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1
作者 王珍 金光玉 +1 位作者 陈江 刘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年第5期38-39,共2页
皮肤科疾病除了皮肤表现外,常常其他脏器同时受累。我们在诊断皮肤病的时候,应作必要的内脏影像学(X线,CT扫描、B型超声、心电圈)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现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皮肤科疾病除了皮肤表现外,常常其他脏器同时受累。我们在诊断皮肤病的时候,应作必要的内脏影像学(X线,CT扫描、B型超声、心电圈)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现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2004年度)394例皮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疾病 影像学资料 皮肤病患者 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皮肤表现 CT扫描 B型超声 综合判断 人民医院
下载PDF
消风汤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滕艳 张玉芳 王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应用消风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0年4月—2021年4月营口市中医院收治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0例,消风汤治疗)。比较2... 目的探究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应用消风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0年4月—2021年4月营口市中医院收治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0例,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因子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研究组总有效率92.5%(37/4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瘙痒改善时间(3.37±1.08)d、皮损症状改善时间(3.43±1.19)d,明显较对照组的(4.26±1.14)d、(4.31±1.2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消风汤用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好,症状改善时间短,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汤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顽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HIV感染104例的皮肤性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琳 刘文力 +3 位作者 金宁 韩莹 许秀辉 梁金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分析HIV感染伴发皮肤性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HIV感染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中伴发梅毒75例,其中显性梅毒35例,隐性梅毒17例,梅毒复查中发现HIV感染23例;伴发淋病、淋病+衣原体、衣原体+尖锐湿... 目的分析HIV感染伴发皮肤性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HIV感染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中伴发梅毒75例,其中显性梅毒35例,隐性梅毒17例,梅毒复查中发现HIV感染23例;伴发淋病、淋病+衣原体、衣原体+尖锐湿疣、衣原体/支原体各1例;伴发皮肤黏膜疾病20例(27例次),其中带状疱疹8例,带状疱疹+隐性梅毒3例,湿疹4例,荨麻疹、银屑病、隐性梅毒+银屑病和+药物性皮炎各2例,药物性皮炎、皮肤红斑狼疮、须疮和痔疮各1例,其特点是皮肤损害范围广,临床症状重。伴发2或3种皮肤性病15例,5例无伴发皮肤性病。结论梅毒、梅毒复查者及重症皮肤性病进行HIV抗体检测,可发现和控制H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皮肤性病 梅毒
原文传递
抗生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越阳 郭春芳 +2 位作者 李灵匀 王强 李铁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7-538,共2页
我科2003-2008年对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f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为诊断的86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抗生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葡萄球菌眭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复方甘草酸苷
下载PDF
LINC00460靶向miR-380-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翠 王珺 +1 位作者 林伟 孙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275-4281,共7页
目的:探讨LINC00460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CSCC细胞(SCC13、A431和HSC-5)中LINC00460和miR-380-3p的表达水平。将LINC0046... 目的:探讨LINC00460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CSCC细胞(SCC13、A431和HSC-5)中LINC00460和miR-380-3p的表达水平。将LINC00460小干扰RNA(si-LINC00460)、miR-380-3p模拟物(miR-380-3p mimics)、si-LINC00460+miR-380-3p抑制物(anti-miR-380-3p)分别转染A431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T-qPCR确定LINC00460对miR-380-3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HaCaT比较,CSCC细胞中LINC00460表达显著增加,miR-380-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下调LINC00460表达后A431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上调miR-380-3p表达后A431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2和MMP9表达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下调LINC00460比较,同时下调LINC00460和miR-380-3p后A431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LINC00460靶向负调控miR-380-3p表达。结论:CSCC细胞中LINC00460表达增加,下调LINC00460能够降低C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靶向调控miR-380-3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460 皮肤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和侵袭 凋亡 miR-380-3p
下载PDF
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评估滋养沐浴乳对冬季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国红 孙晓冬 +10 位作者 张丽 白英龙 齐瑞群 安倩 刘哲 吕娅妮 许雅琴 潘君位 马艳 秦秀美 高兴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评价具有滋养成分的沐浴乳对中国北方寒冷季节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方法,对36例受试者外用滋养沐浴乳,并观察26 d。结果:试验组瘙痒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试剂对皮肤干燥程度影响小于对照试... 目的:评价具有滋养成分的沐浴乳对中国北方寒冷季节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方法,对36例受试者外用滋养沐浴乳,并观察26 d。结果:试验组瘙痒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试剂对皮肤干燥程度影响小于对照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下降显著延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养沐浴乳对缓解皮肤干燥症的部分症状指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症 滋养 保湿 清洗剂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莹 程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486例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皮肤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 目的探讨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486例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皮肤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患者组与带状疱疹患者组比较,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组、扁平疣患者组与尖锐湿疣患者组三组相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五种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CD4^+/CD8^+细胞除带状疱疹患者组,CD3^-CD19^+细胞仅尖锐湿疣患者组,CD3^-CD16^+56^+NK细胞除尖锐湿疣患者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是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皮肤病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分析法
原文传递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桂兰 王春梅 +3 位作者 佟艳梅 杨薇 高峰 吴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对 14例SSSS病人的发病时间、年龄、诱因、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本病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 ,发病以夏季较多 ,诱因以各种感染者为主 ,起病急 ,进展迅速 ,病情严重 ,故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皮肤综合征 金葡萄性烫伤样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皮肤镜在人虱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玉 刘永斌 +3 位作者 秦朋 姚放 武海恩 马天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人虱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7—2018年皮肤科门诊首诊诊断为头虱病、阴虱病及体虱病的12例患者,行皮肤镜下观察。结果:12例患者中阴虱病5例及头虱病7例。12例患者均可观察到虱卵,其中6例观察到成虫。...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人虱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7—2018年皮肤科门诊首诊诊断为头虱病、阴虱病及体虱病的12例患者,行皮肤镜下观察。结果:12例患者中阴虱病5例及头虱病7例。12例患者均可观察到虱卵,其中6例观察到成虫。结论:手持皮肤镜在体观察虱类疾病简便可行,有助于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虱病 皮肤镜
原文传递
黄连-姜黄水煎剂治疗豚鼠皮肤真菌感染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明霞 杨维玲 +3 位作者 孙彤 于智明 孙丽梅 田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2-454,I0007,共4页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于感染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用药第0、3、7、10天做真菌镜检、培养并测量皮损直径。结果A、B、C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D组(P<0.01),2%硝酸咪康唑软膏及复方水煎剂均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治疗作用;B、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1);B组治疗效果好于C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结论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治疗作用,无刺激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姜黄 石膏样毛癣菌 豚鼠
下载PDF
沈阳地区275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及其亚类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宁 李铁男 +4 位作者 刘文力 程欣 刘奕 贺莎 吴善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 G抗体(TYR sIgG)及其4种亚类与白癜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沈阳地区275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 G抗体及其4种亚类的含量。结果白癜风组与健康对照组T...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 G抗体(TYR sIgG)及其4种亚类与白癜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沈阳地区275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 G抗体及其4种亚类的含量。结果白癜风组与健康对照组TYR sIgG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癜风组中TYR sIgG亚类的阳性率为IgG3>Ig G1>Ig G4,≥2种TYR sIgG亚类同时阳性61例,占TYR sIgG阳性白癜风的51.26%(61/119)。白癜风男女患者TYR sIgG及其4种亚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氨酸酶可能刺激白癜风患者免疫系统产生TYR sIgG,与白癜风发病有关,检测TYR sIgG可为自身免疫性白癜风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一种科学的依据。TYR sIgG主导亚类为IgG3和I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抗酪氨酸酶IgG抗体
原文传递
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慧娟 耿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了解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治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脓疱型银屑病发病男女接近,疱疹样脓疱病、连续性肢端... 目的了解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治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脓疱型银屑病发病男女接近,疱疹样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发病以女性为多,其诱因各不相同。三种疾病均伴有发热,而且疱疹样脓疱病与脓疱型银屑病相比高热及发热时间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三种疾病可致不同比例的甲或舌损害。各疾病可致不同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脓疱型银屑病经免疫抑制剂,阿维A单独或联合其他两种药物治疗,好转较快;连续性指端皮炎经激素单独或联合其他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好转较快。结论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临床特征各不相同,需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型银屑病 疱疹样脓疱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分析
原文传递
2005年沈阳地区股癣患者发病情况及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强 高峰 +1 位作者 佟艳梅 李铁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股癣 病原菌 发病情况
下载PDF
沈阳地区孢子丝菌病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峰 王强 李铁男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46-147,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孢子丝菌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8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全部行真菌学检查,部分行病理检查,采用碘化钾、特比萘芬或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有明确外伤史,蚊虫叮咬病史者占总... 目的 探讨孢子丝菌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8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全部行真菌学检查,部分行病理检查,采用碘化钾、特比萘芬或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有明确外伤史,蚊虫叮咬病史者占总发病人数66.67%。单纯应用碘化钾或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8-12周,治愈率均达100%。结论 外伤及昆虫叮咬、动物抓伤为本病的重要致病诱因,单纯应用碘化钾或特比萘芬均可治愈,但联合用药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润肤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峰 王强 李铁男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老年性瘙痒症
下载PDF
特发性皮肤钙沉着症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晓杰 李铁男 王玉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88,共1页
患儿女,13个月。因头部、腹部、背部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和结节11个月,于2007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后7d出现发热、抽搐,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0d,诊断为营养不良、肺内感染及低钙血症。给予补钙、抗感染治疗后痊... 患儿女,13个月。因头部、腹部、背部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和结节11个月,于2007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后7d出现发热、抽搐,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0d,诊断为营养不良、肺内感染及低钙血症。给予补钙、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之后患儿发热2次,未再出现抽搐现象。出生后2个月左右.患儿腹部出现小片红斑,不能自行消退,之后左大腿内侧亦出现红色斑丘疹,面积渐扩大,触之质地较硬。一二个月后发现红斑上出现黄色颗粒状丘疹,并渐突出皮而,部分可脱落,拈之如石灰样.脱落后的创面能很快结痂、愈合。红斑及黄色丘疹渐增多.背部、小腿、头部相继出现类似皮损,偶有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沉着症 皮肤 特发性
下载PDF
LncRNA DSCAM-AS1通过靶向miR-627-3P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东 王强 王珍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反义1(ASCAM-AS1)靶向miR-627-3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SCAM-AS1和miR-627-3p在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3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反义1(ASCAM-AS1)靶向miR-627-3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SCAM-AS1和miR-627-3p在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3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3、A431和HSC-5)中的表达水平。将RSCaM-aS1小干扰RNA、miR-627-3p模拟物分别转染A431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荧光素酶分析验证DSCAM-AS1对miR-627-3p的靶向调控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ASCAM-AS1和miR-627-3p,对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能力.结果DSCAM-AS1在3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HaCaT细胞,miR-627-3p在3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HaCaT细胞(P<0.05)。干扰DSCAM-AS1或过表达miR-627-3P后,A431细胞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P<0.05)。DSCAM-AS1靶向负性调控miR-627-3p表达。与干扰DSAM-AS1表达比较,同时干扰DSCAM-AS1和miR-627-3p表达后A431细胞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升高(P<0.05)。干扰DSCAM-AS1后,A431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O.05)。与干扰DSCAM-AS1比较,同时干扰DSCAM-AS1和miR-627-3p后A431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干扰DSCAM-AS1通过靶向miR-627-3p,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AM-AS1 miR-627-3p 皮肤鳞状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皮肤病学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琳琳 崔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调查皮肤病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得出近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其发展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利用JCR数据库查阅皮肤病学领域的相关期刊,应用PubMed数据库获取皮肤病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4个杂志中近2年的所有文献。用书目... 目的调查皮肤病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得出近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其发展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利用JCR数据库查阅皮肤病学领域的相关期刊,应用PubMed数据库获取皮肤病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4个杂志中近2年的所有文献。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软件)统计文献中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的出现频次,并截取出现频次>15次者为高频词,获得词篇矩阵。利用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别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获得目前皮肤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共检索出5136篇文献,选择出现频次>15次的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共38对,聚为4类。结论现阶段皮肤病学的研究热点主要有3个大方向,即皮肤病的药物治疗、疗效评价及安全情况,黑色素瘤的遗传学、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生存预后、发病率与死亡率等,应用皮肤镜等影像技术诊断皮肤肿瘤,评估恶性皮肤肿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学 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洪君 王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8-758,共1页
患者男,31岁。因躯干、四肢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痒2年余于2013年8月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数个粟粒至黄豆大暗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轻微瘙痒。近3个月皮疹逐渐增多,以躯干为主,瘙痒加剧。既往健康.家族... 患者男,31岁。因躯干、四肢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痒2年余于2013年8月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数个粟粒至黄豆大暗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轻微瘙痒。近3个月皮疹逐渐增多,以躯干为主,瘙痒加剧。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脏、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原文传递
皮肤镜联合皮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浅表性淋巴管畸形1例
20
作者 姜玉 刘永斌 +4 位作者 秦朋 张琳琳 武海恩 马天琪 姚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3-646,共4页
患儿男,14岁。主诉:右侧躯干水疱5年,无痒痛。现病史:患儿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躯干出现散在的孤立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部分融合,疱液呈淡黄色或红色。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随年龄增长,自觉皮损渐增多、增大,于2019年5月13日来我院... 患儿男,14岁。主诉:右侧躯干水疱5年,无痒痛。现病史:患儿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躯干出现散在的孤立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部分融合,疱液呈淡黄色或红色。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随年龄增长,自觉皮损渐增多、增大,于2019年5月1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腋下躯干散在粟粒至绿豆大水疱,呈淡黄色至红色,部分互相融合成蛙卵样结构,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图1),质地柔软。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水疱内数个淡黄色的陷窝(图2A);陷窝被苍白的隔膜分开,部分陷窝内可见淡红至暗红色血液和"下垂体征"(图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浅表性 皮肤镜 皮肤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