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免升白冲剂的提升白细胞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庆芝 张玉敏 +3 位作者 王薜君 马明月 陈露秋 崔金山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评价增免升白冲剂的药效,探讨升高白细胞作用机理。方法:腹腔注射CP和^(60)Co照射LACA小鼠复制WBC减少模型,并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该药治疗9d后计数WBC、BMC、CFU-S、CFU-GM并测定BMC中DNA含量。结果:1500mg·kg^(-1)治疗9d CP... 目的:评价增免升白冲剂的药效,探讨升高白细胞作用机理。方法:腹腔注射CP和^(60)Co照射LACA小鼠复制WBC减少模型,并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该药治疗9d后计数WBC、BMC、CFU-S、CFU-GM并测定BMC中DNA含量。结果:1500mg·kg^(-1)治疗9d CP和^(60)Co模型小鼠WBC计数均恢复至正常,CP模型小鼠CFU-S和DNA含量亦恢复正常;3000mg·kg^(-1)治疗9d,两种模型小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疗效明显优于鲨肝醇;21例白细胞减少症志愿受试者按100mg·kg-1日剂量连续治疗30d,其中20例WBC计数均升至4×10~9·L^(-1)以上。结论:增免升白冲剂有明显的升高WBC、BMC、CFU-S、CFU-GM计数和增加DNA含量的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鲨肝醇,其机理可能是组方中各有效成分有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DNA合成,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升白冲剂 白细胞减少 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平消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玉敏 段志文 +4 位作者 李海山 崔金山 王嘉伦 张玲 孙佩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4,81,共5页
目的 :观测大鼠连续重复给予平消片可能产生的毒效应及其恢复情况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观测指标及方法均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规定的统一指标和方法进行。结果 :给药后中、高剂量组动物出现耳尖、尾尖、口... 目的 :观测大鼠连续重复给予平消片可能产生的毒效应及其恢复情况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观测指标及方法均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规定的统一指标和方法进行。结果 :给药后中、高剂量组动物出现耳尖、尾尖、口唇、爪尖发绀 ,少动、精神萎蘼等症状 ,但 1~ 2小时后完全恢复 ;高剂量组个别动物这种症状逐步加重 ,相继有 4只动物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低剂量组个别动物只出现少动、精神不振现象 ,但在 3 0分钟内完全恢复 ,其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各组动物粪便性状正常、生长情况良好 ;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 :平消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为 3 74mg·kg- 1 体重。临床应用时应严密注意本药主要成分马钱子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消片 长期毒性 安全用药 药性
下载PDF
类黄酮物质对染铂大鼠肾毒性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海山 陈新志 仲来福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类黄酮物质对顺铂 (CP)所致大鼠肾毒性的防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其防护顺铂肾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以腹腔注射顺铂 5mg kg造成大鼠肾损伤模型 ,观察经口给予四种类黄酮物质后血尿素氮 (BUN)、肾皮质匀浆丙二醛 (MDA)和还原型谷... 目的 :探讨类黄酮物质对顺铂 (CP)所致大鼠肾毒性的防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其防护顺铂肾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以腹腔注射顺铂 5mg kg造成大鼠肾损伤模型 ,观察经口给予四种类黄酮物质后血尿素氮 (BUN)、肾皮质匀浆丙二醛 (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的变化。结果 :提前给予四种类黄酮物质均可拮抗单次给予CP所致BUN、MDA升高和GSH的下降。结论 :类黄酮物质对顺铂致肾损伤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物质 大鼠 肾毒性 防护作用 顺铂 尿素氮 肾皮质匀浆 丙二醛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志文 张玉敏 +3 位作者 李海山 王嘉伦 张玲 盛伟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9,27,共7页
目的:评价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效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要求,应用昆明种小鼠经口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应用Wistar大鼠和杂种犬进行90天经口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大鼠大剂量给药后10分钟出现... 目的:评价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效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要求,应用昆明种小鼠经口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应用Wistar大鼠和杂种犬进行90天经口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大鼠大剂量给药后10分钟出现尾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等中毒症状,部分小鼠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但大鼠给药30天后中毒症状消失;高剂量组大鼠生长较对照组缓慢,病理学检查可见部分大鼠胃胀气、粘膜水肿,光镜下可见高剂量组少数大鼠及犬肝细胞内有玻璃样小体出现,经恢复期观察此种改变为可逆的,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各剂量组大鼠、犬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小鼠经口LD50为7.35±0.62g/kg。结论:独活胶囊属低毒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胶囊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安全用药
下载PDF
狼疮平颗粒剂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山 张玉敏 +2 位作者 马明月 江禾 崔练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为狼疮平颗粒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经口给大鼠染毒 5 0 0mg·kg- 1 体重 ,1 5 0 0mg·kg- 1 体重和 5 0 0 0mg·kg- 1 体重的狼疮平颗粒剂 90天 ,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 ,测定血液学及血液生化... 目的 为狼疮平颗粒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经口给大鼠染毒 5 0 0mg·kg- 1 体重 ,1 5 0 0mg·kg- 1 体重和 5 0 0 0mg·kg- 1 体重的狼疮平颗粒剂 90天 ,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 ,测定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 ,对其重要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当给药剂量达 5 0 0 0mg·kg- 1 体重时 ,狼疮平颗粒剂对大鼠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率、外周血WBC +DC、RBC、Hb及血清中GPT、GOT、TP、BUN、Crea均未产生任何有生物学意义的损害作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 ,亦未对心、肝、脾、肺、肾、胸腺等主要脏器产生损害效应。结论 大鼠经口染毒 5 0 0 0mg·kg- 1 体重狼疮平颗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平颗粒剂 大鼠 毒性试验 毒理学
下载PDF
乙醇对雄性大鼠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
6
作者 李海山 马明月 +2 位作者 张玉敏 陈露秋 崔金山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乙醇对雄性大鼠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雄性大鼠每天1500mg/kg,3000mg/kg和4000mg/kg体重乙醇染毒连续70天,并于染毒第35天和70天每组随机处死10只,经腹主动脉采血,测... 目的研究乙醇对雄性大鼠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雄性大鼠每天1500mg/kg,3000mg/kg和4000mg/kg体重乙醇染毒连续70天,并于染毒第35天和70天每组随机处死10只,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对照组及各剂量组血清FT3,FT4,TSH和CS含量。结果染毒35天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SH和CS未发现有意义的改变;染毒70天3000mg/kg和4000mg/kg组FT3含量较1500mg/kg组下降,而4000mg/kg组FT4含量较1500mg/kg和3000mg/kg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染毒70天4000mg/kg组CS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乙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鼠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雄性大鼠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FT4 FT3 TSH CS
下载PDF
增免升白冲剂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7
作者 王薛君 张玉敏 +1 位作者 马明月 崔金山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2-46,共5页
灌胃给予白细胞减少模型小鼠1000mg/kg IIRWP治疗5天,中性粒细胞吞噬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达正常水平,治疗10天血清中IgG含量、脾脏抗体生成细胞计数和非特异抗体水平明显升高,WBC计数也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IIRWP可增强机体免疫水平... 灌胃给予白细胞减少模型小鼠1000mg/kg IIRWP治疗5天,中性粒细胞吞噬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达正常水平,治疗10天血清中IgG含量、脾脏抗体生成细胞计数和非特异抗体水平明显升高,WBC计数也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IIRWP可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并且上述各项指标治疗结果明显优于鲨肝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升白冲剂 小鼠 WBC计数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崔金山 胡斌 张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71-73,共3页
本文报道了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的32名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结果。结果表明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工龄呈平行关系。作者认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 本文报道了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的32名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结果。结果表明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工龄呈平行关系。作者认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评价接触抗癌药对人体潜在危害的群体生物学监测指标是灵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护士 淋巴细胞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