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利霉素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明钰 赵小峰 +2 位作者 谷普庆 王以光 赫卫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0-616,共7页
可利霉素属于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多种酰化螺旋霉素组成,以3种异戊酰化螺旋霉素为主组分,在遗传改造后的螺旋链霉菌中发酵产生。它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利霉素除了具有抗细... 可利霉素属于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多种酰化螺旋霉素组成,以3种异戊酰化螺旋霉素为主组分,在遗传改造后的螺旋链霉菌中发酵产生。它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利霉素除了具有抗细菌感染作用以外,还发现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最近研究还证实可利霉素还具有抗病毒活性,特别是对新冠病毒(SARS-CoV-2)也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在临床试验中证实对新冠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阐明这些非抗菌的生物活性机制对扩宽可利霉素的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理活性
下载PDF
UASB和微生物固定化反应器降解含聚废水组合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江红 潘洋 +2 位作者 谷璟瑶 贾云鹏 芦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01-1705,1711,共6页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推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本文在对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运用"气浮-UASB-水解酸化-微...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推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本文在对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运用"气浮-UASB-水解酸化-微生物固定化反应器"组合工艺对含聚污水进行了生化处理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两部分。静态模拟实验中,降解6天后,聚丙烯酰胺降解率达到89.7%。动态模拟试验中,组合工艺处理2天以后,HPAM降解率为88.65%,原油总去除率为99.40%,出水COD总去除率为93.40%。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分析聚丙烯酰胺降解产物,显示HPAM由大分子物质断裂成小分子物质,HPAM的酰胺基转化为羧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含聚污水 组合工艺
下载PDF
分离纯化过程中温度和pH对必特螺旋霉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游旭 陈葵 +1 位作者 朱家文 国显波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必特螺旋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和发酵液中的稳定性,以及在碱作用下必特螺旋霉素于水酯两相中的稳定性,并分析水相pH对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必特螺旋霉素对热稳定;对pH敏感,最适范围为pH4.5~7.5;水酯两相接触时,必特... 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必特螺旋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和发酵液中的稳定性,以及在碱作用下必特螺旋霉素于水酯两相中的稳定性,并分析水相pH对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必特螺旋霉素对热稳定;对pH敏感,最适范围为pH4.5~7.5;水酯两相接触时,必特螺旋霉素在碱的作用下易降解,因此萃取和静置分层应在1h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 稳定性
下载PDF
阶跃洗脱吸附层析法分离纯化红霉素A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晟 朱家文 +2 位作者 陈葵 孙瑛 杨生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3-598,共6页
红霉素碱粗品经大孔吸附树脂SP825二级阶跃洗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霉素A。研究了红霉素A、C组分的固定床吸附、洗脱过程,包括穿透曲线、洗脱曲线的测定及洗脱条件的选择等。结果表明,红霉素A组分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对红霉素C组分具有一定优... 红霉素碱粗品经大孔吸附树脂SP825二级阶跃洗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霉素A。研究了红霉素A、C组分的固定床吸附、洗脱过程,包括穿透曲线、洗脱曲线的测定及洗脱条件的选择等。结果表明,红霉素A组分在竞争吸附过程中对红霉素C组分具有一定优势,采用乙酸乙酯洗脱对红霉素A组分的选择性和洗脱率均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进行了柱层析实验,考察了红霉素上柱量和第一阶段洗脱方式等对红霉素A、C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的红霉素上柱量为树脂饱和吸附量的40%左右,依次对层析柱以2%乙酸乙酯水溶液进行第一阶段洗脱5BV以及纯乙酸乙酯进行第二阶段洗脱,所得最终产品中红霉素A组分含量可达95.8%,总收率可达96.1%。此工艺过程简单、高效、经济、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A 红霉素C 竞争吸附 层析 阶跃洗脱
下载PDF
日立L-7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故障与维修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小磊 王永军 包君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第9期92-94,共3页
介绍了日立L-7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4例常见故障:不出峰、噪音大、峰面积重复性差及进气泡,并阐述了其简单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 诊断 维修
下载PDF
可利霉素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苗 程琳 +4 位作者 李丹宇 吴喜成 谷普庆 郑歆 周黎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14-916,921,共4页
目的:评价可利霉素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内外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通过小鼠生存率计算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了解可利霉素体内抗菌活性... 目的:评价可利霉素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内外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通过小鼠生存率计算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了解可利霉素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可利霉素对临床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在64-128μg·mL^(-1)之间,对耐碳青霉烯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在128μg·mL^(-1),体外实验表明其抗菌活性不佳,但对耐碳青霉烯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半数有效量(ED50)153.2mg·kg^(-1);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ED50为112.2mg·kg^(-1)。结论:可利霉素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弱,而在体内对耐碳青霉烯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霉素 临床分离菌 MIC值 ED50
下载PDF
低糖利福霉素产生菌S36-10^#的选育
7
作者 李瑞芬 武桂华 +2 位作者 黄莉 张晓非 肖强 《辽宁医药》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是各国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霉素SV(Rifamycin)是广谱抗生素之一,也是合成利福平、利福定等抗结核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经液体发酵提取纯化而得。目前国内利福霉素发酵水平低,为了提...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是各国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半合成抗生素。利福霉素SV(Rifamycin)是广谱抗生素之一,也是合成利福平、利福定等抗结核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由地中海诺卡氏菌经液体发酵提取纯化而得。目前国内利福霉素发酵水平低,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能力,就得降低成本。本文就是以S36做出发菌株,在选育过程中降低糖含量获得的生产所需的高产菌株S36 10^#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糖利福霉素产生菌 S36-10^# 选育技术 地中海诺卡氏菌
下载PDF
快速尿素酶法和嗜银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茹 《生物化工》 2017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嗜银染色法检验幽门螺杆菌,分析其检验价值。方法:将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采用嗜银染色法呈阳性的患者33例(33.67%),快速尿素酶检验呈阳性... 目的: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嗜银染色法检验幽门螺杆菌,分析其检验价值。方法:将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采用嗜银染色法呈阳性的患者33例(33.67%),快速尿素酶检验呈阳性的患者46例(46.94%),两种检验方法均呈阳性的患者31例;采用嗜银染色法呈阳性,而快速尿素酶检验呈阴性的患者2例(3.85%),嗜银染色法呈阴性而尿素酶检测呈阳性的患者15例(32.61%)。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嗜银染色法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检验 幽门螺杆菌 应用价值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有关物质
9
作者 彭燕 赵小峰 +3 位作者 赵小宁 王维惠 王喃喃 鞠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建立用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为建立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7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氟芬那酸丁酯能... 目的建立用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为建立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7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氟芬那酸丁酯能与各杂质得到有效分离,杂质I、杂质II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4%、96.4%。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氟芬那酸丁酯 有关物质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片的含量
10
作者 程景荣 孙桂菊 《辽宁医药》 2001年第4期15-16,共2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片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46%(n=3),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盐酸小檗碱的片剂测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 盐酸小檗碱片 含量分析 测定条件 抗菌药
下载PDF
全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维生素C片及其特性研究
11
作者 孙桂菊 程景荣 《辽宁医药》 2001年第4期7-9,共3页
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维生素C片,并研究它的特性。介绍了将维生素C片改用可压性淀粉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压片,具有抗湿、抗热性能,能减少水分吸收和延缓药物的氧化,并对其稳定性研究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 粉末压片 维生素C片 微晶纤维素 可压性淀粉 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与核糖体工程获得新型可利霉素产生菌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娟娟 张妍 赫卫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16-2126,共11页
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是将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Isovaleryltransferase gene,ist)导入到螺旋链霉菌中产生的以异戊酰螺旋霉素(Isovalerylspiramycin,ISP)为主组分的抗生素。原工程菌中的ist基因与螺旋霉素(Spiramycin,SP)生物合成基... 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是将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Isovaleryltransferase gene,ist)导入到螺旋链霉菌中产生的以异戊酰螺旋霉素(Isovalerylspiramycin,ISP)为主组分的抗生素。原工程菌中的ist基因与螺旋霉素(Spiramycin,SP)生物合成基因簇相距较远,且具有两种抗性基因,难以对其进行基因改造,因此需要构建新型CAM工程菌株。文中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靶向切割2个位点,将ist和其正调控基因acyB2通过同源重组插入到SP生物合成基因簇附近且不参与SP合成的orf54基因下游,获得2种无外源抗性基因插入的CAM产生菌54IA-1和54IA-2,经发酵产物检测发现54IA-2菌株中的ISP产量明显高于54IA-1菌株。通过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证实54IA-2菌株中ist和acyB2基因以及部分SP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54IA-1菌株。为进一步获得高产菌株,以54IA-2为出发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的方法筛选利福平(Rifampicin,RFP)抗性菌株,在RFP浓度为40μg/mL的抗性菌株中,ISP的产量明显提高,最高可达842.9μg/mL,比原始菌株提高约6倍。对其中7株菌的rpoB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每株菌的第576位丝氨酸都突变为丙氨酸,在其他错义突变中产量最高的菌株RFP40-6-8在第424位的谷氨酰胺突变为亮氨酸。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无任何抗性标记的新型CAM工程菌株54IA-1和54IA-2,并通过核糖体工程技术筛选获得了新型CAM高产菌株RFP40-6-8,为CAM工程菌株的进一步优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霉素 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 CRISPR-Cas9系统 核糖体工程
原文传递
FDA警告信中数据完整性主要问题浅析及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祝仁 赵双春 赵红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759-2763,共5页
通过对发达国家或组织发布的数据规范管理指南的研究,分析FDA发布的境外检查警告信中关于生产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数据可靠性问题,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完善数据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隐瞒、丢弃、修改甚至编造数据。我... 通过对发达国家或组织发布的数据规范管理指南的研究,分析FDA发布的境外检查警告信中关于生产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数据可靠性问题,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完善数据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隐瞒、丢弃、修改甚至编造数据。我国药品生产企业需重视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习惯性行为,提升数据规范管理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可靠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警告信
原文传递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新型异戊酰螺旋霉素Ⅰ产生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婷 张妍 +2 位作者 戴剑漉 王以光 赫卫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异戊酰螺旋霉素(Isovalerylspiramycin,ISP)Ⅰ是必特螺旋霉素(Bitespiramycin,BT)的一种主组分,其抗菌活性与BT相似,而且作为单一组分在质控和剂型上更具优势,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原有的 ISPⅠ工程菌株经过3次基因改造,已经具有2... 异戊酰螺旋霉素(Isovalerylspiramycin,ISP)Ⅰ是必特螺旋霉素(Bitespiramycin,BT)的一种主组分,其抗菌活性与BT相似,而且作为单一组分在质控和剂型上更具优势,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原有的 ISPⅠ工程菌株经过3次基因改造,已经具有2种抗性基因,很难再进行遗传操作。前期研究利用经典同源重组的方法无法构建无抗性的ISPⅠ产生菌,文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螺旋霉素(Spiramycin,SP)产生菌中成功将3位酰基化酶的基因bsm4替换为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p~*控制下的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Isovaleryltansferase gene,ist)。删除bsm4后突变株只能产生SPⅠ组分,外源基因ist的表达产物催化SPⅠ在其4″位进行异戊酰化修饰形成ISPⅠ。经过HPLC和质谱鉴定,阳性菌株ΔEI的发酵产物中只有ISPⅠ一种ISP组分,证实新的ISPⅠ工程菌株构建成功。ΔEI菌株不带有抗性基因,可重复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操作来获得新的改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酰螺旋霉素Ⅰ 酰基转移酶基因 CRISPR-Cas9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