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以沈阳铁西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婉侠 薛冰 +3 位作者 马志孝 耿涌 孙丽娜 张云松 《可持续发展》 2012年第4期159-166,共8页
老工业区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居住用地标准作为参比值,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搬迁区表层(0~20 cm)土壤中8种重金属Cu、Cd、Pb、Zn、As... 老工业区搬迁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是环境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中居住用地标准作为参比值,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搬迁区表层(0~20 cm)土壤中8种重金属Cu、Cd、Pb、Zn、As、Hg、Ni和Cr的含量及富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城市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及超标率,并结合M&#252;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ǎ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As和Cr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 >Cu >Zn >Pb >Hg >Ni;部分采样点土壤中As含量超过《场地环境质量导则》中限制,是主要的场地修复金属类型;不同功能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工业区、商住区和交通区累积较为严重,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Hg为强潜在生态危害。综上所述,铁西老工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复合积累显著,Cd,Hg和As将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修复的重点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老工业搬迁区 铁西区
下载PDF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Microbacterium sp.S_2-4的微环境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海波 杨瑞崧 +3 位作者 李培军 巩宗强 孙丽娜 孙铁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Na·Alg)作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氯酸铝溶液作为交联剂,固定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S2-4,制备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在去除...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Na·Alg)作为包埋载体,以五硼酸铵和氯酸铁、氯酸铝溶液作为交联剂,固定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S2-4,制备得到固定化球形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在去除污染地表水COD过程中固定化球形颗粒的微环境变化,指出物理阻隔、吸附和种群排斥联合作用是固定化微环境对不利外界环境的主要屏蔽机理;同时还指出了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颗粒存在的结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微环境 屏蔽 扫描电子显微镜 污染地表水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3
作者 苏丹 唐大元 +1 位作者 刘兰岚 王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5,共7页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 流域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与应用对防治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源解析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综述了应用于水环境不同类型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模型;论述了多元统计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现状;最后对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加以展望,指出过去的研究主要是水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源解析方法,以后应加强对水环境中非持久性污染源解析的研究,在水环境源解析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成分谱等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源解析 污染 多元统计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及系统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书文 邹轶 +1 位作者 张吉娜 孙铁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详述了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工艺和系统设计问题。通过浮动生物床预处理和潜流湿地或地下毛管渗滤系统的深度处理 ,可将校园污水转换成为再生水利用 ,该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校园污水 生态处理技术 浮动生物床 潜流湿地
下载PDF
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书文 郭福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90-392,共3页
对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生态学审视,提出了解决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方法思路。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生态学 生态工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叶用红菾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 L.)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68
6
作者 李玉双 孙丽娜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6-1389,共4页
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基础,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一直都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采用盆栽实验对7种农作物积累Cd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用红菾菜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 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基础,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一直都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采用盆栽实验对7种农作物积累Cd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用红菾菜对Cd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盆栽浓度梯度试验对叶用红菾菜对Cd的富集潜力及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Cd污染水平为20mg·kg^(-1)条件下,叶用红菾菜地上部Cd含量超过了100mg·kg^(-1)这一国际公认的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且其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同时,与对照相比,植物的生长未受到抑制,这表明叶用红菾菜是一种Cd超积累植物,为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红恭菜 植物提取修复 超富集植物
下载PDF
3株细菌对土壤中芘和苯并芘的降解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1
7
作者 苏丹 李培军 +1 位作者 王鑫 许华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3-917,共5页
研究了3株多环芳烃(PAHs)高效降解菌对土壤中芘和苯并芘(BaP)的降解动态,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株细菌对芘和BaP的降解率有显著性差异.芽孢杆菌(Bacillus sp.SB02)42 d对芘和BaP的降解率均最高... 研究了3株多环芳烃(PAHs)高效降解菌对土壤中芘和苯并芘(BaP)的降解动态,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株细菌对芘和BaP的降解率有显著性差异.芽孢杆菌(Bacillus sp.SB02)42 d对芘和BaP的降解率均最高.当土壤中芘和BaP的初始浓度为50 mg/kg时,芽孢杆菌(Bacillus sp.SB02)、动胶杆菌(Zoogloea sp.SB09)、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SB10)42 d对芘的降解率分别为42.69%、32.88%、25.07%,对BaP的降解率分别为33.04%、25.39%、22.02%.3株细菌对芘和BaP的降解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芽孢杆菌(Bacillus sp.,SB02)最快,1周可降解20.88%芘和12.6%的BaP,动胶杆菌(Zoogloea sp.SB09)次之,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SB10)降解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 细菌 动力学
下载PDF
土壤低剂量荧蒽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薇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刘淼 陈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9-1057,共9页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120、240、480和960μg kg-1)污染胁迫对蚯蚓(Eiseniafetida)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内脏中各生化酶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P450含量、SOD和POD活性比较敏感;而GST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荧蒽的暴露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低剂量污染物暴露的时间效应较剂量效应更有指示作用,并且生物体内各生化酶系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土壤污染生态毒性诊断时,选择多时段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诊断,对污染暴露指示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葸 蚯蚓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转移酶 抗氧化酶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镉和铅的吸附-解吸行为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苏 孙丽娜 +1 位作者 孙铁珩 晁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9-1826,共8页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3种不同污染负荷土壤Cd2+和Pb2+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污染负荷土壤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高污染负荷土壤.3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Lan...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3种不同污染负荷土壤Cd2+和Pb2+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污染负荷土壤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高污染负荷土壤.3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双常数方程是描述这3种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Cd2+和Pb2+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Pb2+的解吸滞后现象较Cd2+明显.高污染负荷土壤的吸附态Cd2+、Pb2+解吸率高于低污染负荷土壤,Cd2+、Pb2+解吸量与其初始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幂方程.3种土壤Cd2+、Pb2+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 CD^2+ PB^2+ 吸附-解吸
下载PDF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晓东 孙铁珩 +2 位作者 李海波 马铮铮 胡筱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2,共4页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现状,指出了集中式处理模式和分散式处理模式的不足。依据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为主的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点,提出小区污水处理采取土地生态处理模式的构想。通过分析污水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征及其运行局...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现状,指出了集中式处理模式和分散式处理模式的不足。依据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为主的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点,提出小区污水处理采取土地生态处理模式的构想。通过分析污水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征及其运行局限性,建议土地生态处理技术应重视强化预处理,采取低进水污染物浓度,高水力负荷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 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 人工湿地 地下渗滤
下载PDF
砷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和文祥 马爱生 +1 位作者 武永军 朱铭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95-898,共4页
采用模拟方法对As污染土壤脲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As浓度在 0~ 2 0 0mg·kg-1浓度范围内 ,反应初期脲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一年后砷激活土壤脲酶活性 ,二者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随As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Km 值... 采用模拟方法对As污染土壤脲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中As浓度在 0~ 2 0 0mg·kg-1浓度范围内 ,反应初期脲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一年后砷激活土壤脲酶活性 ,二者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随As浓度增加 ,土壤脲酶Km 值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 ,Vmax增大 ,从机制上揭示出As加速脲酶 尿素复合物的解离 .厩肥和无肥土样脲酶对As的反应类似 ,只是变化幅度有所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脲酶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外源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雪英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孙丽娜 郑森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8-1173,共6页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150d)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总量、真菌总量、PAH-降解细菌和PAH-降解真菌数量不受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初始接种量的影响(p>0.05);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其添加量与土壤细菌总量、真菌总量和PAH-降解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束时矿物油的去除率为58.8%~88.3%,PAHs的去除率为91.7%~97.8%,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的接种对矿物油和PAHs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多环芳烃 土壤生物修复 外源微生物 强化作用
下载PDF
呋喃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和文祥 姚敏杰 +1 位作者 孙丽娜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21-1924,共4页
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呋喃丹与土壤中3种重要水解酶类—土壤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呋喃丹加入土壤后,土壤脲酶活性最初受到抑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呋喃丹的生态毒性逐渐降低,并最终激活脲酶;在0.3%呋喃... 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呋喃丹与土壤中3种重要水解酶类—土壤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呋喃丹加入土壤后,土壤脲酶活性最初受到抑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呋喃丹的生态毒性逐渐降低,并最终激活脲酶;在0.3%呋喃丹浓度范围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均被激活,且部分样品的转化酶活性与呋喃丹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转化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受呋喃丹污染的程度,且0.3%浓度呋喃丹的生态毒性较弱,对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丹 土壤脲酶 转化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晓东 孙铁珩 +2 位作者 李海波 马铮铮 王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活污水 污泥回流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层反应器 低温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林静雯 胡筱敏 +1 位作者 高丹 马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使壳聚糖和丙烯酰胺在30℃时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改性壳聚糖絮凝剂(CAM),通过对高岭土悬浮液和印染废水的絮凝实验表明,CAM具有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典型特征,其絮凝...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使壳聚糖和丙烯酰胺在30℃时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改性壳聚糖絮凝剂(CAM),通过对高岭土悬浮液和印染废水的絮凝实验表明,CAM具有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典型特征,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在其用量为壳聚糖质量的20%情况下,CAM对印染废水的CODC r去除率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性能 印染废水
下载PDF
FeSO_4/Ac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治宇 胡筱敏 +2 位作者 孙铁珩 王英刚 程五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为寻找经济适用且具有较高效率的烟气脱硫方法,研制了FeSO4/Ac脱硫剂,并对FeSO4/Ac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烟气中O2、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及脱硫温度的高低会影响FeSO4/Ac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实验证明,当n(O2)∶n(... 为寻找经济适用且具有较高效率的烟气脱硫方法,研制了FeSO4/Ac脱硫剂,并对FeSO4/Ac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烟气中O2、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及脱硫温度的高低会影响FeSO4/Ac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实验证明,当n(O2)∶n(SO2)=7~10、n(H2O)∶n(SO2)=3~5、脱硫温度取120 ℃时,FeSO4/Ac脱硫剂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脱硫效率可达92.1%~96.8%.FeSO4/Ac脱硫剂能够再生重复使用,采用水蒸气加热再生法对FeSO4/Ac脱硫剂进行再生,实验结果显示,经4次加热法再生的FeSO4/Ac脱硫剂的脱硫效率仍能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O4 脱硫性能 脱硫剂 脱硫效率 SO2 烟气脱硫方法 热再生 水蒸气 研究 加热
下载PDF
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联合工艺处理校园污水的设计与管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英华 王书文 +2 位作者 孙铁珩 邹轶 贾宏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5,共6页
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的校园污水处理实例,阐明地下渗滤与浮动生物床联合工艺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所要求的回用水水质。
关键词 地下渗滤 浮动生物床 校园污水
下载PDF
北方常见农作物根际土壤中铅、锌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玉双 孙丽娜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洪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3-746,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际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际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Pb则显著增加;Zn则表现为可交换态比例略呈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质结合态升高,残渣态Zn则大幅下降。这提示,作物根际土壤Pb存在由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化的现象,从而植物有效性降低;而根际土壤Zn的形态变化则与Pb相反,即由紧结合态向松结合态转化,相应地提高了Zn的植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转化 根际土壤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EDTA对4种花卉富集Cd、Pb的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玉双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升厚 孙铁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17,34,共3页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但是修复植物的提取效率经常受到目标金属的低植物有效性所限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对4种花卉富...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但是修复植物的提取效率经常受到目标金属的低植物有效性所限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对4种花卉富集Cd、Pb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EDTA溶液(3mmol/kg)7d后,矮牵牛、万寿菊、彩叶草叶部Cd含量显著增加(P<0.05);所选4种花卉叶部Pb的含量均极显著增高(p<0.01)。施加EDTA后万寿菊对Cd和孔雀草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达到了1以上,这表明这两种植物可用于螯合辅助植物提取方式的污染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乙二胺四乙酸 螯合辅助植物提取
下载PDF
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静雯 高丹 +1 位作者 胡筱敏 孙庆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较廉价的过硫酸铵引发剂,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3 mmol/L,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的质量之比为2: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3.5 h,冰乙酸的体积分数为1.5%... 采用较廉价的过硫酸铵引发剂,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3 mmol/L,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的质量之比为2: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3.5 h,冰乙酸的体积分数为1.5%时进行的接枝共聚反应,产物接枝率为133.40%、粘度大于 100 000 mPa·s,对模拟废水处理的透光率为99%,絮凝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