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毒作用和感染特性
1
作者 刘琴 黄立鑫 +5 位作者 陆玉荣 韩光杰 李传明 夏杨 祁建杭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2-549,共8页
草地贪夜蛾是为害作物的重大入侵害虫,近年来迁入我国并快速扩张,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天敌,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因子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自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体内分离的肠道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 草地贪夜蛾是为害作物的重大入侵害虫,近年来迁入我国并快速扩张,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天敌,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因子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自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体内分离的肠道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致病因子,幼虫血腔注射100~200 cfu/头则引起害虫快速死亡。N-Yz1对低龄(2、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30 IJs/头的线虫剂量接种,害虫24 h出现初始感染,48 h死亡率分别为97.0%和81.94%。高龄幼虫(4、5龄)致死速度相对较慢,48 h害虫开始感染死亡,72 h死亡率分别为81.94%和76.39%。线虫接种剂量与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呈正相关,60 IJs/头剂量接种4龄幼虫48 h感染死亡率达100%。N-Yz1对草地贪夜蛾蛹也具有感染致死作用,50、100 IJs/头剂量的线虫对1日龄蛹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3.57%和55.38%。温度对N-Yz1的感染具有明显影响,35℃线虫失去侵染活性,15℃线虫致死高峰延迟到120 h。研究结果表明,N-Yz1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小卷蛾斯氏线虫 嗜线虫致病杆菌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转录因子CncC对杆状病毒CnmeGV感染的响应及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楠 韩光杰 +5 位作者 刘琴 李传明 祁建杭 陆玉荣 夏杨 徐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91-2503,共13页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转录因子CncC(Cap‘n’Collar Isoform C)及其调控的抗氧化酶基因在抗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CnmeGV)感染中的作用,进一步丰富昆虫抗杆状病毒...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转录因子CncC(Cap‘n’Collar Isoform C)及其调控的抗氧化酶基因在抗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CnmeGV)感染中的作用,进一步丰富昆虫抗杆状病毒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法】使用RT-PCR克隆得到稻纵卷叶螟CncC(CmCncC)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蛋白结构;以106 OB/mL浓度的CnmeGV或同浓度的CnmeGV和1 mmol·L^(-1)CncC抑制剂——ML385混合液饲喂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感染后6—48 h取样,分析ML385对CnmeGV诱导的稻纵卷叶螟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RT-qPCR分析病毒DNA复制水平、稻纵卷叶螟CmCnc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3,GPx-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每隔24 h统计幼虫死亡数,绘制10 d内幼虫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1 mmol·L^(-1)ML385或1 mmol·L^(-1)ML385和200μg·mL^(-1)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混合液饲喂感染的幼虫,使用RT-qPCR分析不同时间病毒DNA复制水平。【结果】CmCncC cDNA全长为3404 bp,包括321 bp的5′-UTR,847 bp的3′-UTR和2211 bp的ORF,编码一个长度为736 aa的蛋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75.8 kDa。稻纵卷叶螟感染CnmeGV后丙二醛含量在感染的前12 h内显著上调,随后在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48 h低于对照组。病毒感染导致CmCncC在12、24和48 h显著上调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56、2.16和2.63倍,NAC处理显著降低了CnmeGV诱导的CmCncC表达上调的倍数,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48.12%、59.83%和56.32%。ML385处理导致病毒基因拷贝数在12和24 h分别增至对照组的1.79和1.76倍,同时导致稻纵卷叶螟感染CnmeGV 10 d后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从单CnmeGV处理组的73.33%升至94.14%,而NAC处理能够减轻由于CncC抑制导致的病毒基因拷贝数的上调。CnmeGV感染分别导致GPx-3表达量在感染后48 h上调至对照组的3.68倍,Mn-SOD表达量在12、24和48 h分别上调至对照组的1.73、2.62和2.77倍,TPx表达量在12和24 h分别上调至对照组的1.76和2.10倍,但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使用NAC或CncC抑制剂处理感病幼虫发现,GPx-3、Mn-SOD和TPx对CnmeGV感染的响应被显著削弱。【结论】CmCncC介导了CnmeGV感染诱导的GPx-3、Mn-SOD和TPx上调表达,降低CnmeGV感染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限制病毒在其体内的复制并降低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 CncC转录因子 氧化应激 抗氧化基因 杆状病毒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杨 李传明 +6 位作者 刘琴 韩光杰 徐彬 黄立鑫 祁建杭 陆玉荣 徐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目的】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020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I-020菌丝体悬液接种南粳9108水培苗,显微镜观察及qPCR技术分析PI-020在水稻秧苗根系的定... 【目的】探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020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I-020菌丝体悬液接种南粳9108水培苗,显微镜观察及qPCR技术分析PI-020在水稻秧苗根系的定殖能力,并测定水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水稻秧苗的表型参数、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条件下(100 mmol/L NaCl),PI-020定殖后,水稻叶片MDA含量显著降低。200倍菌丝体稀释液处理的效果最好,MDA含量减少了67.2%。PI-020定殖后,水稻株高、根长、叶面积、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了34.67%、23.62%、58.04%、59.53%和67.25%,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同时PI-020定殖还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CAT、APX、POD活性及抗氧化相关基因OsCAT、OsAPX2、OsSOD的表达水平。【结论】印度梨形孢PI-020通过提高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减少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降低MDA含量,同时缓解光合色素的降解,保护了水稻光合系统,进而提高水稻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 盐胁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基因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在水稻根系的定殖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杨 徐彬 +6 位作者 李传明 刘琴 韩光杰 黄立鑫 祁建杭 陆玉荣 徐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的多功能根系内生真菌。传统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存在干扰误差大、灵敏度不高、难以定量等问题。基于P.indica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建立P.indica的实时荧光定量...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的多功能根系内生真菌。传统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存在干扰误差大、灵敏度不高、难以定量等问题。基于P.indica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建立P.indic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水稻苗根系P.indica的定殖检测,比较与染色法、常规PCR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EF1α基因序列引物扩增获得84 bp特异性产物,以特异性产物构建重组质粒pCE2-Pi作为qPCR扩增的标准品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且灵敏度高,qPCR检测下限为2.03×10^(2)copies/μL,较常规PCR敏感度提高1000倍,实现P.indica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对水稻苗根系P.indica的定殖检测进一步表明,染色法检测受取样部位影响大,仅在定殖7 d的部分根系中检出,而PCR法灵敏度较低,也只在定殖7 d的根系中扩增出产物。采用qPCR方法在3~13 d的定殖周期根系中都检测到了P.indica的有效定殖,定殖7 d扩增产物最高,为1.51×10^(4)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水稻 定殖检测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1013对连作障碍土壤的改良及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彬 徐健 +6 位作者 祁建杭 韩光杰 李传明 陆玉荣 刘怀阿 刘琴 孙俊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为明确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研制一种新型连作障碍土壤改良剂的潜力,向连作障碍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菌剂,分析其对连作障碍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5 d,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明显,添加2%和4%Bs-101... 为明确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研制一种新型连作障碍土壤改良剂的潜力,向连作障碍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菌剂,分析其对连作障碍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5 d,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明显,添加2%和4%Bs-1013菌剂的番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52.90%和41.29%, B/F值(细菌/真菌比值)则分别上升85.35%和42.42%;处理60 d,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下降32.71%和35.51%,脲酶活性分别提高27.68%和36.24%。该菌剂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添加量为2%时促生效果最好,植株株高和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4.39%和54.86%;Bs-1013能有效降低番茄移栽早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综合而言,向土壤中添加Bs-1013可有效降低连作障碍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改善土壤条件并促进植物生长,2%菌剂添加量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连作障碍 尖孢镰刀菌 土壤酶活性 丙二醛 促生作用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的持续感染及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光杰 刘琴 +4 位作者 李传明 祁建杭 徐彬 陆玉荣 徐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988-3995,共8页
【目的】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CnmeGV)是稻纵卷叶螟的专性病原微生物,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旨在建立CnmeGV持续感染的检测方法,分析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目的】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CnmeGV)是稻纵卷叶螟的专性病原微生物,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旨在建立CnmeGV持续感染的检测方法,分析病毒持续感染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为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重比较分析颗粒体病毒granulin基因序列,选择变异较大区域设计CnmeGV巢式PCR引物并评估探针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室内使用玉米苗繁殖稻纵卷叶螟,以10~6 OB/mL的亚致死浓度口服感染4龄幼虫,并饲养至成虫阶段,统计羽化率。以10%甲醛处理口服感染病毒的昆虫体表,利用探针分析稻纵卷叶螟持续感染种群中幼虫、蛹、蛹蜕及成虫的带毒率。施用10~6 OB/mL病毒制剂,监测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病率,并检测田间土壤的带毒率。【结果】建立了CnmeGV的巢式PCR探针,包括外侧引物Cm-gran1和内侧引物Cm-gran2。巢式PCR探针检测最低灵敏度为0.85 fg·μL-1,是常规PCR的1 000倍。探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稻纵卷叶螟的食物源(水稻、玉米)、其他多角体和颗粒体病毒中,均未检测到目标片段。使用10%甲醛处理病毒感染的幼虫体表10、30 min和16 h后,均未检测到病毒目标片段,但处理16 h后,稻纵卷叶螟蛹不能羽化。亚致死浓度的病毒处理稻纵卷叶螟幼虫96 h后,未显症幼虫经体表处理后病毒检出率为100%。待幼虫化蛹及羽化后,蛹、蛹蜕和成虫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7.5%、83.3%和16.7%。经卡方检测,幼虫到化蛹阶段,病毒感染率未有显著变化(χ~2=3.2,P=0.234);而蛹羽化为成虫,病毒检出率显著降低(χ~2=32.356,P=0),表明成虫在变态过程中,大部分病毒随蛹蜕一起被排出体外。进一步待蛹羽化,发现和对照群体93.4%的羽化率相比,病毒感染群体成虫羽化率仅有30.8%。田间调查显示,已使用CnmeGV的田块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病毒显症率为4%,土壤带毒率为58%,病毒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通过水平传播持续感染稻纵卷叶螟种群。【结论】构建的巢式PCR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CnmeGV持续感染的检测。CnmeGV的持续感染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成虫变态在稻纵卷叶螟体内病原物的清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颗粒体病毒 持续感染 潜伏侵染 分子标记 水平传播 昆虫变态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Bt-59菌株Cry/Cyt毒素蛋白鉴定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光杰 徐灵环 +5 位作者 李传明 刘琴 彭琦 徐彬 宋福平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israelensis,Bti)是防治蚊幼虫的重要病原细菌,不同菌株间毒素蛋白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本研究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59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对潜在的毒素基因种类、分布及菌...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israelensis,Bti)是防治蚊幼虫的重要病原细菌,不同菌株间毒素蛋白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本研究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59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对潜在的毒素基因种类、分布及菌株杀虫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t-59菌株除了含有Bti标准菌株主要毒素基因外,还含有Cry4-like基因,且Cry10Aa和Cyt1Ca基因在质粒4上发生了易位。质粒5上的Cry60Aa和Cry60Ba基因编码的毒素蛋白含有ETXMTX2结构域,并与苏云金杆菌jegathesan亚种的同源蛋白一致性为100%。Cyt1Ca蛋白除了含有Bacthurtoxin结构域外,还含有2个串联的RicinBlectin2结构域。菌株Bt-59对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LC50分别为1.239μL/L和0.341μL/L。研究结果明确了菌株Bt-59毒素蛋白的种类和特征,为菌株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Cry蛋白 Cyt蛋白 蚊子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彬 韩光杰 +4 位作者 祁建杭 李传明 徐健 陆玉荣 刘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PV-ZJ)和江西毒株(EoNPV-JX)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水平;通过克隆测序,多重比较分析EoNPV-ZJ和EoNPV-JX毒株同源重复区(hrs)。结果表明,EoNPV-JX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5.95×10^(6) PIB·mL^(-1)和3.14×10^(6) PIB·mL^(-1),EoNPV-ZJ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1.13×10^(7) PIB·mL^(-1)和5.04×10^(6) PIB·mL^(-1)。EoNPV-JX和EoNPV-ZJ的hr1大小均为1795 bp,含有11个完全回文序列,hr3大小均为665 bp,含有3个完全回文序列,与已报道的安徽毒株(EoNPV-AH)无差异;而hr2差异较大,其中EoNPV-JX hr2为864 bp,含有7个完全回文序列,EoNPV-ZJ hr2为1168 bp,含有12个完全回文序列,均少于EoNPV-AH的18个完全回文序列。综合分析显示,EoNPV不同毒株对茶尺蠖的毒力水平高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oNPV-JX毒株对灰茶尺蠖的毒力高于EoNPV-ZJ毒株,造成EoNPV不同毒株毒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hr2序列回文序列个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株 茶尺蠖 灰茶尺蠖 毒力 同源重复区
下载PDF
油菜根际内生真菌PI-020的分离鉴定和定殖促生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彬 刘琴 +7 位作者 李传明 刘雪梅 韩光杰 夏杨 黄立鑫 陆玉荣 祁建杭 徐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为挖掘农业微生物资源,分离筛选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内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组织分离法自油菜根系皮层组织分离共生真菌,再以无菌油菜苗根际定殖筛选、纯化,获得油菜根际内生真菌PI-020。通过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转录延伸因子Tef-... 为挖掘农业微生物资源,分离筛选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内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组织分离法自油菜根系皮层组织分离共生真菌,再以无菌油菜苗根际定殖筛选、纯化,获得油菜根际内生真菌PI-020。通过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转录延伸因子Tef-1α基因序列分析,明确PI-020为梨形孢属(Piriformospora)真菌,与已鉴定种印度梨形孢(P.indica)同源性达98.87%。分离菌株PI-020能在油菜、辣椒、西瓜、水稻等不同植物幼苗皮层细胞定殖,根际皮层附有典型的梨形厚垣孢子,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梨形孢属特有的84 bp基因片段。PI-020在油菜苗根际定殖可显著促进油菜苗生长,表现出油菜株高增加,根系增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800、400倍不同浓度PI-020培养液处理15 d后,油菜苗生长量较对照分别提高70.1%和92.7%。这一研究表明分离的梨形孢PI-020是一株对油菜具有定殖促生功能的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内生真菌 印度梨形孢 分离鉴定 定殖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亚致死作用对宿主生长、繁殖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琴 李传明 +5 位作者 韩光杰 徐彬 黄立鑫 陆玉荣 夏杨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2-989,共8页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存活幼虫虫体内仍普遍检测到CnmeGV的存在,从而产生亚致死作用。亚致死CnmeGV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态发育的化蛹、羽化和产卵过程,存活个体蛹重减轻了15.95%,羽化率下降了24.81%,产卵量减少41.5%,差异显著。同时雌雄性比从1.11下降到0.82。CnmeGV亚致死处理诱导幼虫能量代谢增强,中肠消化酶中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而解毒酶中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CnmeGV亚致死作用影响到虫体激素分泌,幼虫体内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水平较对照分别下降了4.59和5.62倍。CnmeGV亚致死处理雌成虫卵黄蛋白含量下降了40.63%,可能是导致产卵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颗粒体病毒 亚致死作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KNO_(3)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t-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作用分析
11
作者 祁建杭 刘琴 +5 位作者 刘雪梅 夏杨 蔡扬生 李传明 徐健 韩光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明确KNO_(3)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增强作用,试验设计不同无机氮源和钾素的发酵配方,测定其发酵液杀虫活性并定量分析毒素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添加0.1%KNO_(3)培养的Bt-8发酵液对小菜蛾3... 为明确KNO_(3)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8发酵液杀虫活性的增强作用,试验设计不同无机氮源和钾素的发酵配方,测定其发酵液杀虫活性并定量分析毒素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添加0.1%KNO_(3)培养的Bt-8发酵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较对照提高16.7%(P=0.0402)。添加0.1%不同无机氮培养的Bt-8发酵液对小菜蛾的致死中量LD5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NH_(4)^(+)的添加显著降低Bt-8发酵液杀虫活性。而添加0.1%KCl或KH_(2)PO_(4)后,Bt-8发酵液杀虫活性显著上升,LD_(50)分别为0.756和0.732 mL·L^(-1)。在对照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KH_(2)PO_(4),其发酵液杀虫活性随钾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4%KH_(2)PO_(4)培养的Bt-8发酵稀释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100%。进一步分析发酵液中毒素蛋白Cry1Ac含量发现,毒素蛋白产量与发酵液杀虫活性呈正相关。综上,KNO_(3)中钾素可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Bt-8发酵液毒素蛋白产量并增强其杀虫活性,这为苏云金芽胞杆菌Bt-8菌株工业化发酵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发酵培养 钾离子 毒素蛋白 杀虫活性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病原线虫N-Yz1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特性
12
作者 刘琴 夏杨 +5 位作者 韩光杰 李传明 陆玉荣 黄立鑫 祁建杭 徐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6,共8页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织分离筛选,获得野外感染二化螟的昆虫病原线虫,室内接种实验分析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对二化螟的感染活性和作用特性。【结果】自然罹死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野外感染的昆虫病原线虫N-Yz1,接种4龄二化螟幼虫导致感染并死亡,后期虫体内产生大量形态一致的侵染期线虫(IJ)。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昆虫病原线虫隶属于斯氏线虫属,与已鉴定种小卷蛾斯氏线虫同源性达99.87%。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都有较高感染致死作用,40头(IJ)的线虫接种剂量,对低龄(2~3龄)二化螟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接种24 h就出现感染致死个体,48 h后幼虫全部死亡。高龄幼虫(4~6龄)感染致死速度较慢,死亡高峰发生在接种线虫后的48 h。N-Yz1接种剂量与二化螟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剂量超过30 IJs/头时,4龄二化螟感染死亡率达90%以上。N-Yz1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明显搜索能力,在距离寄主害虫0-30 cm的范围内,通过迁移扩散,感染二化螟并导致其死亡。【结论】分离昆虫病原线虫N-Yz1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水稻钻蛀害虫二化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斯氏线虫 分离鉴定 感染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