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污染对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的风化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飞高 汤剑 高士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39,49,共5页
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是重要文物遗迹六朝石刻之一,其表面风化严重。探讨了麒麟石刻的风化原因,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作了测试。结果表明,麒麟石刻属于石灰岩,主要由方解... 南京市麒麟镇麒麟石刻是重要文物遗迹六朝石刻之一,其表面风化严重。探讨了麒麟石刻的风化原因,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作了测试。结果表明,麒麟石刻属于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石英组成;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麒麟石刻的外表面层、断面层和内部新鲜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其外表面层和断面层加入了环境中某些污染成分。对麒麟石刻附近的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离子色谱分析了空气中TSP的水溶性元素和雨水中主要化学物质和元素。结果显示,NO2和TSP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雨水pH均值为4.7,麒麟石刻附近道路扬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南京市 麒麟石刻 风化
下载PDF
我国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曲常胜 毕军 +2 位作者 黄蕾 李凤英 杨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为评估我国省域环境风险状况,构建了由危险性指标和脆弱性指标两大类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是由评价区域、指标和时间构成的三维时序立体数据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时间序列中对象的属性不断变化... 为评估我国省域环境风险状况,构建了由危险性指标和脆弱性指标两大类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是由评价区域、指标和时间构成的三维时序立体数据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时间序列中对象的属性不断变化,需要对各环节实行动态化处理。为此,引入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确定时间权向量,实现了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近5年环境风险状况的动态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将评价区域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展示了我国的环境风险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各区域具体特点,为区域环境风险削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动态综合评价 TWOA 聚类 危险性 脆弱性
下载PDF
粉煤灰漂珠负载Bi_2WO_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进 崔皓 翟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漂珠(fly ash cenospheres,FACs)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新颖的漂珠负载Bi2WO6复合材料(Bi2WO6/FAC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技术对其进行...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漂珠(fly ash cenospheres,FACs)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新颖的漂珠负载Bi2WO6复合材料(Bi2WO6/FAC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数据显示了正交相Bi2WO6的特征衍射峰。DRS结果证实了引入FACs后Bi2WO6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评价了Bi2WO6/FAC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2WO6/FACs的光催化性能优于纯Bi2WO6的,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为后者的2.4倍。尤其是由于漂珠质轻中空的特性,Bi2WO6/FACS复合光催化剂可长时间漂浮于水面,既能充分吸收光能,又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和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Bi2WO6 粉煤灰漂珠 可见光
下载PDF
纳米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有机氯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斯 王晓栋 +4 位作者 高树梅 秦良 季力 杨旭曙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5,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氯代芳香烃及衍生物、氯代脂肪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氯化物领域的研究情况,简要分析了纳米双金属体系的还原脱氯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并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纳米双金属 还原脱氯 有机氯化物
下载PDF
氯氰菊酯与铜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旸 朱嵬 +2 位作者 孙成 肖琳 杨柳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3-679,共7页
采用常规手段研究了土壤在受氯氰菊酯、铜及二者复合污染后土壤呼吸率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采用了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与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复合污染更能促进微生物... 采用常规手段研究了土壤在受氯氰菊酯、铜及二者复合污染后土壤呼吸率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采用了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铜与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复合污染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呼吸率的增加,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两种污染物分别单独作用时,铜对微生物的胁迫更大,有铜组和无铜组在DGGE条带上差异较大,Shannon指数上也有明显不同。当铜的浓度较高时,加入高浓度的氯氰菊酯在较长的时间后(60d)对土壤呼吸作用、微生物量碳有一定影响,可能高浓度氯氰菊酯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高浓度铜对微生物的胁迫,而微生物群落并无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氯氰菊酯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芳香族化合物的催化硝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梅光泉 熊知行 郑寿荣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芳烃的硝化反应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有机化学反应之一,随着绿色化学的兴起,采用固体酸催化芳烃硝化研究增多.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固体酸催化芳烃的硝化反应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芳烃 硝化 催化 固体酸催化剂
下载PDF
微塑料圈:环境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载体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季梦如 马旖旎 季荣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23期19-27,共9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表面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环境,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MPs上微生物膜的形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生物膜中包含外来物种和病原体,因此MPs的媒介潜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表面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环境,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MPs上微生物膜的形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生物膜中包含外来物种和病原体,因此MPs的媒介潜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关于微生物膜的最新研究,综述了微生物膜的形成、组成、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和MPs对微生物的载体作用等,并提出了未来微塑料及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生物 载体作用 迁移
下载PDF
城市与城市群气候变化适应的机制、策略与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瑞 马向原 +1 位作者 张炜程 刘蓓蓓 《环境保护》 CSSCI 2023年第23期34-38,共5页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给城市建设及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城市与城市群通过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可加强风险识别与管理,增强系统韧性,有效减缓气候导致的多维不利影响。本文阐释了以城市与城市群为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给城市建设及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城市与城市群通过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可加强风险识别与管理,增强系统韧性,有效减缓气候导致的多维不利影响。本文阐释了以城市与城市群为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城市与城市群气候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分析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综合治理5个维度的适应策略,并基于区域异质的气候风险特征提出了典型城市群的适应方案,为我国城市与城市群气候韧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 城市与城市群 系统韧性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厦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6
9
作者 魏婷 朱晓东 李杨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12-6320,共9页
针对港湾地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快速、大规模变化等特征,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厦门市生态系统健康(1996~2006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避免了主观判断健康标准的不确定性。研究结... 针对港湾地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快速、大规模变化等特征,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厦门市生态系统健康(1996~2006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同时避免了主观判断健康标准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趋势走线第1个拐点出现在1999年,主要反映出大范围、高强度的填海造地,破坏森林植被等生态干扰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2)厦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趋势走线第2个拐点出现在2001年,主要受其海湾型生态城市重大战略转变的影响;(3)突变级数法捕捉到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厦门生态系统短期、快速的突变过程,更为客观地揭示出其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生态系统健康 突变级数法 突变模型 厦门
下载PDF
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军状 罗兴章 +1 位作者 郑正 苏东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6,共6页
对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蚯蚓同化容量与污染负荷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与运行方式,并据此进行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水力负荷1m3/(m2.d)、湿干比... 对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蚯蚓同化容量与污染负荷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与运行方式,并据此进行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水力负荷1m3/(m2.d)、湿干比(布水时间和落干时间之比)1∶3、蚯蚓负荷(以单位体积填料中蚯蚓的质量计)12.5g/L的条件下,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可行性与高效性,单级系统的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在81%、66%、82%和89%左右。改进蚯蚓床填料、设计通风结构和采取适宜运行方式,是蚯蚓生态滤池成功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三大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生态滤池 农村生活污水 表面水力负荷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磁性Fe3O4@SiO2@ZrO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文娟 张海鹏 +2 位作者 韩玉香 郑寿荣 许昭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26-2732,共7页
合成了以Fe3O4为核,以SiO2为壳的磁性纳米微粒(Fe3O4@Si O2),并采用沉淀沉积法将ZrO2包覆到材料表面。通过XRD、TEM、VSM、ζ电位、XPS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Fe3O4@SiO2@ZrO2上沉积了氧化锆纳米颗粒,具有超顺... 合成了以Fe3O4为核,以SiO2为壳的磁性纳米微粒(Fe3O4@Si O2),并采用沉淀沉积法将ZrO2包覆到材料表面。通过XRD、TEM、VSM、ζ电位、XPS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Fe3O4@SiO2@ZrO2上沉积了氧化锆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从水中快速分离。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沉积Zr O2使得材料对磷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随着沉积量的增大吸附量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速率随磷酸盐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磷酸盐吸附量随溶液p 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几乎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锆 磷酸盐 吸附 水污染控制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和牛奶中三种四环素类药物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庄园 彭英 +3 位作者 赵永刚 何欢 孙成 杨绍贵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6,共6页
以土霉素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建立了选择性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奶和水样中四环素、盐酸土霉素和金霉素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将0.1mmol盐酸土霉素在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备分子印迹预聚... 以土霉素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建立了选择性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奶和水样中四环素、盐酸土霉素和金霉素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将0.1mmol盐酸土霉素在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备分子印迹预聚合液,将经多巴胺处理后的不锈钢丝前端1-2cm置入其中,制备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3mL牛奶和水样经涂层萃取50min、解析5min,乙腈-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3)作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涂层对四环素类目标物的特异性选择明显优于非印迹涂层。三种目标抗生素在100-1 000μg/L(牛奶)和10-1 000μg/L(水样)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9以上,四环素、盐酸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检出限(S/N=3)为40-80μg/L(牛奶)和5-10μg/L(水样);加标水平为500μg/L时,回收率范围97.8%-109.0%,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5.3%-8.2%(牛奶),3.7%-6.4%(水样)。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绿色环保、选择性好、精密度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牛奶和水样中上述三种四环素的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四环素 水和牛奶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降解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曦曦 张继彪 +3 位作者 郑正 王卫平 冯景伟 王联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5-679,共5页
本实验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法降解水溶液中的双氯芬酸钠,考察了初始浓度、Fe2+、腐植酸、硝酸根离子对双氯芬酸钠降解的影响,及降解过程中溶液TOC含量和UV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的... 本实验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法降解水溶液中的双氯芬酸钠,考察了初始浓度、Fe2+、腐植酸、硝酸根离子对双氯芬酸钠降解的影响,及降解过程中溶液TOC含量和UV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对于初始浓度为10mg.l-1、20mg.l-1和30mg.l-1的双氯芬酸钠,降解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影响因子腐植酸和硝酸根离子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双氯芬酸钠的降解率,但相同实验条件下,亚铁离子的添加抑制了双氯芬酸钠的降解,当Fe2+添加量为1.0mmol.l-1时,双氯芬酸钠的降解率仅为74.94%.降解过程中溶液TOC的含量减少缓慢,TOC残留含量仅从13.69mg.l-1降为11.1mg.l-1,可见双氯芬酸钠的矿化程度不高,而双氯芬酸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吸收波段递减,介质阻挡放电对双氯芬酸钠有稳定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介质阻挡放电 降解率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模拟酸雨对石刻的腐蚀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剑 徐飞高 高士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60,共4页
采用pH值分别为5.6,4.5和3.0的人工模拟酸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具有相同成分的石材进行降雨侵蚀实验,测定了不同pH值下的腐蚀速率.同时,运用XRD和SEM分析酸雨腐蚀的规律.结果表明:酸雨侵蚀首先发生在颗粒间隙处;pH值愈低,腐蚀愈严重;酸... 采用pH值分别为5.6,4.5和3.0的人工模拟酸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具有相同成分的石材进行降雨侵蚀实验,测定了不同pH值下的腐蚀速率.同时,运用XRD和SEM分析酸雨腐蚀的规律.结果表明:酸雨侵蚀首先发生在颗粒间隙处;pH值愈低,腐蚀愈严重;酸雨腐蚀后,石材表面碳酸钙流失严重,其它成分相对富集在表面,而且改变了其原来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酸雨 腐蚀
原文传递
4种湿地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文杰 许兴原 +3 位作者 何欢 祝栋林 胥瑞晨 孙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13-6319,共7页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植物类型的选择,可能会造成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发生很大差异。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千屈菜和水葱)在水平潜流、垂直上行流和下行...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植物类型的选择,可能会造成人工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净化效果发生很大差异。研究了4种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千屈菜和水葱)在水平潜流、垂直上行流和下行流人工湿地中对人工合成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去除率的季节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类型在不同湿地类型中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可以达到最佳污水净化效果的启动条件。结果表明:香蒲在垂直下行流湿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5.55%;水葱在垂直上行流湿地去除TN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57.52%,香蒲在垂直上行流湿地去除TP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 垂直上行流 垂直下行流 植物筛选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分子对接结合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用于雌激素类化合物活性预测和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旭曙 王晓栋 +3 位作者 季力 李荣 孙成 王连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735-2741,共7页
雌激素类化合物通过干扰人和野生动物正常内分泌的功能,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雌激素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机理和活性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以44个结构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雌激素受体(α亚... 雌激素类化合物通过干扰人和野生动物正常内分泌的功能,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雌激素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机理和活性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以44个结构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雌激素受体(α亚型)结构的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研究雌激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对雌激素化合物活性进行预测,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R2=0.965,Q2LOO=0.599,R2pred=0.825).并且阐明了影响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揭示了受体结合腔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以及这些氨基酸残基与配体化合物作用的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化合物 受体结构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QSAR)
原文传递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水中3,4-二氯苯胺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卫平 郑正 +3 位作者 罗艳 徐志荣 冯景伟 张继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4-529,共6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来处理水中3,4-二氯苯胺(3,4-DCA),考察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金属离子(Fe2+、Cu2+)浓度、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对3,4-DCA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降解产物及可能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方法...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来处理水中3,4-二氯苯胺(3,4-DCA),考察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金属离子(Fe2+、Cu2+)浓度、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对3,4-DCA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降解产物及可能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对3,4-DCA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3,4-DCA初始浓度为30mg·L-1,放电功率为80W,空气流量为1L·min-1时,放电处理6min后3,4-DCA的去除率可达92.5%.增加空气流量能显著地提高3,4-DCA的去除率,添加亚铁离子(Fe2+)浓度和光催化剂TiO2均能提高3,4-DCA的去除率,且存在最佳添加量值.介质阻挡放电方法对3,4-DCA的降解去除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发现,反应主要为脱氯、脱氨基和苯环开环反应,二氯乙烯为其主要的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3 4-二氯苯胺 去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