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贺爱民 陈文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2期119-120,123,共3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院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有价值的流行病学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6月临床标本1876份,2013年7~11月临床标本1870份。检测细菌阳性率。结果2013年2~6月间,我院血液、尿液以及呼吸道标本...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院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有价值的流行病学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6月临床标本1876份,2013年7~11月临床标本1870份。检测细菌阳性率。结果2013年2~6月间,我院血液、尿液以及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13.82%、39.18%、48.98%,均高于2013年7~11月间相同标本阳性率(9.59%、32.65%、4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79,P=0.0498;X^2=4.1968,P=0.0405;X^2=6.0739,P=0.0137)。两个时间段内痰液标本阳性率比较(20.54%vs1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36,P=0.8778)。结论分析不同时间段医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情况可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有意义的流行病学参考信息.同时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指导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腾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比对患... 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比对患者治疗前后感染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59.38%(57/96)]明显升高,中度[36.46%(35/96)]、重度感染率[4.16%(4/96)]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96%,高于对照组的92.70%(P<0.05)。结论 对于感染性疾病诊断,临床医师需要结合微生物检验结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将抗生素引入其中,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程度,对疾病进行积极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感染性疾病 疾病预防 诊断治疗 感染情况
下载PDF
连续检测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娟 周蕾 +2 位作者 付艳群 刘丹 万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52-2354,共3页
目的分析连续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该院收治的114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75例,普通型)与重症组(39例,重型、危重... 目的分析连续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该院收治的114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75例,普通型)与重症组(39例,重型、危重型);比较两组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L在重症COVID-19中的预测效能。结果重症组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水平分别为(0.65±0.08)、(0.48±0.03)mmol/L,均低于非重症组的(1.03±0.24)、(0.96±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预测重症COVID-19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95%CI:0.876~0.978)、0.950(95%CI:0.911~0.990)。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机体内的HDL呈异常低表达状态,连续检测HDL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重症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高密度脂蛋白 预测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代谢性指标的关系
4
作者 艾冬冬 张雨婷 +1 位作者 王腾勇 罗永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代谢性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不足组(62例)...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代谢性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不足组(62例)、维生素D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糖负荷1、2 h)、胰岛素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四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有差异单因素与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维生素D不足的危险因素。随访至患者妊娠,记录妊娠结局。结果维生素D不足组62例,维生素D正常组5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不足组的空腹、糖负荷1、2 h时血糖、HOMA-IR、FINS、TG、LDL-C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HOMA-β、ISI、HDL-C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空腹、糖负荷1、2 h时血糖、HOMA-IR、FINS、LDL-C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负相关(P<0.05),HOMA-β、ISI、HDL-C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空腹血糖(β=1.356,OR=3.881,95%CI=1.890~7.967)、FINS(β=1.633,OR=5.119,95%CI=1.186~22.091)、HOMA-IR(β=0.797,OR=2.219,95%CI=1.400~3.517)是维生素D不足的危险因素(P<0.05),HOMA-β(β=-0.613,OR=0.542,95%CI=0.310~0.945)、ISI(β=-1.413,OR=0.243,95%CI=0.067~0.882)是维生素D不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 胰岛素敏感指数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NAG-1在胃癌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聂胜峰 兰斌 +2 位作者 张军 曾志峰 丁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647-2648,2651,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活化基因-1(N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6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NAG-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的NAG-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χ2=47.186,P<...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活化基因-1(N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6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NAG-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的NAG-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χ2=47.186,P<0.05)。N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χ2=7.506,P<0.05)。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NAG-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NAG-1 mRNA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低、未分化(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G-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非甾体抗炎药活化基因-1
下载PDF
4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与CTnI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龚晓彬 谭立明 +1 位作者 姚海林 贺爱民 《江西医学检验》 CAS 2005年第6期557-558,6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AMI确诊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的测定为酶反应速率法及免疫胶体金层析法,分别使用美国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美迪公司产...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AMI确诊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的测定为酶反应速率法及免疫胶体金层析法,分别使用美国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美迪公司产品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8例AMI患者AST、CK、CK-MB、LD、α-HR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阳性率分别达到75%、96%、83%、94%、85%。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O.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8例AMI患者CTnI阳性39例,阳性率达81%,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X2检验,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③48例AMI患者血清CTnI的阴、阳组的心肌酶谱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肌酶谱与CTnI联合检测是AMI的较佳血清学诊断指标;其检测能更准确地把握病人的治疗时机,为临床抢救、治疗病人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酶谱 心肌肌钙蛋白 血清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人龈沟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小军 王腾勇 +3 位作者 刘新庆 徐速 朱俊红 刘瑞英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力作用下人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32例,根据远中移动的初始力随机分成2组(A和B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力作用下人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余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32例,根据远中移动的初始力随机分成2组(A和B组),每组16例,分别施加100g、250g的远中移动的初始力,在加力前0周及加力后1、2、4、6、8周分别收集患者GCF,采用ELISA方法测定GCF中MMP-2及TIMP-2的含量。结果 A组患者GCF中MMP-2和TIMP-2浓度在加力后均持续增高,于4周时升至高峰,6周开始逐渐下降,8周恢复至基线水平。B组患者GCF中MMP-2浓度在加力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浓度在加力后1周时已出现显著增高,于4周时升至高峰,6至8周持续维持在高水平。A组加力后各时间点GCF中MMP-2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而TIMP-2的浓度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MMP-2及TIMP-2参与了早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且对维持牙周组织健康及正畸牙的移动速度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龈沟液 龈沟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下载PDF
尿GAL、NAG、AAP及LAP联合检测在肾脏功能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姚海林 欧阳庆 周群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尿β-半乳糖苷酶(GA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联合检测对肾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GAL、NAG、AAP及LAP活性,同时进行肌酐(Cr)测定,计算酶活力与Cr比... 目的探讨尿β-半乳糖苷酶(GA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联合检测对肾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GAL、NAG、AAP及LAP活性,同时进行肌酐(Cr)测定,计算酶活力与Cr比值,以U/gCr表示。结果各组肾功损伤患者的GAL、NAG、AAP及LA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的肾功损伤GAL、NAG、AAP及LAP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肾功损伤早期,GAL、NAG、AAP及LAP的敏感性为93.8%、96.9%、92.5%、92.9%,特异性为96.7%、90.2%、90.8%、91.2%,准确性为96.1%、91.6%、91.1%、90.5%。结论尿GAL、NAG、AAP及LAP酶活性联合测定对肾脏功能损伤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功能损伤 GAL NAG AAP LAP
下载PDF
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龚晓彬 姚海林 贺爱民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6年第S1期597-598,共2页
目的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47例SLE确诊患者,ANA、抗ds-DNA测定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为散射比浊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7例SLE患者的ANA、抗ds-DN... 目的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47例SLE确诊患者,ANA、抗ds-DNA测定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为散射比浊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7例SLE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89.4%、76.6%,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意义。②47例SLE患者IgG、IgA、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均高于对照组,C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三者联合检测对SL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地提高SLE的诊断率,避免单项检测出现漏捡。三者联合检测,在提高SLE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腾勇 刘锦忠 +1 位作者 彭磊 张艳花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0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B组(病毒感染组)、C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分别18例、22例、24例。分别...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在危重患儿感染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B组(病毒感染组)、C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分别18例、22例、24例。分别检测PCT、CRP、WBC。结果 PCT、CRP、WBC水平3组中均以A组最高,C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高于CRP、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对危重患儿感染预测尤其是细菌诊断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危重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诊断炎症性肠病的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腾勇 刘锦忠 +1 位作者 张翠 艾冬冬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4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应用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5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都接受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结果研究组的ASCA检测阳性率... 目的分析讨论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应用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5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都接受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结果研究组的ASCA检测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nti-Omp C检测阳性率以及anti-I2检测阳性率等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nti-CBirl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应用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具有着准确、快捷以及简便等特点,可明显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各临床指标进行区分,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 诊断 炎症性肠病 anti-OmpC检测 anti-I2检测
下载PDF
SLE患者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晓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8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67例SLE确诊患者,ANA、抗ds-DNA测定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为散射比浊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SLE患者的ANA、抗ds-DN... 目的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67例SLE确诊患者,ANA、抗ds-DNA测定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为散射比浊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SLE患者的ANA、抗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1%、76.1%,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2)67例SLE患者IgG、IgA、IgM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均高于对照组,C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三者联合检测对SL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地提高SLE的诊断率,避免单项检测出现漏检。三者联合检测在提高SLE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福强 李晓斌 +2 位作者 朱建辉 贺爱民 陈文萍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情况,为防治ICU院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d的3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2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7例(26.7%)。其中APACHEII≥20分的147例患...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情况,为防治ICU院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d的3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2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7例(26.7%)。其中APACHEII≥20分的147例患者中发生院感76例(51.7%),APACHEII<20分的179例患者中发生院感11例(6.1%)。院感发生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7例感染者中,4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4%),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33例,占肺部感染中70.2%,21例为胃肠道感染(24.1%),泌尿道14例(16.2),全身感染5例(5.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5%)、鲍曼不动杆菌(26.4%)、铜绿假单胞菌(18.3%)、真菌(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肠杆菌(5.1%)、葡萄球菌(2.1%)、其他(0.9%)。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结论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情危重度、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相关;尽早控制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晓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6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并进行回顾性结果分析。结果①10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Ⅱ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0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并进行回顾性结果分析。结果①10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血清铜蓝蛋白结果为(0.18±0.09)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10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92例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结果降低阳性率为89.32%。结论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中,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是一项最有价值的检测项目,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最可靠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速率散射比浊法
下载PDF
机体炎症反应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单核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磊 贺爱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机体炎症反应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单核细胞(MO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来我院检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血清hs-CRP正常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比较白细胞计... 目的探讨机体炎症反应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单核细胞(MO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来我院检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血清hs-CRP正常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单核细胞分数。结果 hs-CRP升高组中有479例单核细胞分数升高,占95.8%;对照组中有485例单核细胞分数正常,占97.0%。结论单核细胞与hs-CRP有明显的相关性,单核细胞分数随着hs-CRP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 炎症 相关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与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联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晓琴 刘军华 胡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评估血清CEA、CA19-9与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62例胃癌患者和77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19-9、幽门螺杆菌抗体,并对其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 目的评估血清CEA、CA19-9与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62例胃癌患者和77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19-9、幽门螺杆菌抗体,并对其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0.05);分化较差组、浆膜浸润组及有淋巴转移组均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组、无浆膜浸润组及无淋巴转移组(P<0.01);且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幽门螺杆菌抗体可以将阳性率提高到93.5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幽门螺杆菌抗体对胃癌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抗体 CEA CA19-9
下载PDF
盆腔积血患者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晓琴 刘军华 胡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4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盆腔积血患者β-HCG定量定性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标体采集经腹部或后穹穿刺抽出盆腔积血(液)对β-HCG分别进行定量定性检测,并与患者静脉血清β-HCG定量,尿β-HCG定性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妊娠时,盆腔积血(液)β... 目的研究盆腔积血患者β-HCG定量定性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标体采集经腹部或后穹穿刺抽出盆腔积血(液)对β-HCG分别进行定量定性检测,并与患者静脉血清β-HCG定量,尿β-HCG定性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妊娠时,盆腔积血(液)β-HCG含量显著高于血清β-HCG,而宫内妊娠时,血清β-HCG含量仍显著高于盆腔积血(液)β-HCG,111例异位妊娠患者盆腔积血(液)定性检测准确性明显高于尿β-HCG定性准确性。结论对患者盆腔积血(液)β-HCG进行定量定性联合检测可大大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积血(液) 定量 定性
下载PDF
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欧阳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6期59-59,共1页
目的:探讨比较即时检查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为临床即时检测血糖仪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台即时检测(POCT)血糖仪测定指尖血和静脉全血,并同时应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浆葡... 目的:探讨比较即时检查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为临床即时检测血糖仪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台即时检测(POCT)血糖仪测定指尖血和静脉全血,并同时应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浆葡萄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对三种不同方式血糖指标测定结果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OCT血糖仪两部位血糖指标的测量结果均合格;偏倚率的比较,POCT血糖仪测定指尖血血糖指标的偏倚率小于静脉血组,且P<0.05。结论:即时检查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均较可以接受,但是指尖血样的血糖指标更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对比
下载PDF
新的稳定偶氮胂Ⅰ试剂测定血清镁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海林 刘绍珍 +1 位作者 黄金平 胡绍红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的稳定偶氮胂I试剂,用于测定血清镁的含量。方法采用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终点法测定,并与UVP2450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①测定波长,570nm为主波长,700nm为次波长;②稳定性,显色后30分钟内稳定;③... 目的探讨新的稳定偶氮胂I试剂,用于测定血清镁的含量。方法采用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终点法测定,并与UVP2450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①测定波长,570nm为主波长,700nm为次波长;②稳定性,显色后30分钟内稳定;③线性范围,在0.25~2.41mmol/L之间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1.006X+0.03,r2=0.9971:④回收率,98~101%之间;⑤精密度,批内3.1%,批间1.1%;⑥方法学比较,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Y=1.05X-0.06,r2=0.9900,相关良好。⑦在钙离子浓度为0.80~6.40mmol/L范围内,不受干扰;⑧稳定性,开盖后至少稳定3天。结论应用新的稳定偶氮胂I试剂进行血清镁的全自动分析测定,其抗干扰性、络合镁特异性、反应的灵敏度、精密度均良好。且试剂安全、稳定,适合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镁 试剂 临床应用 测定结果 方法学比较 终点法 原子吸收法 偶氮胂Ⅰ 波长 线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围治疗期肝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艺伟 黄伟珍 +2 位作者 黄勇 饶娟 刘锦忠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围治疗期肝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保肝、对症支持和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围治疗期肝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保肝、对症支持和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按照治疗预后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HBV-DNA、AST、ALT、GGT、TBIL、HA、PCⅢ、LN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治疗期肝功能检测能够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代偿期 肝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