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横贯性脊髓炎1例分析
1
作者 康西忠 马金荣 林树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272-5273,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脊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液滤过
下载PDF
艾拉莫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机制及对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岚 孙志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09-0012,共4页
研究艾拉莫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理机制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R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研究组(45例)采用MTX与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 研究艾拉莫德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理机制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R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研究组(45例)采用MTX与艾拉莫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辅助性T细胞1、17水平及体液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艾拉莫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骨代谢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细胞免疫指标
原文传递
羟氯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孙志娟 赵新伟 +2 位作者 胡丽伟 张静阳 刘俊兰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4-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RA合并IP 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吡非尼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RA合并IP 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吡非尼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氯喹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急性时相反应物、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3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P<0.05)。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病情活动度评价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关节肿胀计数均缩短或减少,且研究组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氧合指数、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能缓解老年RA合并IP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老年人 羟氯喹 吡非尼酮 C反应蛋白 氧合指数 药物毒性
下载PDF
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晓磊 武晔 +4 位作者 于笑霞 徐萍 平利峰 孙凤艳 胡丽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美国风湿病学会评分(ACR 20、ACR50)、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在麻木、怕凉等症状改善尤为显著;治疗1 a后治疗组ACR20、ACR50分别为88%、7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0%(P<0.05);通痹胶囊能够更好降低IL-1、IL-6、TNF-α含量。两组在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通痹胶囊及慢作用药改善怕凉、麻木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于笑霞 徐萍 +7 位作者 高平 马金荣 田俊阁 姜淑华 平立峰 高娜 韩和平 王立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8-569,F0006,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评价DFPP对RA的作用。方法RA活动期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2~3次,比较单次DFPP前后血RF、CRP和ESR的变化,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置换出血浆颜色的关系。结果DFPP后RF、CRP和ESR下降率分别为22.55%、57.08%和50.48%,均明显低于置换前(P均<0.001)。活动期RA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墨绿色混浊,黄绿色清亮;墨绿色者疾病活动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CRP、ESR),均明显高于绿色和黄绿色患者(P均<0.001)。结论DFPP能明显降低RA活动期患者的RF、CRP、ESR;患者置换出的血浆呈墨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颜色深浅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疾病活动性越高,颜色越深且越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置换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血浆颜色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血浆置换治疗 活动期 C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因子(RF) 关节肿胀指数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平利峰 王晓磊 +4 位作者 孙凤艳 姜淑华 孙志娟 刘丹 李闯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并根据病情活动分为LN活动组(35例)和LN非...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并根据病情活动分为LN活动组(35例)和LN非活动组(33例),另纳入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对各抗体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N活动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6%、34.29%、40.00%、57.14%,LN非活动组分别为69.70%、21.21%、24.24%、42.42%,对照组抗ds-DNA、抗C1q抗体阳性分别为5.13%、2.56%,无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阳性表达。3组比较各抗体阳性率均为LN活动组>LN非活动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6个月后,LN活动组和LN非活动组各抗体阳性率均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N患者血清抗ds-DNA、抗C1q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表达阳性率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7、0.611、0.455、0.387,P均<0.05)。结论血清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能反映SLE疾病活动情况,并与LN肾损害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自身免疫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姜淑华 武晔 +4 位作者 胡丽伟 平利峰 杨东星 曾伟 于珍珍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银苓消肿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症状积分、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ESR、CRP及RF水平显著下降,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银苓消肿丸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IL-21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孙凤艳 姜淑华 +2 位作者 平利峰 冯红卫 代立友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TfH细胞、IL-21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71.O%(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71±13)分比(6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痛关节数、肿痛关节数、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沉降率、总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1.1)个比(9.3±1.7)个,(3.0±0.8)个比(6.9±1.1)个,(6.4±1.2)×109/L比(8.5±1.0)×109/L,(280±66)×109/L比(313±68)×109/L,(40±11)mm/1h比(57±11)mm/1h,(2.7±0.6)分比(3.9±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fh细胞及IL-21水平低于对照组[(10±3)%比(20±6)%,(335±78)ng/L比(414±99)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m细胞及IL-21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712,0.709,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好,并能够显著改善Tf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徐萍 卢伟伟 +3 位作者 赵建勇 于笑霞 侯成成 李振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RA7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RA7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FP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关节症状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d类风湿因子、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7 d肿胀和压痛关节数目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1、3、7 d 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下降,且治疗后7 d较治疗后1 d下降明显(P<0.05)。结论 DFPP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RA可降低患者IL-6、TNF-α的表达水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浆置换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微量元素铜、铁与触珠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磊 武晔 +3 位作者 于笑霞 平利锋 卢伟伟 孙凤艳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88-1290,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软骨及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人群中RA的患病率达1%,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和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软骨及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人群中RA的患病率达1%,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和临床特点的异质性为RA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临床观察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铁及触珠蛋白(HPT)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分析,为RA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触珠蛋白类
下载PDF
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武晔 王晓磊 +2 位作者 姜淑华 胡丽伟 平利峰 《陕西中医》 2017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苓消肿丸。观察两组在治疗前... 目的:观察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苓消肿丸。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ACR20、ACR50、IL-1、IL-6、BAFF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在麻木、肿胀等症状改善来讲,表现差异尤为显著。治疗1年后观察组ACR20、ACR50分别为84%、76%显著高于对照组76%、62%(P<0.05)。银苓消肿丸能够更好降低IL-1、IL-6、BAFF含量,能够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在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提示安全性疗效两组相当。结论:在联合慢作用药基础治疗上加用银苓消肿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肿胀、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中医药疗法 湿热 @银苓消肿丸
下载PDF
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笑霞 田俊阁 +10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庆九 徐萍 马金荣 姜淑华 平利峰 卢伟伟 孙凤艳 潘红梅 高萍 韩和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试验组:72例活动性RA患者,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2—3次,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0名,其中IO名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各1次。试验组根据首次双重滤过血... 目的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铜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试验组:72例活动性RA患者,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2—3次,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照组:健康志愿者50名,其中IO名予以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各1次。试验组根据首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滤出液的颜色分为试验1组:血浆滤出液呈墨绿色;试验2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和黄绿色。应用电喷雾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试验组血浆滤出液中与绿色物质相关的成分(结论表明绿色相关成分为铜的化合物)。应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铜含量及首次血浆滤出液铜含量;比较两试验组铜含量与疾病活动指数的关系。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滤出液的颜色。结果①试验组首次血浆滤出液铜、血清铜含量分别为(3.61±1.12)mg/L,(2.46±0.7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0.21)mg/L,(0.72±0.19)mg/L](P〈0.01)。试验1组疾病活动指数、铜含量分别为39±8,(3.9±0.9)mg/L,明显高于试验2组[26±6,(2.6±0.4)mg/L](P〈0.01)。②试验组血浆滤出液呈绿色,对照组血浆滤出液呈黄色。③血浆滤出液中绿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结论体内微量元素铜的升高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浆置换
下载PDF
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间隔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萍 赵建勇 +3 位作者 卢伟伟 杨文静 于笑霞 李振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间隔周期。方法:将在某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此... 目的:探讨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间隔周期。方法:将在某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患者加用DFPP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前、进行治疗后的24小时、进行治疗后的72小时和进行治疗的第7天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RF、CCP、ESR和CRP检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24小时、治疗后的72小时和治疗的第7天时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从中找出用DFPP治疗RA的间隔周期。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RF、CCP、ESR和CRP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RF、CCP、ESR和CRP的水平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RF、CCP、ESR及CRP的水平在治疗后的3天内显著下降,在治疗后的第7天开始有上升的趋势。结论:用DFPP治疗RA的最佳间隔周期为7天左右。此疗法可有效地降低RA患者血浆中的自身抗体及相关的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 间隔周期
下载PDF
对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析
14
作者 徐萍 卢伟伟 刘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7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 目的 :探讨对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然后比较在治疗前后这些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与治护前相比,治护后,这些患者血清RF、CRP的水平及ESR均更低(P <0.05)。这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1/60)。结论 :对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有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NOD样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宁 侯成成 +7 位作者 章鹏 于仲涛 杨东星 卢伟伟 沈爱娟 刘铁 田俊阁 于笑霞 《新医学》 2019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和NOD2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NOD1和NOD2在RA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0例RA患者(RA组)、40例骨关节炎(OA)患者(OA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外...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和NOD2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NOD1和NOD2在RA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40例RA患者(RA组)、40例骨关节炎(OA)患者(OA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PBMC中NOD1和NOD2 mRNA水平。随机抽取10例RA患者、10例OA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的PBMC加入胎牛血清培养,并加入胞壁酰二肽(MDP)培养24 h,ELISA法检测3组上清液中IL-1β、IL-6、IL-8、TNF-α水平。结果3组PBMC中NOD2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RA组PBMC中NOD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P均<0.001),而3组PBMC中NOD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P作用于3组PBMC后,RA组的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另外2组(P均<0.05),而O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A患者的NOD2 mRNA表达水平较高。NOD2激活可能诱发IL-1β、IL-6、IL-8、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NOD2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外周血单核细胞 促炎因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俊兰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7期3225-3226,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科自2007年收治19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护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节炎病人 原因不明 主要表现 多关节炎
下载PDF
基于自噬探讨黄芪多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磊 武晔 +1 位作者 刘文雅 侯艳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6只体重15~30 g的1周龄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的颅骨提取成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006 1、0.012 2、0.022 4 g/L的黄芪多糖进行...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6只体重15~30 g的1周龄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的颅骨提取成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006 1、0.012 2、0.022 4 g/L的黄芪多糖进行干预培养,48 h后进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向细胞转染自噬荧光标记病毒,将转染成功的细胞分为对照转染组及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转染组,给予相应浓度的黄芪多糖干预培养,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0 mmol/L)与黄芪多糖共同干预成骨细胞,分为3-MA组、3-MA+黄芪多糖低剂量组、3-MA+黄芪多糖中剂量组、3-MA+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通过PCR检测抑制自噬前后黄芪多糖对成骨分化标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茜素红染色矿化面积比例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黄芪多糖中、高剂量组高于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高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P<0.05)。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转染组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转染组,且黄芪多糖中、高剂量转染组高于黄芪多糖低剂量转染组,黄芪多糖高剂量转染组高于黄芪多糖中剂量转染组(P<0.05)。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唾液酸蛋白(BSP)、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A1(COL1A1)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黄芪多糖中、高剂量组高于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高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P<0.05)。对照组、3-MA组、3-MA+黄芪多糖低剂量组、3-MA+黄芪多糖中剂量组、3-MA+黄芪多糖高剂量组RUNX2、BSP、OCN、COL1A1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可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成骨细胞 增值与分化 自噬
下载PDF
一贯煎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淑华 胡丽伟 +3 位作者 平利峰 孙凤艳 孙志娟 王晓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647-2650,共4页
目的:探究一贯煎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6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一贯煎组方治疗,2周为1... 目的:探究一贯煎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6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一贯煎组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通过Schirmer试验及唾液流率观察口干眼干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炎性指标Toll样受体9(TLR9)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Schirmer试验水平及唾液流率水平均有所上升,血清TLR9浓度及ESR、Ig G、CRP、AST、ALT、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一贯煎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疗效肯定,利于改善眼干、口干症状,提高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血清中TLR9、ESR、IgG、CRP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肝损伤 一贯煎组方 肝肾阴虚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及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玉慧 苏波 +6 位作者 林福安 费雅楠 于笑霞 范文强 陈海英 张学武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50/133),其次为骨科(24.1%,32/133)和皮肤科(23.3%,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现况调查 随访 慢作用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下载PDF
一贯煎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淑华 胡丽伟 +3 位作者 平利峰 杨东星 曾伟 于珍珍 《陕西中医》 2016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及IgG、AST、ALT的影响。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及IgG、AST、ALT的影响。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贯煎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IgG、AST、AL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且在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IgG、AST、ALT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一贯煎合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gG、AST、AL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一贯煎/治疗应用 谷胱甘肽/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