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运动员流动现象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延辉 秦海霞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训练体制角度探讨辽宁省运动员外流的原因。分析运动员的流动意识与途径,人才流动对运动员自身、流出地、流入地等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应是既能满足运动员...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训练体制角度探讨辽宁省运动员外流的原因。分析运动员的流动意识与途径,人才流动对运动员自身、流出地、流入地等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应是既能满足运动员“经济人”需求,同时又能实现其“社会人”的愿望。提出建立有偿转让机制、实现体育人才市场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运动员 人才流动 市场化 经济社会学 有偿转让机制
下载PDF
“天下观”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丽 倪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中国“天下观”是举世唯一的社会观,为中国社会发展规约了方向。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中国的“天下观”实际上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地理上的概念,即中国人如何确立着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位... 中国“天下观”是举世唯一的社会观,为中国社会发展规约了方向。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中国的“天下观”实际上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地理上的概念,即中国人如何确立着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二是社会寓意方面的,即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独特的文明与传统。也即自然的天下观和人文的天下观的含义,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源自一个社会基础,即中国的乡土习性。“天下”视域下的中国社会既是充满僵化与超稳定因素的社会,又是弥布活力与变革的社会,在这里,“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经验”形成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乡土习性 社会发展模式
下载PDF
试论费孝通的社会学本土化思想架构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定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关键在于本土化研究方法的确立,费孝通在探索社会学本土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寻求社会学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追求社会学研究应用策略和价值关怀的协调、探求社会学研究从文化反思到人的自觉三个角度分析和归纳了... 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关键在于本土化研究方法的确立,费孝通在探索社会学本土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寻求社会学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追求社会学研究应用策略和价值关怀的协调、探求社会学研究从文化反思到人的自觉三个角度分析和归纳了其社会学本土化思想架构,费先生的这个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本土化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社会预测与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读阎耀军《社会预测学研究》一至二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 《理论与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社会预测 预测学 中国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社会 加速发展
下载PDF
从功能需求看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
5
作者 王文祥 赵定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可以用功能取向为线索梳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转向的,迄今为止,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成熟、发展和放飞四个阶段。与时代接轨,与现实相连是社会学理论生... 可以用功能取向为线索梳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转向的,迄今为止,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成熟、发展和放飞四个阶段。与时代接轨,与现实相连是社会学理论生存和发展的惟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视角 社会理论 功能取向
下载PDF
论经济社会学的社会人假设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欣 徐延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8-90,共3页
各种非经济行为和非利润最大化制度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责难,社会人假设和弱嵌入性概念可以很好地对此作出分析。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行动之中的,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行动主体在具体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制度中追求结构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经济人 社会人 嵌入 结构利益 非利润最大化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职工下岗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7
作者 李坚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是我国转型期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看 ,下岗实质上是失业 ,必然产生多重社会效应。再就业工程作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 ,不可能长期搞下去 ,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 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是我国转型期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看 ,下岗实质上是失业 ,必然产生多重社会效应。再就业工程作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 ,不可能长期搞下去 ,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寻找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 社会效应 再就业工程 下岗职工 经济转型 社会学 中国 性质 测定 社会效应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飞 张聪颖 汪岳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29-229,共1页
消费主义,即一种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通过289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并予以客观的描述,进而剖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来源,有89.6%来源家庭、4.8%来自... 消费主义,即一种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通过289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并予以客观的描述,进而剖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来源,有89.6%来源家庭、4.8%来自助学金和助学贷款,1.7%为亲戚朋友的资助、3.8%是个人兼职收入。大学生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已经逐步趋向实用化、理性化,更侧重个性特点、开放品格、精神层次和文化内涵,消费趋势呈“小康式”兼并着“误区式”发展。究其原因与不同的前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也受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在校大学生 当代 生活方式 文化内涵 家庭环境 价值观念 问卷分析
下载PDF
社会资本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延辉 张美生 陈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社会学方法,考察社会资本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运动员事业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独特的作用方式是:社会资本以运动员的人力资本为基础并在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运动员 社会关系 辽宁
下载PDF
“新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流动——以“内卷化”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红 李航 《青年探索》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文主要从宏观制度因素和微观个体主观感知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内卷化趋势。同时也验证了孙立平教授关于目前中国的社会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化的观点。
关键词 内卷化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失业群体 印度尼西亚 概念使用 人类学家 研究成果 文化模式 经济过程
下载PDF
中国社会原型与转型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定东 赵山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社会原型研究是社会转型研究理论根基的历史追问。和合本位、仪礼本位、宗法本位和土地本位构成了中国社会原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母本,在“历史时空”的延续和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外来文明的冲击,其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 社会原型研究是社会转型研究理论根基的历史追问。和合本位、仪礼本位、宗法本位和土地本位构成了中国社会原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母本,在“历史时空”的延续和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外来文明的冲击,其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异,但中国社会的“基因”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社会原型转型的重要外在因素,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四大标志构成了社会原型转型的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原型 社会转型 社会发展 历史分析
下载PDF
民生建设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底层视角看国家的回归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海东 王庆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76,共5页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仅通过"社会"的发育来解读中国改革的进程是有失偏颇的,由此我们主张国家视角的回归。民生建设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后果的一种回应,是对...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仅通过"社会"的发育来解读中国改革的进程是有失偏颇的,由此我们主张国家视角的回归。民生建设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后果的一种回应,是对作为改革代价承担者的底层群体的一种补偿机制,由此文章提倡一种底层视角,通过底层视角我们不仅看到社会与国家的分离,而且看到国家对社会的浸透以及二者的结合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建设 国家与社会 底层视角 国家的回归
下载PDF
俄罗斯“突变性”社会转型模式生成根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励群 赵定东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模式具有转型路径的“突变性”、治理体制的个人集权与地方分离主义并行发展性、社会发展的间断性与跳跃性共存以及发展方向“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等特点。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独特东西文明交融而...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模式具有转型路径的“突变性”、治理体制的个人集权与地方分离主义并行发展性、社会发展的间断性与跳跃性共存以及发展方向“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等特点。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独特东西文明交融而成的文化、独特的国民性格和民族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任何西化或东化的模式照搬都不适用于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转型模式 突变性
下载PDF
东北民俗文化:区域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吉国秀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89,共5页
东北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可供开发和挖掘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可以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文化认同的基础,减缓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震荡和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以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质,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支... 东北民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可供开发和挖掘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可以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文化认同的基础,减缓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震荡和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以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质,为区域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支撑。东北民俗文化的本质是区域民众理解他们在当代世界中位置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区域民众理解宇宙和现在的凭藉与根基。重新认识和寻找东北地区的创新精神与包容精神,找回失去的区域文化认同,完成民俗文化的创新,以民俗文化的发明与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也许是东北区域社会转型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东北 社会转型 精神动力
下载PDF
从新二元社会分析到社会政策选择——老工业基地下岗失业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的特殊性 ,处于不同经济和制度背景下失业现象的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也不尽相同。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失业问题 ,反映了中国外生型市场化发展过程的一个侧面。对下岗失业群体特征的社会基础分析 ,...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的特殊性 ,处于不同经济和制度背景下失业现象的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也不尽相同。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失业问题 ,反映了中国外生型市场化发展过程的一个侧面。对下岗失业群体特征的社会基础分析 ,是这种类型失业治理政策选择的前提。理解新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和老工业基地社会的特征 ,是解读当下东北振兴政策取向及政策有效性选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失业治理 新二元社会结构 社会政策选择
下载PDF
论大型国有企业失业人员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辽宁省的个案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定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17,共19页
大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转型适应发生了障碍,其根源在于单位习性的惯性作用和社会认同的自弃制约。单位习性源自国有企业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的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弃行为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 大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转型适应发生了障碍,其根源在于单位习性的惯性作用和社会认同的自弃制约。单位习性源自国有企业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的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弃行为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脱节的现实表现。转型适应有同化、整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同化、整合是转型适应的良性状态;而分化和边缘化则是其恶性状态。分化和边缘化的产生是由于体制内社会国家责任过重、社会保障项目过于全面等因素的影响。就社会政策的导向效用而言,社会保障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就会导致保护懒惰的消极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治理 转型适应 单位习性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武秀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劳动力需求和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一方面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 ,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 ,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受正规部门发展所限 ,正规... 本文从劳动力需求和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一方面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 ,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 ,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受正规部门发展所限 ,正规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 ,正规部门职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增强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吸纳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正规劳动力市场 就业需求 就业压力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辽宁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立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1,共6页
通过对三普、四普和五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广东、浙江两省以及全国总体变迁趋势的差异,发现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例上升和工业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这两种趋势表... 通过对三普、四普和五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广东、浙江两省以及全国总体变迁趋势的差异,发现辽宁人口职业结构变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人员所占比例上升和工业在业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这两种趋势表明单位制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集中的辽宁处于一种复杂的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职业结构变迁过程的形成,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原有体制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结构变迁 社会转型 辽宁
下载PDF
企业慈善——新时期我国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五洲 陈方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培养...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社会 企业慈善 双赢
下载PDF
城市社区的国家与社会:现实诉求和路径依赖 对C市“市长公开电话”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定东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111,共19页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his people directly, the mayor of C, a big city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publized a hotline number. The author argue, the key point of keeping the society in order is transformation of t...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his people directly, the mayor of C, a big city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publized a hotline number. The author argue, the key point of keeping the society in order is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pression institution of citizens and governing i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Expression institution origins from the paths that citizens rely on to participa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detachment of affinity between states and societie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harmonious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市长公开电话 现实诉求 路径依赖性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