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王彩云 许红梅 +32 位作者 刘钢 刘静 俞蕙 陈必全 郑帼 舒敏 杜丽君 徐志伟 黄丽素 李海波 汪东 白松婷 单庆文 朱春晖 田健美 郝建华 林爱伟 林道炯 吴谨准 张新华 曹清 陶仲宾 陈源 朱国龙 薛萍 汤正珍 苏学文 曲政海 赵仕勇 庞琳 邓慧玲 舒赛男 陈英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儿童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江西省医院感染防控专业人力资源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思思 谢承峰 +6 位作者 章新平 秦欢 周治球 曾毅 万小华 李斯斯 陈修文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 评估当前江西省医院感染防控(感控)专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感控专业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 2023年10月1日—31日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控专业人力资源... 目的 评估当前江西省医院感染防控(感控)专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感控专业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 2023年10月1日—31日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控专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前(事件前,2019年12月)、事件中(2022年6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转段后(事件后,2023年6月)3个时间点进行调查,重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和事件后的感控专业人力资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89家医疗机构数据,2019年、2022年和2023年医疗机构拥有的感控专业人员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77,P<0.001),2019年低于2022年(P<0.001)和2023年(P<0.001),但2022年与202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2019年、2022年、2023年每千张床位配备的感控专业人员数量为4.40、6.16、5.76人。在感控专业人员职称、性别、学历和专业背景构成情况上,2019年与2023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感控专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但感控专业人员在职称、学历和专业背景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感染防控 人力资源 影响 调查
原文传递
儿童重症腺病毒性肺炎风险模型的构建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3
作者 蔡莎 朱春晖 +3 位作者 陈方根 刘飞 高美玲 熊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腺病毒性肺炎(adenoviral pneumonia,AVP)的风险评分模型,并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重症AVP的合适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46例AVP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建立重...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腺病毒性肺炎(adenoviral pneumonia,AVP)的风险评分模型,并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重症AVP的合适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46例AVP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建立重症AVP风险预测模型。选取102例AVP患儿验证该模型。再前瞻性纳入75例年龄≤14岁且经该模型判定为有可能发展为重症AVP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A、B、C 3组,每组各25例。A组:仅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在进展为重症AVP前予IVIG治疗,1 g/(kg·d),连续2 d;C组: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在进展为重症AVP后予IVIG治疗,1 g/(kg·d),连续2 d。比较A、B、C 3组治疗后的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年龄<18.5个月、基础病、热程>6.5 d、血红蛋白<84.5 g/L、谷丙转氨酶>113.5 U/L、合并细菌感染6个变量进入重症AVP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0.878,特异度为0.84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间的一致性较好(P>0.05)。治疗后,B组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治疗有效率最高,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白细胞计数最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2、IL-6、IL-8、IL-10水平最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最高(P<0.05)。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重症AVP风险模型对预测重症AVP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价值;在AVP患儿进展为重症前予IVIG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性肺炎 风险模型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儿童
下载PDF
EV71感染致不同临床类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分析
4
作者 徐薇蔓 王珂 +3 位作者 周树平 梁振山 朱春晖 刘发娣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分析EV71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群结构、群落变化,以探讨EV71感染引起轻症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差异。方法筛选经咽拭子核酸检测EV71阳性的手足口病确诊患儿,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型组S和... 目的分析EV71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群结构、群落变化,以探讨EV71感染引起轻症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差异。方法筛选经咽拭子核酸检测EV71阳性的手足口病确诊患儿,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型组S和轻型组M,同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N,采集患者发病3天内的大便标本,提取粪便基因组DNA,经16S rD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正常儿童中均值为47.72%,手足口病患儿中轻症为55.62%,重症为61.17%,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是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ac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的物种多样性较M、N组明显降低。结论EV71感染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EV71感染
下载PDF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及效果验证
5
作者 蔡莎 陈方根 +3 位作者 高美玲 熊艳 刘飞 陈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93-97,105,共6页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04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的风险...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04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该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共有年龄<18.5个月(1分)、患基础病(1分)、热程>6.5 d(3分)、血红蛋白<84.5 g/L(1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3.5 U/L(1分)、混合细菌感染(2分)6个因素纳入重症腺病毒肺炎风险评分模型。该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曲线下面积为0.86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间的一致度较好(P=0.937)。该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2%、77.1%、86.8%。结论构建的重症腺病毒肺炎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腺病毒肺炎 风险 评分模型
下载PDF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西医治疗体会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细生 朱庆雄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联合10 mg/kg利巴韦林及常规治疗联合5万~15万U/kg...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联合10 mg/kg利巴韦林及常规治疗联合5万~15万U/kg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14天后比较2组患儿发病诱因、临床病症、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2组患儿在临床病因、发病诱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年龄段患儿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治愈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94%)(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并无明显的特异性,门诊治愈率较低,可以从加强患儿营养、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方面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患儿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廖细生 朱庆雄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咽狭炎、淋巴结肿大是EB病毒感染患儿常见临床症状,感染... 目的探讨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咽狭炎、淋巴结肿大是EB病毒感染患儿常见临床症状,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对于EB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应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抗病毒治疗。结论 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但预后较好,更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感染 患儿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阿昔洛韦对EB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莉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10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对EB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4例资料,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对EB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4例资料,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淋巴结缩小、EB-IgM水平异常、咽峡炎等症状复常时间、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体温、淋巴结缩小、EB-IgM水平异常、咽峡炎等症状复常时间均早于常规治疗组(P<0.05),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CD8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所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较显著,有效改善了其症状和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EB病毒感染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不良事件发生率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C反应蛋白对儿童甲型流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莉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1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甲型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到本院治疗的6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A组,60例甲型流感患儿作为B组,对两组儿童的SAA、CRP、SAA/CRP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各指...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甲型流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到本院治疗的6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A组,60例甲型流感患儿作为B组,对两组儿童的SAA、CRP、SAA/CRP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各指标在儿童甲型流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患儿SAA、CRP、SAA/CRP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SAA/CRP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均>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甲型流感诊断中,SAA联合CRP临床价值显著,其中,SAA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甲型流感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10
作者 陈方根 吴锦燕 +1 位作者 李苏宝 蓝欣 《光明中医》 2022年第4期615-617,共3页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和试验组(给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每...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和试验组(给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每组30例。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5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水平,并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腹泻、腹痛、呕吐、嗜睡)。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WBC、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流涕、发热、咳嗽、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采用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能快速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WBC、N水平,且药物不良反应小,有利于其疾病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颗粒 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中医证候积分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喷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
11
作者 刘飞 程兰 +1 位作者 熊艳 朱春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82-86,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喷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0例1~5岁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喉剑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 目的 探讨中药“喷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0例1~5岁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喉剑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重症转化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 联合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均短于开喉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开喉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喉剑组和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开喉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喷灌疗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给药方式简便、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患儿发热、皮疹/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能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因子,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足口病 喷灌疗法 开喉剑喷雾剂 发热
下载PDF
还原协同加热处理对花生过敏原Ara h2结构及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坤 连君 +3 位作者 朱瑾 曾辛 陈红兵 吴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4,共6页
花生过敏能引起荨麻疹、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通常是终生性过敏。本研究运用加热处理、半胱氨酸还原对Ara h2进行单独和复合处理,采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蛋白加工前后的结构与抗原性变化。结果显示... 花生过敏能引起荨麻疹、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通常是终生性过敏。本研究运用加热处理、半胱氨酸还原对Ara h2进行单独和复合处理,采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蛋白加工前后的结构与抗原性变化。结果显示,单一的加热和半胱氨酸还原处理过的蛋白结构与抗原性只发生部分变化。而复合处理中,在加热条件下,半胱氨酸还原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还原后的蛋白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发生大幅变化,抗原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二硫键对于蛋白Ara h2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二硫键被还原和加热过程破坏后,蛋白的抗原性和结构即发生重大变化。还原协同加热处理有望大幅改善2S球蛋白的结构和致敏性,可以作为蛋白脱敏加工的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热加工 ARA h 2 二硫键 结构 抗原性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春晖 王文杏 +5 位作者 陈强 陈庆法 吴春雪 刘晓艳 赖华毅 余晓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株获得基因回补株,检测菌株间耐药性的差异及acr AB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 B、spv C基因荧光回补株,连续培养12代质粒未发生丢失。与野生型菌株及回补株相比,spv基因缺陷变异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四环素、氯霉素及环丙沙星的MIC值下降。spv基因缺陷变异株Acr A周质蛋白水平低于野生菌株及回补株(P<0.05)。结论:在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鼠伤寒沙门菌基础上的基因回补株构建成功,spv下调能改变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这可能是通过影响外排泵Acr A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 腹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发娣 朱春晖 +3 位作者 周树平 周红平 朱庆雄 柯江维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共2730名患者。仅有5篇文献提及随机...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纳入24篇文献,共2730名患者。仅有5篇文献提及随机分配方法,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盲法及失访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小剂量组)较不使用激素组(无激素组)可有效缩短患者发热时间(P<0.01)、住院时间(P<0.01)和神经系统受累时间(P<0.05)。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仅可缩短神经系统受累时间(P<0.00001);而两组间,肺出血和肺水肿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缩短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和神经系统受累时间,而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优势不明显。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故结论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重症手足口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庆雄 官文芳 +3 位作者 张海平 朱春晖 卢宏昌 李苏宝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加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试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病毒唑、人血免疫球蛋白、降颅压及降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加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试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病毒唑、人血免疫球蛋白、降颅压及降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北京同仁堂生产),疗程5d。本研究对两组病例在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嗜睡消失时间、肌阵挛消失时间及危重症转化率五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36/40)高于对照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44.23±10.57)h短于对照组(56.38±15.8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睡消失时间(51.70±7.01)h短于对照组(60.63±15.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阵挛消失时间(43.43±8.07)h短于对照组(50.85±11.9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对手足口病重型病例能显著缩短退热时间、嗜睡消失时间、肌阵挛消失时间及降低危重症转化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型 安宫牛黄丸/治疗应用 副反应 儿童
下载PDF
内皮素-1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辉 黄志新 +3 位作者 许文霖 戴宇轩 朱庆雄 朱友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7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重症组和普通组各40例,收集2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重症组和普通组各40例,收集2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nTI)、C反应蛋白(CRP)、葡萄糖(GLU)、ET-1]。比较2组急性期实验室指标、绘制并分析血清ET-1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ROC曲线,比较2组病情转归情况及2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ET-1水平。结果2组急性期WBC、ALT、AST、CKMB、CnTI、CRP、GLU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急性期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ET-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显示血清ET-1对重症手足口病有诊断价值(P=0.001);当血清ET-1在11.05 pg·mL^-1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675,血清ET-1水平对重症手足口病预测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5%。2组治疗好转率(85%比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血清ET-1水平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ET-1的检测对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内皮素-1预测 ROC曲线 表达
下载PDF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廖细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6期87-88,91,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比... 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5.0%,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感染病症控制时长与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可以控制感染病症,提升抗生素科学使用水平,缩短患儿治疗时长,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6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8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病儿童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 目的研究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8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病儿童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综合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治疗前后儿童的腹泻持续时间和频次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5,P=0.049);观察组患病儿童腹泻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3 d内治愈率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治疗的第3、5、7天的平均腹泻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为22.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5)。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腹泻 安全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疗效及其对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春晖 戴书明 +3 位作者 高美玲 刘飞 李苏宝 朱胜晖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并分析患儿单核细胞(MONO)、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状况。方法:选取298例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 目的:探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并分析患儿单核细胞(MONO)、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状况。方法:选取298例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儿均分到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糖皮质激素),每组149例患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身体状况变化、治疗研究炎症细胞状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两组体温(T)、心率(HR)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T、HR更低,FEV1更大(t=12.82、1.85、5.59,P<0.05)。研究组MONO、BASO以及EOS百分比均比对照组更低,且研究组EOS计数更小(t=6.96、10.06、13.54、8.00,P<0.05)。结论:采取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式给予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身体状况,降低炎症细胞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重症患儿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 MONO BASO EOS
下载PDF
我院2004~2006年门诊病人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静 陈遂 +1 位作者 徐淑娟 罗晓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04年2月~2006年3月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方法每周采集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鼻咽拭子送省疾病控制中心作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本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ILI)31092例,共采集流感样病人鼻咽拭子547... 目的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04年2月~2006年3月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方法每周采集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鼻咽拭子送省疾病控制中心作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本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ILI)31092例,共采集流感样病人鼻咽拭子547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7株,其中H1N1型25株(占26.04%)、H3N2型28株(占29.17%)、B型43株(占44.79%)、1株未分型。结论本院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无明显季节变化,0~5岁组小儿ILI就诊率高于≥5岁组,就诊的流感患儿由H1N1型、H3N2型、B型流感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流感样病例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