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促进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晓伟
王师晓
+2 位作者
李情
沈书生
祝智庭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已成为数智时代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与元素养。然而,当前学生向AI大模型提问的能力较低,所提问题存在浅表化、思维含量不高等现象,导致大模型的响应往往无法满足预期需求。苏格拉底式提问为有效提升学生提问质量...
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已成为数智时代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与元素养。然而,当前学生向AI大模型提问的能力较低,所提问题存在浅表化、思维含量不高等现象,导致大模型的响应往往无法满足预期需求。苏格拉底式提问为有效提升学生提问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基于此设计的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从“认知—元认知”双重维度提供了提示性、指导性、解释性三类支架,能够激发学生向AI大模型主动提问和持续追问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44名本科生开展的准实验研究发现,使用该支架前后学生在问题深度、问题序列和问题架构方面具有明显变化。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深度提问能力,有效促进高阶问题序列转换,让学生形成分析创造式、深度理解式、评价创造式三种典型的转换循环,还能引导学生构建基于不同观点的星型、链式和闭环的问题架构逻辑。未来,教师应借助多样化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阶问题,并在追问中建立问题逻辑,以高质量的人机对话促进深度学习和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式提问
AI大模型
问题支架
高阶思维
高质量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工具赋能到智能协同: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模式转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乔雪峰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模式转型,其关键表征在于超越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工具性支持,转而通过深度人机交互重塑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创造性与自适应性突破了既有人机边界,将教育场景中的工具性关系转向...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模式转型,其关键表征在于超越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工具性支持,转而通过深度人机交互重塑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创造性与自适应性突破了既有人机边界,将教育场景中的工具性关系转向协同智能关系,重构了教育场景中的角色关系,推动学习者认知模式从个体封闭走向分布式协作。认知功能的外部化与认知负荷的重新分配催生了新型学习生态,而人机深度交互形成的自我强化机制使人工智能系统迭代与学习者认知发展相互促进,为教育系统创新提供了内生动力。面对这一变革趋势,教育领域亟需构建支持性制度环境,推动从工具应用向协同智能的战略转型。实现此系统性变革需要政府、高校、基础教育学校和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通过建立多层次整合机制化解结构性约束,激活教育生态的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工具赋能
人机协同
分布式社会认知
正反馈回路
原文传递
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边界、挑战与进路——基于责任伦理视角
3
作者
赵磊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如何负责任地建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责任伦理视角,从角色责任、契约责任、文化责任及前瞻责任4个核心维度,厘定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边界。从多元主体角色关系冲突...
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如何负责任地建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责任伦理视角,从角色责任、契约责任、文化责任及前瞻责任4个核心维度,厘定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边界。从多元主体角色关系冲突与胜任力水平不足、城乡学校利益整合缺乏合宜化契约引领、城乡教育文化同质危机凸显及在地化传承缺乏、前瞻愿景设计受困于循证式决策服务体系缺乏等方面,揭示了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风险。据此,提出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规约路径:强化角色对话,架构数智时代城乡一体化办学的角色协同机制;重塑契约精神,构建指向城乡学校利益协调的数据治理体系;凸显人文浸润,借力数字平等对话打造城乡学校文化共同体;立足循证决策,构建面向前瞻责任的办学风险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学校共同体
责任伦理
前瞻责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与风险规避
4
作者
赵磊磊
吴小凡
周慧蓉
《重庆高教研究》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普融通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生态结构重塑、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协同、生态适应与进化4个维度,阐释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当下,数字化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普融通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生态结构重塑、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协同、生态适应与进化4个维度,阐释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当下,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主要风险表现为:学生发展路径固化与分层矛盾加深,数字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的适配性面临挑战,多元主体间协同困境与信任缺失,政策执行偏差引发资源错配与职普衔接落差。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应从4个方面予以规避:一是纠偏价值导向与教育本质,拓宽指向职普联动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二是全面深化技术素养培育,夯实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数字底座;三是打破合作主体认证困局,建立跨域信任桥梁与数字对话体系;四是关注政策执行调控,完善基于循证画像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位竞争
资源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促进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晓伟
王师晓
李情
沈书生
祝智庭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
华东
师范大学
开放
教育
学院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基金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AIGC支持认识发生的数智苏格拉底对话式学习研究”(CCA240256)。
文摘
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已成为数智时代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与元素养。然而,当前学生向AI大模型提问的能力较低,所提问题存在浅表化、思维含量不高等现象,导致大模型的响应往往无法满足预期需求。苏格拉底式提问为有效提升学生提问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基于此设计的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从“认知—元认知”双重维度提供了提示性、指导性、解释性三类支架,能够激发学生向AI大模型主动提问和持续追问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44名本科生开展的准实验研究发现,使用该支架前后学生在问题深度、问题序列和问题架构方面具有明显变化。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深度提问能力,有效促进高阶问题序列转换,让学生形成分析创造式、深度理解式、评价创造式三种典型的转换循环,还能引导学生构建基于不同观点的星型、链式和闭环的问题架构逻辑。未来,教师应借助多样化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阶问题,并在追问中建立问题逻辑,以高质量的人机对话促进深度学习和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关键词
苏格拉底式提问
AI大模型
问题支架
高阶思维
高质量问题
Keywords
Socratic Questioning
AI Large Model
Question Scaffold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High-Quality Question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工具赋能到智能协同: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模式转型
被引量:
2
2
作者
乔雪峰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分析的县域中小学教师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研究”(BFA22017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模式转型,其关键表征在于超越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工具性支持,转而通过深度人机交互重塑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创造性与自适应性突破了既有人机边界,将教育场景中的工具性关系转向协同智能关系,重构了教育场景中的角色关系,推动学习者认知模式从个体封闭走向分布式协作。认知功能的外部化与认知负荷的重新分配催生了新型学习生态,而人机深度交互形成的自我强化机制使人工智能系统迭代与学习者认知发展相互促进,为教育系统创新提供了内生动力。面对这一变革趋势,教育领域亟需构建支持性制度环境,推动从工具应用向协同智能的战略转型。实现此系统性变革需要政府、高校、基础教育学校和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通过建立多层次整合机制化解结构性约束,激活教育生态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工具赋能
人机协同
分布式社会认知
正反馈回路
Keywords
generative Al
tool-based empowerment
human-AI collaboration
distributed social cognition
positive feedback loop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边界、挑战与进路——基于责任伦理视角
3
作者
赵磊磊
机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内生机制与效能转化研究”(CFA210247)。
文摘
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如何负责任地建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责任伦理视角,从角色责任、契约责任、文化责任及前瞻责任4个核心维度,厘定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边界。从多元主体角色关系冲突与胜任力水平不足、城乡学校利益整合缺乏合宜化契约引领、城乡教育文化同质危机凸显及在地化传承缺乏、前瞻愿景设计受困于循证式决策服务体系缺乏等方面,揭示了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风险。据此,提出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规约路径:强化角色对话,架构数智时代城乡一体化办学的角色协同机制;重塑契约精神,构建指向城乡学校利益协调的数据治理体系;凸显人文浸润,借力数字平等对话打造城乡学校文化共同体;立足循证决策,构建面向前瞻责任的办学风险治理机制。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学校共同体
责任伦理
前瞻责任
Keywords
digitization
urban-rural school communities
responsibility ethics
forward-looking responsibility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与风险规避
4
作者
赵磊磊
吴小凡
周慧蓉
机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
出处
《重庆高教研究》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数智时代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24FJKB03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风险研判及规制策略研究”(2024SJZD084)。
文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普融通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生态结构重塑、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协同、生态适应与进化4个维度,阐释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当下,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主要风险表现为:学生发展路径固化与分层矛盾加深,数字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的适配性面临挑战,多元主体间协同困境与信任缺失,政策执行偏差引发资源错配与职普衔接落差。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应从4个方面予以规避:一是纠偏价值导向与教育本质,拓宽指向职普联动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二是全面深化技术素养培育,夯实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数字底座;三是打破合作主体认证困局,建立跨域信任桥梁与数字对话体系;四是关注政策执行调控,完善基于循证画像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关键词
职普融通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位竞争
资源配置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ecosystem theory
ecological niche competi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促进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
赵晓伟
王师晓
李情
沈书生
祝智庭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工具赋能到智能协同: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模式转型
乔雪峰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2
原文传递
3
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边界、挑战与进路——基于责任伦理视角
赵磊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数字化赋能职普融通的基本逻辑与风险规避
赵磊磊
吴小凡
周慧蓉
《重庆高教研究》
20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