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信号倒计时对车速与交通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彤 郭春琳 +1 位作者 谢陈江 王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2,共6页
研究交通信号倒计时对自由流车速及交通安全的影响。选择城市道路交叉口,使用雷达测速设备采集进口道自由流车速等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列联表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仅考虑单因素影响时,交通违法检测设备存在与... 研究交通信号倒计时对自由流车速及交通安全的影响。选择城市道路交叉口,使用雷达测速设备采集进口道自由流车速等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列联表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仅考虑单因素影响时,交通违法检测设备存在与否对车速均值有显著影响,而绿灯信号倒计时则无显著影响;考虑多因素相互影响时,在有绿灯信号倒计时但无交通违法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车辆速度均值会更高,且绿灯倒计时会对超速率产生影响。红灯倒计时对车速离散程度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绿灯信号倒计时应同时安装交通违法检测设备,红灯倒计时路口应确保充分的绿灯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信号倒计时 道路交叉口 车速 驾驶员行为
原文传递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对交通流运行状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华珺 孙智诚 +1 位作者 赵俊玮 朱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2,共9页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 行人主动安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人车碰撞风险,但其对交通流长时间运行状态的影响有待探究。运用Net Logo软件,基于智能体建模思想设置车辆和行人运动模式,选择平均车速波动情况和车辆等待时间、行人等待时间、行人速度分布评估传统车辆、行人检测系统车辆和人车通讯系统研究车辆运行时的交通流稳定性和通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行人主动安全系统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性能互有差异;行人检测系统的使用不利于交通流运行的稳定性;人车通讯系统的普及可能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加剧城市拥堵。研究为驾驶人培训、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准入、道路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行人保护 交通流稳定性 通行效率 Net Logo仿真平台
下载PDF
主动降低光照强度对暗适应及交通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光林 谢培 朱彤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为探索减轻驾驶员暗适应水平的方法,以不同速率主动降低光照强度,并测试光照强度突变为零后驾驶员辨识前方物体时间。建立室内实验环境;测量以不同速率提前降低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外界光照强度突变为零后驾驶员辨识前方物体的时间。根据... 为探索减轻驾驶员暗适应水平的方法,以不同速率主动降低光照强度,并测试光照强度突变为零后驾驶员辨识前方物体时间。建立室内实验环境;测量以不同速率提前降低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外界光照强度突变为零后驾驶员辨识前方物体的时间。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解析辨识时间与光照强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前改变光照强度对辨识时间的影响,寻找最短辨识时间及其相应的光照强度变化率。实验数据显示,提前降低光照强度7.0s以上与不降低相比,对驾驶员暗适应的作用显著且趋于稳定,驾驶员辨识前方物体时间最多可以减少61.91%。实验结果表明,提前改变光照强度对于短时间内缓解驾驶员暗适应现象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暗适应 光照强度 辨识物体时间 实验
下载PDF
考虑坡长因素的纵坡坡度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袁伟 付锐 +2 位作者 郭应时 冯红运 时间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5,共6页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与事故地点坡度和一定坡长的平均坡度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对比回归结果和方程的样本决定系数R2,显示事故率与平均坡度的相关关系较事故率与地点坡度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事故 回归分析 连续下坡 坡度 坡长
下载PDF
高速公路智能汽车自动超车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付威 秦加合 +2 位作者 任超伟 牛增良 张俊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42-2546,共5页
针对传统智能车辆跟随轨迹控制方法所存在的延迟反应问题,基于车辆的实际行驶和理想行驶的状态偏差,建立了智能车辆超车过程中的轨迹跟随运动模型,并将车辆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智能车辆超车过程中的控制算法。在PreSca... 针对传统智能车辆跟随轨迹控制方法所存在的延迟反应问题,基于车辆的实际行驶和理想行驶的状态偏差,建立了智能车辆超车过程中的轨迹跟随运动模型,并将车辆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智能车辆超车过程中的控制算法。在PreScan软件和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环境下,实现了智能车辆超车过程中轨迹跟随控制,并进行了60km/h、80km/h、100km/h和120km/h速度下的仿真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车辆的行驶速度越高,轨迹跟随的精度也就越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车 仿真 轨迹跟随 状态误差 轨迹仿真
下载PDF
基于序列Kriging模型的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方义 文忠武 +2 位作者 刘杰 荣见华 李凤玲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构建目标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方法 (SORA)将该嵌套优化问题解耦为单层次优化问题;优化每一迭代步,基于Kriging模型采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工程设计所需的效率和精度要求,满足了整车安全性、轻量化和可靠性设计要求,整车质量减少约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耐撞性 KRIGING模型 可靠性优化设计 序列优化
下载PDF
基于TAP参数的汽车避撞系统算法的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琼 郭应时 +3 位作者 孙浩 付锐 袁伟 杜春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52-4656,共5页
为帮助驾驶人更好地规避潜在危险,在分析Mazda和Honda汽车避撞系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避撞参数TAP的主动避撞系统算法,并考虑驾驶人因素,选择了算法的报警方法。简述Mazda、Honda的安全距离逻辑算法,在Mazda算法的基础上... 为帮助驾驶人更好地规避潜在危险,在分析Mazda和Honda汽车避撞系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避撞参数TAP的主动避撞系统算法,并考虑驾驶人因素,选择了算法的报警方法。简述Mazda、Honda的安全距离逻辑算法,在Mazd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参数TAP,推导出优化的临界报警距离算法;以Honda算法推导出优化的临界制动距离算法。对该算法和Mazda、Honda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TAP优化算法使系统拥有保守的临界报警距离和非保守的临界制动距离,验证了TAP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撞系统 临界报警距离 临界制动距离 可调避撞参数 驾驶人
下载PDF
中美校车安全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涛 王栋 魏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153,共7页
为促进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法规的发展,提高我国校车的安全技术水平,选择美国校车安全标准作为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比较研究的对象,分别从校车的一般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技术条件方面,将我国现已实施的校车安全标准和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 为促进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法规的发展,提高我国校车的安全技术水平,选择美国校车安全标准作为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比较研究的对象,分别从校车的一般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技术条件方面,将我国现已实施的校车安全标准和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校车安全标准和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应急出口、碰撞试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 标准 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概率-凸集混合模型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方义 荣见华 +2 位作者 胡林 李凤玲 易继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0,230,共7页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利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通过基于移动因子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将嵌套优化解耦为单层次优化。实际算例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及精度,对实际设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 凸模型 混合模型 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 优化
下载PDF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定速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锐 秦加合 +1 位作者 王党青 郭明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98-2103,共6页
为了保证汽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控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的参数自整定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使用模糊规则,对PID的比例-积分-微分的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既保留了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 为了保证汽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控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的参数自整定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使用模糊规则,对PID的比例-积分-微分的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既保留了模糊控制的优点,又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使用PreScan与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该控制方法在巡航速度和初始速度都分别为40、60、80、100km/h的条件下,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分别在5s、6s、11s、20s左右达到稳定状态,并且没有出现超调量。该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系统工作稳定,可以较好地满足汽车巡航系统中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积分-微分 模糊理论 模糊规则 模糊比例-积分-微分 定速巡航控制 仿真
下载PDF
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乘人员损伤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邹铁方 王冠 +1 位作者 胡林 武和全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1-627,643,共8页
为探索骑乘人员的损伤差异,基于PC-Crash仿真软件,以车型、碰撞车速和碰撞形态为变量进行147组汽车碰撞载人摩托车的仿真,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碰撞条件下,包括不同碰撞车速,骑车人头、胸部和撞击侧... 为探索骑乘人员的损伤差异,基于PC-Crash仿真软件,以车型、碰撞车速和碰撞形态为变量进行147组汽车碰撞载人摩托车的仿真,在此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碰撞条件下,包括不同碰撞车速,骑车人头、胸部和撞击侧下肢损伤指标参数的均值均高于后座乘员;此外,当碰撞车速分别为45和50 km/h时,骑车人和后座乘员的头、胸部损伤都超过其安全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汽车-摩托车事故 骑乘人员 损伤差异
下载PDF
驾驶人弯道安全行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付威 付锐 +1 位作者 王鑫 王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研究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特性,招募30名驾驶人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DLab驾驶人因记录分析系统采集弯道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车辆操作数据,用face LAB 5非接触式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探讨弯道半径对驾驶... 为研究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特性,招募30名驾驶人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DLab驾驶人因记录分析系统采集弯道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车辆操作数据,用face LAB 5非接触式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探讨弯道半径对驾驶人视觉及操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驾驶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10°,10°],水平视角均值与弯道半径成二次函数关系,并随着弯道半径增大驾驶人的水平视线向右偏移;在操作模式方面,转向盘转角与弯道半径成负相关,车辆横向位置与弯道半径的关系不明显。驾驶人弯道行车时需要及时关注弯道一侧的交通信息,并同时操纵车辆沿弯道轨迹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弯道行驶 视觉搜索 眼动行为 操作模式 横向位置
原文传递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汽车车身油漆比对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涛 龙先军 +2 位作者 魏朗 龚标 李春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7-370,共4页
为了通过事故现场遗留的车辆油漆快速排查及确定肇事逃逸车辆的车型范围,采集了287份汽车车身油漆样本,获得了940份油漆红外光谱,建立了汽车车身油漆红外光谱比对数据库。结合特征波峰法与相关系数法实现了车身油漆光谱的比对,并对不同... 为了通过事故现场遗留的车辆油漆快速排查及确定肇事逃逸车辆的车型范围,采集了287份汽车车身油漆样本,获得了940份油漆红外光谱,建立了汽车车身油漆红外光谱比对数据库。结合特征波峰法与相关系数法实现了车身油漆光谱的比对,并对不同类型油漆碎片进行了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层次完整的油漆碎片,比对的重点是面漆层和中涂层光谱;对于不完整的油漆碎片,应层次分离后分层进行光谱检索;对于老化油漆,应以面漆层的光谱匹配为主,扩大搜索范围后综合分析搜寻嫌疑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油漆 红外光谱 肇事逃逸 比对
下载PDF
考虑转向速度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喜东 刘应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100,共6页
汽车转向时前轮的转向速度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具有确实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建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3自由度模型,提出考虑转向速度时的轮胎侧向力模型,推导出前轮转角输入与相应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矩阵,使用传递函数矩阵估计方法对与... 汽车转向时前轮的转向速度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具有确实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建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3自由度模型,提出考虑转向速度时的轮胎侧向力模型,推导出前轮转角输入与相应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矩阵,使用传递函数矩阵估计方法对与轮胎侧偏角加速度、侧偏角速度和侧偏角等相关的轮胎侧偏特性参数进行辨识和计算。试验数据验证了实车的整车模型和轮胎侧向力模型有很高的准确性。分析转向速度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轮的转向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汽车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车身侧倾角有明显的影响,而且程度各不相同,正常转向时,转向速度的变化对汽车的动力学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速度 操纵稳定性 轮胎侧向力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扫视特征的车载信息系统与驾驶安全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殷莉 吴玲 +1 位作者 路巧珍 朱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车载信息系统(IVIS)对驾驶人心理及安全行为的影响,在试验车内安装眼动仪、车载导航系统等设备,选择4条试验路线完成实车试验。比较使用与未使用IVIS情况下、车载设备设置在不同位置时以及不同信息发布方式条件下驾驶人扫视行为... 为研究车载信息系统(IVIS)对驾驶人心理及安全行为的影响,在试验车内安装眼动仪、车载导航系统等设备,选择4条试验路线完成实车试验。比较使用与未使用IVIS情况下、车载设备设置在不同位置时以及不同信息发布方式条件下驾驶人扫视行为的差异性。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人扫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扫视行为差异,分析IVIS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IVIS占用了较多的认知资源,导致心理负荷增加、驾驶安全性降低。当车载导航安装在置物台上方并提供语音播报信息时,能够使心理负荷相对减少。优化IVIS位置与信息发布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载信息对安全驾驶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人 车载信息 扫视 心理负荷
原文传递
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鑫 付庆 +1 位作者 尹来容 张志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1-527,共7页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 计及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对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在非线性区间数规划(NINP)和局部加密近似模型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乘员约束系统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根据实车前碰撞试验结果对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区间序关系将乘员约束系统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换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和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μMOGA)来求解满足乘员约束系统防护性能的非支配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乘员约束系统最佳匹配参数,从而确保汽车乘员的安全性,在汽车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约束系统 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 局部加密 近似模型
下载PDF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传递函数试验辨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艳 贾鑫 +1 位作者 宗长富 管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针对汽车转向盘角脉冲输入场地试验数据的特点,对实际数据处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了采用FFT方法和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FFT方法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存在上述问题时,数据处理精度不高的原因。
关键词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 ARMA模型 FFT
下载PDF
汽车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块化并联模糊控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树恩 李玉玲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7,共5页
针对汽车悬架复杂大系统的特点,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对车身姿态的影响关系,运用模块化并联模糊控制和矩阵逆运算策略建立汽车整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对不同的车身运动姿态采用不同的控制规则,设计整车车身姿... 针对汽车悬架复杂大系统的特点,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半主动悬架系统对车身姿态的影响关系,运用模块化并联模糊控制和矩阵逆运算策略建立汽车整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对不同的车身运动姿态采用不同的控制规则,设计整车车身姿态协调控制的模糊控制器。以某车型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块化并联模糊控制器结构简单,并能有效抑制车身俯仰和侧倾运动,改善轮胎的接地性能,提高车辆的平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半主动悬架 模块化控制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驾驶人避险安全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彤 王驰恒 +3 位作者 李青 景云超 朱秭硕 李海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3-3251,共9页
为准确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非线性影响关系,设计并实施了驾驶模拟试验。首先,利用模拟器及眼动仪采集各场景下驾驶人行为、眼动特征数据;其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等多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影响避险安... 为准确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非线性影响关系,设计并实施了驾驶模拟试验。首先,利用模拟器及眼动仪采集各场景下驾驶人行为、眼动特征数据;其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等多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因素,并对其重要度进行排序,采用GridSearch算法优化参数;最后,利用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PDP)可解释性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特征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非线性关系明显;当特征数为6,特征分别为制动反应位置、制动反应时间、车速、刹车深度、纵向加速度、首次注视时间时的LightGBM模型效果最好,此时F1为86.07%。如制动距离较近,则高危险状况可能性明显增加;反应时间影响并不明显,但如反应过慢(超过0.9 s)则会造成风险概率升高;车速明显低于正常速度时避险安全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驾驶技能不强或处于分心状态;较低的减速度往往造成高危险状况,高减速度对于避免高危险状况有一定作用;制动深度不足往往伴随着高危险状况;首次注视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容易造成高危险状况,过早的注视往往是无意的注意,过晚的注意则表明发现时间过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避险行为 危险 集成学习 部分依赖图(PDP)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仿真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后防护装置碰撞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小燕 余政涛 +3 位作者 秦箫 陈野 张国胜 李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为了有效降低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与大型车辆追尾碰撞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在罐体尾部加装后部防护装置的设想。通过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碰撞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 为了有效降低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与大型车辆追尾碰撞事故的严重性,提出了在罐体尾部加装后部防护装置的设想。通过实车追尾碰撞试验和数值模拟仿真对比分析,在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碰撞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质心高度的工况下,罐车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模型具有可行性;设计的后部防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碰撞工况且防护性能良好,在相对碰撞速度低于50 km/h时均具有良好防护效果;能够正常阻挡25 t以下客车的冲击;在120°的区域范围内能有效保护罐体;在不同质心高度下最大加速度峰值均不超过1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追尾碰撞 后部防护装置 有限元仿真 实车足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