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高校环境与资源类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实践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森 张建英 史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265,272,共4页
该文立足"双一流"背景下新工科和新农科对环境与资源类实验室建设要求,依据化学品分类、采购、使用和保管等化学品全过程安全监管原则,结合环境与资源类化学品管理的自身实践,提出并践行了责任制、信息化、集约式的闭环减量... 该文立足"双一流"背景下新工科和新农科对环境与资源类实验室建设要求,依据化学品分类、采购、使用和保管等化学品全过程安全监管原则,结合环境与资源类化学品管理的自身实践,提出并践行了责任制、信息化、集约式的闭环减量消危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三年的实践,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实验室安全 化学品管理
下载PDF
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彭红云 杨肖娥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讨论了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环境质量特征、复合区环境修复特异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复合区环境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原理与技术、复合区生态修复工程产品开发技术及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复合区土壤环境污染的实用修复技术研发及粮食... 讨论了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环境质量特征、复合区环境修复特异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复合区环境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原理与技术、复合区生态修复工程产品开发技术及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复合区土壤环境污染的实用修复技术研发及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生产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 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潜在风险与管控对策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森 张银珠 +2 位作者 冯建跃 俞欢军 倪吾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139,共3页
实验室环境安全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系统分析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内涵的前提下,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在基础设施、实验操作过程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提出了实验室环境安全条件建设—师生安全意识提升—... 实验室环境安全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系统分析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内涵的前提下,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在基础设施、实验操作过程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提出了实验室环境安全条件建设—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实验废弃物减量消危的对策措施,能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环境安全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利用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 被引量:92
4
作者 方云英 杨肖娥 +1 位作者 常会庆 濮培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7-412,共6页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d,凤眼莲生...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d,凤眼莲生长速度快,覆盖面积从100m2增加到470m2;44d后,覆盖面积达到65%,处理围区的水质最佳,总氮(TN)、铵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浓度最低,透明度达到1.7~1.8m(水底).10月份后,处理围区水体总磷(TP)维持在0.1mg.L-1左右.处理围区透明度提高后,伊乐藻逐渐成为优势种(覆盖面积达到总水域的1/3),在净化水质、维持水质理化性质稳定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作用显著.表明水生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控制浮游植物增长,是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伊乐藻 总氮 总磷 透明度
下载PDF
泥炭保护紫花苜蓿根系对柴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忠强 刘婷婷 +2 位作者 孟宪民 王升忠 吴良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1-425,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观察了泥炭保护根系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处理的紫花苜蓿在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土壤中柴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探讨了利用泥炭保护根系措施清除土壤柴油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泥炭保护根系处理有利于紫花苜... 采用盆栽试验,观察了泥炭保护根系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处理的紫花苜蓿在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土壤中柴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探讨了利用泥炭保护根系措施清除土壤柴油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泥炭保护根系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发育,能促进根系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并显著提高根区土壤柴油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紫花苜蓿 根系保护 根系形态 柴油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芘污染土壤修复及植物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兆霞 凌婉婷 +1 位作者 高彦征 王经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8-1185,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促进供试植物对土壤中芘的吸收,并且显著提高三叶草根的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根和茎叶的芘积累量,但对辣椒根和茎叶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度"不同有关。接种AMF土壤中芘的削减率高于普通植物修复,但植物吸收积累对修复的贡献率小于0.2%;因此推测,AM作用下良好的根际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提高,进而对土壤中芘降解的促进可能是菌根修复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多环芳烃 植物吸收 土壤 菌根修复
下载PDF
耐镉菌联合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慧芳 王京文 +2 位作者 孙吉林 李丹 张奇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9,共9页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耐镉菌联合超积累景天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耐镉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可活化土壤中难溶态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铁锰结合态镉的活化效果较好,而耐镉菌对残渣态镉的活化能力较...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耐镉菌联合超积累景天植物吸收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耐镉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可活化土壤中难溶态镉,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铁锰结合态镉的活化效果较好,而耐镉菌对残渣态镉的活化能力较好;土壤中潜在可利用态镉转化为活性态镉后可通过贝洋棒(BY棒)或栽培超积累植物来吸收;在耐镉菌与景天植物的联合修复中,伴矿景天所吸收的镉远高于凹叶景天和东南景天的联合修复效果,且修复后土壤的酶活性强,微生物数量丰富。可见,耐镉菌与伴矿景天的联合修复是一种可行的镉污染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镉形态 耐镉菌 超积累植物 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香薷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彭红云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5-199,共5页
土壤铜污染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铜污染土壤中有机质、Fe/Al氧化物对铜的专性吸附,是影响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原生植物修复材料如海州香薷、鸭跖草、酸模、紫花香薷在国内铜污染土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 土壤铜污染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铜污染土壤中有机质、Fe/Al氧化物对铜的专性吸附,是影响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原生植物修复材料如海州香薷、鸭跖草、酸模、紫花香薷在国内铜污染土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采用海州香薷开展铜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已从实验室水培、盆栽试验的生长反应特性、耐及解铜毒的生理生化反应,进展到室外大田修复的示范工程及技术推广阶段。紫花香薷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上,也有修复前景。开展植物修复材料的产后处置研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增大植物修复材料价值,对加强植物修复工程的示范和推广步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污染 海州香薷 紫花香薷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泥炭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和展望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忠强 刘婷婷 +2 位作者 王升忠 孟宪民 吴良欢 《科技通报》 2007年第2期277-281,共5页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转化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是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植物和微生物优良的生长载体,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微生物培育,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废气吸附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泥...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长期积累转化形成的有机矿产资源,是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天然的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植物和微生物优良的生长载体,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微生物培育,重金属去除、有机物降解,废气吸附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综述泥炭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并探讨泥炭作为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法衔接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泥炭属性 环境修复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城郊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兴涛 叶碎高 +2 位作者 张丽萍 聂国辉 张锐波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对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明显,进而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研究从郊区与城区物质、能量循环和生态功能联系着手,分析了城郊水土流失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所...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对城区及其周边地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明显,进而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本研究从郊区与城区物质、能量循环和生态功能联系着手,分析了城郊水土流失的特性和环境影响,根据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城郊水土流失强度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城郊生态整体观考虑,讨论了城区与郊区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城郊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带设想;并结合特殊的区位功能分区和生态功能链,对城郊各功能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生态优化设计。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多功能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水土保持 城市生态环境 互动效应 评价体系 切入点
下载PDF
复合钝化剂施用水平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巩龙达 陈凯 +3 位作者 李丹 蔡梅 王京文 张奇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了探究复合钝化剂M(石灰、沸石、钙镁磷肥和生物质炭质量配比为71∶23∶5∶1)不同施用量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利用2年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复合钝化剂(CK)作为对照,研究添加0.1%、0.2%、0.5%复合钝化剂(分别记为MR1、MR2、M... 为了探究复合钝化剂M(石灰、沸石、钙镁磷肥和生物质炭质量配比为71∶23∶5∶1)不同施用量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利用2年的大田试验,以不施用复合钝化剂(CK)作为对照,研究添加0.1%、0.2%、0.5%复合钝化剂(分别记为MR1、MR2、MR3)和0.5%石灰(LM)处理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钝化剂主要通过增加土壤pH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其3种施用量均能维持或增加作物的产量,且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秸秆和籽粒Cd含量。与CK相比,MR1、MR2、MR3和LM处理的水稻秸秆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11.9%、10.7%、20.5%和19.5%,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42.9%、57.1%、71.4%和72.1%,且各处理水稻籽粒Cd含量均低于0.2 mg/kg,都达到了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复合钝化剂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籽粒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水稻对Cd的转运能力。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钝化剂的不同施用水平均可增加土壤细菌数量,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与LM处理相比,MR2处理的细菌数量增加了43.6%,MR3处理中革兰氏阳性菌数量明显增加,达56.5 nmol/g。总体来看,与单一施用石灰相比,0.2%的复合钝化剂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且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结构多样性,说明其对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的同时维持了土壤生态健康,可用于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钝化剂 水稻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中植酸酶种类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春 梁新强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4期51-56,共6页
磷是动植物生长、繁殖以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植物体以及动物饲料中,植酸磷都是磷的主要形式,植酸酶能够水解植酸磷从而释放出动植物可直接利用的离子态磷酸盐。通过介绍植酸磷、植酸... 磷是动植物生长、繁殖以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土壤、植物体以及动物饲料中,植酸磷都是磷的主要形式,植酸酶能够水解植酸磷从而释放出动植物可直接利用的离子态磷酸盐。通过介绍植酸磷、植酸酶、植酸酶的种类以及植酸酶功能微生物研究现状,重点对植酸酶功能微生物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动植物的磷生物利用率,降低磷流失风险,为保障我国粮食与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磷 植酸酶 功能微生物
下载PDF
自然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对镉汞吸收的品种差异研究
13
作者 俞朝 王芸 +7 位作者 马璐瑶 朱姚镓 詹丽钏 沈泓 胡帅栋 胡智鹏 吴英杰 冯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24-130,共7页
为探明自然轻度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小白菜可食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d、Hg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21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d含量为0.18... 为探明自然轻度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小白菜可食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d、Hg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21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d含量为0.185~1.25 mg/(kg·DW),Hg含量为8.56~238µg/(kg·DW)。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2个品种Cd富集系数小于1,而所有品种Hg富集系数均小于1。相关性分析显示,可食部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d含量以及Hg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供试21个品种在该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种植不存在安全风险,其中‘奶油小白菜’是安全性最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重金属 蔬菜 低积累品种 安全利用
原文传递
浙江省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思亮 杨斌 +6 位作者 陈燕 罗健 章海啸 裘知 孔令为 王睿 倪吾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4,共7页
分别以浙江省境内富阳某铅锌矿区(FY)、淳安某铅锌矿区(CA)、诸暨某铅锌矿区(ZJ)和三门某铅锌矿区(SM)为研究对象,对铅锌矿区土壤的Zn、Pb、Cu、Cd 4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上生长的16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以浙江省境内富阳某铅锌矿区(FY)、淳安某铅锌矿区(CA)、诸暨某铅锌矿区(ZJ)和三门某铅锌矿区(SM)为研究对象,对铅锌矿区土壤的Zn、Pb、Cu、Cd 4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上生长的16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Y、ZJ和SM的土壤均受Cd、Zn、Pb重度污染,而CA的土壤受Cd、Zn、Cu重度污染。4个铅锌矿区的Cd污染最严重,其次为Zn污染。CA的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和ZJ的紫花香薷(Elsholtzia argyi)地上部Cd质量浓度分别为571.2、218.7mg/kg,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超过1,达到了Cd超富集植物的标准,表明这两种植物均可能是Cd超富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重金属 草本植物 富集特征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沉水植物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蔡景波 丁学锋 +3 位作者 彭红云 常会庆 杨肖娥 濮培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溶解氧等)及沉水植物对底泥磷释放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沉水植物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溶解氧、pH、温度及扰动等对底泥磷向上覆水体释放都有... 通过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溶解氧等)及沉水植物对底泥磷释放影响的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沉水植物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溶解氧、pH、温度及扰动等对底泥磷向上覆水体释放都有一定影响,其中溶解氧和pH值影响较大;湖泊特别浅水型湖泊中,磷对水体富营养化起重要作用;沉水植物在控制湖泊底泥营养向水体扩散、风等外界因素扰动底泥起关键作用;浅水型湖泊中,湖泊底泥受扰动较大适合种植象狐尾藻类多分枝的沉水植物,这样有利于抑制底泥磷向水体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沉水植物 底泥 磷释放
下载PDF
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去磷途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湘 叶金云 +2 位作者 杨肖娥 王趁义 张易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5-910,共6页
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P)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附、底泥吸附和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为了深入探讨植物修复去磷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的去向问题,分别以夏秋季(高温)和冬春季(低温)... 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P)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附、底泥吸附和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为了深入探讨植物修复去磷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的去向问题,分别以夏秋季(高温)和冬春季(低温)的高效除磷植物大漂和冬牧70组成的生态浮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模拟条件下的富营养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研究不同温度季节下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养殖水体中各去磷途径对水体总磷(TP)去除量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经过20 d处理后,生态浮岛植物大漂和冬牧70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率都较高,均达50%以上;在生态浮岛植物修复富营养养殖水体过程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都为植物吸收作用和底泥吸附作用,分别占水体中总磷去除量的23%~58%和27%~51%;其次是植物根系吸附作用,占水体中总磷去除量的13%~28%;贡献率最低的是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一般低于1.5%,几乎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养殖水体 生态浮岛植物 去磷途径
下载PDF
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原位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1 位作者 常会庆 杨肖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63-2169,共7页
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和原理,在夏季利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结合固定化氮循环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和单独的凤眼莲处理对富营养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去除之间... 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和原理,在夏季利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结合固定化氮循环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和单独的凤眼莲处理对富营养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去除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凤眼莲+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联合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7.2%和49.2%;而凤眼莲处理则分别达73.7%和32.3%;但两者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硝态氮的去除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固定化氮循环微生物有利于水体中Chla、CODMn的降低和水体透明度的提高,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当凤眼莲处理系统接种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时,除了氨化细菌变化不明显外,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群数量比单独凤眼莲处理系统增加1-1.5个数量级,且接种固定化氮循环细菌还有利于凤眼莲生物量及其体内氮积累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联合作用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廷强 舒钦红 杨肖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都大于非根际.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都大于非根际.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主要生理类群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为放线菌>细菌>真菌,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在轻污染土壤中,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差异不显著,而在矿山土壤和重污染土壤中,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微生物代谢商显著高于超积累生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东南景天 重金属污染 土壤微生物特征
下载PDF
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 被引量:47
19
作者 冯英 马璐瑶 +4 位作者 王琼 吴英杰 黄路宽 周其耀 杨肖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59-2370,共12页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将这些关键技术与蔬菜传统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进行耦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大规模推广应用鲜见报道。因此,本文在查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土壤-蔬菜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归纳了蔬菜作物重金属吸收积累特征,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生产综合农艺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当前,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且区域分异明显。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蔬菜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因种类、品种、部位而异,受基因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调整种植布局、选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合理轮间套作、施用土壤改良剂和钝化剂、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农艺调控措施是目前中轻度重金属污染蔬菜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未来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宜加强土壤-蔬菜地系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传统种植模式与综合农艺调控措施耦合技术、长期定位试验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重金属中轻度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铅(Pb) 汞(Hg) 砷(As) 品种筛选 水肥管理 钝化剂 叶面阻控剂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铅锌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玲 叶正钱 +1 位作者 李廷强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b、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b、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商则升高,矿区中心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只有对照土壤的72%,而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商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6倍和2.3倍。铅锌矿口附近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较低,对照土壤的各种酶活性最高。其中土壤脱氢酶的活性变化最大,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矿区土壤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