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比较国务院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五个决定
1
作者 马妍 于秀玲 朱晓东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5期59-61,共3页
从1981年到2005年,国务院就环境保护工作共发布了5个重要决定,这些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比这五个决定的背景及内容,回顾我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新的动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1981年到2005年,国务院就环境保护工作共发布了5个重要决定,这些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比这五个决定的背景及内容,回顾我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新的动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务院 环境保护 决定 比较
下载PDF
太湖不同湖区无机氮转化潜力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巾 杨柳燕 +1 位作者 肖琳 杜宏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沉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和草型湖区(东太湖)水体中存在着强烈的硝化作用,NH4^+-N和NO3^--N含量之间...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沉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和草型湖区(东太湖)水体中存在着强烈的硝化作用,NH4^+-N和NO3^--N含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NH4^+-N质量浓度下降速率为0.08—0.19mg·L^-1·d^-1。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藻型湖区硝化速率高于草型湖区。NH4^+-N初始浓度越高则硝化速率也越高,不添加外源氮时硝化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藻型湖区的反硝化作用强于草型湖区。室内模拟试验20d后,沉积物中TN含量平均下降了3.7%,东太湖水样中平均下降26.7%,梅梁湾平均下降42.2%。湖泊沉积物是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场所。短期内DIN的转化潜力反映了不同湖区氮素转化速率,也反映了不同生态类型水体对湖泊氮素转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东太湖 DIN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污染底泥制备陶粒及除磷潜力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欣妍 魏儒平 杨柳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8-376,共9页
底泥疏浚能够有效解决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并提高水质,但后期底泥处置成为难题。为了合理处置污染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底泥陶粒,并回用于河道水体治理。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到底泥陶粒制备最优条件:烧结时间为14 ... 底泥疏浚能够有效解决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并提高水质,但后期底泥处置成为难题。为了合理处置污染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底泥陶粒,并回用于河道水体治理。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到底泥陶粒制备最优条件:烧结时间为14 min,烧结温度为1 025℃,Al_2O_3添加量w为8.10%。底泥陶粒吸附磷的试验结果表明,底泥陶粒吸附磷的热力学过程符合单层吸附的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底泥陶粒对磷最大吸附量为9.40 mg·g^(-1),底泥陶粒的磷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化学成分、扫描电镜、能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底泥陶粒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磷。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底泥陶粒具有吸附性能好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在河道水体治理中使用底泥陶粒可以解决疏浚底泥的处置问题,实现底泥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底泥 陶粒 资源化 响应面分析 除磷
下载PDF
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对苦草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芳 浦海清 +1 位作者 陈良燕 程树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8,共7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染毒对苦草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5~1.5 mg.L-1氧化亚铜可湿性粉... 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染毒对苦草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5~1.5 mg.L-1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对苦草染毒7 d,其叶片SOD、APX和POD活性明显升高,1.5 mg.L-1处理组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分别比助剂对照组升高49.0%、77.0%和39.0%,MDA含量极显著上升46.9%,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42.6%。染毒14 d后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回落,MDA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总叶绿素含量也有所回升。以0.1~1.0 mg.L-1氢氧化铜对苦草染毒7 d,1.0 mg.L-1处理组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和MDA含量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染毒14 d时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和MDA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总叶绿素含量回升。上述结果显示,在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引起的铜胁迫早期,苦草叶片抗氧化酶因过氧化应激响应而上升,膜脂出现一定程度过氧化损伤,叶绿素含量下降,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苦草对铜胁迫产生适应性,过氧化损伤得以缓解,叶绿素含量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氢氧化铜 苦草 抗氧化酶 丙二醛(MDA) 叶绿素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有机肥-化肥施用对水稻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芬 郭红岩 +2 位作者 喻小兵 彭立军 姚晶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51-55,113,共6页
依托中国水稻FACE平台(Free air CO_(2)enrichment),研究了化肥和5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2种施肥方式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环境大气+200μmol/mol)对水稻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铜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大气CO_(2)浓度升... 依托中国水稻FACE平台(Free air CO_(2)enrichment),研究了化肥和5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2种施肥方式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环境大气+200μmol/mol)对水稻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铜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抽穗期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和成熟期水稻子粒中锌含量,但显著降低了抽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抗氧化酶活性。5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处理下,对比正常大气CO_(2)浓度,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但降低了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和水稻子粒中铜和锌含量。因此,50%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有助于提高水稻对CO_(2)浓度升高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水稻 有机肥替代化肥 光合作用 重金属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沉水植物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艳丽 肖瑜 +2 位作者 潘慧云 伏彩中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7,70,共4页
沉水植物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含量为218.4 g.kg-1,脂肪含量为51.4 g.kg-1,多糖含量为37.6 g.kg-1,灰分含量为265.7 g.kg-1;氨基酸总量为147.6 g.kg-1(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为55.0g.kg-1;含有K、Ca、Cu、Fe、Zn、Mn、N... 沉水植物苦草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含量为218.4 g.kg-1,脂肪含量为51.4 g.kg-1,多糖含量为37.6 g.kg-1,灰分含量为265.7 g.kg-1;氨基酸总量为147.6 g.kg-1(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为55.0g.kg-1;含有K、Ca、Cu、Fe、Zn、Mn、Na、A l、Ba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K、Ca、Fe、Na含量分别高达60.5、10.9、16.3、12.7 g.kg-1。可见苦草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苦草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营养成分 资源化
下载PDF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孔德洋 石利利 +2 位作者 单正军 许静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1,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在光[照]度为2 370 lx、紫外辐[射]照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氨...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在光[照]度为2 370 lx、紫外辐[射]照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较易光解,半衰期为1.73 h;25℃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pH5.0、7.0条件下较难水解,推测其半衰期大于1 a,而在pH9.0条件下较易水解,半衰期为45.3 d,温度升高能加快其水解速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3、91.2和41.5 d,其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为微生物降解,降解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光解 水解 土壤降解
下载PDF
3种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对鱼类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兆利 陈海刚 +1 位作者 徐韵 孔志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采用斑马鱼、鲤鱼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胚胎发育试验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分别从生物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 采用斑马鱼、鲤鱼作为生物材料,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胚胎发育试验和鲤鱼肾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分别从生物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进行了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有生态学意义的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不大;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和阿散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72 h的EC50值分别为221.20和239.54 mg.L-1,具有明显的致畸效应;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喹乙醇和土霉素均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能引起鲤鱼肾细胞DNA的明显损伤,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阿散酸 土霉素 毒理效应 斑马鱼 鲤鱼肾细胞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雪莲 黄晟 +4 位作者 方昊 徐军 郭晓峰 陈旸 崔益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48,共6页
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从黄土高原5个地区土壤样品以及西峰剖面26个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以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针对黄土高... 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从黄土高原5个地区土壤样品以及西峰剖面26个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以揭示黄土高原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针对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特点进行DGGE试验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变性梯度为40%~70%,最佳电泳时间为17h(100V)。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呈现2种不同的群落结构,推测其成因可能与季风性气候引起的温湿环境变化及冰期有关。在夏季风加强而冬季风减弱的时期,气候温暖潮湿,风化成壤作用强烈,在DGGE图谱中表现为土壤样品条带多而密;反之,风化成壤作用较弱,在DGGE图谱中表现为条带少而疏。对洛川、西峰等5个地区土壤细菌Shannon—Weiner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Shannon—Weiner指数受条带亮度及迁移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PCR—DGGE
下载PDF
阿特拉津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小花 肖铭 +1 位作者 潘慧云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实验室内利用MA培养液培养,通过测定藻生长量和叶绿素a含量,研究不同浓度下的阿特拉津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生长的影响,并以藻细胞数表示的最大比生长率为指标,评价2种... 在实验室内利用MA培养液培养,通过测定藻生长量和叶绿素a含量,研究不同浓度下的阿特拉津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生长的影响,并以藻细胞数表示的最大比生长率为指标,评价2种藻对阿特拉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0.001~5.000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阿特拉津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表现出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且阿特拉津对四尾栅藻的刺激效应明显大于铜绿微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比生长率
下载PDF
水和土壤中磺胺和激素类药物的同时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传斌 王娜 +2 位作者 孔德洋 单正军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建立了一种水和土壤中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唑6种磺胺类药物和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乙烷雌酚6种激素类药物同时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水样过滤后使用Oasi... 建立了一种水和土壤中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唑6种磺胺类药物和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乙烷雌酚6种激素类药物同时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水样过滤后使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富集;土壤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ASE)之后过OasisHLB小柱净化富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分别以乙腈和1 mL.L-1甲酸溶液、乙腈和1 mL.L-1氨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磺胺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7.4%~103.6%和58.2%~80.0%,激素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4.8%~101.8%和62.8%~79.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3%。水和土壤中磺胺的检测限分别为0.11~0.24 ng.L-1和0.01~0.02 ng.g-1,激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31~2.14 ng.L-1和0.03~0.21 ng.g-1。用上述方法检测宿迁某典型养殖场周边的地表水和土壤,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磺胺和激素类药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激素 土壤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析方法
下载PDF
硝基苯对3种中国土著水生生物的毒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志刚 张志生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3种我国代表性土著生物为对象,通过半静态试验研究了硝基苯暴露对这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3种我国代表性土著生物为对象,通过半静态试验研究了硝基苯暴露对这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rimmed Spearman-Karver(TSK)法得到硝基苯的急性毒性ρ(96 h,LC50)分别为:林蛙蝌蚪,117.04 mg.L-1;中华圆田螺,104.23 mg.L-1;日本沼虾,0.033 7 mg.L-1。基于ρ(96 h,LC50)值,取0.01为安全系数,安全浓度ρs分别为:林蛙蝌蚪,1.17 mg.L-1;中华圆田螺,1.04 mg.L-1;日本沼虾,0.34μg.L-1。3种受试生物对硝基苯毒性反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日本沼虾中华圆田螺>林蛙蝌蚪。对照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硝基苯对日本沼虾属于剧毒物质,而对林蛙蝌蚪和中华圆田螺则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中国林蛙蝌蚪 中华圆田螺 日本沼虾 急性毒性
下载PDF
5种水培蔬菜对金属元素富集水平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源高 陈开宁 +1 位作者 戴全裕 孔志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检测分析了5种水培蔬菜中4种常量金属元素、18种稀有金属元素以及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对照组陆生蔬菜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评价水培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染水体中水培蔬菜的金属元素富集水平是不同的。常量金属元素平... 检测分析了5种水培蔬菜中4种常量金属元素、18种稀有金属元素以及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对照组陆生蔬菜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评价水培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染水体中水培蔬菜的金属元素富集水平是不同的。常量金属元素平均富集系数为2~150倍;稀有元素平均富集量总体上高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大多在10倍左右,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两者均在同一水平,低于国家2001年10月1日执行的蔬菜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蔬菜 金属元素 富集水平 食用安全性
下载PDF
水生植物压滤液厌氧发酵条件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奕 杨柳燕 +2 位作者 肖琳 顾宇飞 蒋丽娟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nuttalli)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以及挺水植物喜旱莲子草(Al 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压滤液为发酵原料,在中温批量液态发酵条件下,研究厌氧污泥接种量和不同氮添加水平对产气能力的影响。结... 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nuttalli)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以及挺水植物喜旱莲子草(Al 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压滤液为发酵原料,在中温批量液态发酵条件下,研究厌氧污泥接种量和不同氮添加水平对产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10d,污泥接种量为200mL·L-1时,获得的产气量最大,为863.2mL,所产气体中甲烷含量为720~750mL·L-1,发酵液的CODCr最大去除率为90%。添加1g·kg-1尿素-氮可促进3种水生植物压滤液的发酵产气,使微齿眼子菜、伊乐藻和喜旱莲子草的压滤液发酵产气量分别提高2%,10%和30%,说明尿素-氮对喜旱莲子草压滤液发酵产气的促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压滤液 厌氧发酵 沼气
下载PDF
源于大气的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臣辉 刘文龙 +1 位作者 陆根法 张爱红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用开顶式熏气罩熏气的方法,研究了气源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源氟主要分布于水稻叶片中,根含氟量不受气源氟的影响;籽粒含氟量取决于籽粒器官形成后空气氟浓度,与籽粒器官形成前的空气氟浓度无关;糙... 用开顶式熏气罩熏气的方法,研究了气源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源氟主要分布于水稻叶片中,根含氟量不受气源氟的影响;籽粒含氟量取决于籽粒器官形成后空气氟浓度,与籽粒器官形成前的空气氟浓度无关;糙米氟含量与水稻抽穗齐穗后所暴露的氟剂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空气污染 水稻 籽粒 器官 分布
下载PDF
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丽娜 宋炜 +3 位作者 肖琳 王勤 杨柳燕 蒋丽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 通过设置8/16、12/12、16/8不同光暗比,分析了附生细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 onassp.)磷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越长,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快,16 h光照下的比增长速率为8 h光照下的1.6倍。铜绿微囊藻的快速生长促进了附生细菌中磷的释放;藻细胞增殖越快,附生细菌释放的磷越多。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末,8、12、16 h光照下附生细菌磷含量分别降至对数生长初期的87.8%、78.6%和64.9%。铜绿微囊藻对附生细菌磷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藻细胞生长对磷的消耗再吸收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附生假单胞菌 光照时间
下载PDF
蚯蚓堆制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产气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星星 郑正 +1 位作者 杨世关 陈广银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4-296,共3页
针对高浓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存在酸化现象,采用蚯蚓堆制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VS浓度(8%)的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高于低VS浓度(6%)的产气量,但是高VS浓度在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酸积累,进而出现酸化现象,酸化... 针对高浓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存在酸化现象,采用蚯蚓堆制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VS浓度(8%)的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高于低VS浓度(6%)的产气量,但是高VS浓度在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酸积累,进而出现酸化现象,酸化对发酵产气有阻抑作用;蚯蚓堆制预处理后的秸秆在厌氧发酵产气过程中产气比较稳定,pH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不会出现酸化现象,但累计产气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蚯蚓堆制 沼气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喹乙醇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娜 单正军 +3 位作者 葛峰 陈传斌 焦少俊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2-737,共6页
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的大量使用,使其成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对兽药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而我国在兽药的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依然处于盲区。喹乙醇是我国畜禽和水产... 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的大量使用,使其成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对兽药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而我国在兽药的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依然处于盲区。喹乙醇是我国畜禽和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兽药添加剂。采用欧盟经典的兽药生态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喹乙醇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中的预测暴露浓度分别为0.313~2.68 mg·kg-1、0.928~10.2 mg·L-1和0.281~3.10 mg·L-1,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200 mg·kg-1、0.5 mg·L-1和0.5 mg·L-1,预测生态风险分别为<1.34×10-2、1.856~20.4和0.562~6.20。可见,对于喹乙醇的风险管理要将重点放在降低其水生生态风险上。因此,兽药的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可以为兽药的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生态风险评估 暴露评估 效应评估 风险表征 喹乙醇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与阿特拉津复合染毒对鲤鱼的组织病理学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锦林 时玥 +3 位作者 杨柳燕 单正军 王晓蓉 卜元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以中国淡水环境中常见的鲤鱼(Cyprinus carpio)为对象,考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与阿特拉津单一和复合染毒对鲤鱼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两种非基线毒物MC-LR和阿特拉津共同作用能引起鲤鱼肝脏和鳃组织产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以中国淡水环境中常见的鲤鱼(Cyprinus carpio)为对象,考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与阿特拉津单一和复合染毒对鲤鱼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两种非基线毒物MC-LR和阿特拉津共同作用能引起鲤鱼肝脏和鳃组织产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1μg.L-1MC-LR和5μg.L-1阿特拉津复合染毒使肝组织中央静脉血管内皮破裂,胰腺泡破裂,出现显著的溶血现象,肝细胞空泡化变性更明显,细胞核高度浓缩;鳃组织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复合染毒使鲤鱼鳃组织多个部位病理学变化更为严重,尤其是鳃小片排列更加疏松且凌乱,上皮细胞边界更加模糊,细胞破损严重;此外,5μg.L-1MC-LR和5μg.L-1阿特拉津共同作用还可诱导鲤鱼肝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凋亡。该研究阐明了水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共存对鱼类的潜在风险,可为环境污染物安全阈值的确定和污染物水生态风险评价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阿特拉津 鲤鱼 组织病理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葡萄糖对芽孢杆菌降解水体中4,4'二溴联苯醚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琼 武俊 杨柳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8-721,共4页
为了探究4,4'-二溴联苯醚(BDE-15)在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室内利用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BDE-15进行生物降解试验,并研究了外加碳源和高初始浓度BDE-15对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 为了探究4,4'-二溴联苯醚(BDE-15)在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室内利用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BDE-15进行生物降解试验,并研究了外加碳源和高初始浓度BDE-15对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条件下芽孢杆菌能降解水体中BDE-15,4 d后菌株对BDE-15的降解率为28%,再次添加葡萄糖可提高降解率至55%。高质量浓度(50 mg·L-1)BDE-15能抑制芽孢杆菌生长,并显著影响菌株对BDE-15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溴联苯醚 芽孢杆菌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