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新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贾明艳 邓永文 +4 位作者 张全辉 王金龙 黄飞鸿 周一多 易浩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5期157-159,共3页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是一种特殊的直肠炎症,为直肠或者骨盆内脏器在放疗时或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症。放射性直肠炎在中医学中又名“肠澼、泄泻、痢疾”,也归属于“肠风、脏毒、便血、内痈”等范畴[1]。按照病程的长短,该...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是一种特殊的直肠炎症,为直肠或者骨盆内脏器在放疗时或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症。放射性直肠炎在中医学中又名“肠澼、泄泻、痢疾”,也归属于“肠风、脏毒、便血、内痈”等范畴[1]。按照病程的长短,该病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情况下3个月为急慢性直肠炎的分界点[2]。该病病位在肠腑,与脾胃相关,病久易损及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风、寒、湿、热、火、瘀、毒等均可为该病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 中医药 新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章钰川 余绪超 +3 位作者 涂艳琴 丁逸矾 吴娜 肖慧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葛根芩连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GenCLiP数据库获取UC和...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葛根芩连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GenCLiP数据库获取UC和IBS相关基因;通过Venny2.1.0软件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9.1构建葛根芩连汤治疗UC和IBS的靶点关联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葛根芩连汤140个活性化合物,检索出213个作用靶点,得到79个药物-疾病靶点。关键化合物为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核心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治疗UC和IBS的机制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UC和IBS可能与IL-6、IL-1β、AKT1、TNF等靶点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珠 黄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肛肠术后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肛肠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肛肠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肛肠术后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肛肠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肛肠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各自护理后的疗效及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在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便秘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驥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肛肠术后患者中辅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便秘现象,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术后 中医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全辉 邓永文 姚玉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由五倍子、明矾等组成)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由五倍子、明矾等组成)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组均给予直肠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比较2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1)术后6个月,2组临床疗效、肛门狭窄程度及尿潴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术后6个月,2组各项肛肠动力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肠静息压、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改善肛肠动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 消痔灵 肛肠动力
原文传递
白头翁汤方加味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吴云翔 陈光华 +1 位作者 张磊昌 赵昂之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评价白头翁汤方加味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肛窦炎患者84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评价白头翁汤方加味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肛窦炎患者84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白头翁汤方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各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测得值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1.43%(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6.19%(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PCT、TNF-α、IL-10水平测得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PCT、TNF-α、IL-10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白头翁汤方加味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结合肛肠内腔治疗仪治疗,有效改善了炎症各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方加味 肛肠内腔治疗仪 左氧氟沙星 肛窦炎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IL-17F在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磊昌 肖慧荣 +4 位作者 吴云翔 文文兵 葛魏 杨苏琴 艾丽芳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IL-17F在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UC患者接受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黏膜镜下表现积分,用RT-PCR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F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IL-17F在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UC患者接受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黏膜镜下表现积分,用RT-PCR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F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活动指数和镜下黏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IL-17F相对表达量(2.9±2.2)明显低于治疗前(1.5+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17F基因表达量和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以及镜下黏膜积分均成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0.3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F可能参与了壮医药线点灸对UC患者的免疫调节,且发挥了促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壮医药线点灸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昌营 肖慧荣 +2 位作者 邹华利 程文松 吴成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热敏灸 生物反馈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凉血地黄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慧 胡晓阳 +1 位作者 彭迎迎 陈光华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熏洗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凉血地黄汤加减熏洗坐浴并配合生肌玉红膏纱条外敷换药,...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熏洗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凉血地黄汤加减熏洗坐浴并配合生肌玉红膏纱条外敷换药,给予对照组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同时配合凡士林纱条外敷换药。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的肛门疼痛、便血程度的积分。结果:用药15天后,观察组基本无疼痛、无便血,对照组疼痛及便血症状改变不明显,观察组的疼痛及便血积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凉血地黄汤加减熏洗坐浴联合生肌玉红膏纱条外敷治疗血热肠燥型肛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凉血地黄汤 血热肠燥 生肌玉红膏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5-HT探究枳术汤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姚玉乔 徐龙剑 +3 位作者 杨俊 胡明德 杨沛月 许淑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 探讨枳术汤调节肠道菌群及5-羟色胺(HT)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每组4只,建立功能性便秘模型,另取4只为对照组。建模成功后,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分别灌服莫沙比利... 目的 探讨枳术汤调节肠道菌群及5-羟色胺(HT)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每组4只,建立功能性便秘模型,另取4只为对照组。建模成功后,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分别灌服莫沙比利剂和枳术汤,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排便情况,计算胃肠排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生物电记录仪检测大鼠结肠肌电振幅和频率。计算肠道各类菌门相对丰度,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5-HT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5-HT3R、5-HT4R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各组胃肠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含水率明显降低,结肠肌电振幅明显增高,频率明显降低,血清5-HT含量明显升高,结肠组织5-HT3R、5-HT4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汤组胃肠排空时间明显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高,结肠肌电振幅明显降低,频率明显升高,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结肠组织5-HT3R、5-HT4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汤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枳术汤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抑制5-HT表达,改善大鼠功能性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汤 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血清5-羟色胺 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直肠恶性肿瘤并发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1例
10
作者 陈光华 王燕 +2 位作者 张如洁 冷冬玲 李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1095-1100,共6页
背景临床报道多因素可致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但直肠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极其罕见的诱发因素往往容易被外科医师所忽视,通过本文案例以期为此类复杂性疾病提供临床诊治经验.病例简介老年男性患者因“右... 背景临床报道多因素可致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但直肠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极其罕见的诱发因素往往容易被外科医师所忽视,通过本文案例以期为此类复杂性疾病提供临床诊治经验.病例简介老年男性患者因“右侧肛旁肿痛伴发热3 d”入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1)PNF;(2)直肠肿物;(3)肛周脓肿,行清创术后确诊肿物为直肠腺癌,根据患者病情予再次清创干预及抗生素调整,后续行结肠造口术及肠癌根治术,随访3 mo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此例患者的诊疗经过,临床应高度重视PNF的发病因素,避免因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对于直肠恶性肿瘤伴PNF患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确诊后仍建议优先治疗处于急症期的PNF,再对直肠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恶性肿瘤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诱因
下载PDF
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杨苏琴 陈光华 +1 位作者 吴云翔 贺应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白头翁汤治疗,研究组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74.4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乳酸(D-LA)、内毒素(B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益脾祛湿理肠汤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在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勤 徐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5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在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在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与中药封包。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量、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耳穴压豆与中药封包干预后,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排尿困难,减轻尿潴留,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术后 尿潴留 耳穴压豆 中药封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揿针联合热敏灸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勤 徐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5期2348-2350,共3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热敏灸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医院行肛肠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地佐辛镇痛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热敏灸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医院行肛肠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地佐辛镇痛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穴位埋针辅助热敏灸。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舒适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与粪便隐血试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肛肠科术后患者采用揿针联合热敏灸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患者术后康复快,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科手术 揿针 热敏灸 疼痛 舒适度
下载PDF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玲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在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因肛肠疾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则联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护...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在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因肛肠疾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则联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护理干预,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而言行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豆 穴位贴敷 肛肠疾病术后 疼痛缓解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书法 张磊昌 +2 位作者 高强强 欧艳 黄水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55-2166,共12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患者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名研究人员独立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搜索有关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组为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对照组为安慰剂。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RevMan 5.4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进行成对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对各结局指标的纳入药物进行排序,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UC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包括9546例UC患者,10种药物干预方案(Filgotinib 100 mg、Filgotinib 200 mg、Upadacitinib、Tofacitinib、Etrolizumab、Adalimumab、Vedolizumab、Golimumab 50 mg、Golimumab 100 mg、Infliximab)。各药物对临床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4.1%)>Vedolizumab(85.1%)>Tofacitinib(74.3%)>Infliximab(72.7%)>Filgotinib 200 mg(51.5%)>Golimumab 100 mg(44.3%)>Golimumab 50 mg(39.3%)>Etrolizumab(38.9%)>Adalimumab(29.8%)>Filgotinib 100 mg(18.7%)>Placebo(0.7%)。各药物对临床反应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4%)>Infliximab(84.4%)>Tofacitinib(67.2%)>Vedolizumab(58.4%)>Golimumab50 mg(53.3%)>Adalimumab(34.6%)>Golimumab 100 mg(30.1%)>Placebo(0.4%)。各药物对内镜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7%)>Tofacitinib(68.6%)>Filgotinib 200 mg(59.6%)>Adalimumab(55.2%)>Etrolizumab(46.0%)>Vedolizumab(45.9%)>Filgotinib 100 mg(23.4%)>Placebo(2.2%)。各药物对黏膜愈合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9.7%)>Tofacitinib(77.2%)>Infliximab(65.2%)>Golimumab 50 mg(46.4%)>Vedolizumab(44.4%)>Adalimumab(33.8%)>Golimumab 100 mg(31.9%)>Placebo(1.0%)。各药物不良事件风险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Golimumab 100 mg(96.7%)>Golimumab 50 mg(92.1%)>Placebo(68.7%)>Tofacitinib(60.8%)>Adalimumab(60.7%)>Etrolizumab(47.2%)>Upadacitinib(42.2%)>Vedolizumab(41.3%)>Infliximab(27.0%)>Filgotinib 200 mg(6.6%)>Filgotinib 100 mg(6.2%)。结论Upadacitinib在临床反应、临床缓解、黏膜愈合以及内镜缓解方面均展现出最佳效用,在不良事件方面Filgotinib 100 mg表现出更为安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 临床疗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直肠间质瘤脱出肛门1例及文献回顾
16
作者 汤卢伟 安明伟 +4 位作者 唐勇 李炳辉 叶梦琪 刘光 王艳茹 《癌症进展》 2021年第6期646-648,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定义为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中的KIT蛋白(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间充质梭形细胞、上皮样或偶尔多形性间充质肿瘤,通常(约95%)表达为KIT蛋白,并且通常(高达90%)含有编码Ⅲ型受体酪氨酸的基因突变[1]。发生在直肠的间质... 胃肠道间质瘤定义为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中的KIT蛋白(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阳性间充质梭形细胞、上皮样或偶尔多形性间充质肿瘤,通常(约95%)表达为KIT蛋白,并且通常(高达90%)含有编码Ⅲ型受体酪氨酸的基因突变[1]。发生在直肠的间质瘤较为少见,占所有直肠肿瘤的0.1%[2],因其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特殊的发病位置,早期诊断和治疗直肠间质瘤这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挑战性。故本文报道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并检索近10年于PubMed发表的文献,来探讨该病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和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CD117 CD34 手术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丽丽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行肛肠手术的102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干...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行肛肠手术的102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比较两组胃肠道反应、疼痛程度、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WHOQOL-BREF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可改善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疾病 隔姜灸 穴位贴敷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临床研究
18
作者 龚枭雄 陈教华 +4 位作者 胡晓阳 余绪超 张全辉 陈光华 郭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安全性评价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及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致痈”理论 清热消痈止泻汤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型
下载PDF
TROPIS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史月凡 周浩忠 +4 位作者 张如洁 王燕 冷冬玲 廖武 陈光华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93-896,共4页
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时,结直肠外科医生常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失禁率的挑战。括约肌平面的感染在复杂性肛瘘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复杂性肛瘘都有高位括约肌间平面的感染,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能够处理高位... 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时,结直肠外科医生常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失禁率的挑战。括约肌平面的感染在复杂性肛瘘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复杂性肛瘘都有高位括约肌间平面的感染,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能够处理高位括约肌间的感染病灶,可以运用于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近几年的研究报道显示TROPIS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较高,对括约肌损害小。该术式较为新颖,故本文通过整理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来探讨TROPIS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保留手术 TROPIS术
下载PDF
基于煨脓生肌和湿性愈合理论的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相关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逸 邓永文 +2 位作者 张全辉 苏亮 张秀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5-0011,共7页
基于中医煨脓生肌和西医湿性愈合理论,探讨两者在肛瘘术后创面治疗应用中的异同点,找出两种治疗的优势结合点,探究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恢复的新思路。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PubMed、CBM、CNKI、WanFang Date、VIP数据库,收... 基于中医煨脓生肌和西医湿性愈合理论,探讨两者在肛瘘术后创面治疗应用中的异同点,找出两种治疗的优势结合点,探究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恢复的新思路。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PubMed、CBM、CNKI、WanFang Date、VIP数据库,收集建库以来与煨脓生肌和湿性愈合理论相关临床对照试验。结果 以煨脓生肌和湿性愈合理论指导下的肛瘘术后创面护理,均能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伤口分泌物、减轻患者痛感、提高愈合质量。结论 将中医煨脓生肌理论与西医湿性愈合理论实现从理论到方法上的有机结合,可以为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提供更加精准的有效治疗,并为新型敷料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煨脓生肌 湿性愈合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