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1
作者 王佳旺 吴琼 +3 位作者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267例既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4例、非再狭窄组123例,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方法267例既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4例、非再狭窄组12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法、Bootstarp内部验证法评价预测列线图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结果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植入支架时间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896、20.711、9.856、1.244,95%CI分别为1.201~6.895、4.674~91.775、2.088~46.525、1.139~1.359,P均<0.05)。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988+1.063×(高脂血症,有=1,无=0)+3.031×(钙化,是=1,否=0)+2.288×(迂曲,是=1,否=0)+0.219×支架植入时长(年)。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82~0.880),χ^(2)=12.072,P=0.148,Bootstarp内部验证校准曲线与标准曲贴合良好。结论存在高脂血症、血管钙化病变、血管迂曲病变及PCI术中、植入支架时间较长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成功构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度、区分度及符合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高光仁 冯连荣 +5 位作者 付金国 郭润 牛和平 李凤鹏 张倩玉 张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究合并胸腔积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发病15 d内住院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脏彩超检查的AMI患者。按照心脏彩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有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比较2组... 目的探究合并胸腔积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发病15 d内住院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脏彩超检查的AMI患者。按照心脏彩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有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心脏磁共振心肌损伤指标及心脏彩超特征。通过门诊复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及卒中的复合终点。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11例中有胸腔积液31例(14.7%),无胸腔积液180例(85.3%)。与无胸腔积液组比较,有胸腔积液组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P<0.05);心脏磁共振成像示2组患者梗死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微循环阻塞及心肌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43例(20.4%)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0,P=0.075);其中6例(2.8%)发生全因死亡,有胸腔积液组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无胸腔积液组(9.7%vs.1.7%,P<0.05),2组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高龄及发生胸腔积液是随访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全因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腔积液 预后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年龄与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关系: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于建才 徐泽升 +6 位作者 刘永兴 彭万忠 刘娟 李亚 刘君艳 姜洋 刘德敏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症,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死率较高[1]。虽然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术后血栓形成,但是仍有25%左右患者有氯吡格雷抵抗现象[2]。黄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症,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死率较高[1]。虽然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术后血栓形成,但是仍有25%左右患者有氯吡格雷抵抗现象[2]。黄艳、Charfi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代谢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可根据基因分型确定氯吡格雷的给药量[3]。但是目前尚未普及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且ESC/AHA心血管治疗指南(2011年)并不推荐所有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进行基因检测,仅推荐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检测[4]。本研究主要探究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抗血小板治疗 CYP2C19基因分型
下载PDF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左前降支近端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付金国 高光仁 +8 位作者 牛和平 于恺 王磊 马占峰 郭润 李凤鹏 穆丽平 刘静 张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闭塞部位临近左前降支起始处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4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 目的探讨主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闭塞部位临近左前降支起始处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4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闭塞部位距左前降支开口部10 mm以内的患者,介入术中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主动深插至左前降支的闭塞部位保护左主干及左回旋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术中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4例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保护左主干及左回旋支后顺利完成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100%。12例患者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深插后进行了血栓抽吸,8例患者经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14例患者术中均无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血栓漂移至左主干、左回旋支等部位,无急性周围脏器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与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2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原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急性闭塞部位距左前降支开口部10 mm以内富含血栓的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利用深插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可起到保护左主干、左回旋支,预防血栓移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
下载PDF
静息全周期比值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一致性
5
作者 王佳旺 吴琼 +3 位作者 刘莲莲 韩雪 董传政 于靖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7-160,170,共5页
目的评价静息全周期比值(resting full-cycle ratio,RFR)与金标准冠脉血管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侵入性生理学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以RFR≤0.89作为参考值与FF... 目的评价静息全周期比值(resting full-cycle ratio,RFR)与金标准冠脉血管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侵入性生理学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以RFR≤0.89作为参考值与FFR≤0.80作为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价RFR与FFR一致性,RF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共189支血管。以RFR≤0.89作为参考值与FFR≤0.80作为参考值比较,两种方法一致性达81.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R^(2)=0.629,P<0.01),RFR≤0.89作为参考值其敏感度70.1%,特异度87.7%,阳性预测值75.8%,阴性预测值84.3%,准确率81.5%,ROC曲线下AUC面积为0.889(95%CI:0.842~0.937,P<0.01),RFR的cutoff值:0.915。约登指数为0.609。结论RFR与金标准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冠脉生理学评估方法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全周期比值 冠脉血管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原文传递
重组人B型钠尿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姚丽 张剑波 +3 位作者 李永星 刘丽娜 赵博韬 胡亚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后心衰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rh... 目的观察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后心衰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rhBNP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AMI指南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治疗;rhBN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首负荷剂量2μg/kg静脉注射冲击治疗,继以8.5 ng·kg^-1·min^-1的剂量静脉滴注(静滴)维持治疗,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HRV指标〔包括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LVEF、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以rhBNP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hs-CRP(mg/L):6.2±3.3比11.8±5.5,NT-proBNP(ng/L):2.5±2.0比6.4±4.3,LVEF:0.49±0.02比0.44±0.04,SDNN(ms):93.3±18.1比79.1±16.0,SDANN(ms):87.3±17.8比70.9±14.9,RMSSD:30.3±11.0比23.8±10.4,PNN50:(15.9±7.3)%比(9.6±5.5)%,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BNP能明显改善AMI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提高HRV,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率变异性 重组人B型钠尿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靶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永星 郭华 +3 位作者 贾宇彤 唐诗玲 姚丽 胡亚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对梗死区域心肌组织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行急症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术后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CTFC,...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对梗死区域心肌组织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行急症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术后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CTFC,将CTFC值偏大者纳入慢血流组,偏小者纳入快血流组,每组53例。于术后6 h内及12、24、48 h测定静脉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于术后1周和1个月、3个月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且通过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梗死区域的径向应变(RS)和纵向应变(LS)水平。比较两组CTFC、CK-MB、RS和LS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RS、LS与CTFC、CK-MB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 h内快血流组CK-MB高于慢血流组,12 h即出现慢血流组高于快血流组的分离现象,24 h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L:24 h时98.43±11.65比86.43±18.97,48 h时51.09±8.94比49.80±6.92,均P<0.05);快血流组CTFC明显低于慢血流组(帧:22.69±4.83比26.14±5.67, P<0.01)。随访期间,快血流组LVEF均高于慢血流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血流组RS和LS大于慢血流组,且从术后1个月起两组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RS:29.74±6.66比26.86±5.61,LS:-16.37±3.91比-15.27±3.22,3个月 RS:30.03±6.31比27.63±5.67,LS:-17.74±3.96比-15.75±4.17,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MB与RS及LS无相关性(均P>0.05);而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RS及LS与CTFC呈显著正相关性(快血流组CTFC与RS的r值分别为-0.526、-0.515、-0.532,CTFC与LS的r值分别为-0.532、-0.541、-0.572;慢血流组CTFC与RS的r值分别为-0.691、-0.685、-0.702,CTFC与LS的r值分别为-0.621、-0.584、-0.605,均P<0.01)。结论急症PCI术后CTFC与梗死区域收缩功能的恢复有关,CTFC可以作为预测PCI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的TIMI帧数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斑点追踪技术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颜利求 廉铮 +6 位作者 韩立宪 曹绪芬 赵荣诚 郑晔 郭楠 韩佳 于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50-3752,共3页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因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1449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与绝经后冠心病组比较,绝经前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因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1449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与绝经后冠心病组比较,绝经前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低(P<0.01),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吸烟率高(P<0.01),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P<0.01),双支、三支病变以及B型、C型病变的发生率低(P<0.01),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比例低(P<0.05),接受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以及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低(P<0.05)。结论:绝经前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及复杂程度低,但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比例低,药物治疗方面不如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积极。这可能是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高及不良预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女性 围绝经期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冠脉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泽升 宋志远 +3 位作者 马增才 彭万忠 曹绪芬 韩立宪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82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有心肺复苏史(男8例,女1例),对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指标、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PR发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82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有心肺复苏史(男8例,女1例),对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指标、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PR发生于症状开始后2~7小时,平均为(4.8±1.4)小时.CPR所需时间2~13分钟,平均(5.4±3.0)分钟.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6例,右冠脉近段闭塞3例,均无侧支循环.每支梗死相关冠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III级.复苏后遗忘症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急诊PCI治疗心肺复苏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CPR 冠脉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内支架治疗 AMI 结论 遗忘症 方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韩立宪 王贵松 +10 位作者 徐泽升 高巍 张军 马增才 彭万忠 崔海英 李洪稳 周继新 王玉刚 尚爱英 元柏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尿激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MI
下载PDF
固定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序贯心脉隆治疗急性前壁STE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丽 张力 +2 位作者 刘晨杰 林瑜 胡亚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固定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序贯心脉隆治疗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 目的观察固定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序贯心脉隆治疗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急性前壁STEMI后AHF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应用rhBNP后是否给予序贯心脉隆治疗分为非序贯治疗组(53例)和序贯治疗组(53例)。非序贯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固定剂量(0.5 μg/min)rhBNP静脉维持,疗程为3d;序贯治疗组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固定剂量(0.5 μg/min)rhBNP静脉维持3d,第4天给予心脉隆每次5 m/kg静脉滴注,每日2次,序贯治疗4d,疗程为7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HRV指标[包括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NVEF,NT-proBNP水平以及HRV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两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序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较非序贯治疗组更显著[NT-proBNP(ng/L):3.0±2.9比4.3±3.5.L,VEF:0.48±0.23比0.46±0.35.均P<0.05]。非序贯治疗组治疗7d 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贯治疗组治疗7d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非序贯治疗组[SDNN(ms):85.1±10.2比66.9±10.3.SDANN(ms):76.1±11.3比60.0±10.8,RMISSD:28.0±4.6比25.8±2.8.PNN50(%):8.0±2.3比6.8±1.6.均P<0.05]。结论固定剂量rhBNP序贯心脉隆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前壁STEMI后AHF患者的心功能,提升HRV,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脉隆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1164例心血管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病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长厚 陈树平 +2 位作者 彭万忠 元柏民 王刚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四年来慢性心衰病因分布和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收集 1997~ 2 0 0 0年住院并确诊慢性心衰患者 1164例 ,将心衰病因百分率作比较 ,并将 1997~ 1998年间与 1999~ 2 0 0 0年间心衰病因行阶段性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前三... 目的 探讨四年来慢性心衰病因分布和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收集 1997~ 2 0 0 0年住院并确诊慢性心衰患者 1164例 ,将心衰病因百分率作比较 ,并将 1997~ 1998年间与 1999~ 2 0 0 0年间心衰病因行阶段性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前三位病因为 :缺血性心肌病 ,风心病及高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高心病及肺梗死心衰呈上升趋势 ,风心病心衰呈下降趋势。结论 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降低某些慢性心衰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病因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心理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韩立宪 吴莉娜 +5 位作者 张红娟 曹绪芬 颜利求 韩佳 刘志先 杨启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反复疑病就医和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210例[约占...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反复疑病就医和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210例[约占同期PCI术患者的29.8%(210/704)],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心理治疗组(11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治疗组进行系统规范的强化性心理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2个月前后心理评估分数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同时随访观察6个月至2.5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疑病就医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随访阶段治疗组心理辅导不间断,以维持巩固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PCI术后2个月治疗组患者经过强化性心理干预后,心理评估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41.13±4.15比51.71±4.18,抑郁45.04±4.12比56.88±4.01,P<0.04);术后随访6个月至2.5年,治疗组临床疑病就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5.56%比79.51%,P<0.01),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0%比20.41%,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纠正负性情绪,使PCI术后患者反复疑病就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如果能够大规模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将大大减少这些患者的疑病就医和MACE发生,从而减少其不必要的医疗费用,以有效地使用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症 焦虑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秀英 张军 +4 位作者 彭万忠 曹秀芝 王贵松 尹万年 元柏民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CA)再通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对6 3例AMI患者于发病 2~ 6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4例成功。所有患者均于术前 1周内...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CA)再通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对6 3例AMI患者于发病 2~ 6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4例成功。所有患者均于术前 1周内及术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并测定HRV各项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AMI早期HRV均显著降低 (P <0 0 1) ,术后 3个月明显恢复 (P <0 0 5 ) ,而术后 12个月时仍低于正常 (P <0 0 5 )。但在PTCA组 ,HRV各指标于术后 6个月及 12个月时进一步明显改善 (P <0 0 5 ) ,而非PTCA组则无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AMI恢复期IRCA再通可以改善患者的HRV ,而这一作用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尚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冠状动脉再通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韩立宪 张军 +3 位作者 李洪稳 高巍 徐泽升 元柏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6年第4期153-155,共3页
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及次全闭塞状态,全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部分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CASI).其冠状动脉再通29例,成功率96.7%,其中完全性... 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及次全闭塞状态,全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部分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CASI).其冠状动脉再通29例,成功率96.7%,其中完全性再灌注27支(90%),部分再灌注2支(6.7%),仅1例IRCA 钢丝不能通过而失败.29例冠脉再通者随访2~36个月(平均18.7个月)无一例死亡,心功能均在Ⅰ~Ⅱ级.本文说明AMI恢复期冠状动脉再通是降低死亡率和维持正常心功能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恢复期 冠状动脉再通术
下载PDF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洪稳 周继新 +3 位作者 尚爱英 王海英 王玉刚 元柏民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3期23-23,共1页
心脏介入术后,由于血循环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栓脱落并随血流入肺动脉而发生肺血栓栓塞(PTE)。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行心脏介入术5690例,术后发生急性肺... 心脏介入术后,由于血循环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栓脱落并随血流入肺动脉而发生肺血栓栓塞(PTE)。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行心脏介入术5690例,术后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9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 心脏介入术后 术后并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 静脉壁损伤 高凝状态 血循环 肺动脉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红 胡亚民 +3 位作者 刘丽娜 张剑波 刘海霞 吴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诊断为持久性房颤患者,按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诊断为持久性房颤患者,按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心率的变化。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球形指数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左心室后壁厚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静息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次/min :76.37±7.25比89.76±8.79,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min : 90.71 ±8.56比87.80±6.26, 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次/min :76.37±7.25比87.80±6.26, PV0.05)。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球形指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均较治疗前增加,但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mm): 40.68 ±3.86 tt 41.99 ±3.97,左心房左右径(mm): 41.07 ± 2.85 比 42.69 ± 2.90,左心房球形指数:0.77±0.08 比 0.86±0.07,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mL): 107.48±32.90 比 118.98±35.75,均 PV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mL)为 38.59±12.37 比 39.81 ± 12.03,左心室后壁厚度(mm)为 11.34±2.39 比 12.80±3.27;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mL)为39.90± 11.54比40.65±11.50,左心室后壁厚度(mm)为11.90±2.57比12.99±3.16,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a、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a (ng/L):29.76±5.31 比 36.63±5.11, IL-6(ng/L): 14.37±3.36 比 22.65±4.58, hs-CRP(mg/L): 13.68 ±2.75比20.63 ±2.69,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T-pm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咧:431.80±42.54比365.89±39.81, 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g/L :351.80±38.76比346.89±35.82, P>0.05),故研究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可以防治持久性房颤患者左心房重构,延缓左心室泵功能减退。分析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能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替米沙坦 心房颤动 持久性 炎症反应 心房重构
下载PDF
66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利求 韩立宪 +3 位作者 曹绪芬 袁琛 王刚 赵荣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并与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临床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较男性少,合...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并与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临床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较男性少,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B型及c型病变的发生率均较男性高。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较男性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造影 女性 冠脉病变
下载PDF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军 毕春英 +5 位作者 左秀英 韩立宪 王玉刚 尹万年 王贵松 元柏民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1期24-24,共1页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本文通过对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提出青年人AMI的危险因素和常见诱因。1 资料...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本文通过对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提出青年人AMI的危险因素和常见诱因。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均选自我院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病例报告 青年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绪芬 卢清龙 +5 位作者 韩立宪 袁琛 王钢 赵荣诚 王娟 程晓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10.1级,预计行PCI者90例按就诊顺序...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10.1级,预计行PCI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n=45)和对照组(n=45)。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h。对照组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死及死亡情况,并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TIMI 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急诊PCI术后TIM10~2级,即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11.10%(5,45),TIMI3级血流发生率88.90%(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d盐酸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6.66%(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度,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AMI急诊PCI围术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手术期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