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285例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结果分析
1
作者 王欣荣 刘艳秋 +1 位作者 杨必成 黄淑晖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056-1058,1070,共4页
目的对本省285例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染色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儿鼻骨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今后类似病例的产前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检测方案。方法遴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因鼻骨发育异常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 目的对本省285例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染色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儿鼻骨发育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今后类似病例的产前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检测方案。方法遴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因鼻骨发育异常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85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195例,脐静脉穿刺90例,均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根据鼻骨发育异常有无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将检测人群分为2组,一组不伴有其他高危因素即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另一组为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伴其他部位超声异常、高龄等即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将检测出的异常染色体结果分为两类,一类为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组即染色体数目异常和较大的结构异常,简称核型异常,另一类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异常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组即染色体较小的结构异常,简称CNVs异常,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这两类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无差异。最后用构成比来展示两组染色体异常的详细构成情况。结果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198例,核型异常4例,检出率为2.02%,CNVs异常8例,检出率4.04%。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87例,核型异常23例,检出率为26.44%,CNVs异常8例,检出率9.20%。两组间在核型异常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NVs异常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中,异常染色体总计31例,合并心脏及血管畸形计8例,占比最高。结论胎儿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较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但CNVs异常的检出率无明显增加。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要重视对胎儿心脏及其血管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发育异常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CMA CNVs
下载PDF
探讨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增厚的遗传学病因
2
作者 袁慧珍 刘艳秋 +2 位作者 黎俏 黄婷婷 邹永毅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增厚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孕11~13+6周单胎孕妇中颈项透明层(NT)检查异常(≥2.5 mm)者313例,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核... 目的探讨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增厚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孕11~13+6周单胎孕妇中颈项透明层(NT)检查异常(≥2.5 mm)者313例,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及拷贝数异常发生的情况;并根据NT值分为以下5组:2.5~2.9 mm、3.0~3.4 mm、3.5~3.9 mm、4.0~4.9 mm、≥5 mm组,分析各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微缺失、微重复发生情况。结果NT值2.5~2.9 mm、3.0~3.4 mm、3.5~3.9 mm、4.0~4.9 mm、≥5 mm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8%、13.1%、15.4%、20.5%和34.5%;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具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9例,额外提高了2.9%(9/313)的阳性检出率。结论早孕期颈项透明层(NT)检查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手段,NT厚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NT增厚的孕妇应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增厚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孕早期单胎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的遗传学分析
3
作者 潘璐 饶慧华 +2 位作者 邹永毅 李丽萍 刘艳秋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11~13+6周)单胎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NT)的遗传学异常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产前NT增厚(NT≥2.5 mm)的胎儿共295例,获取胎儿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 目的探讨孕早期(11~13+6周)单胎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NT)的遗传学异常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产前NT增厚(NT≥2.5 mm)的胎儿共295例,获取胎儿标本行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根据胎儿NT厚度,分为5组:2.5~3.0 mm组47例、3.0~4.0 mm组179例、4.0~5.0 mm组45例、5.0~6.0 mm组12例、≥6.0 mm组12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低龄组NT增厚共246例、高龄组NT增厚共49例。结果295例NT增厚的胎儿,致病性染色体异常共40例,检出率13.56%,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共30例,核型正常而CMA异常共10例,CMA额外增加检出率3.39%(10/295)。按NT厚度分为5组,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8.51%(4/47)、14.53%(26/179)、11.11%(5/45),25.0%(3/12),16.67%(2/12)。高龄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0.61%(15/49)显著高于低龄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0.16%(25/246)。结论表达胎儿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且随着NT值的增厚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因此应强烈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增厚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胎儿孤立性心室内强光点数目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王欣荣 刘艳秋 +1 位作者 杨必成 黄淑晖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对本中心171例超声提示胎儿孤立性心室内强光点(Isolated echogrnic intracardiac focus,IEIF)的染色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儿IEIF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IEIF数目增加是否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遴选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对本中心171例超声提示胎儿孤立性心室内强光点(Isolated echogrnic intracardiac focus,IEIF)的染色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儿IEIF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IEIF数目增加是否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遴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因胎儿IEIF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71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101例,脐静脉穿刺70例,均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根据强光点的数目分为2组,一组为心室只有1个强光点即单个IEIF组,另一组为心室有2个或2个以上强光点即多个IEIF组。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最后用构成比来展示两组染色体异常的详细构成情况。结果单个IEIF组88例,染色体异常5例,其中核型异常3例,核型正常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异常2例,总检出率5.70%。多个IEIF组83例,染色体异常8例,其中核型异常1例,CNVs异常7例,总检出率9.64%。两组间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IF数目增加并不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但无论单个IEIF还是多个IEIF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都比较高,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IF 介入性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CMA CNVs
下载PDF
EGR-1和MMP-2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丁书军 黄丽霞 +1 位作者 熊雪 黄宁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40-42,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2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对照组)绒毛组织中EGR-1和MMP-2的表达...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2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对照组)绒毛组织中EGR-1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流产组中EGR-1、MMP-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R-1和MMP-2在早孕绒毛组织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早期妊娠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自然流产
下载PDF
126111例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及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欣荣 刘艳秋 +3 位作者 官慧珍 王枫 黄淑晖 杨必成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707-710,共4页
目的对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患病率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126111例新生儿,均通过串联质谱法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初筛阳... 目的对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患病率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126111例新生儿,均通过串联质谱法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初筛阳性患儿召回复查,对复查仍为阳性并结合其他生化指标为可疑遗传代谢病患儿进一步基因诊断。结果126111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3657例,阳性率2.9%;召回3498例,召回率95.66%,最终确诊遗传代谢病患儿59例,另外确诊5例母源性肉碱缺乏症和1例母源性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总患病率为1/1940。在确诊的65例遗传代谢病患者中,脂肪酸代谢障碍31例、氨基酸代谢异常19例、有机酸代谢异常8例、尿素循环障碍7例,涉及突变基因为SLC22A5、ACADS、PAH、MAT1A、PTS、SLC25A13等,发病率前三位分别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高苯丙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结论串联质谱技术能通过一次检验完成多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本研究提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进一步完善了遗传代谢病患儿相关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串联质谱 遗传代谢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江西地区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康 刘艳秋 +1 位作者 罗海艳 邹永毅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395-2398,共4页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发生率及类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328例无精症及624例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6个序列...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发生率及类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328例无精症及624例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的6个序列标记位点(STS)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0例已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并对检出AZFbc区域缺失的患者行进一步核型分析。结果952例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中检出91例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出率为9.56%(91/952),对照组无缺失病例检出。328例无精症患者检出68例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20.73%(68/328);624例严重少精症患者中23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3.69%(23/624)。10例AZFabc区缺失患者的核型结果1例为45,XO Turner综合征,1例为46,XY,Yqh-,其余8例为46,XX性反转综合征。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江西地区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及其类型,对无精及严重少精症患者的生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无精症 严重少精症
下载PDF
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脐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袁慧珍 刘艳秋 +2 位作者 周萍 王欣荣 黄淑晖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脐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576例脐血穿刺,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对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在脐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576例脐血穿刺,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576例脐血穿刺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共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78例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42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13.54%(78/57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78.20%(61/78),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1.80%(17/78);常染色体异常占66.67%(52/78),三体综合征占65.38%(51/78),其中最多的是21-三体综合征,占51.28%(40/78);性染色体异常占20.51%(16/78)。FISH结果与染色体核型结果一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发现,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21例,额外增加了3.65%(21/576)的异常检出率。QF-PCR检测发现,1例脐带血存在一定比例的母源污染,其他均无母体细胞污染。无法判断是否存在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其余与染色体核型结果一致。结论 联合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穿刺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江西地区997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变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饶慧华 刘艳秋 +2 位作者 黄淑晖 周吉会 杨必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发生率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方法根据流产次数将997对(1994例)自然流产夫妇分为4组:流产1次、2次、3次、≥4次,检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发生率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方法根据流产次数将997对(1994例)自然流产夫妇分为4组:流产1次、2次、3次、≥4次,检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变异率为13.94%(139/997),包括染色体多态83例,染色体畸变56例,其中平衡易位占总畸变的55.36%(31/56)。(2)流产1次夫妇中男性与女性染色体变异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产≥2次夫妇染色体结构异常与流产1次夫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4次夫妇染色体多态性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然流产3次以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增加,两者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OR=1.648,95%CI:1.163~2.334,P<0.05)。结论染色体易位是造成复发性流产的主要遗传因素,自然流产3次以内染色体畸变率与流产次数成正相关。对于RSA夫妇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流产≥4次的夫妇应关注染色体多态的遗传效应,评估再生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变异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自拟加味五子衍宗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卢婉 刘艳秋 +2 位作者 谭玲珑 张兆振 杨必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加味五子衍宗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男性不育门诊的肾气亏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 目的探究自拟加味五子衍宗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男性不育门诊的肾气亏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相同剂量克罗米芬的基础上口服自拟加味五子衍宗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精液参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及血清生殖激素[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和睾酮(T)]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及血清LH、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和血清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结论加味五子衍宗汤联合克罗米芬可提高少弱精症患者精液质量,调节生殖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汤 克罗米芬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孕期母体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人群的胎儿染色体结果分析
11
作者 王欣荣 刘艳秋 杨必成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932-935,共4页
目的对孕期母体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的胎儿染色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异常染色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1年两年因孕期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58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649例,脐静脉穿刺9例,均同时... 目的对孕期母体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的胎儿染色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异常染色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1年两年因孕期血清学唐氏筛查异常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58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649例,脐静脉穿刺9例,均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其中核型分析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和较大的结构异常,而CMA主要用于检测染色体较小的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微小缺失和重复,即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将检测出的异常染色体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组简称核型异常组,另一组为CNVs异常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组简称CNVs异常组。结果658例孕妇有74例染色体检测结果异常,检出率为11.25%,其中核型异常组为33例,占比约5.02%,而CNVs异常组为41例,占比约6.23%,明显高于核型异常组。结论孕期母体血清学筛查异常不仅对染色体数目异常和较大的结构异常有提示作用,对染色体较小的结构异常即CNVs提示作用似乎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筛查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CMA CNVs
下载PDF
孤立性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超声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异常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潘璐 袁慧珍 +3 位作者 黄婷婷 邹永毅 饶慧华 刘艳秋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产前超声筛查发现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166例胎儿,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微小异常或者结构异常分为孤立性组和非...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产前超声筛查发现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166例胎儿,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微小异常或者结构异常分为孤立性组和非孤立性组,行羊膜腔穿刺术后羊水标本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分析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166例鼻骨缺失或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羊水样本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检出率9.6%,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异常19例,检出率11.4%。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137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6例,检出率4.4%;非孤立性的鼻骨发育异常29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0例,检出率34.5%。孤立性组CMA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7例,检出率5.1%,非孤立性组CMA检出致病性CNVs 12例,检出率41.3%。结论孤立性的胎儿鼻骨发育产前超声筛查异常,其染色体核型及CMA异常合计发生率高达7.3%(10/137),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导后续优生干预;非孤立性的胎儿鼻骨发育产前超声筛查异常,染色体核型及CMA异常发生率更高,强烈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导优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发育异常 产前超声筛查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与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谭玲珑 黄婷婷 +1 位作者 邹永毅 刘艳秋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胎儿诊断为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病机制,为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因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肾脏回... 目的通过对胎儿诊断为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病机制,为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因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肾脏回声增强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的患者。经羊膜腔穿刺术及脐静脉血穿刺术收集标本,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CMA检测结果提示染色体17q12微缺失6例,缺失片段在1.42~1.91 Mb之间,其中有4例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提示胎儿双肾回声增强,1例提示胎儿左肾多囊肾发育不良,右肾回声增强,还有1例胎儿孕早期筛查NT3.9 mm,孕20周行彩超提示双肾回声增强。经遗传咨询,3例胎儿终止妊娠,3例胎儿已正常出生,目前跟踪随访。结论当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肾脏结构异常时,尤其是提示胎儿肾脏回声增强,建议行产前诊断排除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并提供详细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肾脏回声增强 产前诊断 染色体17q12微缺失综合征
下载PDF
胎儿游离DNA浓度低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4
作者 冯传欣 邹永毅 +1 位作者 阳彦 刘艳秋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
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通过对母体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的分析,广泛用于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胎儿游离DNA在母体血浆游离DNA总量中的比例(即cffDNA浓度)会影响NIPS的... 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通过对母体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的分析,广泛用于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胎儿游离DNA在母体血浆游离DNA总量中的比例(即cffDNA浓度)会影响NIPS的准确性,cffDNA浓度低(<4%)可导致NIPS检测失败。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会影响cffDNA浓度,但对影响因素还没有广泛的共识。此外,cffDNA浓度低可能反映早期胎盘异常并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此,分析cffDNA浓度低相关因素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可以为NIPS结果的解释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非整倍体 胎儿游离DNA 不良妊娠结局 遗传咨询
下载PDF
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指征与妊娠结局相关分析
15
作者 潘璐 黎俏 +2 位作者 邹永毅 饶慧华 刘艳秋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98-801,共4页
目的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异常(SCA)的产前诊断指征及影响胎儿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诊断确诊为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分析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与产前诊断指征关系及影响胎儿妊娠结局的因素... 目的分析胎儿性染色体异常(SCA)的产前诊断指征及影响胎儿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诊断确诊为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分析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与产前诊断指征关系及影响胎儿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胎儿性染色体异常151例,其中47,XXY最多,共42例(27.81%),其他依次为性染色体嵌合,47,XXX、47,XYY、45,XO、结构异常及48,XXXX。无创产前筛查(NIPT)是最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其次为高龄、超声软指标或结构异常、孕妇染色体异常及唐氏筛查高危。在151例胎儿SCA中,选择终止妊娠95例(62.91%),继续妊娠56例(37.09%),其中2例因超声胎儿结构畸形选择终止妊娠,1例孕期自发性早产,53例已足月分娩表型正常儿。在分娩的胎儿中,47,XYY最容易被接受(73.91%),其他依次是47,XXX(57.69%)、47,XXY(28.57%)、性染色体嵌合(24.24%)、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8.18%),48,XXXX及45,XO的胎儿均选择终止妊娠。45,XO与结构异常的胎儿易表现超声结构异常。结论NIPT是最常见的产前诊断指征,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或结构异常、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孕妇染色体异常均有助于SCA的胎儿检出,应建议行产前诊断;SCA的类型、嵌合比例高低、嵌合类型及超声表现是影响胎儿去留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指征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婷婷 黎俏 +2 位作者 袁慧珍 王欣荣 刘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 854例孕妇因不同指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有创性产前诊断...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 854例孕妇因不同指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有创性产前诊断,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结果 4 854例产前胎儿样本共检出848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7.47%,其中540例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11.12%。通过CMA检出15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或可能致病性CNVs,其中108例为染色体核型正常,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CMA增加检出2.22%致病或可能致病CNVs。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75例平衡重排携带者,而CMA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另发现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果不一致情况。结论 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胎儿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两种技术相互补充,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及准确的信息,为孕妇选择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精子数异常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和生殖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婉 刘艳秋 +2 位作者 袁慧珍 罗海艳 陆清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数异常男性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以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生殖激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优生优育咨询需生育指导的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生殖系统超声检查异常者... 目的探讨精子数异常男性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以及Y染色体微缺失与生殖激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优生优育咨询需生育指导的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生殖系统超声检查异常者排除在外。对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及生殖激素测定,对精子数异常的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精液分析共发现1379例患者存在精子数目异常,对异常者检测发现88例患者存在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占6.38%(88/1379)。AZF缺失患者的血清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AZF缺失患者的血清FSH还显著高于AZF未缺失的无精少精症患者(P<0.05)。其余生殖激素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和睾酮(T)无明显差异。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男性无精或严重少弱精,进而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与生殖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数异常 Y染色体微缺失 生殖激素
下载PDF
Pim2/c-Myc在弱精症生精细胞氧化应激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游雪云 刘艳秋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研究Pim2/c-Myc在正常人和弱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im2/c-Myc参与弱精症生精细胞氧化应激中的机制。方法采集76例弱精症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精液标本,通过分离精子,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精子Pim2/c-Myc蛋白表达,且采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Pim2/c-Myc在正常人和弱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im2/c-Myc参与弱精症生精细胞氧化应激中的机制。方法采集76例弱精症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精液标本,通过分离精子,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精子Pim2/c-Myc蛋白表达,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性氧(ROS)含量。结果弱精症患者组的精子Pim2/c-My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OS含量升高。结论弱精症患者精子Pim2/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且伴随活性氧含量的升高,导致了氧化应激损伤及精子活动力的下降,可能是弱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2 C-MYC 弱精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王欣荣 刘艳秋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ATA)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到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习惯性流产门诊就诊的126例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未孕妇女作为研究组,另126例无...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ATA)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到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习惯性流产门诊就诊的126例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未孕妇女作为研究组,另126例无不良孕产史且有正常生育史的非孕妇女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的TgAb,同时检测两组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核抗体(ANA)。结果研究组TgAb单独阳性率为2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8%(P<0.05),而两组中的A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RSA患者血清中,TgAb阳性率明显升高,是RSA独立的危险因素,结合ACA等免疫抗体的检查,可以相应提高对RSA的病因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复发性流产 抗心磷脂抗体 抗核抗体
下载PDF
极体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征患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佳 吴兴武 +6 位作者 田莉峰 陈格 黄志辉 辛才林 赵琰 刘艳秋 伍琼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极体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征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应用极体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枚卵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 目的探讨极体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征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应用极体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枚卵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分别顺序活检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和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PCR联合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极体和胚胎的致病变异携带状态,推断对应胚胎的致病性。为预防因囊胚培养失败造成无可移植胚胎的情况,在囊胚形成前对1枚致病性低的优质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此外,通过在夫妇双方以及特定基因型的极体和胚胎样本中对变异位点及其上下游1M区域内的17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连锁分析构建单体型。选择致病性低的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后进行产前诊断以及跟踪随访。结果成功获得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各6枚,其中11枚极体的变异位点检测成功。6枚胚胎中,1枚预测致病性低的胚胎在患者知情同意后于第4日(day 4,D4)玻璃化冷冻;1枚胚胎成功发育至囊胚,但致病性高;4枚胚胎囊胚培养失败。连锁分析成功构建出与致病变异紧密连锁的SNP单体型,胚胎单体型分析与Sanger测序结果吻合。移植致病性低的D4期冷冻胚胎,成功妊娠后,患者夫妇拒绝有创产前诊断。出生后新生儿随访未发现唇腭裂,脐血基因检测不携带致病变异。结论本研究利用卵母细胞极体测序的检测方法,为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成功阻断了该病向子代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der Woude综合征 新发变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极体测序 等位基因脱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