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研究
1
作者 徐鸽 邬国英 +1 位作者 谭平 赵亚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焦化轻汽油经乙醇醚化的工艺条件 ,醚化调和后可使焦化汽油辛烷值提高 0 6个单位。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65~ 70℃ ,反应压力 0 8~ 1 0MPa ,体积空速 3 0~ 4 0h- 1 ,醇油体积比 7∶1 0 0。
关键词 焦化 轻汽油 醚化 辛烷值 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下载PDF
强化改革意识 突出能力培养——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石油加工课程体系之初步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基和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1-43,共3页
为适应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我院石油加工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采取重新定位人材培养目标、革新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增设综合型工艺实验,强化生产一线教学、把握毕业环... 为适应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我院石油加工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采取重新定位人材培养目标、革新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增设综合型工艺实验,强化生产一线教学、把握毕业环节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就业率达100%,有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50多项,科研到款逾百万元,在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石油加工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高等教育 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环节 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下载PDF
电絮凝过程电流密度与槽电压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8-30,共3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 测定了不同材料电极的i-V关系曲线 ,研究了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电极板间距以及电极联结方式对i-V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槽电压V相同时 ,铁电极的电流密度大于石墨电极 ,远大于铝电极。在相同电流密度i下 ,高溶液电导率对应的槽电压较低 ,而且随着i的增加 ,不同溶液电导率下的槽电压差别增大。在槽电压V相同时 ,随着电极板间距的增加 ,电流密度逐渐减小。不同电极板间距下铁电极的i -V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铁电极的电压梯度与电极板间距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应于相同的电流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流密度 槽电压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对橄榄油的间歇水解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国民 盛梅 高广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中脂肪酶催化橄榄油间歇水解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pH值为7.5时,反胶团中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增加橄榄油浓度,可提高水解速度,但水解率随之下降;R值([H2O]/[AOT])摩比尔)=10时,水解速度最快;当R值不变时,AOT浓度越大,水解率越大;但当AOT浓度≥200mmol时,会对反胶团中的脂肪酶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脂肪酶 橄榄油 水解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季顺成 邬国英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5-60,共6页
概述了1989年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产品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指出核磁共振技术对于重油结构分析十分重要。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石油加工 石油分析 重油 石油炼制
下载PDF
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润滑油调合专家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邬国英 贾照明 季顺成 《炼油设计》 1997年第6期53-56,共4页
介绍新近开发的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润滑油调合专家系统,该系统通过知识库、数据库和模型库三库联合运作遴选优化方案。实践表明,该系统有良好的人机接口,操作灵活方便,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润滑油 调合 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
下载PDF
1,4─丁二醇─正丁醇、1,4─丁二醇─水系过剩体积的测定
7
作者 季顺成 张东良 +1 位作者 曹卜华 黄荣荣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7-31,共5页
用倾斜式连续稀释膨胀计测定了1,4─丁二醇─正丁醇、1,4─丁二醇─水两体系在298.15K、308.15K下的过剩体积,并用R─K方程进行了关联。
关键词 过剩体积 丁二醇 正丁醇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CO_2/He二元气体混合物维里系数的研究
8
作者 黄荣荣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2-8,共7页
根据Burnet流程测定了CO2/He二元体系在25℃、60℃、100℃和150℃四个温度下纯物质和等分子混合物的P-V-T关系,采用Silberberg法确定了该体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第二、第三维里系数以及混合物的交... 根据Burnet流程测定了CO2/He二元体系在25℃、60℃、100℃和150℃四个温度下纯物质和等分子混合物的P-V-T关系,采用Silberberg法确定了该体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第二、第三维里系数以及混合物的交叉第二维里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混合物 维里系数
下载PDF
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07
9
作者 盛梅 郭登峰 张大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 研究了植物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 ,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反应时刻产品中油酸甲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常温、醇油摩尔 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 1 0 %。放大试验所得生物柴油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 ,并与我国0 # 柴油 (GB2 5 2 - 1994 ,优级品 )的主要性能指标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制备 生物柴油 转酯反应 油酸甲酯 燃料
下载PDF
用于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超细CuO-ZnO/SiO_2-ZrO_2催化剂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毅青 马延风 +1 位作者 林西平 王占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ZnO/SiO2Zr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使用IR、XRD、T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ZrO2对该体系的表面性质、结构、CuO分散状态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ZnO/SiO2Zr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使用IR、XRD、T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ZrO2对该体系的表面性质、结构、CuO分散状态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均匀.活性组分的结晶相为CuO,晶粒小于16nm,并具有较高的甲醇选择性及反应活性.ZrO2对改善催化剂的性质及CuO的结晶粒度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催化剂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合成
下载PDF
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1
作者 盛梅 李为民 邬国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它可以通过动植物油的转酯反应来制备。综述了直接掺和、微乳化和热裂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着重强调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转酯法 ,即三甘油酯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作用下经转酯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研究进展 转酯反应 制备 三甘油酯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9
12
作者 姚超 朱毅青 +1 位作者 成庆堂 顾立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0-22,24,共4页
介绍了纳米级TiO2 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 的优缺点 ,指出当前纳米级TiO2 的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应加快开发适合国情的纳米级TiO2
关键词 纳米级 二氧化钛 粉体 制备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单玉华 邹爱群 +4 位作者 纪艳芬 王兴华 李卫东 钱三鸿 毛翠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去污力,它与TX10及烷基苯磺酸钠共用可使0#柴油形成微乳液,它能使普通碳钢耐5mol/L盐酸的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酸 二乙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下载PDF
巴天酸模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高黎明 魏小梅 +2 位作者 郑尚珍 沈序维 苏耀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 ,从巴天酸模 Rumex patientia L.中分离到 1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 ,化学方法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 ,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 ( ) ,α-细辛醚 ( ) ,大黄素甲醚 ( ) ,...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 ,从巴天酸模 Rumex patientia L.中分离到 1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 ,化学方法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 ,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 ( ) ,α-细辛醚 ( ) ,大黄素甲醚 ( ) ,大黄素 - 1,6 -二甲醚 ( ) ,大黄素 ( ) ,大黄酚 ( ) ,xanthorin- 5 - m ethylether( ) ,牛蒡子苷( ) ,3-羟基牛蒡子苷 ( ) ,3-甲氧基牛蒡子 - 4″- O- β- D-木糖苷 ( ) ,大黄素 - 8- O- β- D-葡萄糖苷 ( ) ,山奈酚 ( ) ,槲皮素 - 3- O-β- D -葡萄糖苷 ( ) ,异鼠李素 ( ) ,山奈素 - 3- O-β- D-葡萄糖苷 ( ) ,5 -羟基 - 4′-甲氧基黄酮 - 7- O-β-芸香糖苷 ( )。结论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天酸模 蓼科 蒽醌 木脂素 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
下载PDF
LLDPE熔融接枝MAH功能化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丁永红 承民联 +1 位作者 刘华国 张凤 《塑料科技》 CAS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 ,在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存在下 ,加入添加剂 ,采用熔融法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LLDPE)进行马来酸酐 (MAH)接枝 ,对产物的接枝率 (Gx)、凝胶含量 (gel)以及溶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 ,在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存在下 ,加入添加剂 ,采用熔融法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LLDPE)进行马来酸酐 (MAH)接枝 ,对产物的接枝率 (Gx)、凝胶含量 (gel)以及溶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三异丙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添加剂 熔融接枝 MAH 功能化研究 LLDPE
下载PDF
新型引发剂DMDPB在LLDPE熔融接枝MAH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永红 承民联 +2 位作者 何明阳 刘华国 张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1-74,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 2 ,3-二甲基 -2 ,3-二苯基丁烷 (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 -丙酮抽提 (或沉淀 )法处理接枝物 ,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在新型引发剂DMDPB的引发下 ,马来酸酐成功地接上了PE。用化学实验方法定量测定了接枝率的大小和凝胶含量 ,结果发现DMDPB引发的接枝物无凝胶现象。通过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说明了接枝物加工性能的优劣。并对两种引发剂做进一步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2 3-二甲基-2 3-二苯基丁烷 接枝改性 MAH 引发剂 LLDPE
下载PDF
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废水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车礼 张登庆 +2 位作者 陈毅忠 任连锁 裴峻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 采用电解絮凝浮选法处理油田含油废水,建立了废水电解絮凝浮选法脱油动力学方程。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0min,废水中可脱除油的去除率大于9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废水中不可脱除油含量下降,但脱油速率常数k值增加不多。中性废水的脱油速率常数k值小于酸性或碱性废水。加入少量的PAC有助于废水除油。当电解功率相同时,两种电极联结方式的脱油效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絮凝浮选法 油田 含油废水 废水处理 动力学模型 脱油
下载PDF
庆阳乌蓼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旭东 胡浩斌 +2 位作者 郑尚珍 苏跃增 沈序维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68-70,共3页
采用GCMSDC联用方法鉴定和测定了采自甘肃庆阳的乌蓼挥发油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莰酮(829%)、芳樟醇(762%)、匙叶桉油烯醇(463%)。
关键词 乌蓼 挥发油 GC-MS-DC联用法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石蜡改性制人造蜂蜡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基和 李肖 陈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 以固体石蜡为基本原料 ,加入一定量微晶蜡 ,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 ,改性后的人造蜂蜡理化性能符合天然蜂蜡指标。实验室筛选及合成了催化剂 ,摸索了最佳操作条件 ,考察了反应热效应。关键是采用了酸性相转移溶剂和强氧化剂 ,使产品酸值、皂化值大幅度提高 ,反应周期大大缩短。为工业化连续生产及反应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改性 制备 人造峰蜡
下载PDF
颗粒粒径和膜孔径对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钟璟 徐南平 时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通过测定颗粒悬浮液通过陶瓷微滤膜时的渗透通量及污染阻力,确定了陶瓷膜处理微米级颗粒悬浮液时,颗粒粒径和膜孔径对微滤过程的影响和膜污染机理,获得了微米级颗粒悬浮液微滤过程中膜孔径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微米级颗粒 微滤 颗粒粒径 膜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