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栈琳 刘岩 +5 位作者 曹博强 刘发 闫庆森 刘军华 刘兆真 李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比,增材制造技术不仅能实现复杂加工零件的快速制造,而且在成形过程中较短的保温时间能缓和或消除异种金属材料界面产生的冶金缺陷,进而增强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双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综述性文章较少,故综述了近年来激光、电子束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并从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及界面合金元素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材料界面组织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在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方面,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尺寸零部件,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如钛合金,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大型复杂零部件。在铜/钢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界面处易形成显微组织分布不均匀、界面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等现象,导致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材料断裂失效。为解决上述难题,学者们已深入研究第二相形成机理,并采用优化界面处Cu-Fe比例和控制脆相金属间化合物等方式提高铜/钢双金属材料的性能。最后,对目前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未来在冶金学和热力学方向上对铜/钢双金属材料仍需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对双金属材料而言需要建立相关模拟数据库,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精细化指导建议。新型增材制造技术或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将成为未来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双金属材料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界面缺陷
下载PDF
热压烧结制备BN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欢 张宁 +3 位作者 张天文 阚洪敏 王晓阳 龙海波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3,共6页
介绍了利用热压烧结制备h-BN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和致密化过程,分析了Al N/BN、Si3N4/BN和SiC/BN复合陶瓷在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加工性能和介电性能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后对BN复合陶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热压烧结 六方BN 致密化 BN复合陶瓷
下载PDF
铜镍掺杂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杰 孙宇海漩 +2 位作者 张金林 池坪礁 贺春林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1741-1744,共4页
以六水合硝酸锌、三水合硝酸铜、六水合硝酸镍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铜镍共掺杂的ZnO纳米光催化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模... 以六水合硝酸锌、三水合硝酸铜、六水合硝酸镍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铜镍共掺杂的ZnO纳米光催化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模拟测试光催化降解废水染料中罗丹明B效率来考察铜镍掺杂ZnO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铜镍掺杂ZnO呈现典型的六方纤锌矿构型,由不规则纳米颗粒组成。铜镍共掺杂的ZnO光催化活性最好,明显好于纯ZnO和单掺杂ZnO,在10W紫外灯照射5h后,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9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过渡金属 掺杂 光催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镍基复合镀层工艺与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硕 阚洪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2期22-25,共4页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一种或几种不溶性纳米固体颗粒,使其与金属离子共同沉积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镀层。这种电沉积方法可以改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从而提高镀层的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该文综述镍基复合镀层材料的制...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一种或几种不溶性纳米固体颗粒,使其与金属离子共同沉积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镀层。这种电沉积方法可以改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从而提高镀层的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该文综述镍基复合镀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并重点介绍包括镀液pH、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电流密度在内的工艺参数对镍基复合镀层的影响,以及镍基复合镀层在耐腐蚀、耐高温氧化、耐磨损和自润滑等方面的优异特性和由此带来的应用。最后,对镍基复合镀层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复合镀层 电沉积 表面活性剂 温度 电流密度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研究进展
5
作者 池坪礁 杨杰 +1 位作者 孙宇海漩 贺春林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机械工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一直遭受着严重的腐蚀破坏。微生物腐蚀(MIC)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腐蚀形式,其中以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的腐蚀最为严重。概述了几种典型金属在油气田、土壤和海水中的SRB腐蚀行为,着重阐述了... 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机械工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一直遭受着严重的腐蚀破坏。微生物腐蚀(MIC)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腐蚀形式,其中以硫酸盐还原菌(SRB)引起的腐蚀最为严重。概述了几种典型金属在油气田、土壤和海水中的SRB腐蚀行为,着重阐述了金属材料SRB腐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金属材料 腐蚀机理
下载PDF
碱蚀对铝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宗朋德 周琦 +1 位作者 金建东 贺春林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目的]氢氧化钠碱蚀对铝合金的外观和表面性能影响极大。[方法]利用铜离子置换法检测铝合金自然氧化膜的去除效果,用三维形貌仪考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粗糙度,用光泽度仪测量样品表面光泽。[结果]在10℃以上采用50g/L NaOH溶液或在20℃用... [目的]氢氧化钠碱蚀对铝合金的外观和表面性能影响极大。[方法]利用铜离子置换法检测铝合金自然氧化膜的去除效果,用三维形貌仪考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粗糙度,用光泽度仪测量样品表面光泽。[结果]在10℃以上采用50g/L NaOH溶液或在20℃用质量浓度20g/L以上的NaOH溶液碱蚀2min,均可完全去除6061铝合金表面的自然氧化膜,但不能消除车抛划痕。随着碱蚀温度的升高,铝合金析氢越来越剧烈。经碱蚀的铝合金在除灰后光泽明显增大,但相对于除油未碱蚀的试样,光泽都下降,在高于30℃下碱蚀会大大降低铝合金表面的光泽。在10~30 g/L的NaOH溶液中碱蚀并除灰后,铝合金表面的光泽优于采用高NaOH浓度下碱蚀的试样。铝合金经过NaOH碱蚀后表面粗糙度增大,20℃和30℃碱蚀后的表面较平整,在30~50℃范围内随着碱蚀温度上升,表面粗糙度Ra增大。碱蚀后铝合金表面挂灰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40℃以上的碱蚀会导致铝合金表面发生点蚀。[结论]铝合金的光泽和表面粗糙度受氢氧化钠碱蚀的影响很大,应注意碱蚀液温度和浓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碱蚀 氢氧化钠 微观形貌 光泽 粗糙度
下载PDF
镁基储氢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欣 阚洪敏 +3 位作者 魏晓冬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235,240,共5页
镁基储氢合金以其储氢容量高、质量轻、资源丰富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氢合金材料之一。综述了镁基储氢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高温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扩散法和电沉积法这4种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 镁基储氢合金以其储氢容量高、质量轻、资源丰富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氢合金材料之一。综述了镁基储氢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高温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扩散法和电沉积法这4种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镁基储氢合金性能的改善方法进行了简略总结。通过对比各制备方法之间的区别及特点,对镁基储氢合金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镁基合金 制备方法
原文传递
铝及铝镁合金的室温电沉积制备 被引量:7
8
作者 阚洪敏 王双 +3 位作者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孙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41-444,484,共5页
采用氯化铝-氢化铝锂-四氢呋喃-苯的有机体系电沉积铝,并在此基础上,研究n(氯化铝)∶n(氯化镁)=10∶1时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在室温下能够成功制备铝及铝镁合金,电沉积铝比沉积铝镁合金条件容易控制,沉积效果也... 采用氯化铝-氢化铝锂-四氢呋喃-苯的有机体系电沉积铝,并在此基础上,研究n(氯化铝)∶n(氯化镁)=10∶1时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在室温下能够成功制备铝及铝镁合金,电沉积铝比沉积铝镁合金条件容易控制,沉积效果也优于铝镁合金.当电流密度为0.010A/cm2,苯与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8∶7,氢化铝锂的质量为1.27g时,成功获得了灰黑色粉末状的铝镁镀层,但晶粒较大,镀层与铜基体的结合力差.通过SEM和XRD对镀层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检测可知,该铝镁合金成分为Al3Mg2,且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加长,镀层厚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铝镁合金 有机体系
下载PDF
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阚洪敏 祝跚珊 +3 位作者 冯筱珺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铝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蚀性、装饰性、抗氧化性和可加工性成为理想的构件防护材料;除此之外,由于其质量轻,理论储氢量高,铝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使铝镁合金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制备超细结构纯净合金,电沉积是制备高纯... 铝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蚀性、装饰性、抗氧化性和可加工性成为理想的构件防护材料;除此之外,由于其质量轻,理论储氢量高,铝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使铝镁合金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制备超细结构纯净合金,电沉积是制备高纯合金的有效方法之一。室温电沉积是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控制沉积参数实现对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的控制,制备高纯超细合金。综述了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体系和电流密度、沉积方式、镁离子引入方式及实验环境和条件等对铝镁合金组成、形貌和晶体结构等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室温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影响因素及铝镁合金在装饰、防腐蚀和储氢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室温电沉积制备高纯铝镁合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电沉积 铝镁合金 沉积体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国峰 刘志杨 +2 位作者 张丽桌 董世柱 贺春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交流电源微弧氧化进行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研究了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各因素对膜层厚度和耐腐蚀性、表面及截面形貌特征、膜层微观结构及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恒压模式下,... 采用交流电源微弧氧化进行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研究了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各因素对膜层厚度和耐腐蚀性、表面及截面形貌特征、膜层微观结构及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恒压模式下,电压为200V时,氧化膜厚度最大,表面微孔分布均匀、孔径较小,膜层耐蚀性最好;恒流模式下,电流密度在15A·dm-2时,膜层表面性能最好,具有较高耐蚀性,超过这一电流密度后膜层致密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陶瓷基氧化膜 微弧氧化 交流电源 耐蚀性
下载PDF
提拉法制备二氧化硅陶瓷膜的形貌及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琦 万文露 +1 位作者 张春丽 贺春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采用浸渍提拉工艺在复合镀镍的A3钢表面制备氧化硅陶瓷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并揭示耐蚀机理。用平面磨耗试验机测试了陶瓷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5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 采用浸渍提拉工艺在复合镀镍的A3钢表面制备氧化硅陶瓷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并揭示耐蚀机理。用平面磨耗试验机测试了陶瓷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5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为类似微裂纹镀铬的表面形貌;在4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与微孔镀铬的表面形貌相似;400℃及500℃烧结后形成无定形的SiO2陶瓷膜。阻抗较高的氧化硅陶瓷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腐蚀过程为扩散控制,能明显抑制镀镍A3钢的腐蚀。氧化硅陶瓷膜降低了复合镀镍层的孔隙率。浸渍提拉成膜后膜层耐磨性能显著优于只复合镀镍的A3钢,浸渍提拉法能提高铁基体复合镀镍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镀 氧化硅 陶瓷 溶胶-凝胶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天文 张宁 +3 位作者 刘欢 阚洪敏 王晓阳 龙海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在现代材料科学中显示出潜在的使用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的低成本、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为线索,综述了无压烧结法制备... 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在现代材料科学中显示出潜在的使用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的低成本、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为线索,综述了无压烧结法制备氮化硼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无压烧结 复合陶瓷
下载PDF
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宁 刘欢 +2 位作者 王晓阳 阚洪敏 龙海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25-2129,2138,共6页
本文基于机械混合法和液相烧结法制备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并对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质量损耗、致密化等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铝钇摩尔比、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烧结致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机械混合法和液相烧结法制备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并对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质量损耗、致密化等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铝钇摩尔比、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 C-YAG陶瓷复合材料烧结致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条件范围内,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复合材料的气孔率最低,相对密度最大;复合陶瓷材料的相对密度和收缩率在保温时间小于30 min时,变化较大,大于30 min时,变化很小;当铝钇摩尔比为1.5时,质量流失较少,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YAG陶瓷 烧结致密性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激光功率和离焦量对2000 MPa级热成形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
14
作者 周婷婷 刘岩 +1 位作者 杜安娜 张文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7,共9页
目的研究激光功率和离焦量对PHS2000型热成形钢激光焊接接头焊缝区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拉伸特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焊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利用拉伸实验和显微硬度实验探究焊接接头力学... 目的研究激光功率和离焦量对PHS2000型热成形钢激光焊接接头焊缝区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拉伸特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焊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利用拉伸实验和显微硬度实验探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激光功率从3500 W增至4700 W,焊缝区与热影响区平均晶粒尺寸总体呈上升趋势,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焊缝区平均显微硬度值在635HV~651HV内浮动,热影响区平均显微硬度值在434HV~451HV内浮动;离焦量对焊缝区的组织分布有显著影响,不同离焦量下的组织分布均较为分散,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在离焦量为−3 mm时达到最大,为10.67μm。在不同激光功率和离焦量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值存在上下浮动,焊接接头各区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以焊缝为中心,两侧趋于对称分布。硬度分布规律如下:焊缝区硬度>母材区硬度>热影响区硬度。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与离焦量相比,激光功率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拉伸强度的影响更大。在焊接速度为150 mm/min条件下,设置激光功率为4100 W、离焦量为−2 mm,此时抗拉强度最大,为1715 MPa,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激光焊接 激光功率 离焦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阚洪敏 祝跚珊 +3 位作者 冯筱珺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共8页
目的以AlCl_3和LiAlH_4为溶质,苯和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电沉积铝镁合金,探索制备铝镁合金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AlCl_3-LiAlH_4-苯-四氢呋喃体系中,采用镁作阳极,通过预电沉积获得一定浓度的Mg^(2+),从而进行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镀层。... 目的以AlCl_3和LiAlH_4为溶质,苯和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电沉积铝镁合金,探索制备铝镁合金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AlCl_3-LiAlH_4-苯-四氢呋喃体系中,采用镁作阳极,通过预电沉积获得一定浓度的Mg^(2+),从而进行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镀层。改变电流密度、沉积时间、预电沉积时间和预电沉积次数等参数,以探究工艺参数对铝镁镀层的形貌、晶粒大小和镁含量的影响,并通过SEM和EDS检测和分析铝镁合金的镀层形貌、成分及含量。结果镀层主要成分为Al_3Mg_2和Al_(12)Mg_(17),当电流密度为16.67 m A/cm^2时,获得的镀层表面效果最好,其晶粒尺寸可达1~2mm。预电沉积次数越多,通过预电沉积获得的Mg^(2+)越多,铝镁合金镀层中镁的含量越高,最高可达2.93%(质量分数)。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镀层中的镁含量随预电沉积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预电沉积次数越多,通过预电沉积溶解的Mg^(2+)越多,铝镁合金镀层中的镁含量越高。当沉积时间过长时,不利于镀层中镁含量的提高。铝镁镀层中的镁含量越高,电化学阻抗越大,腐蚀电位越大,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铝镁合金 镁含量 电沉积 耐腐蚀性 有机溶剂
下载PDF
掺杂Ti的纳米CrSi_2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贵宏 王亚明 +3 位作者 柳晓彤 李锋 陈立佳 贺春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110-23114,共5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设备交替沉积Cr、Ti和Si层,并通过随后的真空退火处理,制备了掺杂Ti的CrSi2薄膜。交替沉积薄膜500℃退火2h,薄膜中除含有(Cr,Ti)Si2相外,还有部分残留的沉积Si相和少量反应生成的CrSi相;退火时间增加,沉积Si相和CrSi相...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设备交替沉积Cr、Ti和Si层,并通过随后的真空退火处理,制备了掺杂Ti的CrSi2薄膜。交替沉积薄膜500℃退火2h,薄膜中除含有(Cr,Ti)Si2相外,还有部分残留的沉积Si相和少量反应生成的CrSi相;退火时间增加,沉积Si相和CrSi相减少而(Cr,Ti)Si2相增多;500℃退火6h及以上时,薄膜中仅有(Cr,Ti)Si2相。测量薄膜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利用谢乐公式估算薄膜平均晶粒尺寸表明,退火时间从2h增加到8h,薄膜中(Cr,Ti)Si2相晶粒尺寸由68nm近似线性增加到81nm。退火获得的(Cr,Ti)Si2薄膜具有纳米结构和(111)面单一取向。随着掺杂Ti原子分数的增加,薄膜X射线衍射谱中(Cr,Ti)Si2(111)晶面衍射角逐渐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这反映(Cr,Ti)Si2相的晶格常数a和c逐渐增大。晶格常数的变化与掺杂Ti的原子分数近似呈线性关系,这是结构中半径较大的Ti原子替换半径较小的Cr原子所造成的。计算分析显示,单晶Si(100)上(Cr,Ti)Si2(111)晶面外延生长是它们的界面晶格畸变能较低的结果;Ti原子分数增加,(Cr,Ti)Si2薄膜的(111)晶面择优取向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i2薄膜 Ti掺杂 退火 磁控溅射 外延生长
下载PDF
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春林 杨雪飞 +2 位作者 马国峰 王建明 才庆魁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9-25,共7页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硅表面制备高效减反射结构,化学刻蚀法是制备减反射结构的最常用方法,其研究热点为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综述了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主要方法、刻蚀机理、工艺特征及应用等的研究进...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硅表面制备高效减反射结构,化学刻蚀法是制备减反射结构的最常用方法,其研究热点为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综述了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主要方法、刻蚀机理、工艺特征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减反射结构 化学刻蚀
下载PDF
超细氧化铝的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柳燕 张宁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78,共6页
以硝酸铝溶液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网络剂,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了超细氧化铝粉体。研究了沉淀剂种类,单体、网络剂及引发剂的质量比,和单体质量对合成氧化铝凝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硝酸铝溶液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网络剂,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了超细氧化铝粉体。研究了沉淀剂种类,单体、网络剂及引发剂的质量比,和单体质量对合成氧化铝凝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氨水为沉淀剂,当单体质量为0.05 g,单体、网络剂、引发剂质量比为5:1:1,聚合温度达到65℃时,可获得均匀、稳定的氧化铝凝胶;经900℃煅烧2 h后可获得的粒径细小,分散性好的氧化铝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单体 超细粉体
下载PDF
BN-AlN复合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现状
19
作者 刘欢 张宁 +3 位作者 张天文 阚洪敏 王晓阳 龙海波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2,共6页
介绍了BN-Al N复合陶瓷的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同时对BN-Al N复合陶瓷的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对BN-Al N复合陶瓷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BN-Al N复合陶瓷 制备方法 致密化 介电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镍基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冯筱珺 阚洪敏 +3 位作者 魏晓冬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2,共8页
金属-陶瓷复合镀层可以显著改善的硬度、致密性、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可显著得到改善,应用范围广泛。综述了影响复合镀层性能的几大因素,重点介绍了增强相粒子粒径、表面活性剂类型、制备镀层的沉积方式以及第二相颗粒... 金属-陶瓷复合镀层可以显著改善的硬度、致密性、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可显著得到改善,应用范围广泛。综述了影响复合镀层性能的几大因素,重点介绍了增强相粒子粒径、表面活性剂类型、制备镀层的沉积方式以及第二相颗粒种类对电沉积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陶瓷颗粒尺寸影响复合镀层的性能,细小颗粒对镍基复合镀层具有细晶强化作用,微米级陶瓷颗粒能够大大改善Ni基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超细纳米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添加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优于添加微米颗粒复合镀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提高第二相颗粒在镀层中的复合量及在镀液中的分散性,有利于获得高硬度的复合镀层,进而提高整个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超声波-脉冲电沉积法得到的复合镀层形貌更平整,晶粒更细小,结构更致密,且得到的复合镀层硬度更高,耐磨性、耐蚀性更好。与SiC复合镀层相比,SiO_2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最后,分析展望了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镍基复合镀层 第二相颗粒 表面活性剂 颗粒尺寸 碳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