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1
作者 薛岩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5-,共1页
金沙湖生态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依托"江南大漠"理念,以湖水为核心,将茫茫金沙和绿意盎然的绿洲打造成江南大漠的亮点。方案从自然形成的沙丘山脊线中提取灵感,以富有流动感和力度的线条塑造建筑外形,打造生态覆土建筑与沙丘... 金沙湖生态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依托"江南大漠"理念,以湖水为核心,将茫茫金沙和绿意盎然的绿洲打造成江南大漠的亮点。方案从自然形成的沙丘山脊线中提取灵感,以富有流动感和力度的线条塑造建筑外形,打造生态覆土建筑与沙丘景观浑然一体的夫漠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作品 覆土建筑 建筑外形 景观概念 山脊线 流动感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2
作者 杨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快图表现可以锻炼建筑设计师敏锐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培养感性、随意性与自发性相结合的图示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随手勾画的快速表现有利于形成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从而有效提升“造型力”。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青年教师 美术学院 师范学院 江苏 形象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力 建筑设计师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3
作者 张诗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5-,共1页
岩彩作品《岚》记录了滇西北之行,梅里雪山天高云阔,雾霾缠绕,清宁圣洁的山岚美景。作者以矿物色来还原自然之境,将瞬间美好留在画作中。材料:矿物色。
关键词 梅里雪山 教师作品 滇西北 麻纸 清宁 岩彩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4
作者 李岩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以胡服骑射为创作主题,通过赵武灵王战马跃起反身射箭的瞬间,来展现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赵武灵王的魄力和胆识。其大胆夸张的体积感,宏硕壮健的雕塑造型,彰显了那个时代“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审美取向和开放兼容的文化气度。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青年教师 美术学院 师范学院 江苏 社会改革 雕塑造型 审美取向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5
作者 王军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南京邮政枢纽生产楼改建工程景观设计(投标)方案。空间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关系的理顺,各种功能和形式的共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是美,至少不全是美;设计师怀着人性的关怀展开思考与设计,将场地所需的必要条... 2012年南京邮政枢纽生产楼改建工程景观设计(投标)方案。空间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关系的理顺,各种功能和形式的共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是美,至少不全是美;设计师怀着人性的关怀展开思考与设计,将场地所需的必要条件放置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青年教师 美术学院 师范学院 江苏 景观设计 改建工程 邮政枢纽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6
作者 李楚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作者在作品《黔山胜境》的创作中,通过细笔勾勒树木与村寨,加以层层渲染。山石皴法不多,同样以线为主,用笔松动的山石与繁密的松树以及错落有致的村寨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水面与天空用深蓝色烘托出灰白的山川,营造出山川大地温润、... 作者在作品《黔山胜境》的创作中,通过细笔勾勒树木与村寨,加以层层渲染。山石皴法不多,同样以线为主,用笔松动的山石与繁密的松树以及错落有致的村寨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水面与天空用深蓝色烘托出灰白的山川,营造出山川大地温润、静谧的诗意。设色以石色为主,使画面更具厚重感和装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登 师范学院 青年教师 江苏 深蓝色 装饰性 村寨 山石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选登
7
作者 李楚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招贴设计作品《Say Goodbye反对沙尘暴——迷失的文明系列》(2/4),该作品通过图形化的设计语言将世界著名文化建筑在黄沙中隐去,警示人们重视保护环境,否则人类文明终将消失。该作品曾参展“第一届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青年教师 美术学院 师范学院 江苏 人类文明 设计作品 文化建筑
下载PDF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景观小品设计研究——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军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校园景观小品具有服务校园生活、环境育人、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是校园文化极为重要的物质载体。阐述师范院校文化与景观小品之间的联系,并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探讨符合当代师范院校文化的景观小品设计手段。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 景观小品
下载PDF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七十周年校庆庆典标识设计说明
9
作者 闫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22年恰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70华诞。学校70周年校庆标识设计囊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将学校高举师范旗帜的办学理念与中国书法艺术相站合。
关键词 学为人师 办学理念 标识设计 中国书法艺术 校庆 师范精神 行为世范 庆典
下载PDF
近代留学洋画家工艺美术观念的接受和转化——以颜水龙和庞薰琹为例
10
作者 朱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3,共7页
颜水龙被誉为“台湾工艺之父”,庞熏琹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二人是近代留学洋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从事纯粹艺术创作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转向大众化的工艺美术研究。颜水龙迈向工艺美术的主线为:田野考察—理论梳理—民... 颜水龙被誉为“台湾工艺之父”,庞熏琹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二人是近代留学洋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从事纯粹艺术创作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转向大众化的工艺美术研究。颜水龙迈向工艺美术的主线为:田野考察—理论梳理—民艺实践—工艺教育,工艺美术推展之路更倾向于内省式的坚持和深化。庞薰琹工艺美术研究主线为:田野考察—理论研究—研究结合教育,其工艺美术的转向趋势具有更多感性色彩和外向探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水龙 庞薰琹 留学洋画家 工艺美术
下载PDF
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师范生美育教学研究
11
作者 李楚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教学信息化的不断进步,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更为灵活,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而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师范生 美育 教学研究
下载PDF
高校美术专业速写教学研究
12
作者 余燕 《艺术家》 2023年第8期94-96,共3页
顾名思义,速写从字面意思可知“速”即迅速,指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写”有抒写之意,强调有感受地主动表现物象外在造型和内在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速写能力包括较高的审美认知力和造型表达的掌控力。因此,速写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 顾名思义,速写从字面意思可知“速”即迅速,指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写”有抒写之意,强调有感受地主动表现物象外在造型和内在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速写能力包括较高的审美认知力和造型表达的掌控力。因此,速写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一、速写的优势与作用速写是较本土化的提法,西方18世纪前统称为素描。这两者定义的边界是模糊的,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它们都有训练造型能力、绘制创作草图、收集素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情感 速写教学 审美认知 优势与作用 造型能力 造型表达 收集素材 掌控力
下载PDF
交融于斯 流淌千年——历代画家笔下的大运河(江苏段)
13
作者 徐声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2期4-11,共8页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历经千年建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大运河而繁荣,江苏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古代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漕运还促进了这些城市贸易的发展,使得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历经千年建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大运河而繁荣,江苏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古代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四都”。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漕运还促进了这些城市贸易的发展,使得运河沿岸城镇日趋兴盛,促进了运河沿岸市场网络的形成。千百年来,大运河存在的意义除了实际的运输功能、对政治和经济的直接影响之外,也有不少文化意义,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运河文化带,随着大运河的开通融会贯通。从明清到近现代,众多画家用浓墨重彩的画卷描绘着大运河的美丽风光以及沿岸城市的风土人情,分析研究这些描绘运河的作品也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分析一些描绘大运河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仇英《清明上河图》、张宏《阊门舟阻图》扇页、袁尚统《晓关舟挤图》、王翚《康熙南巡图》、徐扬《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王素《运河览胜图》、宋文治《今天的运河》《运河两岸春意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运河题材绘画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肌理综合定量解析研究——以西山传统村落为例
14
作者 刘澜 邱冰 +2 位作者 熊星 王军围 蔡润晖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肌理 综合解析 定量解析
下载PDF
《艺术为人民》
15
作者 孙仕荣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在我校建校七十周年的画展上,孙仕荣老师的油画作品《艺术为人民》引起大家的关注。该作反映了七十多年前中央美术学院刚成立时,徐悲鸿院长与同事在简陋的画室中向往未来的温馨场面,作品有历史温度。感慨之余,我回忆起那个不平凡的年代... 在我校建校七十周年的画展上,孙仕荣老师的油画作品《艺术为人民》引起大家的关注。该作反映了七十多年前中央美术学院刚成立时,徐悲鸿院长与同事在简陋的画室中向往未来的温馨场面,作品有历史温度。感慨之余,我回忆起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徐悲鸿先生有坚定的艺术理想,把借助西洋画创作手法表现中国的历史与时代这一主题性创作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徐悲鸿先生 主题性创作 艺术理想 西洋画 油画作品 画室 创作手法
下载PDF
承传与创变——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工艺的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彦 《美术大观》 2021年第4期87-89,共3页
笔者选取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这一特定区域的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将其放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放在基因谱系下的地域特征中去考察,充分尊重其相对稳定性和文化流动性的特征;思考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定位与价值,其传承如何创与变,使其真... 笔者选取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这一特定区域的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将其放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放在基因谱系下的地域特征中去考察,充分尊重其相对稳定性和文化流动性的特征;思考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定位与价值,其传承如何创与变,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将传统工艺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承下来、传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传统工艺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各奔东西——民国留日与留欧美术家价值取向比较探微
17
作者 朱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
近代留日与留欧美术家作为两股倡导近现代艺术运动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艺术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美术史上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艺术价值的形成受到各自的留学环境、学院制度和社会艺术风潮等条件的制约,也表现为他们对... 近代留日与留欧美术家作为两股倡导近现代艺术运动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艺术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美术史上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艺术价值的形成受到各自的留学环境、学院制度和社会艺术风潮等条件的制约,也表现为他们对东西方艺术不同的价值态度。总体而言,前者的价值取向更接近有着新学思想的传统文人,而后者则是具有彻底新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两者艺术价值立场、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差别却是迭代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 留欧 美术家 价值取向 比较
下载PDF
文化创伤与国家记忆视角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题美术创作
18
作者 朱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7-103,共7页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叙事建构中,美术作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屠杀主题美术作品以多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通过定格化和意象化的视觉图像再现及评价历史,体现艺术家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它们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书写...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叙事建构中,美术作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屠杀主题美术作品以多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通过定格化和意象化的视觉图像再现及评价历史,体现艺术家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它们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书写民族文化创伤,成为情感信仰和国家记忆的重要载体。它们在控诉日寇罪行、歌颂国人不屈精神、祈望和平等方面也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文化创伤 国家记忆 美术创作
下载PDF
江苏当代艺术的区域生态
19
作者 刘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当代艺术因其意识的反叛和形态的多元而区别于传统艺术。江苏省一直以来是传统艺术重镇,近现代以来产生了众多中国书画大家和名家,在这样的精神气候之中,区域性的当代艺术生态多元而复杂。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生态 区域性 江苏
下载PDF
创意绘画让美术课堂"点点生辉"
20
作者 丁虹 《小学教学参考》 2020年第27期11-12,共2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追求.小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主要的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绘画题目、绘画地点、绘画时间和绘画形式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的绘画形式让美术课堂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追求.小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主要的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绘画题目、绘画地点、绘画时间和绘画形式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的绘画形式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创意绘画 题目 地点 时间 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