWF多聚体条带消失。共表达后,无论是细胞上清液还是裂解液中VWF抗原含量均减少。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共表达后,虽然细胞内VWF含量减少,但VWF在内质网滞留比率下降。结论:VWFpp虽然能减少D1区VWF突变体在内质网的滞留,促进了VWF在亚细胞器间的转运,但进一步抑制了D1区突变体VWF的合成及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突变 生物合成 分泌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对小鼠动脉血管狭窄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路芳芳 姚佳璐 +2 位作者 钮晓音 翁震 何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小鼠股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0.5和1 μmol/L ABZ处理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分别通过MTT法、Transwell分析及Annexin V-PI染色流式分析评价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丝切蛋白(cofilin,CFL)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的磷酸化机制分析。取10周龄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行股动脉外周套管手术及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管狭窄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溶剂)和ABZ组(1.5 mg/d)进行灌胃干预,4周后收集股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I/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严重程度。结果·0.5和1 μmol/L ABZ均能够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均P<0.05),而0.5 μmol/L对VSMCs的凋亡无明显影响。ABZ灌胃在小鼠再狭窄模型中能够显著减小新生内膜面积及降低I/M比值,但是对中膜面积并无显著效应。0.5和1 μmol/L ABZ处理均显著抑制CFL去磷酸化和MLC的磷酸化,且呈现浓度依赖的趋势(均P<0.05)。结论·ABZ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蛋白上CFL和MLC的磷酸化,抑制VSMCs迁移和内膜增生,从而对小鼠动脉血管再狭窄发挥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血管阻塞 机制
下载PDF
PAI-1和TAFIa对机体内源性纤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宁征 吴成亮 +2 位作者 季顺东 江淼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9-750,F005,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中纤溶酶活化剂抑制物 1(PAI 1)和活化的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因子 (TAFIa)增加对机体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 以12 5I 纤维蛋白原进行示踪 ,建立大鼠肺纤维蛋白沉积模型 ;用凝血酶及血栓调节蛋白 (TM)活化TAFI,并用SDS... 目的 研究血浆中纤溶酶活化剂抑制物 1(PAI 1)和活化的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因子 (TAFIa)增加对机体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 以12 5I 纤维蛋白原进行示踪 ,建立大鼠肺纤维蛋白沉积模型 ;用凝血酶及血栓调节蛋白 (TM)活化TAFI,并用SDS/PAGE和TAFI活性测定试剂盒进行检测 ;然后用该模型研究PAI 1和TAFIa对大鼠内源性纤溶的作用。结果  (1)Batroxobin能导致纤维蛋白在大鼠肺组织沉积 ,表现为 5min肺组织放射性记数显著升高 ,而 30min由于内源性纤溶系统激活 ,肺组织放射性记数降低 ;(2 )TAFI经凝血酶 /TM活化后 ,电泳检测到约 36KD的TAFIa条带 ;(3)予TAFIa和PAI 1后 ,抑制了 30min肺同位素量的降低。结论 直接证实血浆中PAI 1和TAFIa增加可抑制纤溶 ,抑制内源性TAFIa和PAI 1可能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纤溶 内源性 体内 肺组织 凝血酶 大鼠 并用 活化 降低
下载PDF
血管抑素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杨 金坚 +3 位作者 李明杰 邵波静 吴翼伟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43-744,i00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抑素 (An)对实验性人胰腺癌的治疗作用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人胰腺癌细胞系Patu 8988接种裸鼠制备动物模型 ,用An(2 5、5 0、10 0mg/kg)对瘤部进行注射治疗 30天 ,观察动物行为 ,测量不同治疗剂量组与对照组瘤体大小 ;... 目的 探讨血管抑素 (An)对实验性人胰腺癌的治疗作用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人胰腺癌细胞系Patu 8988接种裸鼠制备动物模型 ,用An(2 5、5 0、10 0mg/kg)对瘤部进行注射治疗 30天 ,观察动物行为 ,测量不同治疗剂量组与对照组瘤体大小 ;对肺、肝、肾及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 ,并对其肿瘤区的血管密度进行检测。结果 在肿瘤种植 30天时 ,对照组与 2 5、5 0、10 0mg/kgAn组肿瘤重量分别为 1 77± 0 4 2、0 74± 0 4 0、0 4 9± 0 2 1和 0 2 5± 0 13g ,An抑瘤率分别为 5 7%、72 %和 86 % ,10 0mg/kgAn抑瘤作用最明显 ,此外瘤体体积、微血管形成也有相应变化。结论 An对胰腺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胰腺癌细胞 血管抑素 瘤体 对照组 体内抑制 微血管形成 动物行为 生长 大小
下载PDF
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白血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德沛 何广胜 +8 位作者 孙爱宁 马骁 傅铮铮 唐晓文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陈苏宁 常伟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T细胞去除 (TCD)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伴骨髓纤维化 1例、加速期 2例、急单变 1例 )、2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细... 目的 探讨非T细胞去除 (TCD)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伴骨髓纤维化 1例、加速期 2例、急单变 1例 )、2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母亲或同胞供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 5d后采集骨髓或 /和外周造血干细胞 (HSC) ,患者输注CD34+ 细胞、单个核细胞 (MNC) ,预处理方案为司莫司汀 (MeCCNC)、阿糖胞苷 (Ara C)、马利兰 [Bu ,ALL以全身放疗 (TIB)代替 ]、环磷酰胺 (CTX)、抗人体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以环胞霉素A(CsA)、骁悉 (MMF)和氨甲喋呤 (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顺利完成预处理 ,出现Ⅰ~Ⅲ度黏膜炎 4例 ,血清病样表现 1例 ,肝功能损害 5例。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aGVHD) 7例 ,达Ⅳ度 3例 ,慢性GVHD(cGVHD) 4例 ;并发出血性膀胱炎 2例 ,肝静脉闭塞病 (VOD)、巨细胞病毒 (CMV)间质性肺炎、白质脑病各 1例。均在移植后 9~ 12d获造血重建。存活 7例 (6例母亲供者 ,1例同胞供者 )。结论 非TCD单倍体HSCT治疗难治性白血病有效 ,GVHD发生率高 ,母亲供者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 难治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GVHD T细胞 移植后 HSCT 去除 代替 加速期
下载PDF
Raj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小芳 申咏梅 +3 位作者 杨晓春 董宁征 白霞 石怡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3,167,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方法以Raji细胞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从脾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链к和重链Fd基因。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 目的构建针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抗体。方法以Raji细胞免疫BALB/c小鼠,RT-PCR法从脾淋巴细胞中扩增抗体轻链к和重链Fd基因。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特异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以Raji细胞为抗原进行筛选,获得抗Raji细胞的抗体,通过ELISA法进行抗原结合活性的测定,并对所得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构建了容量为2.18×107的抗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系的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获得了与Raji细胞系特异性识别结合的8株阳性克隆。对其中两个阳性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分别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库中已注册的鼠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成功地构建Fab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出针对Raji细胞系膜抗原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FAB 噬菌体抗体库
原文传递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庞爱明 庄茜 +1 位作者 赵益明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 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cell ELISA) ,对 18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3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目的 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cell ELISA) ,对 18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3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伴血小板减少 4 5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血小板减少 33例 ]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5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同时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TP、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 (A450 值 )分别为 0 5 5 3± 0 2 0 9、0 82 0± 0 15 4、0 814± 0 2 3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 4 0 4± 0 12 8(P <0 0 1) ,AA患者血清AECA水平 (0 4 12± 0 0 4 2 )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明显高于ITP患者(P <0 0 1) ,SLE及RA患者AECA阳性率分别为 84 4 4 % (38/ 4 5 )、81 82 % (2 7/ 33) ,明显高于ITP患者[2 2 5 7% (16 / 70 ) ](P <0 0 1) ;AECA(+)的ITP患者血小板计数 [(18 94± 8 4 3)× 10 9/L]明显低于AE CA(- )的ITP患者 [(4 4 93± 17 0 4 )× 10 9/L](P <0 0 1)。结论 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小板减少症 ITP 血清 SLE 抗内皮细胞抗体 对照组 水平 AA 阳性率
下载PDF
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新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国元 谢燕 +1 位作者 沈蕾 王兆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6 酮前列腺素F1α(6 酮PGF1α)、8 表氧前列腺素F2α(8 表氧PGF2α)和11 去氢血栓烷B2(DH 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 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6 酮PGF1α、8 表氧PGF2α和DH TXB2 等检... 目的探讨血浆6 酮前列腺素F1α(6 酮PGF1α)、8 表氧前列腺素F2α(8 表氧PGF2α)和11 去氢血栓烷B2(DH TXB2)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 例D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6 酮PGF1α、8 表氧PGF2α和DH TXB2 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的相关关系。结果DN各组血浆8 表氧PGF2α、DH TXB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且临床期DN组(CDN)高于早期DN组(EDN)(P<0 05);血浆6 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且CDN组低于EDN组(P< 0 05);血浆DH TXB2 (r= 0 4391,P<0 05)和8 表氧PGF2α(r=0 4831,P<0 05)均与UAER呈正相关,而血浆6 酮PGF1α与UAER呈负相关(r=-0 3892,P<0 05)。结论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和脂质过氧化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患者 花生四烯酸代谢 6-酮-PGF1Α 血浆 8-表氧-前列腺素F2α 6-酮-前列腺素F1α 11-去氢-血栓烷 PGF2Α DH-TXB2 指标 肾病(DN) 白蛋白分泌率 血管内皮损伤 UAER 脂质过氧化 血小板活化 临床意义 正常对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联合Venetoclax与半量预激类方案治疗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明珠 乔曼 +3 位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薛胜利 周海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比较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Venetoclax(VEN)方案与HMA联合半量预激类(CAG-like)方案治疗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43例初诊不... 目的:比较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Venetoclax(VEN)方案与HMA联合半量预激类(CAG-like)方案治疗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43例初诊不适合接受强化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接受HMA-VEN方案治疗,27例接受HMA-CAG-lik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生存情况,并根据HCT-CI评分分组,比较不同分组中两种不同方案对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进一步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HMA-VEN组和HMA-CAG-like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1.3%(13/16)和51.9%(14/2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P=0.045)。HMA-VEN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尚未达到,HMA-CAG-lik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2个月,HMA-VEN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OS)(P=0.055)。两组患者均无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感染。HMA-VEN组粒细胞缺乏性感染、肺部感染、血小板输注量显著低于HMA-CAG-like组(P<0.05),而两组粒细胞缺乏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相当(P>0.05)。HMA-VEN组早期死亡1例,HMA-CAG-like组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脑出血、肺泡出血等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显著高于HMA-VEN组(P=0.043)。在全部患者中,HCT评分0-2分组和≥3分组的OS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3)。将HMA-CAG-like组患者以HCT评分分组,评分≥3分组有着更差的预后(P=0.01),而HMA-VEN组以HCT评分分组的两组间预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81)。在0-2分组中,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9例、HMA-CAG-like方案的患者22例,两者O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81);而在≥3分组中,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7例、HMA-CAG-like方案的患者5例,接受HMA-VEN方案的患者有着更长的OS(P=0.015)。结论:Venetoclax联合HMA能够获得更高的治疗反应率、更低的早期死亡率以及更长的总生存期,尤其是在患者合并症多、耐受性差的情况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Venetoclax 预激方案 去甲基化药物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IGFBP7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水燕 胡绍燕 +1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 本研究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并采用多种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IGFBP7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序列一致,慢病毒载体质粒venus-IGFBP7经BamHⅠ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在293T及K562细胞中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IGFBP7 mRNA和蛋白在K562细胞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IGFBP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研究IGFBP7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因 慢病毒载体 293T细胞 K562细胞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血管内皮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菊香 胡晓慧 +3 位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白霞 阮长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5,202,共5页
目的 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e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MMPs)在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用Clustal W软件(http://www.ebi.ac.uk/clustalw)比较6种MT-MMPs的蛋白序列同源性,并描绘出进化树,用半定量逆转录-聚... 目的 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erane-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MMPs)在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用Clustal W软件(http://www.ebi.ac.uk/clustalw)比较6种MT-MMPs的蛋白序列同源性,并描绘出进化树,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HMEC-1、ECV304和EAhy926 3株内皮细胞株中MT-MMPs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 蛋白质序列同源比较结果 提示,MT-MMPs各成员间氨基酸一致性为31%-65%,RT-PCR检测结果 发现6种MT-MMPs在3株不同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谱。结论 MT-MMPs在不同血管内皮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各内皮细胞不同的来源、表型特点和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内皮细胞株 进化树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