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隐忧与进路——基于技术人类学视角
1
作者
赵磊磊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在数智化时代,技术赋能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契机。技术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视角,为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以技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从技术随意性、技术隐喻性、技术情境性、技术适应性四个维度对...
在数智化时代,技术赋能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契机。技术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视角,为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以技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从技术随意性、技术隐喻性、技术情境性、技术适应性四个维度对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质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价值理性错位隐匿人才个性化特质、技术功能性导向与教育人文关怀存在整合冲突、评价场景静态化与素养发展动态监测错位、技术应用泛化与复合型跨界人才培养理念悖离。面对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隐忧,应修正技术随机偏差,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潜能识别与激发;关注技术伦理与人文素养,构建新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融合多模态证据,实现人才发展支持路径的精准调节;依托产学研联合体,创设智慧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数智化
技术人类学
新质人才
原文传递
题名
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隐忧与进路——基于技术人类学视角
1
作者
赵磊磊
机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青少年教育与智能支持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推进策略与社会支持研究”(VGA220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数智化时代,技术赋能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契机。技术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视角,为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以技术人类学为理论视角,从技术随意性、技术隐喻性、技术情境性、技术适应性四个维度对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质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价值理性错位隐匿人才个性化特质、技术功能性导向与教育人文关怀存在整合冲突、评价场景静态化与素养发展动态监测错位、技术应用泛化与复合型跨界人才培养理念悖离。面对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隐忧,应修正技术随机偏差,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潜能识别与激发;关注技术伦理与人文素养,构建新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融合多模态证据,实现人才发展支持路径的精准调节;依托产学研联合体,创设智慧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数智化
技术人类学
新质人才
Keywords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alent cultivation
digitization
technical anthropology
new quality talents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智化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隐忧与进路——基于技术人类学视角
赵磊磊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