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12~18岁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的探讨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婷 王梅 +2 位作者 张东红 李荔荔 黄彦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 探讨沈阳市12~18岁人群中导致近视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评估。方法 对沈阳市4所中学的12~18岁青少年进行视力调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12~18岁人... 目的 探讨沈阳市12~18岁人群中导致近视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评估。方法 对沈阳市4所中学的12~18岁青少年进行视力调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12~18岁人群近视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33名调查对象,近视率为56.15%,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不近视、母亲不近视、从不吃甜食、无不良阅读习惯、睡眠时间8~10h、正确的阅读姿势,是12~18岁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父亲近视≥300度(OR=2.352,95%CI:1.461~3.787)、母亲近视≥600度(OR=4.732,95%CI:1.275~17.560)、不良阅读习惯(OR=1.955,95%CI:1.432~2.699)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 test拟合优度检验P=0.027,ROC曲线分析风险总分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688~0.750),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校正后的AUC为0.6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的精准度和区分度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修正模型。结论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与12~18岁人群近视发生均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有利于筛查近视相关因素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影响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敬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4期94-94,99,共2页
总结了针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术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措施。认为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护士的自身业务素... 总结了针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术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措施。认为对眼科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护士的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健康教育 护理
下载PDF
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邬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观察组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实施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在老年眼部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老年眼部整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观察组采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1%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眼部整形患者接受四步法眼袋整形术治疗,该方法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眼袋整形的美观,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步眼袋法 老年眼部整形 下睑皮肤入路法手术
下载PDF
眼科首诊糖尿病患者53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许贺 关秀梅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6年第7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眼科
下载PDF
2015/2017年辽宁省重点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东星 赵龙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度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为眼病防治和专科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7-12-31眼科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结合临床归类,Excel (2007)和SPSS17. 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度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为眼病防治和专科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7-12-31眼科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结合临床归类,Excel (2007)和SPSS17. 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总计43307例。60岁以上者占49. 92%,占比逐年增加,0~19岁患者占比逐年减少。晶状体疾病占31. 49%、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占20. 61%、青光眼占10. 29%、斜视占8. 70%、眼外伤占8. 49%、玻璃体疾病占7. 44%、眼睑结膜和泪器疾病占6. 51%、眼部肿物占2. 69%、视神经和视路疾病占1. 06%、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疾病占0. 89%、其他眼病类占1. 82%。手术38718例,占病例总数的89. 40%,其中晶状体相关手术16590例(42. 85%)、玻璃体内注射4697例(12. 13%)、斜视眼肌手术3491例(9. 02%)、抗青光眼手术2579例(6. 66%)。结论:构成顺位前5的病种依次为晶状体疾病、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青光眼、斜视和眼外伤。目前白内障治疗仍然是防盲治盲的主要工作,随着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迅速增长,其逐渐成为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眼科手术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柳姗姗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在青光眼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视野缺损、眼压、视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野缺损、眼压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术后患者,可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视力和眼压,减轻视野缺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护理 青光眼 自我护理能力 视力 视野缺损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青光增视方对青光眼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艳华 赵磊 +1 位作者 陈琳琳 左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2,159,共7页
目的探究青光增视方对青光眼大鼠模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烧灼大鼠右眼巩膜表面静脉制作青光眼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3.40、1.70、0.85 g·kg^(-1)·d^(-1))青光增视方颗粒(青光增视方给药... 目的探究青光增视方对青光眼大鼠模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烧灼大鼠右眼巩膜表面静脉制作青光眼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3.40、1.70、0.85 g·kg^(-1)·d^(-1))青光增视方颗粒(青光增视方给药组)或甲钴胺(0.159 mg·kg^(-1)·d^(-1))(西药组)灌胃,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眼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PI3K、AKT、PTEN、e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眼压均显著升高,但青光增视方高、中剂量组眼压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eNOS mRNA及PI3K、p-AKT/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I3K、AKT、e NOS mRNA及PI3K、p-AKT/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青光增视方给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青光增视方给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光增视方对青光眼大鼠模型的RG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PTEN、eNOS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青光增视方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青光增视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8
作者 姜艳华 赵磊 +1 位作者 陈琳琳 左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6-710,717,共6页
目的探讨青光增视方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RGC-5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用空白血清(模型组)、甲钴胺... 目的探讨青光增视方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RGC-5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用空白血清(模型组)、甲钴胺含药血清(西药组)、青光增视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青光增视方组)处理模型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RGC-5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GC-5的凋亡情况,采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GC-5的PI3K、AKT、PTEN、e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RGC-5存活率降低,模型组PI3K、eNOS mRNA与PI3K、p-AKT/AKT、e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青光增视方高、中剂量组RGC-5存活率增加,西药组、青光增视方高剂量组PI3K、eNOS mRNA及中剂量组的eNOS mRNA表达升高,各给药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I3K、p-AKT/AKT、eNOS蛋白表达升高;与西药组比较,青光增视方低、中剂量组PTEN mRNA表达升高,eNOS mRNA降低(P<0.05),高剂量组PI3K、p-AKT/AKT及中剂量组p-AKT/AKT蛋白升高,青光增视方高、中剂量组PTEN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光增视方对H2O2诱导的RG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PTEN、e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青光增视方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阳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对其行为、认知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共30...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对其行为、认知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6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共30例,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32例,采取心理护理)。通过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两组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对比,同时对比两组对疾病的认知、依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对疾病临床特征、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依从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优势更加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阳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155-157,共3页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9例,随机单双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为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知识掌握、生活质量、视力...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9例,随机单双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为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知识掌握、生活质量、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知识、健康知识、疾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较大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时可有效提升疾病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 生活质量 疾病知识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阳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青光眼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自护能力变化情况和...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青光眼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自护能力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心境状态各维度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青光眼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水平,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认知行为护理 负性情绪 自护能力
下载PDF
护理干预措施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昕凯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效果进行探寻。方法收集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患者200例开展本次研究,就诊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归纳入研究(1)组;10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 目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效果进行探寻。方法收集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患者200例开展本次研究,就诊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归纳入研究(1)组;10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归纳入研究(2)组。对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中提示错误事件发生率、焦虑HAMA、抑郁HAMD、遵医依从性量表Frankl评分、测量护理服务满意率、生活质量进行探寻。结果研究(2)组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中提示错误事件发生率1.00%,HAMA评分(6.18±1.14)分、HAMD评分(7.18±1.02)分,相比研究(1)组的9.00%、(9.33±2.15)分、(10.14±2.47)分而言均更低(P<0.05);护理后,研究(2)组Frankl评分(3.77±0.11)分,测量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9.00%,相比研究(1)组(2.33±0.15)分、90.00%而言均更高(P<0.05);研究(2)组测量QOL评分相比研究(1)组而言更高(P<0.05)。结论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测量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能够降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中提示错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况,提高遵医依从性,患者对测量相关护理服务质量越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 针对性护理干预 错误事件发生率 心理
下载PDF
非接触眼压计在青光眼患者眼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昕凯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眼压计在青光眼患者眼压测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选取200例青光眼患者(310眼)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非接触眼压计、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比较不同眼压测量方案的临... 目的探讨非接触眼压计在青光眼患者眼压测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选取200例青光眼患者(310眼)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非接触眼压计、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比较不同眼压测量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青光眼的检出率。结果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范围在6~50 mm Hg,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范围在6~58 mm Hg;对于眼压≤21 mm Hg的青光眼患者,非接触眼压计与Goldmann眼压计在眼压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眼压>21 mm Hg的青光眼患者,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值低于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值(P<0.05)。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测出293例青光眼,检出率为97.7%,应用Goldmann眼压计检出211例青光眼,检出率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而言,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不良反应少的优势,适用于大范围青光眼患者的筛查。对于处于临界眼压值的青光眼患者,推荐使用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以提高检出率,及时发现病理性眼压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非接触眼压计 GOLDMANN眼压计 眼压测量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晓楠 肖格格 +2 位作者 冯云 裴涌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7,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和比较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炎症反应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测,并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17例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12例,分别行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眼压升高者局部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或马来酸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根据二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总结2种病变的鉴别点.结果 2个组患者接受的术式均为穿透角膜移植术,组间患者术前不同角膜原发病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眼压为(16.00±3.19) mmHg(l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34.00±3.8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98,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术后发病时间为(21.92±8.60)个月,明显长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14.41±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09);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00±16.71)岁,明显小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57.24±1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22).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眼角膜后沉着物(KP)呈色素羊脂状,排列散乱,角膜严重水肿,可累及植片和植床,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无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水肿,治疗后多不能恢复;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角膜后KP排列规律,角膜内皮层洁净,角膜水肿仅累及植片,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密集且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损害轻微,治疗后可恢复正常.2个组间患者血清lgG水平和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角膜水肿、KP和炎症反应均重于内皮型排斥反应,且眼压升高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发病年龄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大于70岁的患者并发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可能性更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晚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术前角膜原发病对二者的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病理 穿透角膜移植/不良反应 抑制物排斥反应 角膜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角膜内皮炎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联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5
作者 于秀玲 徐丽 刘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筛选符合条件的DME患者(共60眼),随机分为3组:单纯注药组(开始时、4周、8周时注药),单纯激光组(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于注药1周行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每组各20眼。比较3组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4、8、12周BCVA和CMT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单纯注药组在相应时间点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单纯激光组8周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时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注药组治疗后与术前比较BCVA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周与8周时比较BCVA显著升高。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内视力提高不明显,个别患者加重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但8周后与单纯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黄斑格栅样光凝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基于体检中心的机会性眼病筛查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绍丹 梁远波 +5 位作者 孙晶 柳姗姗 许林 王海林 刘驰 李若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0-1125,共6页
背景盲和低视力是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诊断延迟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构建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易于推广的高危人群筛查和转诊模式,提高人群中未诊断和未治疗的视觉损伤患者的检出率和就诊率对中国眼健康和眼保... 背景盲和低视力是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诊断延迟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构建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易于推广的高危人群筛查和转诊模式,提高人群中未诊断和未治疗的视觉损伤患者的检出率和就诊率对中国眼健康和眼保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基于体检中心的机会性眼病筛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6年4-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日常生活视力、眼压和免扩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底照片由2名眼科医生分别进行阅片和诊断,对于结果不一致的图像由第3位眼科医生进行判别。以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盲和视觉损伤标准,按日常生活视力计算受检者中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比例。根据眼底阅片结果分析可疑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本项目6个月内共纳入15303名受检者,其中15197人完成了检查,受检率为99.3%。发现盲12例,占0.08%,中重度视觉损伤355例,占2.34%。结合眼压及免扩瞳眼底照相筛查出可疑青光眼患者228例,占1.50%,黄斑前膜80例,占0.53%,DR63例,占0.4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7例,占0.24%,黄斑变性14例,占0.09%,黄斑裂孔9例,占0.06%,可疑高眼压征358例,占2.36%。超过95%的可疑眼病患者未接受过任何眼科检查和相应治疗。结论基于体检中心的机会性眼病筛查高效、简便、可行、易于推广,可能成为中国防盲治盲以及眼健康服务中的可选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性眼病筛查 防盲治盲 眼健康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联合弥可保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鹤龄 方一惟 +2 位作者 骆君 陈欣华 王昕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3期364-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弥可保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96只眼)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48只眼)。对照...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弥可保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96只眼)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48只眼)。对照组患者参照青光眼临床路径用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联合弥可保口服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手术患者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8 d血压、脉搏、视力、眼压、视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结果 1药物对两组患者血压、脉搏治疗前、治疗后无明显影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眼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4治疗后观察组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视野平均敏感度(M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侧、上方、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减厚趋势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弥可保可以改善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野平均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延缓视野损害,减轻了患者术后发作后视神经纤维层水肿,延长了RNFL变薄的时间,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和血明目片 弥可保 视神经 视野平均缺损 视野平均敏感度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智 王昕华 李若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对51例54眼NVG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27例28眼,行单纯睫状体光凝术;B组14例14眼,avastin玻璃体腔...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对51例54眼NVG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27例28眼,行单纯睫状体光凝术;B组14例14眼,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术中敷贴;C组10例12眼,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wk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引流阀植入术。B,C两组均在治疗过程中尽早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结果:患者出院时平均眼压:A组为25.75±1.44mmHg,手术成功率为21%;B组为12.86±1.37mmHg,手术成功率为86%;C组为16.58±1.85mmHg,手术成功率为83%。结论:三种方法均不同程度降低眼压。但睫状体光凝术在术后1wk内多数患者眼压控制不在正常范围,故有视力眼不宜选择单纯睫状体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可在1wk内有效控制眼压,对于保存患者视功能明显优于单纯睫状体光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光凝术 AVASTIN 小梁切除术 引流阀植入术
下载PDF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秀玲 王海林 高殿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35mmHg)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35mmHg)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