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宋晓燕 陈蔷 齐晓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 (AR)活性的抑制作用 ,以探讨六味地黄丸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我院诊断为早期DN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 72例 ,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 (AR)活性的抑制作用 ,以探讨六味地黄丸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我院诊断为早期DN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 72例 ,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 (31例 ,常规治疗 ,即口服糖适平或注射胰岛素 )和治疗组 (41例 ,常规治疗加六味地黄丸 ) ,3个月为 1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DN的症状与体征 ;测定空腹血糖 (FBG)、早餐后 2小时血糖 (2hPBG)、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红细胞AR活性、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血、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改善情况。结果 (1)六味地黄丸可使D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 ;(2 )六味地黄丸使红细胞AR活性受到抑制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UAER ,血 β2 MG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3)对血糖、血脂、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抑制早期DN红细胞AR活性 ,改善DN各项指标 ,有助于早期DN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 六味地黄丸 红细胞 患者 AR 对照组 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 结论 原则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晓燕 朱凤 +1 位作者 郭剑 杨榕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脑血管病患者3816例,其中既往已诊断为糖尿病者308例,对其余未曾诊断糖尿病(DM)者进行OGTT。结果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7.2%,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为17....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脑血管病患者3816例,其中既往已诊断为糖尿病者308例,对其余未曾诊断糖尿病(DM)者进行OGTT。结果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7.2%,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为17.5%,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4.6%,若单纯检测FPG将漏诊全部IGR的25.8%及全部DM中的6.1%。结论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故应及早进行OGTT,以免遗漏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糖尿病 脑血管病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PI3K/GSK-3β通路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艳玲 赵玉珠 +1 位作者 付裕 穆中一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和胰岛素组。另随机选10只Balb/c小鼠为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和胰岛素组。另随机选10只Balb/c小鼠为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青蒿琥酯组灌胃100 mg/kg青蒿琥酯,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4周,胰岛素组皮下注射4 U/kg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5 d。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胰岛病理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兔抗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FBG、FINS、HOMA-IR、TG、MDA和FFA含量显著增加(P<0.05),p-PI3K/PI3K和p-Akt/Akt的蛋白比值以及GS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比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组、胰岛素组的FBG、FINS、HOMA-IR、TG、MDA和FFA含量显著降低(P<0.05),p-PI3K/PI3K和p-Akt/Akt的蛋白比值以及GS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葡萄糖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抑制PI3K/GSK3β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青蒿琥酯 胰岛素抵抗 PI3K/GSK3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邸蕴华 刘国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0期4135-4135,共1页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几年来,人们发现Hcy与糖尿病也有关,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利格列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静 郭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联合利格列汀的效果。方法 34例老年T2DM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5 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联合利格列汀的效果。方法 34例老年T2DM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5 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差异。结果治疗后FBG、PBG、Hb A1c及TG下降,PCP较治疗前上升,HOMA-IR较前下降(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利格列汀可有效降低老年T2DM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利格列汀 血糖
下载PDF
利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凤 宋晓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联合口服利格列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格列美脲加量至每日4 mg口服,治疗组联合利格列...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联合口服利格列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格列美脲加量至每日4 mg口服,治疗组联合利格列汀5 mg日1次口服,治疗12周,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变化(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下降:对照组HbA1c由(8.6±1.9)%下降至(7.3±1.9)%,治疗组HbA1c由(8.7±1.8)%下降至(7.4±1.6)%(P均<0.05);(2)低血糖情况: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3%,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不佳的患者联合应用利格列汀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 糖尿病 利格列汀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珠 宋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67-1368,共2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NPH)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或NPH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NPH)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或NPH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C肽升高,但甘精胰岛素组降糖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比NPH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甘精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
下载PDF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欣 赵玉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9期156-159,共4页
目的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比... 目的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MI(25.02±1.52)kg/m2低于本组治疗前的(26.41±1.28)kg/m2及参照组治疗后的(26.98±1.59)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32%(9/37)高于参照组的5.41%(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早期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未经特殊处理,但随着应用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耐受。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均有明显的降糖效果,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降低体重的效果更加明显,早期有不良反应,但随着应用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逐渐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晓南 王琴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新诊断(<2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对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新诊断(<2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对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组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均治疗16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损伤性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趋化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保护性脂肪细胞因子人网膜素-1、饱食分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可调节脂肪细胞因子,减轻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炎性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静 朱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作为亚临床甲减组,50例2型糖尿病同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情况...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作为亚临床甲减组,50例2型糖尿病同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亚临床甲减组的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与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纪珊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8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 7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疗程4周,观察下肢缺血症状及下肢血管多普勒检...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 7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疗程4周,观察下肢缺血症状及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缺血症状改善以及多普勒检测足背动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
下载PDF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联合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联合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长秀霖皮下注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长秀霖联合格列美脲片的治疗效果非常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口服降糖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理舒达)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理舒达)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与普伐他汀相比更为显著,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提示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CRP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行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晓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应用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抑亢丸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予以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应用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抑亢丸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予以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突眼度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46.94%与总有效率89.80%均高于对照组的20.41%及71.43%,且研究组的突眼度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 抑亢丸 甲巯咪唑
下载PDF
放射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8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放射碘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采用放射碘-131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要求患者选择甲状腺素片替代疗... 目的探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放射碘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采用放射碘-131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要求患者选择甲状腺素片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患者服碘次数、显像情况以及转移情况实施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无转移患者有效或者控制患者14例,进展患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有效或者控制患者26例,进展患者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远处转移患者4例,进展患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结论对于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采用放射碘-131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剩余甲状腺组织成功清除,针对转移病灶进行有效治疗,将疾病复发率有效降低,将患者的生存期成功延长,最终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碘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179-179,共1页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结果患者血糖、血脂、体重等各项指标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艾塞那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糖尿病 艾塞那肽 疗效
下载PDF
含糖饮料诱发的青少年糖尿病酮症的预后和普通糖尿病的区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厉平 朱风 +5 位作者 张毅 单鸿 李玲 刘聪 王艳军 陈威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6期31-31,65,共2页
一般认为,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抗体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低下所致,一旦发病,就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与之相对的2型糖尿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一般认为,青少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抗体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低下所致,一旦发病,就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与之相对的2型糖尿病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所致,一般需终生服药控制血糖。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趋向于多食少动,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青少年 葡萄糖毒性 含糖饮料
下载PDF
格列齐特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8期68-68,共1页
目的比较格列齐特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纳入,利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格列齐特组与格列美脲组各含83例,格列齐特组应用格列齐特进行治疗,格列美脲组则应用格列美... 目的比较格列齐特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纳入,利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格列齐特组与格列美脲组各含83例,格列齐特组应用格列齐特进行治疗,格列美脲组则应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应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格列美脲组83例患者中,显效6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96.4%,应用格列齐特组治疗的格列切特组83例患者中,显效49例、16例、无效18例,临床有效率78.3%,格列美脲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较格列齐特临床有效率更高,血糖控制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可为临床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齐特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随机对照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初发2型糖尿病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晓南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6期25-25,27,共2页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观察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变化情况、体重指数和胰岛素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比较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比较组体重指数和胰岛素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 磷酸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疗效
下载PDF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沙格列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剑 赵玉珠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451-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加用沙格列汀的效果。方法30例T2DM患者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加用沙格列汀5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加用沙格列汀的效果。方法30例T2DM患者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加用沙格列汀5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及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比较,FBG、PBG、HbA1c及TG下降(均<0.05),PCP较治疗前上升(<0.05)。结论沙格列汀可有效地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沙格列汀 血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