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与激光组焊单元设计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根余 顾春影 +1 位作者 梅丽芳 李时春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8,共7页
介绍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中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外应用现状,重点论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拼焊板焊接、零部件焊接和总成及分总成组焊三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为了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中,填补国内此项技术... 介绍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中的技术特点和国内外应用现状,重点论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车身拼焊板焊接、零部件焊接和总成及分总成组焊三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为了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身制造中,填补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依靠国内力量设计激光组焊单元,在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集成调试工作完成以后,焊接某车型左前门零部件,并与点焊焊接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接单元焊接速度明显加快、控制灵活、焊缝强度高,焊接质量显著提高。激光焊接单元的研究加速了国内汽车行业激光焊接生产单元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国产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 激光焊接 激光组焊单元 设计
下载PDF
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生产线单元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根余 陈建明 +1 位作者 梅丽芳 王祖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为了将激光焊接技术用于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与激光焊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工业计算机为辅助控制核心,实时与光纤激光器、焊接机器人通信的激光焊接生产线。并通过改变... 为了将激光焊接技术用于汽车白车身焊接生产线,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与激光焊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工业计算机为辅助控制核心,实时与光纤激光器、焊接机器人通信的激光焊接生产线。并通过改变控制焊接参量,焊接某车型左前门零部件,与点焊焊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焊接生产线焊接速度明显提高、控制灵活、焊接强度提高了70%。这为我国汽车的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以及车身结构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焊接生产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生产线 白车身 控制
下载PDF
汽车车身耐撞性与NVH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勇 李光耀 孙光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60-1763,共4页
将多学科设计优化运用在汽车车身耐撞性研究中,通过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采样数据点,同时,为了提高了计算效率,构建了考虑整车正撞安全性和白车身扭转模态优化设计的多学科系统的响应面近似模型,然后运用序列响应面方法结合多学科可行性... 将多学科设计优化运用在汽车车身耐撞性研究中,通过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采样数据点,同时,为了提高了计算效率,构建了考虑整车正撞安全性和白车身扭转模态优化设计的多学科系统的响应面近似模型,然后运用序列响应面方法结合多学科可行性方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避免了传统整车耐撞性和白车身NVH相结合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计算量大,且在碰撞非线性系统优化中常常易导致收敛缓慢甚至不收敛的缺点。在较好地满足CMVDR294安全法规的同时,使得白车身的扭转模态值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设计优化 NVH 近似模型 拉丁方试验设计
下载PDF
汽车覆盖件抗凹性实验评估及测量装置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成艾国 蒋风光 +1 位作者 汲彦军 刘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2-1406,共5页
对汽车覆盖件抗凹性的评估指标和实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综合运用机械装置和Lab VIEW程序,设计出一套抗凹性测量装置。该装置简单、实用,可供机械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 汽车覆盖件 抗凹性 实验评估 测量装置
下载PDF
概念设计阶段基于混合元模型的纯电动铝合金汽车车身轻量化优化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凯 阳均 +2 位作者 赵小羽 顾纪超 崔晓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0-1084,共5页
在汽车车身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轻量化设计及优化白车身刚度问题,建立了某款纯电动铝合金汽车车身骨架基于真实接头的简化力学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筛选出灵敏度较大部件,然后利用元模型的优化方法(hybrid and adaptive meta-modeling met... 在汽车车身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轻量化设计及优化白车身刚度问题,建立了某款纯电动铝合金汽车车身骨架基于真实接头的简化力学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筛选出灵敏度较大部件,然后利用元模型的优化方法(hybrid and adaptive meta-modeling method,HAM)对灵敏度较大部件进行截面厚度优化,使优化目标车身质量得到了降低,同时改善了车身的模态和刚度,根据研究的数据制造了电动车车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元 截面优化 简化力学模型 轻量化 刚度 铝合金电动汽车车身
下载PDF
汽车车身耐撞性设计参数的区间稳健性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琼 刘桂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4,共8页
基于区间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公差的汽车车身耐撞性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可在有效降低耐撞性能对设计参数波动敏感性的同时实现公差范围的最大化。该模型首先利用对称公差来描述汽车碰撞模型中车身关键耐撞部件的主要尺寸、位置和形状等设... 基于区间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公差的汽车车身耐撞性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可在有效降低耐撞性能对设计参数波动敏感性的同时实现公差范围的最大化。该模型首先利用对称公差来描述汽车碰撞模型中车身关键耐撞部件的主要尺寸、位置和形状等设计参数本身的不确定性,然后将参数设计和公差设计相结合,建立了以稳健性评价指标和公差评价指标为优化目标,设计变量名义值和公差同步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再次,利用区间可能度处理不确定约束,将该优化模型转换为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两个汽车耐撞性优化设计问题,并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和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及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可行且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性 优化设计 公差 车身耐撞性 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的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晓琳 于德介 李碧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1,共4页
基于ADAMS/View建立了1/4汽车麦弗逊悬架模型,并运用ADAMS/Hydraulic模块,建立了主动悬架的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以阶跃输入、模拟路面输入和随机路面输入作为激励,对比分析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在理想控制力和液... 基于ADAMS/View建立了1/4汽车麦弗逊悬架模型,并运用ADAMS/Hydraulic模块,建立了主动悬架的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以阶跃输入、模拟路面输入和随机路面输入作为激励,对比分析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在理想控制力和液压伺服作用力作用下采用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以验证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DMAS的汽车主动悬架虚拟实验台,其跟随理想控制力的能力较强;与被动悬架比较,其车身的垂直加速度、悬架变形和车轮动载荷都明显降低,控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虚拟实验台 PID控制器 ADAMS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及其图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迪辉 申光举 +2 位作者 李光耀 陈卓 崔付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在分析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提出并举例说明了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图示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在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冲压工艺分析人员根据车身零件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意图可... 在分析先进高强度钢车身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提出并举例说明了零件局部几何特征设计意图的图示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在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冲压工艺分析人员根据车身零件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意图可针对性地提出几何设计变更,改善零件的可制造性;车身零件设计部门根据冲压工艺分析部门提供的设计意图,优化零件设计。该方法的完善和推广,有望降低车身零件制造难度,缩短车身零件设计与制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设计 先进高强度钢 几何特征
下载PDF
汽车车身耐撞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纯 陈涛 杨枫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1,共8页
为求解车身耐撞框架结构非线性耐撞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能量控制混合元胞自动机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运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算法,以混合元胞自动机作为优化计算模型,根据比例局部控制规律确定设计变量中的局部改变,同时在拓扑结构... 为求解车身耐撞框架结构非线性耐撞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能量控制混合元胞自动机的拓扑优化方法。首先运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算法,以混合元胞自动机作为优化计算模型,根据比例局部控制规律确定设计变量中的局部改变,同时在拓扑结构中划分柔性区域和刚性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设计尺寸和质量分数约束,增加能量控制约束及最优约束条件选取。然后通过单工况和多工况连续体拓扑优化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将方法用于汽车前保险横梁的设计,耐撞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撞性 拓扑优化 能量控制 混合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信息综合追溯系统模型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林花 王长文 邓乾旺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4年第4期43-48,63,共7页
分析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产业模式,设计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过程信息综合追溯模型及框架系统,包括报废汽车信息追溯系统、回收与再制造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再制造工艺评价与决策系统、再制造产品信息跟踪系统等模块,利用现代的信息... 分析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产业模式,设计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过程信息综合追溯模型及框架系统,包括报废汽车信息追溯系统、回收与再制造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再制造工艺评价与决策系统、再制造产品信息跟踪系统等模块,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对汽车从整车到零部件、从生产到报废的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回收与再制造 信息追溯系统 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 评价决策
下载PDF
基于同步工程的汽车车身设计流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智军 赵小羽 +1 位作者 胡洁 成艾国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年第5期81-83,共3页
在研究汽车车身设计方法和常用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身设计过程中,车身结构设计和仿真计算两大技术主线,建立车身设计的同步流程。最后,将其运用在某款微车产品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设计流程 同步工程 车身
下载PDF
汽车车身设计目标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智军 赵小羽 +1 位作者 胡洁 成艾国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年第5期14-16,共3页
从整车开发的要求出发,探讨分析车身设计所应达到的设计目标。首先,论述了设计目标的影响因素。在深入分析设计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质量屋分析法,提出了设计目标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质量的多重性,保证了每项质量需求都有相应的技... 从整车开发的要求出发,探讨分析车身设计所应达到的设计目标。首先,论述了设计目标的影响因素。在深入分析设计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质量屋分析法,提出了设计目标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质量的多重性,保证了每项质量需求都有相应的技术特征与其匹配。最后,将此模型应用于汽车车身设计中,结果表明,此模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目标 设计质量 车身
下载PDF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海峰 《汽车与配件》 2009年第28期12-14,共3页
车身的制造需要同时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生产周期等特定要求。产品品质、制造周期和制造成本是衡量车身制造水平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技术发展现状 车身制造 汽车 生产周期 产品品质 制造水平 制造成本 制造周期
下载PDF
基于刚度链的纯电动汽车车身主断面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保公 刘子建 +1 位作者 周小龙 刘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9-967,共9页
基于梁单元车身简化几何模型建立以主断面为节点的车身静态和动态刚度链数学模型,研究电动车车身主断面属性与刚度以及模态的关系;以车身刚度、模态为约束条件,以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同时满... 基于梁单元车身简化几何模型建立以主断面为节点的车身静态和动态刚度链数学模型,研究电动车车身主断面属性与刚度以及模态的关系;以车身刚度、模态为约束条件,以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同时满足静态刚度和频率特性要求的电动汽车车身主断面属性参数。建立对应的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计算刚度及模态,并与刚度链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主断面 车身刚度链 静态刚度 模态分析 多目标优化设计
下载PDF
薄壁梁结构的电动汽车车身刚度正向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浩龙 张小龙 刘子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5-982,共8页
汽车车身骨架结构由薄壁梁构成,因此将薄壁梁理论运用到车身正向开发设计中。改进文献中的车身刚度设计方法,推导了包括双力矩和翘曲函数等在内的薄壁结构的14个状态向量与15个截面属性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包含主断面属性的车身梁单... 汽车车身骨架结构由薄壁梁构成,因此将薄壁梁理论运用到车身正向开发设计中。改进文献中的车身刚度设计方法,推导了包括双力矩和翘曲函数等在内的薄壁结构的14个状态向量与15个截面属性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包含主断面属性的车身梁单元刚度分析模型和以车身接头为耦合点的整车刚度链力学模型。通过对比相同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及文献中的刚度链计算结果,验证了提出的薄壁结构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最后,以车身弯曲和扭转刚度为约束条件,以车身质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比对应文献更好的车身轻量化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正向设计 薄壁理论 刚度设计方法 轻量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盘式制动器稳定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94
16
作者 吕辉 于德介 +1 位作者 谢展 路怀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60,共6页
针对汽车制动噪声的抑制问题,将响应面法与优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降低系统复模态的不稳定系数以提高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稳定性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制动器的振动稳定性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采样,结合最小... 针对汽车制动噪声的抑制问题,将响应面法与优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降低系统复模态的不稳定系数以提高汽车盘式制动器系统稳定性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制动器的振动稳定性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采样,结合最小二乘法构建制动器系统复模态的二阶响应面近似模型,以制动器几何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制动器复模态的不稳定系数为设计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近似模型进行优化。对某车的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分析和优化算例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汽车盘式制动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优化,能大大提高优化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复模态的不稳定系数,从而提高制动器的稳定性,减小制动噪声产生的可能,达到改善汽车振动噪声与舒适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噪声 复模态 稳定性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中的若干前沿技术 被引量:62
17
作者 李光耀 王琥 +1 位作者 杨旭静 郑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39,共9页
板料成形技术是最重要的金属成形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因此,成形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相关研究领域... 板料成形技术是最重要的金属成形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因此,成形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工业应用,针对目前板料成形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的若干发展前沿问题。包括冲压过程仿真模拟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高性能材料参数反求技术、冲压工艺设计中的优化理论和方法、基于CAE技术的冲压新工艺、模具型面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模具表面磨损预测和寿命控制方法。通过对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分析,重点阐述其重要性以及可能取得的进展和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成形 仿真模拟 工艺设计 制造
下载PDF
基于序列响应面法的汽车结构耐撞性多目标粒子群优化设计 被引量:57
18
作者 孙光永 李光耀 +1 位作者 钟志华 张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30,共7页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一个涉及到多变量、多约束和多目标的优化过程。为克服常规响应面法在整个设计空间进行逼近导致精度低和传统的单目标优化设计只能针对其中的一个目标进行优化的缺陷。提出采用逐次逼近方法,通过移动...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一个涉及到多变量、多约束和多目标的优化过程。为克服常规响应面法在整个设计空间进行逼近导致精度低和传统的单目标优化设计只能针对其中的一个目标进行优化的缺陷。提出采用逐次逼近方法,通过移动、缩放等方式在设计空间中不断更新兴趣域,在不同的兴趣域中将试验设计、能代表实际碰撞过程精度较高的近似模型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获得一组最小化各目标函数的非劣解。利用最小距离选解法快速有效地从非劣解集中挑选出一组耐撞性效果最好的解并以此解作为下一迭代步兴趣域的中心,直到收敛至最优解,最终优化解的各个目标函数值均得到提高。数字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模型 优化设计 多目标 粒子群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和主成分分析的车身色彩设计 被引量:27
19
作者 苏畅 付黎明 +3 位作者 魏君 李硕 黄蕾 曹越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基于感性工学的基础理论,通过语义差分法实现感性意象词汇的量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感性词汇变量转化为优选的综合变量。然后以自主品牌A级车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针对目标人群的感性意象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建立车身色彩分... 基于感性工学的基础理论,通过语义差分法实现感性意象词汇的量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感性词汇变量转化为优选的综合变量。然后以自主品牌A级车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针对目标人群的感性意象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建立车身色彩分类数据库的方法,最终得出了基于重要词汇的A级车车身色彩设计优先级。研究结果提高了车身色彩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为汽车企业在车身色彩开发过程中提供理论性指导并缩减色彩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车身色彩 优先级 感性工学 语义差分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DSP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莉萍 赵曦 +3 位作者 丁舟波 冯坤 周惦武 高学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大量充放电模拟试验和随车试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C2812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监测、荷电状态(SOC)估计、控制局域网(CAN)通信及USB存储等功能.在SOC估计算法上,根据电池所处状态进行了分... 在大量充放电模拟试验和随车试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C2812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监测、荷电状态(SOC)估计、控制局域网(CAN)通信及USB存储等功能.在SOC估计算法上,根据电池所处状态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对估算难度最大的电池动态放电状态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镍氢电池的SOC能进行准确预测,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 数据信号处理器 荷电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