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体蛋白基因协同表达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可可 易聪 周兴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376-17379,共4页
从真核生物核糖体蛋白的基因结构和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入手,论述了核糖体蛋白基因协同表达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核糖体 协同表达 基因结构 信号传导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杰 胡维 +2 位作者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5-971,共7页
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 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围垦年限 退田还湖 BIOLOG
下载PDF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磊 朱友林 +1 位作者 余潮 张集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0-542,共3页
选用30个SS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进行定位研究,初步将bel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上RM5475和RM6759两个SSR标记之间,与RM5475标记的遗传距离为4.3 cM,与RM6759标记的遗传距离为5.2 cM。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敏感致死性 基因定位 SSR
下载PDF
水稻种子特异表达基因OsEnS38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焕 仇忠凯 +3 位作者 阎新 欧阳解秀 李绍波 王鑫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以粳稻中花11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RT–PCR,克隆了水稻OsEnS38的c DNA序列;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2个Cupin_1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Bicupin亚家族。启动子分析发现,OsEnS38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与胚乳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以粳稻中花11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RT–PCR,克隆了水稻OsEnS38的c DNA序列;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2个Cupin_1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Bicupin亚家族。启动子分析发现,OsEnS38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与胚乳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 RT–PCR和原位杂交结果证实,OsEnS38在开花后7~14 d的种子中特异表达,在第10天的胚乳中表达量最高,达29.73;杂交信号在第7、10天的胚乳中高表达;共表达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参与水稻胚后发育和生殖发育调控,表明该基因在种子发育和储藏物质积累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特异表达基因 基因克隆 原位杂交 共表达分析
下载PDF
植物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莹 彭晓珏 +3 位作者 官杰 李绍波 余潮 朱友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2-648,共7页
对植物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操作程序、打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打靶效率提出了建议,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 基因打靶 技术应用 综述
下载PDF
水稻OsHSP40基因可变剪接体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喻锦莉 刘长爱 +2 位作者 符霖 王鑫 欧阳解秀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TA克隆技术对水稻热激蛋白基因OsHSP40的可变剪接体进行鉴定,并分析剪接体的表达。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存在4种可变剪接体。根据不同可变剪接体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TA克隆技术对水稻热激蛋白基因OsHSP40的可变剪接体进行鉴定,并分析剪接体的表达。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存在4种可变剪接体。根据不同可变剪接体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合TA克隆,成功鉴定到OsHSP40的4种可变剪接体。随后,提取野生型植株的根、茎、叶、幼穗和不同发育时期的籽粒,进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分析,RT-PCR结果显示:可变剪接体4(OsHsp40.4)与OsHsp40.1234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最后,分析在高盐和高温条件下不同剪接本的表达,结果发现,高盐条件下OsHsp40.4和OsHsp40.1234表达上升,但OsHsp40.4上升幅度较低;高温处理后,OsHsp40.1234在处理后2 h表达变化不显著,处理后4 h其表达显著上升,而OsHsp40.4则在处理后2 h表达显著上升。综上,成功鉴定到OsHSP40基因的4种可变剪接体,发现可变剪接体OsHsp40.4和OsHsp40.1234在高盐和高温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热激蛋白 OsHSP40 可变剪接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水稻OsDCL3b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和沉默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岳怡涵 张健 +1 位作者 廖鹏飞 李绍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788-5790,共3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籼稻93-11根、茎、叶和花药中OsDCL3b基因的表达,发现水稻不同组织OsDCL3b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花药中表达量最多,根中表达量最少。重点构建了水稻OsD-CL3b基因的沉默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粳稻中花11,获...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籼稻93-11根、茎、叶和花药中OsDCL3b基因的表达,发现水稻不同组织OsDCL3b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花药中表达量最多,根中表达量最少。重点构建了水稻OsD-CL3b基因的沉默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粳稻中花11,获得了转基因T0代阳性植株,为进一步研究OsDCL3b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DCL3b基因 组织表达 载体构建 基因沉默 水稻
下载PDF
鄱阳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倩纯 余潮 +3 位作者 张杰 陈熙 葛刚 吴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2-1237,共6页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质 富营养化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兰 葛刚 +2 位作者 龚世杰 朱国锋 万金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利用建立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对鄱阳湖南、北湖区水体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细菌多样性较高,且南湖区2007年水体的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其2006年水体和北湖区水体.主... 利用建立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对鄱阳湖南、北湖区水体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细菌多样性较高,且南湖区2007年水体的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其2006年水体和北湖区水体.主要细菌组成分析表明,鄱阳湖水体中的349个阳性克隆代表的167种基因型分别属于十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4个克隆文库中占据了47%-81%,数量极其丰富,尤其是亚型的β-变形菌为优势菌群;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也广泛分布,且有2.9%-17.1%的克隆数属于未分类细菌.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鄱阳湖水体有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 16SrRNA基因文库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熊勇 许光勤 吴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0,120,共6页
混合凋落物的分解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形式。在许多混合凋落物的实验研究中,混合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往往偏离于基于单种组分凋落物计算的预期分解速率,产生非加和性效应。从混合凋落物实验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大多... 混合凋落物的分解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形式。在许多混合凋落物的实验研究中,混合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往往偏离于基于单种组分凋落物计算的预期分解速率,产生非加和性效应。从混合凋落物实验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混合凋落物实验的质量损失、养分释放、微生物丰富度和活性都表现出非加和效应。混合凋落物实验不同设计方案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各组分的初始比例、凋落袋、取样和各组分的分拣均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引起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制三方面综述了非加和效应的潜在机制。未来的研究应模拟野外环境下凋落物的实际分解,并与气候变化、生态恢复等研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非加和效应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檵木与红花檵木叶中脂肪酸GC-MS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华 郑强峰 +4 位作者 葛刚 薛喜文 鄢爱萍 彭丽 孙宝腾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檵木及其变种红花檵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檵木、红花檵木绿叶和红花檵木红叶中各分离鉴定出31、26和30种成分,其中,三种叶片中脂肪酸... 目的:分离和鉴定檵木及其变种红花檵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檵木、红花檵木绿叶和红花檵木红叶中各分离鉴定出31、26和30种成分,其中,三种叶片中脂肪酸种类分别为19、14和16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09%、95.31%和98.83%。在三种叶片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油酸(30.77%、47.01%、75.28%)、亚油酸(48.49%、29.26%、0%)、棕榈酸(9.83%、8.87%、11.71%)、硬脂酸(3.86%、3.18%、4.88%)、山嵛酸(2.37%、2.17%、2.58%)。结论:檵木和红花檵木叶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中药材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檵木 红花檵木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大豆过敏原与低过敏原种质创新 被引量:17
12
作者 方旭前 朱友林 邱丽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3-1050,共8页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保证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原包括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28K,Gly m Bd 30K及β-伴球蛋白的...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降低大豆过敏原含量,保证大豆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大豆种子过敏原包括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28K,Gly m Bd 30K及β-伴球蛋白的Gly m Bd 60K是3种主要的过敏原。目前通过对过敏原的理化性质、过敏原性和基因结构的认识,运用传统育种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在减少大豆的过敏原性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对大豆过敏原的类型及特性、3种主要过敏原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以及低过敏原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过敏原 GLY M BD 28K GLY M BD 30K GLY M BD 60K
下载PDF
RNA沉默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剑 余潮 朱友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8,共7页
RNA沉默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一种古老现象,是生物抵抗异常DNA的一种保护机制,同时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基因表达调控的角色。文章对RNA沉默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按RNA沉默持续时间的不同对其在植物中应用的方法进行... RNA沉默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一种古老现象,是生物抵抗异常DNA的一种保护机制,同时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基因表达调控的角色。文章对RNA沉默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按RNA沉默持续时间的不同对其在植物中应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RNA沉默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作物品质改良以及抗病毒植物培育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沉默 RNA干扰 功能基因组 作物品质改良 抗病毒植物
下载PDF
3种园林植物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金前 赵静杰 +3 位作者 王吉 刘亚军 钟丽梅 吴兰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2-497,共6页
采用传统的培养法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子技术相结合,对3种园林植物(海桐、雪松、桂花)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3种园林植物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海桐样... 采用传统的培养法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子技术相结合,对3种园林植物(海桐、雪松、桂花)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3种园林植物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海桐样地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最高,雪松次之,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分析表明,相比于桂花,海桐和雪松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度。不同园林植物土壤理化性质显著不同。与桂花样地相比,海桐和雪松样地的土壤性质相更为相近。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可培养的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群落结构显著受土壤含水量、pH、总有机碳和总氮影响。结果提示,土壤含水量是导致不同园林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土壤真菌 变性梯度凝胶泳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鹏飞 赵君幸 +2 位作者 雷发扬 余潮 李绍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121-4125,共5页
以川香29B、中9B、金23B和Ⅱ-32B 4种籼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MS、N6、NB和NMB 4种基本培养基,2,4-D与KT或6-BA联合使用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籼稻在NMB基本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为77.00%~96.0... 以川香29B、中9B、金23B和Ⅱ-32B 4种籼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MS、N6、NB和NMB 4种基本培养基,2,4-D与KT或6-BA联合使用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籼稻在NMB基本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为77.00%~96.00%,其中在NMB中的诱导效果最好,在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中愈伤组织总平均诱导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川香29B、中9B、Ⅱ-32B、金23B。当3.0mg/L 2,4-D与不同浓度的KT或6-BA联合使用时,KT浓度为0.1 mg/L时,川香29B和中9B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对于Ⅱ-32B,KT浓度为0.6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6-BA浓度为0.4mg/L时,川香29B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对于中9B和Ⅱ-32B,添加0.1mg/L的6-BA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而对于金23B,无论是添加KT或6-BA都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愈伤组织诱导 培养基 激素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与除草剂代谢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剑 余潮 +2 位作者 阎新 官杰 朱友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细胞色素P450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一类具有混合功能的血红素氧化酶。P450对除草剂代谢的机制及反应类型是多样的,与除草剂代谢相关的P450基因的植物转基因研究得到了具有不同除草剂抗性的转基因植物。文章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除草剂代谢 转基因植物 血红素氧化酶
下载PDF
鄱阳湖湖泊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以松门山为例 被引量:43
17
作者 寇文伯 黄正云 +4 位作者 张杰 刘倩纯 刘芳鹏 刘以珍 吴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608-7614,共7页
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 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组成 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下载PDF
解脂耶氏酵母W_(29)产脂肪酶最佳条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小琴 余潮 +2 位作者 胡月 许光勤 吴兰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优化了解脂耶氏酵母W29的产酶条件,了解了解脂耶氏酵母W29的产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 7.0、摇床转速150r.min-1、橄榄油含量7.0g.L-1、接种量2.5%、培养时间60h。在该条件下,解脂耶氏酵... 优化了解脂耶氏酵母W29的产酶条件,了解了解脂耶氏酵母W29的产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 7.0、摇床转速150r.min-1、橄榄油含量7.0g.L-1、接种量2.5%、培养时间60h。在该条件下,解脂耶氏酵母W29所产脂肪酶的活性为7.7μ.mL-1。结果提示,解脂耶氏酵母W29在处理油脂废水时能产生较高活性的脂肪酶,可进一步实现废水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脂耶氏酵母 脂肪酶 发酵 生物量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途径 被引量:35
19
作者 蔡奇英 刘以珍 +2 位作者 管毕财 吴兰 葛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5期52-54,共3页
离子型稀土矿主要分布我国南方,含中、重稀土较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池浸、堆浸以及原地浸矿工艺开采过程中均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采矿废弃地进行人工生态重建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生态重建应从废弃地稳定化处... 离子型稀土矿主要分布我国南方,含中、重稀土较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池浸、堆浸以及原地浸矿工艺开采过程中均出现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采矿废弃地进行人工生态重建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生态重建应从废弃地稳定化处理、土壤改良、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与植被的恢复等方面着手。环境工程开采模式、常态化环境监测以及相应政策与程序是生态重建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环境问题 生态重建
下载PDF
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万行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3期180-181,共2页
在蛋白样品制备、上样量和等电聚焦程序方面改进了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技术:改进的TCA/丙酮法使用80%丙酮清洗,蛋白沉淀先用冷冻真空干燥机干燥5min,后置于4℃冰箱中自然风干1h,并在风干后立即加入裂解液裂解;蛋白上样量增加为450μg;在等... 在蛋白样品制备、上样量和等电聚焦程序方面改进了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技术:改进的TCA/丙酮法使用80%丙酮清洗,蛋白沉淀先用冷冻真空干燥机干燥5min,后置于4℃冰箱中自然风干1h,并在风干后立即加入裂解液裂解;蛋白上样量增加为450μg;在等电聚焦程序中采用10h低电压除盐。改进后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图谱,得到1 014个蛋白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叶片 双向电泳技术 样品制备 上样量 除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