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小敏 邵华 +1 位作者 石庆华 张佳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差异。1985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为赣州市;2012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5年整体提高了1个等级,全氮含量最高的为新余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的为九江市。2012年水稻土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提高了7.24%;无论是在1985年还是2012年,水稻土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1985年水稻土全氮含量较低的三个设区市分别为吉安、赣州和九江,2012年则分别为九江、鹰潭和赣州。2012年旱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增加了43.88%,其中丰富级水平的土壤面积比例由1985年的7.38%提高至2012年的8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全氮 时空变化 江西省
下载PDF
红壤区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与定量估算--以江西省吉安县为例 被引量:30
2
作者 方少文 杨梅花 +1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3-1010,共8页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县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光谱曲线吸收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光谱曲线特征响应波段,建立了县级尺度基于有机质响应波段的定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红壤和水稻土土壤光谱曲线特征具有明显差异,560-710 nm...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县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光谱曲线吸收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光谱曲线特征响应波段,建立了县级尺度基于有机质响应波段的定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红壤和水稻土土壤光谱曲线特征具有明显差异,560-710 nm为吉安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特征吸收波段;基于特征吸收波段范围的吸收面积(s)的对数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为0.86,拟合方程为y=-20.91 ln(s)-27.26,决定系数为0.74,经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质数据检验,预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75、0.61和1.88;包络线去除和反射率的倒数的对数处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预测决定系数均达0.83以上,相对偏差均为2.4以上,基于特征吸收波段560-710 nm建立的模型能定量估算红壤地区有机质含量,为土壤有机质估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光谱特征 包络线去除 吸收面积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邵华 石庆华 +2 位作者 赵小敏 郭熙 卢志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7,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般为:菜地>稻田>有林地>旱地土壤>荒草地;从第一次土壤普查到2008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高,而且所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研究结论:通过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调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贮量,提高农田有机碳稳定性,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农业土壤
下载PDF
江西省水稻氮肥推荐施肥体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邵华 朱安繁 +1 位作者 石庆华 赵小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研究了江西省不同稻田土壤氮素状况和水稻产量目标下的氮肥用量及其调整系数,以建立适合江西省的水稻氮肥推荐施肥体系,为省级区域水稻氮素推荐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在江西88个县(市、区)布置的1 207个"3414"水稻施肥田间试... 研究了江西省不同稻田土壤氮素状况和水稻产量目标下的氮肥用量及其调整系数,以建立适合江西省的水稻氮肥推荐施肥体系,为省级区域水稻氮素推荐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在江西88个县(市、区)布置的1 207个"3414"水稻施肥田间试验及其采集土壤、植株进行室内分析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分别进行相关和回归等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增产效果明显,平均每千克氮可增产稻谷11.2 kg,但达到最佳施用量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增产效应降低,最佳施肥处理为N_2P_2K_2。碱解氮和全氮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5和0.233 2,尽管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碱解氮相关系数远高于全氮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说明碱解氮更能反映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应用回归方程得出不同碱解氮含量时的水稻施氮量分别是:碱解氮含量分别为60、120、170、250 mg/kg时的水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75、160、150、120 kg/hm^2。根据不同碱解氮含量下的水稻施氮量,再结合目标产量法,得出了不同土壤碱解氮含量时的氮肥施用调整系数分别为0.8、0.9、1.0、1.1和1.2及推荐施氮量计算公式,计算了江西省分别在7 500和9 000 kg/hm2目标产量下不同土壤碱解氮时的氮肥推荐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调整系数 推荐施氮量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邵华 石庆华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以GIS为技术工具,借助其空间分析能力,以多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平均年降雨量、平均年有效积温、灾害性气候、有效排灌率、平均年日照时数等为评价因子,... 以GIS为技术工具,借助其空间分析能力,以多图叠加产生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平均年降雨量、平均年有效积温、灾害性气候、有效排灌率、平均年日照时数等为评价因子,对江西省的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将全省耕地划分为6个质量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质量 等级评价
下载PDF
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性及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国勤 刘顺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1期59-67,共9页
根据2000—2010年江西省及各市粮食统计资料,引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西省粮食产量的市域差异程度进行测算,并计算各市粮食比重与时间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省内粮食产量差异的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0年粮食产量呈现减小... 根据2000—2010年江西省及各市粮食统计资料,引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西省粮食产量的市域差异程度进行测算,并计算各市粮食比重与时间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省内粮食产量差异的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0年粮食产量呈现减小—增大的波动趋势,产量增长幅度较弱;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反映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的程度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与时间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分别为:G=0.0039(t-1999)+0.1477和T=0.0021(t-1999)+0.0341,相关系数为0.949和0.956。(3)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4)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稻谷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超过95%。(5)稻谷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较平缓的变化趋势。(6)通过对粮食产量占全省比重与时间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可将各市粮食产量占全省比重划分为极显著上升区、显著上升区、极显著下降区、比重稳定区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市域差异 空间格局 江西省
下载PDF
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魏赛金 曾研华 +1 位作者 倪国荣 潘晓华 《科技广场》 2012年第12期179-185,共7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水稻秸秆资源概况,分析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水稻秸秆还田的理化、生态及社会等综合效益,综述了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的几项技术。
关键词 江西 水稻秸秆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水稻粒重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卫平 黄良萍 陈慧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8-19,23,共3页
粒重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粒重的增加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变化和遗传规律,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综述了灌浆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生化特性、激... 粒重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粒重的增加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揭示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变化和遗传规律,可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综述了灌浆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影响水稻粒重的生理生化特性、激素对粒重的影响以及粒重的遗传特点,并且对粒重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重 生理特性 遗传分析 灌浆
下载PDF
江西省2017年棉花生产应用品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磊 付高平 +2 位作者 韦礼飞 夏绍南 罗海华 《棉花科学》 2018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了实现江西棉花绿色轻简增效发展。通过对江西省棉花主产区2017年棉花生产应用品种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江西植棉区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为主,约占植棉面积比例96%,常规棉品种种植面积比2016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棉花... 为了实现江西棉花绿色轻简增效发展。通过对江西省棉花主产区2017年棉花生产应用品种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江西植棉区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为主,约占植棉面积比例96%,常规棉品种种植面积比2016年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棉花直播面积加大、为减少生产成本的必然选择;在推广应用的品种中,国审棉花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并分析了江西省棉花生产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提出了要从品种创新、品种区域布局、种子标准化生产、逐步实行棉花机械采收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植棉区 品种应用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的生理特性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瑞才 周平龙 +4 位作者 陈慧珍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吴自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Kitaake,获得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本研究对其形态学、矮化性状遗传、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和不结实;矮化突变性状由...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Kitaake,获得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水稻矮杆突变体del1,本研究对其形态学、矮化性状遗传、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直立,叶色浓绿和不结实;矮化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正常,但体积明显小于野生型;突变体幼苗株高对外源激素eBR钝感,对GA3较敏感;生育后期突变体保护酶活性较野生型下降较快。研究结果为该矮杆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矮秆 植物激素 衰老
下载PDF
江西不同生态区优质晚籼稻产量、品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梦洁 杨怡欣 +5 位作者 陈乐 吴媛 解嘉鑫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5,共6页
对6个优质晚籼稻品种在江西北部上高、中部吉安、南部赣州3个不同生态区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灌浆结实期温度与产量、稻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优质晚籼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随着纬度降低,各品种产量逐渐降低,外观... 对6个优质晚籼稻品种在江西北部上高、中部吉安、南部赣州3个不同生态区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灌浆结实期温度与产量、稻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优质晚籼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随着纬度降低,各品种产量逐渐降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变优;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峰值粘度、崩解值以及糊化温度增加。优质晚籼稻产量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高温影响,外观品质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低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齐穗-齐穗后20 d的日最低温影响。优质晚籼稻在赣北地区种植能发挥产量优势,而在赣南地区种植则具有品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生态区 产量 品质 温度 江西
下载PDF
水稻大粒型材料lg1的生理特性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欲鹏 欧阳鸿飞 +7 位作者 王智权 江卫平 彭新红 韩瑞才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31,共9页
对一个大粒型水稻材料lg1表型、光合、灌浆等生理与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粒材料lg1田间表现为植株高大,穗长粒大,千粒质量达47.58 g;光合能力较强,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较对照9311分别小32.1%,3.94%;lg1为同步灌浆,强、弱... 对一个大粒型水稻材料lg1表型、光合、灌浆等生理与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粒材料lg1田间表现为植株高大,穗长粒大,千粒质量达47.58 g;光合能力较强,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较对照9311分别小32.1%,3.94%;lg1为同步灌浆,强、弱势粒早、中、后期灌浆贡献率相差不大,强势粒灌浆时间比弱势粒长;遗传分析表明,F2群体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质量均呈连续变异的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粒宽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粒宽、粒长、长宽比、粒厚和千粒质量性状同时受一个或多个共同的QTL控制。研究结果为大粒型材料lg1在超高产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粒 光合 灌浆 相关性
下载PDF
江西省直播稻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潘晓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1期236-238,共3页
调研了江西省近年直播稻发展区域与面积,阐述直播稻迅速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当前直播稻栽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技术对策。
关键词 直播稻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对策 江西省
下载PDF
“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减施氮肥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瑶 刘宁 +2 位作者 胡启良 黄国勤 杨滨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6-984,共9页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MR)、减施40%氮肥(90 kg·hm^(-2),N3MR)和减施60%氮肥(60 kg·hm^(-2),N4MR)共5个处理。在双季稻生育期内平均每7 d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绿肥混播还田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40%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施20%和40%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2%和23.8%(P<0.05)。在双季稻生育期,所有施氮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增加了N_(2)O排放(P<0.05)。氮肥减施20%处理的GWP和GHGI两季总量均为最低,且均显著低于CK、施100%、减施40%和减施60%氮肥处理(P<0.05),GWP分别降低57.9%、16.5%、23.4%和40.8%,GHGI分别降低63.9%、17.8%、24.6%和43.2%。综上,氮肥减施20%对水稻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因此,“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配合氮肥减施20%是一种适合当地推广的低碳稳产施肥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南方稻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绿肥混播还田 氮肥减施
下载PDF
近30年江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变化 被引量:41
15
作者 吕伟生 曾勇军 +7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黄山 商庆银 谭雪明 李木英 胡水秀 曾研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34,共12页
明确水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西不同生态区(赣南、赣中、赣北)15个气象站近30年(1984-2013)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参照水稻生产中常用的... 明确水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西不同生态区(赣南、赣中、赣北)15个气象站近30年(1984-2013)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参照水稻生产中常用的安全生产临界温度指标,研究了近30年来不同地区50%和80%保证率下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13年(前15年)各地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较1984-1998年(后15年)发生明显变化,且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早稻覆膜育秧安全播种期平均提前了10d(气候变化倾向率-4.16d/10a,下同),早稻安全直播期提前了4d(-3.17d/10a),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2d(-2.21d/10a)。晚稻安全齐穗期延迟趋势不明显(1.16d/10a),晚稻安全成熟期延迟了8d(3.56d/10a)。全年安全生产期天数在早稻覆膜育秧和直播条件下分别延长了18d(7.72d/10a)和11d(6.73d/10a)。安全生产期内温光资源总体呈温度明显升高、积温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的特点。监测资料表明,近年来各地区实际生产日期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仍与安全生产日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推算了近30年各站点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以就近指导各地稻作季节安排、种植方式选择及早晚稻品种搭配。最后,依据气候变化趋势,讨论了农艺措施的可能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双季稻 安全生产期 温光资源
下载PDF
抽穗期干旱复水对不同产量早稻品种结实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小荣 刘灵燕 +7 位作者 严崇虎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早稻产量补偿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选择淦鑫203和淦鑫206为材料,于抽穗期干旱7d,然后复水处理,分析了其结实和产量、剑叶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后... 为了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早稻产量补偿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选择淦鑫203和淦鑫206为材料,于抽穗期干旱7d,然后复水处理,分析了其结实和产量、剑叶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后供试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和单株产量降幅均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干旱7d复水不存在产量补偿效应;两个品种剑叶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干旱处理显著高于CK,以复水0d后相差最大,复水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处理与CK之间至复水12d后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总体上,淹水条件下抽穗期两个品种剑叶IAA、GA3含量随生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而ABA、ZR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复水处理下两个品种剑叶ABA、IAA及ZR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GA3含量则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抽穗期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且与品种产量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不同产量品种 干旱复水 结实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江西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被引量:38
17
作者 潘晓华 李木英 +6 位作者 曾勇军 程飞虎 石庆华 吴建富 谭雪明 黄山 吴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 就江西双季水稻的发展、种植方式的演变与现状,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双季水稻产量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基于江西双季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现状,针对手插,抛秧,机插,免耕抛秧,直播和再生稻等不同种植方式,分别提出了适宜不同稻区的双季超级稻品种及高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 栽培对策
下载PDF
不同产量晚稻品种分蘖期动态密度稀化下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与生理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小荣 肖自京 +7 位作者 孙嘉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12,共8页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内源激素含量等。结果表明,间蔸稀化处理后两个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不同程度上升,同一密度下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昌优10号,变异系数和极差则低于后者;五丰优T025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昌优10号;五丰优T025间蔸稀化处理下单株产量较对照(不间蔸)上升的幅度大于昌优10号,且其极差率更大;前者个体对群体的补偿力强于后者,主要是其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明显;五丰优T025个体通过增强分蘖数、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减缓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下降速率来弥补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的能力强于昌优10号;间蔸稀化处理减缓了两个品种抽穗后倒2叶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的上升及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含量的下降速率,且总体上五丰优T025该能力强于昌优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品种 间蔸密度稀化 群体自动调节力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空松 陈小荣 +4 位作者 傅军如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92,共6页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F1代的结实率变化范围为45.98%~76.57%,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一定的育性恢复性。F2代中该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6.63%~88.29%,多基因遗传率为2.74%~30.9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3.17%~94.01%。中9A/东塘上居群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主基因是加性遗传,无显性效应,其他9个组合主基因是完全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育性恢复性 鉴定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9
20
作者 付清 赵小敏 +1 位作者 乐丽红 郭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3,318,共7页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棉花和甘薯4种作物的生态适宜度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棉花和甘薯4种作物的生态适宜度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到0.9824,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 评价结果水稻、油菜和棉花以1、2级为主,所占面积均达到67%以上,甘薯1、2级地占56.9%;综合评价中水稻的适宜性面积最大,达56.1%,棉花次之;限制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耕作层厚度。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土壤资源评价 GIS 多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