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州市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少丹 杨卫国 +2 位作者 刘月娥 王莹 杨忠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筛查沧州市新生儿眼底病变情况,并探讨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1873例(3746眼)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其进行... 目的筛查沧州市新生儿眼底病变情况,并探讨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1873例(3746眼)为研究对象,采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分析新生儿眼底病变情况,探讨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873例新生儿检出眼底疾病208例,检出率为11.11%;检出视网膜出血178例,检出率为9.50%,其中1度90例,2度58例,3度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新生儿接受机械通气、经阴道分娩、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均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沧州市新生儿眼底病变筛查中视网膜出血发病率较高,针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新生儿,临床上应给予干预,以降低其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眼底 视网膜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Wagner综合征1例
2
作者 付向男 李桂芳 刘瑞可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6期60-61,64,F0003,共4页
Wagn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VCAN基因为致病基因,该基因编码的VCA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构成玻璃体凝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玻璃体的完整结构中发挥作用。临床表现常为轻度或偶尔中度至重度近视、早期白内障、与进... Wagn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VCAN基因为致病基因,该基因编码的VCA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构成玻璃体凝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玻璃体的完整结构中发挥作用。临床表现常为轻度或偶尔中度至重度近视、早期白内障、与进行性视网膜萎缩相关的夜盲症、疾病晚期视网膜牵引和视网膜脱离,以及视力下降、视神经倒置、葡萄膜炎等,严重可致盲,目前多为对症治疗,儿童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确诊的Wagner综合征,全外显子基因测序证实患儿VCNA基因变异(c.7309G>A),父母该基因均正常,为新发变异。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以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gner综合征 VCAN基因 玻璃体视网膜病 青光眼 新生儿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新生儿肠道组织氧合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硕苗 刘瑞可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4期20-22,40,共4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可实时、连续、无创地监测组织氧合灌注情况的技术,已成为新生儿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肠道组织灌注状态,及时发现肠系膜缺血及肠道损伤,有助于预测肠道疾病的发生、判断疾病的...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可实时、连续、无创地监测组织氧合灌注情况的技术,已成为新生儿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肠道组织灌注状态,及时发现肠系膜缺血及肠道损伤,有助于预测肠道疾病的发生、判断疾病的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从而降低患病新生儿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新生儿肠道组织氧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新生儿 肠道局部组织氧饱和度 肠道疾病
下载PDF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4
作者 张丽萍 李桂芳 刘艳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19-719,共1页
患儿,男,16d。因出生后发现皮肤多处大疱于2010年9月2日入院。胎龄40周,第1胎第1产,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脐带绕颈1周,否认出生窒息史及羊水异常。生后反应、吃奶可。出生时即可见甲缘皮肤破溃,甲床内可见红色斑片影,之后指甲内可见渗液... 患儿,男,16d。因出生后发现皮肤多处大疱于2010年9月2日入院。胎龄40周,第1胎第1产,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脐带绕颈1周,否认出生窒息史及羊水异常。生后反应、吃奶可。出生时即可见甲缘皮肤破溃,甲床内可见红色斑片影,之后指甲内可见渗液、糜烂。不久臀部及髂后上棘等受压处出现红色皮疹,很快发展成水疱,疱液为黄色,周围有红晕,水疱逐渐发展为广泛的大疱,随后破溃,可见糜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丽燕 郭福庆 +2 位作者 倪树建 刘瑞可 王春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 086例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检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确诊及可疑病例31例,对比其MRI检查结果,评... 目的评价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 086例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检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确诊及可疑病例31例,对比其MRI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 31例新生儿中,超声检查胼胝体完全缺如14例,MRI显示13例一致,1例为部分缺如;超声检查部分缺如16例,脑MRI显示15例一致,1例为无胼胝体;另有1例超声检查为胼胝体异常,MRI显示为部分缺如。MRI显示31例新生儿中合并其他颅脑畸形者14例。结论超声与MRI检查对诊断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具有高度一致性,故前者可作为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常规筛查手段,后者则能作为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良及准确分类的确诊手段,结合二者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胼胝体发育不全 超声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及对临床筛查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时少丹 杨卫国 +3 位作者 刘月娥 李桂芳 黄祥訸 杨忠友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98-100,共3页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多发生于早产儿,近年来随着生产医学和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低出生体质量、低孕周新生儿存活率的增加,其发生率呈相应上升趋势,是导致患儿失明的主要诱因之一,也是导致白瞳症的眼病之一,明显...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多发生于早产儿,近年来随着生产医学和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低出生体质量、低孕周新生儿存活率的增加,其发生率呈相应上升趋势,是导致患儿失明的主要诱因之一,也是导致白瞳症的眼病之一,明显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报道[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时间窗有限,治疗最佳时机为阈值前病变,阈值病变发生后需在短期内进行手术治疗。已有研究证实[3],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阻止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轻或避免其所致的视力损伤。因此其防治关键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但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其发病因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加上目前我国相关筛查系统尚未完善,因此其确切病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主要研究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筛查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发生因素 临床筛查
下载PDF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BMP-7 miR-15b 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分析
7
作者 马萌萌 赵学辉 杨洁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骨形成蛋白-7(BMP-7)、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6例...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血浆骨形成蛋白-7(BMP-7)、微小核糖核酸-15b(miR-15b)、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伴有BPD,将其分为BPD组(n=45)和非BPD组(n=91)。分析早产儿BPD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BMP-7、miR-15b、25-(OH)D_(3)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有无脓毒血症及血浆BMP-7、miR-15b、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_(3)水平偏低是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5、2.208、2.280、2.517,P<0.05)。血浆BMP-7、miR-15b、25-(OH)D_(3)联合诊断早产儿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高于血浆BMP-7、miR-15b、25-(OH)D_(3)单独检测(0.822、0.849、0.824,P<0.05)。结论 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与机械通气时间长、血浆BMP-7、miR-15b水平偏高、血浆25-(OH)D_(3)水平偏低有关,且血浆BMP-7、miR-15b、25-(OH)D_(3)联合检测对早产儿BPD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骨形成蛋白-7 微小核糖核酸-15b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喂养困难状况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桂芳 边桂然 +4 位作者 张爱琴 王亚娟 于静静 孟康康 吴秀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喂养困难状况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喂养困难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 目的探究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喂养困难状况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喂养困难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后喂养困难状况、行为神经发育及生长发育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9.03±1.15)d,短于对照组[(11.25±1.29)d],体重增长速度为(20.20±0.08)g/d,高于对照组[(12.12±0.07)g/d],出院时纠正胎龄为(36.02±0.71)周,低于对照组[(36.36±0.0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BNA量表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评估评分分别为(9.21±0.78)、(6.85±0.47)、(6.87±0.46)、(4.85±0.34)、(4.81±0.27)分,均高于对照组[(8.50±0.70)、(5.68±0.45)、(5.70±0.52)、(4.02±0.40)、(3.92±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身长、头围、体重分别为(45.60±0.50)cm、(32.69±1.10)cm、(2.38±0.14)kg,均高于对照组[(43.05±0.32)cm、(31.54±1.15)cm、(2.05±0.17)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用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中不仅可改善喂养困难状况,还能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及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干预 腹部按摩 经口喂养困难 早产儿 喂养困难状况 行为神经发育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喂养困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桂芳 边桂然 +4 位作者 张爱琴 王亚娟 于静静 孟康康 吴秀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喂养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喂养困难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喂养干预,... 目的探究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喂养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喂养困难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统计记录两组干预后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口腔运动功能结果、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03±1.15)、(32.95±14.82)d,均短于对照组[(11.25±1.29)、(42.38±14.7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经口喂养时,观察组正常维度评分为(14.13±2.04)分,高于对照组[(11.04±1.70)分],障碍维度评分、失调维度评分分别为(8.53±1.82)、(8.23±1.40)分,均低于对照组[(10.46±1.67)、(10.52±1.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正常维度评分为(17.01±1.82)分,高于对照组[(14.30±1.65)分],障碍维度评分、失调维度评分分别为(6.48±1.34)、(5.05±1.27)分,均低于对照组[(8.70±1.59)、(7.10±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分别为(117.46±6.28)、(78.46±2.31)分,均高于对照组[(101.05±7.23)、(70.50±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用于喂养困难早产儿喂养干预中,不仅可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状态及口腔运动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还能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干预 腹部按摩 喂养困难早产儿 喂养困难状态 口腔运动功能 智能发育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治愈1例分析
10
作者 张丽萍 李桂芳 刘艳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2095-2095,共1页
对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治愈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因早产、生活能力低下12min于2010-07-07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3周行剖宫产娩出,四胞胎之大,出生体重1 600g。患儿生后2h出现呻吟、呼吸气促,给予CPAP辅助通气,患儿... 对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治愈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因早产、生活能力低下12min于2010-07-07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3周行剖宫产娩出,四胞胎之大,出生体重1 600g。患儿生后2h出现呻吟、呼吸气促,给予CPAP辅助通气,患儿呼吸转为平稳。生后12h出现呕吐1次,为少量黄白色黏液,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生后36h喂糖水后出现腹胀,渐加重,查体可见胃肠型.肠呜音弱.给予禁食、洗肠,洗肠后腹胀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畸形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IL-2、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艳平 张丽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白细胞介素(IL)-2、IL-4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目的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白细胞介素(IL)-2、IL-4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早产儿奶粉进行喂养,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给予维生素D。对比两组早产儿在治疗期间的血清25-(OH)D、IL-2、IL-4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血清25-(OH)D水平及IL-2、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d后,观察组的血清25-(OH)D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儿的IgA、IgM和IgG水平在治疗前、治疗4、12d后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期间,两组早产儿也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结论通过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提高伴有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血清25-(OH)D、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免疫抵抗能力,但对其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早产儿 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桂芳 刘翠青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205-207,共3页
近年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听性脑干反应(ABR)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本研究就ABR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旭 李桂芳 凌丽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9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6例VLBW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00 g、胎龄<32周)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后24 h内检...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6例VLBW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00 g、胎龄<32周)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14(0.10,0.18)mg/L,其中血清维生素A正常21例(14.38%)、血清维生素A缺乏96例(65.75%)、血清维生素A严重缺乏29例(19.86%),血清维生素A总缺乏率为85.62%。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发感染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LBW早产儿维生素A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早发感染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VLBW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注重对VLBW早产儿补充维生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维生素A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小脑发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影 李桂芳 +4 位作者 刘瑞可 李莉 杜学谦 李桂莲 陈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 目的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0.05)。结论胎龄<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发育 超声 胎龄 适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下载PDF
血清PON3、25羟维生素D3、FGF-23在早产儿中的表达及其对代谢性骨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凌丽丽 李桂芳 +2 位作者 王彪 赵学辉 刘会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927-193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3(PON3)、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早产儿中的表达及其对代谢性骨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患病早产儿200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酶3(PON3)、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早产儿中的表达及其对代谢性骨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患病早产儿2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正常早产儿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出生后1 d、7 d、14 d、30 d测定血清PON3、25(OH)D3、FGF-23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患病早产儿、正常早产儿中的表达差异。根据患病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发生情况,将其分成代谢性骨病组、非代谢性骨病组,比较两组出生后1 d的血清PON3、25(OH)D3、FGF-2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代谢性骨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出生后30 d的血清25(OH)D3、FGF-23显著高于出生后1 d,且血清PON3显著低于出生后1 d(P<0.05)。实验组血清25(OH)D3、FGF-2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龄≤30周的早产儿血清25(OH)D3含量显著低于胎龄>30周的早产儿(P<0.05)。在400例早产儿中,有52(13.00%)例发生代谢性骨病,348(87.00%)例无代谢性骨病。代谢性骨病组血清25(OH)D3、FGF-23水平显著低于非代谢性骨病组(P<0.05)。血清25(OH)D3、FGF-23水平预测代谢性骨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679。结论:与正常早产儿相比,患病早产儿的血清25(OH)D3、FGF-23水平显著下降,且胎龄越小,血清25(OH)D3、FGF-23水平越低,随着出生时间延长,二者逐渐增高;与非代谢性骨病患儿相比,代谢性骨病者的血清25(OH)D3、FGF-23水平明显下降,且二者对代谢性骨病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代谢性骨病 对氧磷酶3 25羟维生素D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凯 李洪天 +3 位作者 景亚丽 王杰芳 刘杰 王利春 《老年医学研究》 2022年第6期53-57,共5页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已经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经济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脑神经刺激技术,因其具有安全、有效、无痛及非侵入性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TMS以“...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已经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经济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脑神经刺激技术,因其具有安全、有效、无痛及非侵入性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TMS以“半球间抑制模型”“优势半球”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选用不同频率的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应用适宜的刺激强度、刺激位置及治疗时间,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人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桂芳 刘艳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确诊为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加常规治...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确诊为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加常规治疗(加强护理,改善通气,吸痰,吸氧,合并细菌感染者据药敏加用抗生素等),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5mg&g雾化吸入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两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辅治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细支气管炎 干扰素Α-2A 氨溴索
原文传递
运动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成长期小鼠骨代谢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丽丽 李桂芳 +4 位作者 王彪 赵学辉 刘会领 李建英 王新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分析运动如何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成长期小鼠骨代谢。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运动组小鼠在跑台上进行8周下坡跑;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右侧股骨生物... 目的:分析运动如何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成长期小鼠骨代谢。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运动组小鼠在跑台上进行8周下坡跑;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右侧股骨生物力学指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c-fos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骨成型蛋白2(BMP-2)、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APK)、黑质区磷酸化p38(p-P38)、黑质环氧合酶-2(COX-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运动组小鼠的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磷(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小鼠的各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小鼠的PDGFb、c-fos、ERK-1、BMP-2、P-MAPK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小鼠的黑质区p-P38、COX-2、caspase-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能够激活成长期小鼠的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成长期 运动 P38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IL-2,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19
作者 刘艳平 张丽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157-158,共2页
目的:分析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住院处理与感染性疾病专科处理... 目的:分析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住院处理与感染性疾病专科处理,n=60)和观察组(补充维生素D,n=60),干预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IL-2、IL-4与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结果:观察组补充维生素D后,IL-2、IL-4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未补充维生素D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前后IgA、IgG、IgM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IL-2、IL-4水平,对提高免疫力有显著影响,而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明显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维生素D IL-2 IL-4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慢性心房扑动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李桂芳 李建英 +4 位作者 吴秀芳 刘艳平 刘会领 刘瑞可 凌丽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432-432,共1页
患儿,男,1h。孕39“周因胎心快(220次/min)于2009年6月5日行剖宫产娩出,Apgar评分10分,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出生体质量3750g,生后发现心率仍快,达2200;/min,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生后无烦躁、气促、苍白,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慢性心房扑动 文献复习 先天性 APGAR评分 2009年 出生体质量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