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产-学-研”模式下的《工程化学》新课程教改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为例 |
周小卫
欧阳春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5
|
|
2
|
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
王俭辛
乔岩欣
刘川
黎文航
李瑞峰
赖忠民
王凤江
胥国祥
|
《科技视界》
|
2017 |
2
|
|
3
|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为例 |
祁凯
梅岭
李瑞峰
|
《科教导刊》
|
2022 |
0 |
|
4
|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 |
邹家生
朱松
郭甜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2
|
|
5
|
工科高校特色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 |
夏春智
许祥平
邹家生
|
《新校园(上旬刊)》
|
2013 |
1
|
|
6
|
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
魏萍
刘大双
高俊亮
兰睿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9 |
0 |
|
7
|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 |
禚孝儒
乔岩欣
|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4 |
0 |
|
8
|
船舶高效焊接装备的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
黎文航
于瑞
陈书锦
王加友
朱杰
王俭辛
|
《电焊机》
|
2020 |
1
|
|
9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
冯迪
陈洪美
张静
金云学
王晓丽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18 |
9
|
|
10
|
《电子封装结构》课程内容设计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教学为例 |
王小京
刘宁
周慧玲
王凤江
陈书锦
蔡珊珊
彭巨擘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2 |
1
|
|
11
|
碳纳米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徐子易
席阳
宋泽文
周海骏
|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颗粒增强耐热钛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研究进展 |
脱锦鹏
陈安琦
姚富升
徐俊杰
李响
董龙龙
杨义
|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改革探讨 |
张娇霞
周海骏
汤继俊
李世云
|
《广东化工》
CAS
|
2019 |
6
|
|
14
|
卓越计划下“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教学改革研究 |
史兴岭
徐玲利
刘文
欧阳春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5 |
3
|
|
15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
陈传祥
|
《化工高等教育》
|
2007 |
14
|
|
16
|
不同专业方向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
陈洪美
张静
金云学
魏范松
王泽鑫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15 |
5
|
|
17
|
浅议跨学科人才培养——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
崔建芳
崔艳丽
芦笙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2
|
|
18
|
探索“四结合”教学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
卢向雨
田立辉
芦笙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5 |
5
|
|
19
|
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魏范松
陈洪美
项宏福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15 |
3
|
|
20
|
《材料科学基础》创新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王泽鑫
徐玲利
芦笙
金云学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