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刘碧峰 郑甦 +1 位作者 褚小刚 张丽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7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体系的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的患者给予金针疗法联合...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体系的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的患者给予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判断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状况、生化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沉与C-反应蛋白指标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ASAS20改善比例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基于中医特色微创医学治疗体系的金针疗法联合熏蒸与强肾通络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药治疗更优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关节的活动性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特色 微创医学 强肾通络汤 金针疗法 中医证候 痹证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讨邓运明教授治疗腰痛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凌 熊伟 +2 位作者 李华南 邵子晨 孙伟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14-19,41,共7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旴江骨伤名家邓运明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门诊收集及信息科导出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邓教授门诊接诊的腰痛病例,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旴江骨伤名家邓运明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门诊收集及信息科导出的方式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邓教授门诊接诊的腰痛病例,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邓运明-腰痛”病例数据库,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作为数据挖掘工具,利用其证候分析、方剂分析等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230个病例,涉及症状49条,舌象16条,脉象10条,证候18条,治则治法21条,药物共211味,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祛风湿类,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为主,常用药物组合126条,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可能的新方组合5首。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佐证了邓教授的“失中”理论及“内外同治,法求致中”辨治思路,并提出了5首新方组合,为未来腰痛临床诊治及进一步深入学习发扬邓教授学术思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运明 学术思想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腰痛 数据挖掘 旴江医学流派
下载PDF
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现状与趋势:一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伟 程凌 +3 位作者 李华南 李松 邵子晨 孙伟康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骨不连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管咏梅 陶颖 +5 位作者 邹成玉 臧振中 陈丽华 刘丽丽 陈丽梅 朱卫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3-800,共8页
目的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为治疗肛肠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设计-... 目的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提取工艺,为治疗肛肠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研究苦参-黄柏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苦参-黄柏药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以12倍量58%乙醇浸泡30 min后提取2次,每次120 min。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88%。结论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苦参-黄柏药对的进一步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柏 药对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痔疮
下载PDF
化湿解毒止带方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蒋贵林 安晓青 +2 位作者 余文婷 万萍 余建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止带方对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来医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止带方对慢性宫颈炎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来医院治疗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湿解毒止带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64/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55/7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外阴瘙痒以及小腹作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治疗后12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湿解毒止带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提高免疫力,抑制本病复发,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湿解毒止带方 慢性宫颈炎 HPV感染 炎症因子 影响
原文传递
热敏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中勇 陈洪涛 +3 位作者 伍建光 唐娜娜 骆始华 林辉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7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SAP)的疗效。方法将96个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人,观察组48人,对照组予西药调脂、抗凝、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观察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系列、血浆黏度及硝酸甘油用量的改善情...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SAP)的疗效。方法将96个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人,观察组48人,对照组予西药调脂、抗凝、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观察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系列、血浆黏度及硝酸甘油用量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症状积分及血黏度:两组水平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更明显;血脂:两组TC、LDL-C、TG水平均降低,HDL-C升高,观察组疗效更佳,P<0.05;心电图:病理性ST段及T波均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运用热敏灸治疗SAP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各项指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冠心病 心绞痛 胸痹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碧峰 郑甦 +1 位作者 褚小刚 张丽恒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4期85-86,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为评估丹参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血栓性疾病进行探索。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 d至术后3 d每天静滴丹参...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影响,为评估丹参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血栓性疾病进行探索。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 d至术后3 d每天静滴丹参注射液40 mL,对照组不用任何抗凝药;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术之前FIB比较,术后1 d、3 d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D水平术后1 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后就回到正常状态。丹参预防组术后1 d的D-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增强改变,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人工髋关节置换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的设计及置入路径的影像学测量
8
作者 刘碧峰 褚小刚 张丽恒 《当代医学》 2022年第8期40-44,共5页
目的设计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并探讨其在AxiaLIF手术置入的最佳路径。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MRI检查的40例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腰骶椎MRI正中矢状位层面的T2加权图像,将L_(5)、S_(1)椎体分为3等分,定义L_(5)/S_... 目的设计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并探讨其在AxiaLIF手术置入的最佳路径。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MRI检查的40例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腰骶椎MRI正中矢状位层面的T2加权图像,将L_(5)、S_(1)椎体分为3等分,定义L_(5)/S_(1)椎间盘中心为A,L_(5)椎体下终板中点为C,S_(1)椎体下1/3等分线与其前缘的交点为F7,测量两椎体8条等分线前后缘的距离及椎体后缘与AC、AF7两手术入路参考线与相应等分线所相交点的距离。结果男性和女性的L_(5)、S_(1)各等分线椎体前后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照其平均值,AC、AF7参考线与L_(5)、S_(1)的七条等分线所相交点到椎体后缘的距离的平均值占相应等分线椎体前后缘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61.11%、57.90%、54.05%、50.00%、52.00%、63.64%、85.71%、46.15%、44.86%、43.86%、42.86%、52.50%、72.72%、100.00%。结论新型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设计新颖,可避免AxiaLIF融合失败后的翻修,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AF7参考线在两椎体各等分线的相交点到椎体后缘的距离比AC线更接近中轴位置,AF7线可作为手术置入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皮质骨 轴向融合器 设计 置入路径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MRI联合CTD检查在腰痛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碧峰 褚小刚 盛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04X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CTD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盘源性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MRI和CTD检查对腰痛气滞血瘀证进行诊断。观察2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并以相关文献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用MR... 目的:探讨MRI联合CTD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盘源性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MRI和CTD检查对腰痛气滞血瘀证进行诊断。观察2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并以相关文献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用MRI、单用CTD、MRI联合CTD在腰痛患者气滞血瘀证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共有31例为气滞血瘀证,其中单用MRI、单用CTD、MRI联合CTD检查分别显示有27例、28例和26例气滞血瘀证患者;MRI联合CTD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用MRI和单用CTD。结论:采用MRI联合CTD检查在盘源性腰痛气滞血瘀证诊断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间盘造影术 盘源性腰痛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旴江医学针灸学术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鹿秀云 唐娜娜 +2 位作者 颜志浪 赵蕾 康明非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针灸学术造诣深远。通过对席弘、李梴、龚廷贤、龚居中和陈自明等医家的著作及针灸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其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及对旴江医学的贡献。医家席弘注重辨证求本,对针刺...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针灸学术造诣深远。通过对席弘、李梴、龚廷贤、龚居中和陈自明等医家的著作及针灸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其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及对旴江医学的贡献。医家席弘注重辨证求本,对针刺手法研究颇多;医家李梴强调用穴宜精简;医家龚廷贤对各种灸法研究较深;医家龚居中重视针灸、气功等疗法的综合运用;医家陈自明强调整体观念,擅用针刺、艾灸、敷贴等外治疗法;医家龚信对施灸工具大胆创新。对旴江医学针灸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旴江医学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表现与CT椎间盘造影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碧峰 褚小刚 盛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5X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表现与CT椎间盘造影(CT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临床资料,均于同一时期行MRI和CT椎间盘造影检查。观察MRI信号强度改变、对比剂注射剂量、CTD分型及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等情... 目的:探讨分析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表现与CT椎间盘造影(CT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临床资料,均于同一时期行MRI和CT椎间盘造影检查。观察MRI信号强度改变、对比剂注射剂量、CTD分型及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等情况,并分析MRI信号强度和CT造影结果临床相关性。结果:盘源性下腰痛82例患者共完成椎间盘造影228个,其中诱发一致性疼痛为93个;MRI出现高信号区(HIZ)改变与CTD分型呈正相关(r=0.524,P<0.05);与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呈正相关(r=0.614,P<0.05),与对比剂注射剂量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表现与CTD存在显著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下腰痛 CT椎间盘造影 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