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大气O_(3)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关系
1
作者 陈会杰 毕海燕 +3 位作者 王孟颖 陈建平 孙百军 杨志星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O_(3)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特征和季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收集沈阳市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逐日死亡人数、O_(3)逐日平均浓度及同期气...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O_(3)污染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特征和季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方法收集沈阳市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逐日死亡人数、O_(3)逐日平均浓度及同期气象资料,并计算逐日寿命损失年(YLL),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O_(3)污染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ER及YLL效应值)。结果O_(3)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在累积滞后3 d(lag03)达到最大效应,O_(3)每增加10μg/m^(3),ER及YLL效应值分别为1.08%(95%CI:0.53%~1.62%)和3.97(0.54~7.40)人年。不同人口特征下,O_(3)对女性、≥65岁和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死亡风险ER更高,分别为1.23%(95%CI:0.48%~1.98%),1.33%(95%CI:0.73%~1.93%),1.17%(95%CI:0.08%~2.27%),但仅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L效应值在男性、≥65岁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表现出更高风险,但不同亚组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暖季,O_(3)对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ER及YLL效应值的影响均明显增加。结论沈阳市大气O_(3)污染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及YLL有一定相关性,女性、≥65岁人群为O_(3)健康损伤的脆弱人群,暖季可增加O_(3)对人群死亡风险及YLL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寿命损失 季节效应
原文传递
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
作者 陈会杰 寇瀚文 +2 位作者 张昭玉 温立海 陈叶 《预防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264-267,290,共5页
目的 构建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开展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7月,针对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可能风险因素,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沈阳市... 目的 构建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开展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7月,针对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可能风险因素,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沈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专家评价和重要性评分评价。结果 共选择19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各项指标的权威系数均值均达到了0.86以上。两轮咨询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在0.03~0.34,变异系数中位数为0.17(0.11,0.21);各项指标满分比在0.68~0.96,满分比中位数为0.86(0.79,0.91)。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传染源权重最高(0.3446),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三位依次是病例出国史主动告知(0.0363)、“1-3-7”工作执行情况(0.0361)、潜伏期感染者流动性(0.0358)。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传染源是影响沈阳市疟疾传播的主要风险,针对入境人员出国史调查、疟原虫筛查以及发病后的科学规范管理是遏制输入性疟疾再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继发传播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齐英 陈叶 +3 位作者 王冰 安向东 陆莹 李天宝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情况。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0。7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门急诊病例,共218例,收集其个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情况。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0。7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门急诊病例,共218例,收集其个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并对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采用X。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病例、病毒种类、时间的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在218份样本中,检出阳性126份(57.8%)。不同种类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7,P〈0.01)。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8.4%(40/218),其次为肠道病毒(17.0%,37/218);甲型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在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21和39.01,P值均〈0.01)。不同年龄儿童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03),其中,4-7岁最高,为67.4%(60/89)。检出2种以上病毒阳性样本34份,占27.0%(34/126)。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是引起沈阳市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发病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4—7岁。不同季节的主要病原体不同,在冬季主要为流感病毒,秋季主要为肠道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呼吸道感染 病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9—2023年中国16个省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爱利 夏百成 +22 位作者 朱贞 谢智博 孙利伟 徐瑾 许晶 李忠 赵林清 龙晓茹 于德山 朱冰 张凤 穆敏 谢会 蔡亮 朱云 田晓灵 王冰 郜振国 刘晓庆 任斌知 韩光跃 胡孔新 张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5-951,共7页
目的了解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ARI病例监测数据,共有28 278例ARI病例纳入研究。监测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了HRSV核酸筛查,... 目的了解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09—2023年我国16个省份ARI病例监测数据,共有28 278例ARI病例纳入研究。监测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了HRSV核酸筛查,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月份病例的HRSV检出率差异。结果 2009年1月至2023年9月,共纳入28 278例ARI病例。病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112岁,年龄M(Q1,Q3)为3岁(1岁,9岁)。28 278例ARI病例中有3 062例HRSV核酸阳性,总检出率为10.83%。2009—2019年HRSV检出率为9.33%,病毒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HRSV检出率在6.32%~18.67%之间波动;2022年底至2023年初未出现HRSV传统的冬季流行高峰,在2023年4—5月出现了HRSV反季节流行。87.95%(2 693/3 062)HRSV阳性病例为 5岁以下的儿童,不同年龄组中HRSV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HRSV检出率降低的趋势(P<0.001),其中以<6月龄组患儿的HRSV检出率最高(25.69%)。和2009—2019年相比,2020—2023年期间不同年龄组的HRSV检出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发生变化,HRSV阳性病例的年龄M(Q1,Q3)从1岁(6月龄,3岁)增加至2岁(11月龄,3岁)。结论通过连续15年的HRSV监测分析发现,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月龄婴幼儿是HRSV感染的主要高发人群。COVID-19流行期间,我国HRSV流行水平和流行模式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行特征 监测
原文传递
2005—2016年沈阳市麻疹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会杰 安向东 +1 位作者 连志勇 陈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了解2005—2016年沈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究流行规律,探讨防控对策。方法对2005—2016年沈阳市麻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沈阳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 1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2014年发病率最... 目的了解2005—2016年沈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究流行规律,探讨防控对策。方法对2005—2016年沈阳市麻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沈阳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 1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27.2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占总发病数的51.99%。<1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17.86/10万,其次为1~<5岁组、5~<10岁组和30~<35岁组,发病率分别为19.15/10万、10.05/10万和7.71/10万。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4.33%、25.89%和10.19%。设定麻疹发病预警阈值1—12月份分别为3、6、21、48、48、31、15、25、5、6、12和48例。结论沈阳市麻疹发病呈周期性和季节性,并表现婴幼儿和成人双向增多的"双向移位"现象,通过家庭内接触感染可能性大。为防控麻疹疫情,设定每月预警阈值,可参考预警阈值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规律 预警阈值 防控对策
原文传递
2017年沈阳市诺如病毒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齐英 王萍 +1 位作者 陈叶 王冰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沈阳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7年1—12月沈阳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各区县疾控中心提供的聚集性疫情调... 目的分析2017年沈阳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7年1—12月沈阳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各区县疾控中心提供的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74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2017年沈阳市共报告9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罹患率波动在3.35%~43.59%。学龄前儿童以呕吐症状为主(χ~2=26.86,P<0.01),小学生以发热、恶心为主要症状(χ~2=7.53,39.04,均P<0.05),中学生以腹泻症状为主(χ~2=47.81,P<0.01)。基因分析显示,主要由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结论气溶胶和接触传播GⅡ型诺如病毒是引起沈阳市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季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重点场所的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能力,使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集 暴发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7年沈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会杰 安向东 陈叶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7期2361-2364,共4页
目的了解2017年沈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01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沈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 108例,死亡5例,发病率为49.54/10万,死亡率为0.06/10... 目的了解2017年沈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01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沈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 108例,死亡5例,发病率为49.54/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甲型肝炎(甲肝)148例,乙型肝炎(乙肝)2 247例,丙型肝为(丙肝)891例,戊型肝炎(戊肝)494例,未分型肝炎328例,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27.10/10万、10.75/10万、5.96/10万和3.96/10万(χ~2=3 458.572,P<0.01)。男性2 315例,女性1 793例,发病率分别为55.53/10万和43.49/10万(χ~2=60.626,P=0.000)。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月发病最多,发病424例,占全年发病的10.32%,10月发病最少,发病298例,占全年发病的7.25%。铁西区发病率最高,为64.34/10万;新民市发病率最低,为14.79/10万(χ~2=350.216,P<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其中60~<7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95.24/10万;0~<1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1.47/10万(χ~2=1 160.463,P<0.01)。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1 670例),其次是农民(760例),分别占40.65%和18.50%。结论 2017年沈阳市病毒性肝炎以乙肝为主,丙肝应引起足够重视,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现高年龄转移趋势,在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同时应做好成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制
原文传递
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被引量:12
8
作者 施万英 陈会杰 +1 位作者 张焱 陆金鑫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3-10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200例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检验、营养风险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3-10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200例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测量、生化检验、营养风险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用SPSS 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分别用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判定营养不良,各指标判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50%、48.50%和44.00%,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为32.00%,贫血发生率为56.5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2.50%,以上评价指标在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均较高,随着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应增加。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综合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并尽早给予适当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状况 营养风险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