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网络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心怡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丁徽 陈蕾 张佳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7-287,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通鲁棒性方法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鄱阳湖平原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中,城市快速增长情景(Fast Urban Growth,FUG)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较2020年增长了70.27%;耕地面积在3种未来情景中面积均有减少;林地面积在常规发展情景(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enario,CDS)、FUG和生态保护情景(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cenario,ECS)下较2020年分别减少了6.90%、7.23%和6.70%。2)通过景观连通性评价得到鄱阳湖平原地区2030年CDS、FUG和ECS情景下的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2464.2、2666.72和3141.88 km^(2);识别生态廊道169、255和299条;可以看出,ECS情景能保留更多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3)3种未来模拟情景中,FUG下生态廊道“障碍点”数量最多,为23处,CDS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夹点”数量最多,为117处,ECS情景具有最少的“障碍点”和“夹点”,因而具有更稳定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功能;4)“随机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情景的连通鲁棒性均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生态网络稳定临界值分别为89%、90%和90%的节点删除比;在“蓄意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三种未来模拟情景中,ECS情景呈现更高的网络稳定性临界值,为55%的节点失效比,由此可知,ECS下的生态网络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生态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也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网络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识别 连通鲁棒性 网络稳定性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基于MCE的饶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艺 蔡海生 +3 位作者 张学玲 曾珩 邵晖 洪土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6-2247,共12页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调查与评价,摸清区域三类空间生态现状与问题所在,是进行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格局优化等工作的必要前提。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自身的结构、功能和效应,构建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饶河流域所涉县...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调查与评价,摸清区域三类空间生态现状与问题所在,是进行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格局优化等工作的必要前提。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自身的结构、功能和效应,构建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饶河流域所涉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并进行分区,探究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质量整体水平良好,中等以上区域占比70.6%。(2)Ⅰ级和Ⅱ级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呈协同发展态势。(3)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质量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性特征,冷点和热点区域面积基本持平。(4)结合综合评估及障碍度诊断结果,建议依据研究区自然优势,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健康转型,改善城镇空间人居环境,整体提高生态效益水平。研究可为研究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评价 国土空间 生态质量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研究——以江西省锦江镇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婷 饶磊 +3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易丹 黄心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5,共8页
研究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对丰富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理论体系,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锦江镇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从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7个方面初选影响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的指标,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一... 研究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对丰富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理论体系,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锦江镇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从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7个方面初选影响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的指标,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确定最终定级指标和权重,运用总分频率直方图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土地级别。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最终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8个因子;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单元综合分值,综合分值分布在24.96~87.63,二级评价单元面积最多;(2)本次土地级别评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对引导当地农村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3)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定级方法提高了传统集体建设用地定级方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有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定级 指标体系 权重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主成分分析法 锦江镇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武功山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变与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莹 张学玲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1029,共9页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武功山为研究区,运用1995年、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qu...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武功山为研究区,运用1995年、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框架,采用熵权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生态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格网尺度对武功山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199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而201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草地和林地;(2)由武功山1995年、2015年生态脆弱性变化图可知,研究区生态良好区面积比重减少,由1995年占全区面积的86.08%减少到2015年的50.26%,轻、中、高脆弱区占全区面积比重增加,土地生态脆弱性不断加剧;(3)武功山1995—2015年生态脆弱性级别类型重心转移图表明:生态良好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而轻微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四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景观类型 生态脆弱性 重心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饶河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86
5
作者 陈理庭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婷 张学玲 曾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7-3958,共12页
流域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饶河流域为例,基于Markov-FLUS耦合模型综合考虑自然人为两方面,选取12类驱动因子,以200... 流域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的土地利用需求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饶河流域为例,基于Markov-FLUS耦合模型综合考虑自然人为两方面,选取12类驱动因子,以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初始值,利用2010、2015年实际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验证改正模型,结合惯性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优先等情景设置,对2035年饶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饶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强,模型总体精度达到98.01%,Kappa系数为0.9627,大于0.80,为今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模拟提供了方法借鉴。(2) 3种情景设置基本满足饶河流域不同发展诉求,针对不同发展目标,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显著。(3)惯性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分别为39%、16%、12%,表明落实耕地保护、生态优先政策需要加强约束建设用地扩张,进一步调整用地结构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上所述,基于Markov-FLUS模型对饶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可以为流域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和多重视角,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FLUS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多情景目标 饶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被引量:70
6
作者 黄心怡 赵小敏 +2 位作者 郭熙 江叶枫 赖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5-1076,共12页
自然生态空间分区管制是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暂处于试点阶段,有关管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的情况下,旨在通过江西省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为实现合理保护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空间分区管制是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针对国内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暂处于试点阶段,有关管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的情况下,旨在通过江西省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为实现合理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二维关联判断矩阵,进行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并以此提出相关的管制建议。结果表明:江西省自然生态空间总面积为117924.67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66%,从空间上可划分为高重要高敏感区、中度重要敏感区和低重要低敏感区3种类型区;其中,高重要高敏感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实施严格的区域准入措施;中度重要敏感区可依托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开展以维护、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生态经营活动;低重要低敏感区允许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开展一定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区域生态功能。全省16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基本位于高重要高敏感范围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可以为自然生态空间管制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推动管制工作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空间管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管制分区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乡镇尺度的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以鹰潭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匡丽花 赵小敏 郭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4-1153,共10页
耕地生态安全是保证耕地健康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从乡镇尺度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熵权组合法,动态评估鹰潭市1995-2015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并结合Markov链模型和热点分析对其时空格... 耕地生态安全是保证耕地健康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从乡镇尺度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熵权组合法,动态评估鹰潭市1995-2015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并结合Markov链模型和热点分析对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鹰潭市大部分乡镇耕地生态安全压力和状态呈恶化趋势,在响应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鹰潭市整体耕地生态安全呈现上升趋势。(2)临界安全级和比较安全级乡镇数量增多,“两极分化”日趋显著,临界安全级乡镇主要位于行政中心所在地及周边重要乡镇。(3)空间格局上,冷点聚类区向中西部扩大,热点聚类区集中于南北部且范围不断向中心城镇延伸。研究结果为提升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和协调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乡镇尺度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试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及其修复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艳华 洪土林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理念、范围、对象、手段、目标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生态修复的不同之处,剖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尺度性与层级...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理念、范围、对象、手段、目标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生态修复的不同之处,剖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尺度性与层级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完整性与功能性等方面的内涵,并从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思想、规划、实施监督及技术标准体系方面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选择路径,为有效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效果、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内涵 对策
下载PDF
基于GIS和耕地质量评价划定基本农田——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9
作者 刘美娥 叶英聪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5期74-78,共5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余江县基本农田划定进行研究。在Arcgis中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分为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成果两个因素,共选取了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余江县基本农田划定进行研究。在Arcgis中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分为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成果两个因素,共选取了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耕地国家质量等、耕地国家经济等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共12个指标,建立一种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认为,选取余江县耕地评价分值大于85分的耕地,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8 775.32 hm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0.06%,基于GIS和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质量评价 基本农田划定 余江县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布局优化——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
10
作者 杨学龙 叶秀英 赵小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217,共10页
【目的】研究南昌市新建区1998年与2020年跨度20余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变化,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布局优化策略。【方法】通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场强模型、最小阻力模型等分析农村居民点的集聚程度、空间聚类程度、城镇辐射引力强... 【目的】研究南昌市新建区1998年与2020年跨度20余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变化,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布局优化策略。【方法】通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场强模型、最小阻力模型等分析农村居民点的集聚程度、空间聚类程度、城镇辐射引力强度、布局扩张潜力程度,综合4种不同方法分析结果,对南昌市新建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结果】20余年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速度较快,空间分布集聚程度显著增强,核密度高值位于中心城区及主要交通干线周边;核密度属性下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具有代表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异质性减弱;农村居民点分布受城镇、主要干线、学校、医院、休闲体育、公园等辐射引力作用显著;高阻力区分布于中部、中西部及北部部分区域,低阻力区分布于南部及北部部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阻力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政策保护阻力、地形与灾害风险阻力、区位阻力、生产生活阻力;将居民点布局优化类型划分为提升扩展型、整治改造型、控制迁移型。【结论】通过多角度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优化布局策略,符合区域地理环境及村庄发展实际,可为多规合一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特征 布局优化 南昌市新建区
下载PDF
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婷 饶磊 +2 位作者 赵小敏 孙凯 郭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评价 VORONOI图 核密度估计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婷 饶磊 +3 位作者 赵小敏 孙见伟 孙凯 郭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333-337,共5页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将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农村居民点作为源,通过选取地形、区位、用地等3个阻力因素9个阻力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再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势力范围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安置...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将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农村居民点作为源,通过选取地形、区位、用地等3个阻力因素9个阻力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再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势力范围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安置方向。结果表明,都昌县农村居民点呈由南到北布局适宜性降低的特征;都昌县高等、中等和低等3种类型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59%、51.39%、20.03%。根据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都昌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有重点发展型、优先发展型、内部整理型和拆迁合并型等4种模式。研究结果对促进经济和城乡发展、协调农村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加权Voronoi图 优化布局 都昌县
下载PDF
贵溪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珊 赵小敏 +2 位作者 郭熙 黄聪 李伟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9-426,共8页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 现如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将会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立足于两规合一,以江西省贵溪市为研究区域,拟探索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在考虑两规、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从自然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和区位条件三方面选取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连片性、斑块形状指数、耕地到农村道路的距离、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5个指标,建立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法对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进行分值确定,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分值来判断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优先程度,同时遵循最大相似性原理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适宜调入型、重点调控型和缩减退出型4种类型耕地,从而确定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将城市周边和道路沿线应划入却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达到上级下达指标,做到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且布局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溪市 两规合一 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划定方法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耕地土壤养分最优插值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凯 方舒 +1 位作者 李伟峰 郭熙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810-1815,共6页
本研究以江西省万年县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借助平均预测误差(M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指标对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根据结果做出精度检验排序,得出协... 本研究以江西省万年县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借助平均预测误差(M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指标对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根据结果做出精度检验排序,得出协同克里金插值法为最优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空间插值 精度检验 万年县
下载PDF
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衔接转换
15
作者 钟珊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张佳佳 黄聪 李伟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等级和农用地自然等别之间的"级""等"变化差异程度不同,水田区和旱地区同一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等级多数低于农用地自然等别;(2)水田区的"等""级"差异程度远低于旱地区;(3)建立了水田区和旱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数与农用地自然等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水田区衔接模型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农用地分等 衔接模型 转换关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5
16
作者 匡丽花 叶英聪 +2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谢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8-205,共8页
土地整治可提升耕地自然质量,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该文以上高县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通过判别... 土地整治可提升耕地自然质量,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该文以上高县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通过判别耕地自然质量稳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增加土地利用修正因素构成评价体系,按农用地分等思路,从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对耕地质量影响较显著的因素。研究结果为:整治后研究区自然质量等从9.06等提升至8.81等,利用等从6.03等提升至4.68等;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 H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田块规整度、路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质量变化因素和土地利用修正因素的选取可准确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评价结果也符合耕地质量真实情况。该文的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对于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土地整治绩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等级 耕地质量 修正
下载PDF
基于MCR-InVEST模型的城郊耕地多功能评价及功能分区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汪容基 赵小敏 +3 位作者 赵丽红 郭熙 国佳欣 匡丽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09-219,共11页
城郊地区作为城乡融合区域,展现出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又异于传统乡村的特征,显化城郊地区耕地资源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提高城郊地区耕地资源价值,推动耕地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昌市城郊作为研究区,全国第三次国土... 城郊地区作为城乡融合区域,展现出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又异于传统乡村的特征,显化城郊地区耕地资源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提高城郊地区耕地资源价值,推动耕地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昌市城郊作为研究区,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图斑及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进行实地土壤采样与调研,基于多源数据使用综合指数法、MCR模型、InVEST模型量化耕地的多功能,分析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并根据区域差异进行耕地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南昌市城郊耕地生产功能等级较高,中高等级耕地面积为16358.31 hm2,占比78%,主要位于东湖区、青山湖区、湾里管理局;文化景观功能等级高,耕地处于中高等的面积为15295.73 hm2,占比73%,高等级区域位于东湖区以及高新区麻丘镇;大部分耕地的生态功能处于中等,为11010.19 hm2,占比52%,高等级区域主要位于湾里管理局。2)根据耕地多功能分区理论框架和乡镇耕地多功能结果识别出6个功能一级分区,11个二级分区。南昌市城郊不同区域耕地的多功能具有不同的差异与特征,要根据区域耕地功能特色采取差异化的耕地利用、发展与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规划城郊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分区 耕地多功能 MCR模型 InVEST模型 城郊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协调的渝水区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喻淞瀚 蔡海生 +3 位作者 张学玲 张婷 陈艺 刘雪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2-101,共10页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 以江西省渝水区1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三生"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水区乡村"三生"空间进行了评价测算。基于测算结果及协调度分析,划分乡村空间功能类型,并提出了对应的乡村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渝水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东部平原区为主导的生产空间,环中心城区为主导的生活空间和南部山地丘陵为主导的生态空间分布特征。(2)渝水区各乡镇"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平均分为0.42,生产空间评分>生活空间评分>生态空间评分;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从空间分布上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区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评等定级结果,将渝水区乡村空间划分为7种核心发展类型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乡村空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渝水区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乡村空间 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度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重金属和有益微量元素评价南方典型丘陵区稻田土壤健康质量——以奉新县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慧敏 李婕 +1 位作者 韩逸 郭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403,共10页
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耕地土壤健康的有益与不利因素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灌溉水环境质量、土壤重金属两个指标进行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对有益微量元素进行评价;综合单一指标评价结果运用累加法... 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耕地土壤健康的有益与不利因素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灌溉水环境质量、土壤重金属两个指标进行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对有益微量元素进行评价;综合单一指标评价结果运用累加法进行了研究区稻田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奉新县稻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95.59%的灌溉水水质清洁;全县99.31%的稻田土壤重金属级别为1级,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很少;全县稻田有益微量元素分值处于中等偏低水平,73.40%为0.2~0.4分,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西部山区的各乡镇。②全县稻田土壤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以2级健康居多,占比74.67%,健康级别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高、东部与西部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评价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最小因子法 稻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生协调与村级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以南昌市石岗镇上坪村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艺 蔡海生 张学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以南昌市石岗镇上坪村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不足,借鉴了国内外典型村庄土地空间布局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出三产协调视角下村级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了研究区村级土地利用规... 以南昌市石岗镇上坪村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不足,借鉴了国内外典型村庄土地空间布局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出三产协调视角下村级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思路,最后,提出了研究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格局 三生协调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