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IMS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1
作者 袁丽萍 钟比真 +4 位作者 胡明明 余诚玮 彭斌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81,共9页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检测粗鱼油精制不同阶段的挥发性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下关键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为0.6%磷酸脱胶,0.7%超量碱(NaOH,4 mol/L)脱酸,5%活性白土脱色,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0.59 mg KOH/g和2.62 mmol/kg。黑鱼粗鱼油精制阶段GC-IMS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醛类最为丰富(22种),其次为醇类(11种)和酮类(8种)。脱胶油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后续随着精制进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降低。黑鱼内脏粗鱼油经过脱酸和脱臭阶段,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降低最为显著(P<0.05)。GC-IMS结合OPLS-DA和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10种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香茅醛、(Z)-4-庚烯醛、丁醛、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正丁醇、(Z)-2-戊烯-1-醇、1-戊烯-3-酮、(E)-2-己烯和吡啶。ROAV显示,(E)-2-壬烯醛是黑鱼油风味的主要贡献者,与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香茅醛、正辛醛、(Z)-4-庚烯醛、己醛、3-甲基丁醛、丙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3-甲硫基丙醛、2-己酮、戊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和2-己烯17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共同构成了黑鱼油的独特香气。综上,脱酸和脱臭精炼显著减少黑鱼粗鱼油中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含量,提升鱼油品质。研究可为后期低腥味鱼油研发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油 精制 挥发性物质 GC-IMS 化学计量法
下载PDF
Two new species of Dolerus Panzer(Hymenoptera:Tenthredinidae)from China
2
作者 Gucheng XIA Meicai WEI 《Entomotaxonomia》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Two new species of Dolerinae from Mt.Liupan,Ningxia of China are described:Dolerus liupanicus Wei sp.nov.and D.xiai Wei sp.nov.Dolerus liupanicus is similar to D.purus Jakovlev,1891 but differs from it by the pronotum... Two new species of Dolerinae from Mt.Liupan,Ningxia of China are described:Dolerus liupanicus Wei sp.nov.and D.xiai Wei sp.nov.Dolerus liupanicus is similar to D.purus Jakovlev,1891 but differs from it by the pronotum,tegula,mesoscutal middle lobe and the first abdominal tergum entirely black,the setae of apical sheath almost straight and extending outward at an angle of about 100 degrees,the alaspiculae of middle annuli very large,the middle serrulae each with about 14 to 15 small subbasal teeth.Dolerus xiai is similar to D.japonicus Kirby,1882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by the fore wing deeply infuscate,the mesepisternum and legs entirely black,the setae on apical sheath blackish brown,the apical sheath in lateral view narrow and strongly tapering toward apex,the middle carina on mesoscutellar appendage not concave,the male abdomen with broad reddish brown rings,and the dorsal apical corner of penis valve convex.A key to species of Dolerinae from Mt.Liupan and nearby area is also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THREDINOIDEA Dolerinae SAWFLIES TAXONOMY key
原文传递
Review of the 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ubgroup(Hymenoptera:Tenthredinidae)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China
3
作者 Mengmeng LIU Zejian LI Meicai WEI 《Entomotaxonomia》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Two new species of the 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ubgroup belonging to A.tertium group,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this study:A.leucogaster Liu,Li&Wei sp.nov.and A.rufitegula Liu,Li&Wei sp.nov.The Aglaostig... Two new species of the 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ubgroup belonging to A.tertium group,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this study:A.leucogaster Liu,Li&Wei sp.nov.and A.rufitegula Liu,Li&Wei sp.nov.The 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ubgroup is propos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its diagnostic features.Additionally,a key to all known species of the A.laticinctum subgroup from China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THREDINOIDEA SAWFLY taxonomy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鼻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调味小龙虾挥发性风味特征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权 李金林 +3 位作者 胡明明 彭斌 钟比真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252,共11页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调味小龙虾,W1W(对无机硫化物灵敏)、W1S(对甲基类灵敏)和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灵敏)是区分调味小龙虾风味的主要传感器。8个调味小龙虾样品中共检出1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确定了15种关键风味物质和10种修饰性风味物质,其中麻辣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芳樟醇、桉叶油醇、丁香酚和D-柠檬烯,十三香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为丁香酚、芳樟醇、桉叶油醇、壬醛和β-蒎烯,而蒜蓉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2,4-二叔丁基苯酚、L-石竹烯、壬醛、苯乙醛、2-甲基-2-丁烯醛和二烯丙基硫醚等。该研究结果可为调味小龙虾风味统一、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电子鼻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Review of the Aglaostigma tertium subgroup(Hymenoptera:Tenthredinidae)with descriptions of six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d one new species from South Korea 被引量:3
5
作者 Mengmeng LIU Zejian LI Meicai WEI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4期339-364,共26页
Six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d one new species from South Korea of the Aglaostigma tertium subgroup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A.koreatertium Liu,Li&Wei sp.nov.,A.nigriterga Liu,Li&Wei sp.nov.,A.rufitarsis ... Six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d one new species from South Korea of the Aglaostigma tertium subgroup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A.koreatertium Liu,Li&Wei sp.nov.,A.nigriterga Liu,Li&Wei sp.nov.,A.rufitarsis Liu,Li&Wei sp.nov.,A.xanthocellidea Liu,Li&Wei sp.nov.,A.xanthocephalica Liu,Li&Wei sp.nov.,A.xanthoscutellaris Liu,Li&Wei sp.nov.and A.zhuzhichengi Liu,Li&Wei sp.nov.The Aglaostigma tertium subgroup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 diagnosis of the A.tertium subgroup is briefly discussed.A key to all known species of the A.tertium subgroup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THREDINOIDEA SAWFLY taxonomy
原文传递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Cacosyndya Kirby(Hymenoptera:Tenthredinidae)with redescription of Cacosyndya dimorpha Freymuth
6
作者 Meicai WEI Gengyun NIU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A peculiar sawfly genus from middle Asia,Cacosyndya Kirby,1883 and the type species Cacosyndya dimorpha(Freymuth,1870)are re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is genus in Tenthredinidae is discusse... A peculiar sawfly genus from middle Asia,Cacosyndya Kirby,1883 and the type species Cacosyndya dimorpha(Freymuth,1870)are re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is genus in Tenthredinidae is discussed.The females in the genus are apterous,the only known apterous Symphytan,but the male is normally winged.Cacosyndya is not a member of Fenusinae or Heterarthrinae,but a member of Phymatocerini of Blennocampinae,Tenthredinidae as shown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antenna,wing venation and body struc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cosyndya and members of Phymatocerini is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erous sawflies Blennocampinae Phymatocerini TAXONOMY
原文传递
Two new species of Pamphiliidae(Hymenoptera)from Xizang with a key to species from the Himalaya region
7
作者 Wei XIAO Jinhua HU +1 位作者 Lin LIU Meicai WEI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3期257-263,共7页
Species of Pamphiliidae in the Himalaya region are quite rare.Only seven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genera of this family have been recorded.Two new species of Pamphiliidae from Linzhi,Xizang of China are described:Ce... Species of Pamphiliidae in the Himalaya region are quite rare.Only seven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genera of this family have been recorded.Two new species of Pamphiliidae from Linzhi,Xizang of China are described:Cephalcia xizangica Wei sp.nov.and Onycholyda nigrothorax Wei sp.nov.Cephalcia is recorded from the Himalaya region for the first time.A key to currently known species of Pamphiliidae from Himalayas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philiomorpha Pamphilioidea TAXONOMY
原文传递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69
8
作者 胡标林 万勇 +4 位作者 李霞 雷建国 罗向东 严文贵 谢建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而对遗传多样评估有利于鉴定最优亲本组合,以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选用14个表型性状对美国农业部水稻核心种质中的六大洲1579份水稻种... 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而对遗传多样评估有利于鉴定最优亲本组合,以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选用14个表型性状对美国农业部水稻核心种质中的六大洲1579份水稻种质,分析与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稻种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亚洲、非洲与大洋洲种质间遗传距离较远,且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水稻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而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在洲际间表现不同;粒长宽比、碱消值、株高、粒宽、千粒重和淀粉含量6个性状具有很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越南的PI392768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法国的PI281760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同时淀粉含量、抽穗期、株高、倒伏性、糙米色和颖壳色6个性状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水稻育种中应注重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大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东乡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苗期抗旱性的比较 被引量:34
9
作者 谢建坤 胡标林 +6 位作者 万勇 张弢 李霞 刘如龙 黄运红 戴亮芳 罗向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65-1674,共10页
干旱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不论什么时期发生最终都导致产量损失。研究水稻资源抗旱性有助于水稻抗旱改良和稳定干旱胁迫下水稻的产量。东乡普通野生稻被公认为是栽培稻的祖先,对增强水稻抗旱性可能十分重要。对4份来自3个仅存的居群的东乡... 干旱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不论什么时期发生最终都导致产量损失。研究水稻资源抗旱性有助于水稻抗旱改良和稳定干旱胁迫下水稻的产量。东乡普通野生稻被公认为是栽培稻的祖先,对增强水稻抗旱性可能十分重要。对4份来自3个仅存的居群的东乡野生稻与15份栽培稻进行苗期抗旱性比较,考察了3次重复的盆栽土培试验中8个抗旱指标。表明东乡普通野生稻比栽培稻更为抗旱,表现在最大根长、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干鲜重比及抗旱指数等6个性状,而不表现在根数及根茎长比;其中茎长、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及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水稻苗期抗旱性影响更大。采用抗旱指数和抗旱总级别值法对水稻抗旱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4份东乡野生稻材料间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且来水桃树下居群的抗性最高,东乡野生稻抗旱性可能与其原生境状况有关。结果认为东乡普通野生稻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普通野生稻 苗期 抗旱性 抗旱指数 抗旱总级别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BILs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胡标林 扬平 +4 位作者 万勇 李霞 罗世友 罗向东 谢建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 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存活率等9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苗期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系1949最为抗旱;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最大根长、根数、根鲜重和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综合抗旱D值进行抗旱遗传分析,表明BILs群体的苗期抗旱性表现2对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果可知,东乡野生稻可作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苗期
原文传递
超声波对鸡肉肌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涂宗财 马达 +5 位作者 王辉 张露 沙小梅 常海霞 梁百惠 周华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36,共5页
以鸡肉肌浆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对其进行处理,利用紫外、荧光谱仪、SDS-PAGE等分析肌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肌浆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等均有较大的影响。随超声功率和超... 以鸡肉肌浆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对其进行处理,利用紫外、荧光谱仪、SDS-PAGE等分析肌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肌浆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等均有较大的影响。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增加,肌浆蛋白的乳化性降低,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起泡性随超声功率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而超声时间对其影响相反。超声波处理可使肌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增加,但其紫外光谱和分子质量无明显影响,说明超声波处理不会导致其肽键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肌浆蛋白 紫外 荧光 乳化性 起泡性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慧中 涂小云 +1 位作者 夏勤雯 薛芳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3~5代,越冬代春季最早羽化的少数个体能繁殖5代,...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3~5代,越冬代春季最早羽化的少数个体能繁殖5代,最迟羽化的少数个体仅繁殖3代,大多数个体能繁殖4代。由于越冬幼虫滞育强度的差异及各代幼虫发育历期的个体差异,田间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20~28℃间,卵为7至4 d,雌幼虫为42.68至23.80 d,雄幼虫为45.70至23.39 d,雌蛹为14.06至5.63 d,雄蛹为14.12~至5.72 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9.24℃、雌幼虫9.85℃、雄幼虫11.90℃、雌蛹12.02℃、雄蛹11.93℃。据室内20对成虫繁殖情况的观察,在25℃、光周期16L∶8D下,产卵前期为(3.23&#177;0.87)d,产卵历期为(10.45&#177;1.95)d,产卵量为(500.9&#177;66.77)粒,雌虫寿命为(13.68&#177;2.06)d,雄虫寿命为(12.50&#177;2.92)d。在自然条件下,8月下旬初孵化的幼虫就有部分个体进入滞育,8月下旬末孵化的幼虫滞育率达到50%,9月3日及以后孵化的幼虫全部进入滞育。越冬幼虫从4月中旬开始化蛹,于5月下旬结束;4月中旬末化蛹的个体于4月下旬羽化,5月下旬化蛹的个体于6月上旬羽化,羽化持续期达30多天。越冬个体的幼虫期为220~26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生活史 化性 越冬生物学
下载PDF
黑乳海参中两个新的三萜皂苷 被引量:9
13
作者 巫军 易杨华 +2 位作者 邹峥嵘 吴厚铭 汤海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从黑乳海参中分离活性皂苷类成分。方法从黑乳海参体内得到的总皂苷溶于吡啶-二氧六环(1∶1)的混合液中,120℃加热2.5 h,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回流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结果应用现代光谱技术(尤其是2D-NM R... 目的从黑乳海参中分离活性皂苷类成分。方法从黑乳海参体内得到的总皂苷溶于吡啶-二氧六环(1∶1)的混合液中,120℃加热2.5 h,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回流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结果应用现代光谱技术(尤其是2D-NM R和ES I-M S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奎诺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9-烯-3,β12,α17,α25β-四醇(Ⅰ),命名为黑乳海参皂苷1a;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22,25-环氧-9-烯-3,β12,α17α-三醇(Ⅱ),命名为黑乳海参皂苷2a。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乳海参 三萜皂苷 黑乳海参皂苷1a 黑乳海参皂苷2a
下载PDF
成骨样细胞体外培养法筛选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效成份 被引量:25
14
作者 饶华 胡金家 +1 位作者 高书亮 王曼莹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讨杜仲叶提取成份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筛选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成份。方法 从杜仲叶提取分离出4个化合物,以不同浓度(10-4g/L、10-6g/L、10-8g/L)加入体外培养的MG-63成骨细胞株中,并设空白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杜仲叶提取成份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筛选杜仲叶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成份。方法 从杜仲叶提取分离出4个化合物,以不同浓度(10-4g/L、10-6g/L、10-8g/L)加入体外培养的MG-63成骨细胞株中,并设空白组和对照组。培养4 d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对硝基磷酸盐法测定培养基中ALP活性。结果 细胞增殖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成份I 10-6g/L浓度组、Ⅱ、Ⅲ10-8g/L浓度组和成份Ⅳ10-4g/L、Ⅲ10-8g/L浓度组显著提高(P<0.05);成份Ⅱ、Ⅲ的10-4g/L、10-6g/L浓度组和成份Ⅳ10-6g/L浓度组极显著提高(P<0.01)。AL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成份I 10-6g/L浓度组、成份Ⅱ10-4g/L、10-8g/L浓度组、成份Ⅲ10-8g/L浓度组和成份Ⅳ的10-4g/L、10-8g/L浓度组有显著性增强;成份Ⅱ10-6g/L浓度组和成份Ⅲ的10-4g/L、10-6g/L浓度组均极显著增强(P<0.01)。结论 4个成份均有一定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调节成骨细胞代谢的作用,以Ⅱ和Ⅲ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成骨样细胞 成骨细胞 成份 骨质疏松症 杜仲叶 细胞增殖 结论 效果明显 培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渗入系苗期抗旱遗传及生理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学琴 贺浩华 +2 位作者 罗向东 文飘 谢建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50,共6页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BC1F9)进行苗期抗旱机理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30个BC1F9 BIL群体经2次反复自然干旱后,在1/2MS营养液恢复生长的平均抗旱等级分别为3.76和4.39,萎蔫率呈连续正态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特征。将干旱处理一次后等级为1级的14个株系,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与反复干旱二次后结果一致,株系1112、1168、1172和1315为强抗旱基因渗入系,可进一步用于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强抗旱性株系1112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都大于弱抗旱性株系1323,GSH含量下降幅度则低于弱抗旱株系,说明强抗旱株系渗透物质比弱抗旱株系积累快且幅度大,而细胞膜过氧化产物积累速度较慢,更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渗入系 苗期 抗旱机理 初步分析
下载PDF
利用微藻培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英俊 朱笃 黄国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9-613,共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微藻培养生产PUFA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理作用、合成途径、来源分布及培养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谷皮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英俊 颜日明 +2 位作者 张志斌 黄国林 朱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69-373,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氮源种类、氮源浓度、硅盐浓度、光强、盐度和pH值对谷皮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O(NH2)2为氮源生长最快,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细胞浓度最大,分别为0.49d-1和0.54g/L;NaNO3浓度为0.72g/L时,有利于...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氮源种类、氮源浓度、硅盐浓度、光强、盐度和pH值对谷皮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O(NH2)2为氮源生长最快,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细胞浓度最大,分别为0.49d-1和0.54g/L;NaNO3浓度为0.72g/L时,有利于谷皮菱形藻生长;在硅酸钠浓度0~0.4g/L的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增加,谷皮菱形藻生长明显加快;光强对谷皮菱形藻的影响十分显著,易成为其生长的限制因素;NaCl浓度0.15mol/L时,谷皮菱形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细胞浓度最大;碱性的培养液最利于谷皮菱形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皮菱形藻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固态发酵产游离氨基酸的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赛金 付学琴 +2 位作者 程新 曹银燕 涂国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02-10203,共2页
[目的]为提高曲霉菌种固态发酵产游离氨基酸水平。[方法]以11种豆类为固态发酵培养基,研究其对米曲霉、黑曲霉、毛霉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同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米曲霉产氨基酸的培养条件。[结果]在以黄豆为培养基时,米曲霉产氨基酸最多,... [目的]为提高曲霉菌种固态发酵产游离氨基酸水平。[方法]以11种豆类为固态发酵培养基,研究其对米曲霉、黑曲霉、毛霉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同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米曲霉产氨基酸的培养条件。[结果]在以黄豆为培养基时,米曲霉产氨基酸最多,达64.65mg/g,其次是毛霉。11种豆类培养基在接种米曲霉后,其氨基酸的含量明显提高,尤其是黄豆、蚕豆、绿豆,相对提高率依次为824.9%、785.9%、761.3%。正交试验表明,培养时间对游离氨基酸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装料量,再次是接种量。[结论]最佳的生产工艺是接种量10%,装料量40 g,培养时间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黄豆 固态发酵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BIL群体孕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学琴 贺浩华 +3 位作者 文飘 罗向东 胡标林 谢建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3-580,共8页
以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回交重组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为材料,测定了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2种环境下株高、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卷叶级别11个抗... 以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回交重组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为材料,测定了水分胁迫和非水分胁迫2种环境下株高、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卷叶级别11个抗旱相关性状,经方差分析显示,除穗长外,其余产量相关性状对水分胁迫均表现为敏感或极为敏感。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分析表明,BIL群体中337、186、275、174、207、306、255、219、236、332株系不仅抗旱性强,而且产量高,可作为水稻高产抗旱遗传改良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以抗旱性综合评价值为因变量,各单项指标相对值为自变量,建立了评价群体抗旱性的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结实率、单株产量和叶片含水量3个性状与水稻抗旱性相关显著,可作为孕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孕穗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杂交后代生育早期耐冷性和耐旱性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霞 陈竹林 +2 位作者 谢建坤 胡标林 万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期8-15,共8页
研究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耐冷性和耐旱性,为水稻耐冷和耐旱育种提供优异的中间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以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苗率为鉴定指标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用8个与抗旱有关性状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1)7-10℃低... 研究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耐冷性和耐旱性,为水稻耐冷和耐旱育种提供优异的中间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以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苗率为鉴定指标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用8个与抗旱有关性状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1)7-10℃低温下,M65、M132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品系,说明品系M65和M132具有较强的发芽期耐冷性。7℃/10d低温胁迫下,品系M10和M117活苗率较高,分别为72%和81.25%,说明品系M10和M117的具有很强的芽期耐冷性。7-10℃的低温处理和7℃/10d低温胁迫分别为籼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鉴定的合适条件。(2)品系M61、M117的苗期综合抗旱D值较大,说明品系M61、M117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这些材料可在水稻耐冷性、耐旱性育种及东乡野生稻耐性机理研究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生育早期 耐冷性 耐旱性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