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方及药效研究
1
作者 马超 段小莉 +7 位作者 赵宜君 张力卜 张彦辉 张喆 曲继林 赵淑元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55-61,79,共8页
为开发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产品,采用干法粉碎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填料等组分进行筛选。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最优配方:溴菌腈20.0%、多菌灵5.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DMF-6)4.0%、改性萘磺... 为开发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产品,采用干法粉碎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填料等组分进行筛选。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最优配方:溴菌腈20.0%、多菌灵5.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DMF-6)4.0%、改性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DMF-4)4.0%、白炭黑5.0%、柠檬酸0.15%、消泡剂Defoam X 0.5%,煅烧高岭土ZT补足至100%。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所制25%溴菌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25和833 mg/kg时,对叶片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2.25%和85.57%,对果实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76.56%和8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菌腈 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配方 柑橘炭疽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25%噁唑·氰氟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
作者 王娟 马超 +3 位作者 张喆 赵宜君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62-64,83,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紫外检测器和CHIRALCE OD-H柱,以正己烷、乙醇(95∶5,V/V)为流动相,在238 nm波长下进行25%噁唑·氰氟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3,变异...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紫外检测器和CHIRALCE OD-H柱,以正己烷、乙醇(95∶5,V/V)为流动相,在238 nm波长下进行25%噁唑·氰氟乳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3,变异系数分别为1.03%和0.5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2%、99.54%。此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均符合分析标准,可用于复配产品中的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酰草胺 氰氟草酯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
作者 张喆 孙甜甜 +6 位作者 马超 王娟 李静 陈冬梅 白亮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中甲维盐和虱螨脲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氨水=45∶40∶15(V/V)+0.1%氨水为流动相,在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中甲维盐和虱螨脲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氨水=45∶40∶15(V/V)+0.1%氨水为流动相,在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甲维盐和虱螨脲的分离度较好,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8(R^(2)>0.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2%和0.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100.16%。该方法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可有效用于复配产品中甲维盐和虱螨脲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虱螨脲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15%吡丙醚·氟啶虫酰胺悬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4
作者 白亮 马超 +4 位作者 赵宜君 张喆 张立群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3期70-72,共3页
本研究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5%吡丙醚·氟啶虫酰胺悬乳剂中吡丙醚和氟啶虫酰胺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分离... 本研究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5%吡丙醚·氟啶虫酰胺悬乳剂中吡丙醚和氟啶虫酰胺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的色谱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吡丙醚和氟啶虫酰胺的分离度较好,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2(R2>0.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3%和0.00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0%和99.05%。该方法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符合分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丙醚 氟啶虫酰胺 液相色谱 分析方法
下载PDF
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淑宁 闫晓静 +4 位作者 杨代斌 崔丽 韩鹏 徐军 袁会珠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4期43-48,共6页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及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且使用方便。当施药量达到200mL/7667m^2时,2014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2.41%、89.2%、83.25%及95.29%;2015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试验地,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72%、81.95%、90.9%;两年防效均优于或持平于对照药剂。最佳施药量为200m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油膜剂 喀菌酯 噬咲酰胺 水稻纹枯病 田间药效
下载PDF
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配制及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力卜 马超 +4 位作者 杨代斌 段小莉 杨洋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19年第5期7-10,共4页
以噻呋酰胺和嘧菌酯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确定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为噻呋酰胺2%、嘧菌酯2%、癸酰胺10%、十二碳醇酯5%、601#2%、JP-95112%,助溶剂(油酸甲酯和溶剂油200#的质量比为2︰1)补至100%... 以噻呋酰胺和嘧菌酯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确定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为噻呋酰胺2%、嘧菌酯2%、癸酰胺10%、十二碳醇酯5%、601#2%、JP-95112%,助溶剂(油酸甲酯和溶剂油200#的质量比为2︰1)补至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有效成分用药量为90g/hm^2、105g/hm2时,药后10d防效分别为68.77%、73.18%,药后30d防效分别为82.39%、87.48%,均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嘧菌酯 展膜油剂 配方 田间防效
下载PDF
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曲继林 陈昶 +3 位作者 陈睿 马超 纪明山 徐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36-140,共5页
为验证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在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辽阳市佟二堡镇、营口市石佛镇、东港市黄土坎镇各选取2块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剂量、剂型和成分处理间的防治效... 为验证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在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辽阳市佟二堡镇、营口市石佛镇、东港市黄土坎镇各选取2块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剂量、剂型和成分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有效用药量为125 g/hm 2,用药次数为1次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25%噻呋酰胺·嘧菌酯悬浮剂,相较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单剂和嘧菌酯单剂防效分别高16.8%~20.0%、12.2%~17.7%、14.2%~17.3%,且展膜油剂处理产量高出其他处理3.6%~19.0%。嘧菌酯和噻呋酰胺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相比其他剂型或单剂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节工省时、治防兼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嘧菌酯 展膜油剂 防效 水稻纹枯病
下载PDF
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复配制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协同增效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纪林东 马超 +5 位作者 徐军 赵宜君 张彦辉 段小莉 杨洋 陈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4-879,共6页
为提高现有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的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防病效果,确定了二者复配的增效作用及适宜配比。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质量比为9:1和1:1... 为提高现有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的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防病效果,确定了二者复配的增效作用及适宜配比。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和纳他霉素质量比为9:1和1:1时,复配制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具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6348和1.7145;二者质量比为9:1、7:3和1:1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7268、1.6335和1.5336。田间试验表明,3%中生菌素·纳他霉素可湿性粉剂(9:1)500倍稀释液防病效果最好,施药7d后对叶片和果实上的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81.04%和78.48%,显著高于单一制剂的防病效果。上述结果表明,适当配比的中生菌素与纳他霉素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强,对生物农药的田间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中生菌素 纳他霉素 协同增效
下载PDF
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洋 赵宜君 +6 位作者 马超 段小莉 张力卜 张彦辉 张立群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了筛选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在江苏省宿迁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施药量为135和225 g a.i.... 为了筛选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本研究采用茎叶喷雾法,在江苏省宿迁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施药量为135和225 g a.i./hm^(2)时,第2次施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0.85%和71.24%,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并且持效期达14 d以上,优于噻呋酰胺推荐剂量72 g a.i./hm^(2)下的防效,远高于空白对照。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抽穗灌浆均无不良影响,单季最高增产最高可达20.72%。该药剂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推荐施用量为135~225 g a.i./hm^(2),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推广应用前景良好,可达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氟环唑·咪鲜胺微乳剂 水稻纹枯病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亮 马超 +2 位作者 赵宜君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本研究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缓冲盐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和2489 UV-Vis检测器,在245 nm波长下对样品中的12%虫螨腈·多杀菌... 本研究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缓冲盐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和2489 UV-Vis检测器,在245 nm波长下对样品中的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虫螨腈和多杀菌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2和0.9998(R^(2)>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3%和0.6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和96.29%。该方法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符合分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多杀菌素 液相色谱 分析方法
下载PDF
30%咪鲜·氟环唑微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志秀 马超 +5 位作者 张力卜 段小莉 李佳浩 张彦辉 徐军 陈昶 《现代农药》 CAS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为填充物,4.6 mm×250 mm/5μm的不锈钢柱和Waters 2489 UV-Vis检测器,在225 nm波长下对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氟环唑的线性相关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为填充物,4.6 mm×250 mm/5μm的不锈钢柱和Waters 2489 UV-Vis检测器,在225 nm波长下对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氟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7%和0.6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和99.94%;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符合分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氟环唑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30%咪鲜·氟环唑微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娟 张刚应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8期22-25,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和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C 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30%咪鲜·氟环唑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氟环唑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0.9996,变异系数方别为0.49%、0.8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和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C 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30%咪鲜·氟环唑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氟环唑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0.9996,变异系数方别为0.49%、0.8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8%、9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氟环唑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30%赤霉·噻苯隆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娟 张刚应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5期33-36,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30%赤霉·噻苯隆粉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赤霉酸和噻苯隆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8、0.9986,变异系数方别为0.65%、0.7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30%赤霉·噻苯隆粉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赤霉酸和噻苯隆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8、0.9986,变异系数方别为0.65%、0.7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酸 噻苯隆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40%肟菌酯·咪鲜胺水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亮 马超 +4 位作者 赵宜君 张喆 张立群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40%肟菌酯·咪鲜胺水乳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31:38:31)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流量为0.9 mL/min,柱温为25℃,选择230 nm波长检测。[结果]咪鲜胺和肟菌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40%肟菌酯·咪鲜胺水乳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31:38:31)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流量为0.9 mL/min,柱温为25℃,选择230 nm波长检测。[结果]咪鲜胺和肟菌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1,相对标准偏差均为0.3%,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9.79%。[结论]此方法快捷简便易操作,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菌酯 咪鲜胺 液相色谱 分析
原文传递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应用对大豆菌核病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曲继林 曹友文 +7 位作者 段小莉 陈睿 徐军 赵宜君 杨洋 纪明山 陈昶 马超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1-615,共5页
[目的]试验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应用对大豆的抗病增产提质效果。[方法]以“辽黑豆5号”为大豆供试品种,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开展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结合24-表芸苔素内酯和复硝酚钠等植物生... [目的]试验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应用对大豆的抗病增产提质效果。[方法]以“辽黑豆5号”为大豆供试品种,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开展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结合24-表芸苔素内酯和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菌核病、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喷施2次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300 g/hm^(2))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菌核病的防控效果可以达到65%以上,可显著提升大豆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大豆平均增产幅度达到7.35%,并且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2.79%、6.64%和3.18%。[结论]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施用于大豆具有抗病、增产和提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豆 菌核病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超 张力卜 +5 位作者 李佳浩 张彦辉 段小莉 杨洋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开发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结果]当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 [目的]开发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结果]当吡唑醚菌酯12.8%,啶酰菌胺25.2%,DSC2005 5.0%,Ethylan NS-500LQ1.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0%、丙三醇4.0%、消泡剂SAG630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结论]该配方适用于不同熔点的吡唑醚菌酯原药,具有优良的低温和高温稳定性,为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复配悬浮剂配方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啶酰菌胺 悬浮剂 配方
原文传递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研制及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超 赵宜君 +6 位作者 张力卜 李佳浩 张彦辉 段小莉 杨洋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37,共6页
[目的]开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对较优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及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并采用表面张力法对表面活性剂组合的复配性能进行... [目的]开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并对较优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及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并采用表面张力法对表面活性剂组合的复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当表面活性剂8561与G5000的用量为5%和1%时,即摩尔比为4:1时,可制得合格的15%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该比例下,2种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与宏观现象相符。[结论]将复配表面活性剂协同增效理论与农药悬浮剂的研制相结合,对农药制剂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悬浮剂 表面活性剂 复配
原文传递
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的制备和防效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力卜 马超 +6 位作者 段小莉 赵宜君 李佳浩 张彦辉 杨洋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0-723,737,共5页
[目的]为获得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将原药、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分散介质混合剪切均匀,使用砂磨机进行湿法研磨,并对上述助剂进行筛选。[结果]最终确定了33%螺虫乙酯·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螺虫乙酯11.0... [目的]为获得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将原药、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分散介质混合剪切均匀,使用砂磨机进行湿法研磨,并对上述助剂进行筛选。[结果]最终确定了33%螺虫乙酯·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螺虫乙酯11.0%、噻嗪酮22.0%、分散剂SC-60为4.0%、润湿剂SC-65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0.1%、硅酸镁铝1.0%、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X-70550.2%、去离子水补足。使用本配方研制的33%螺虫乙酯·噻嗪酮悬浮剂对柿棉蚧进行防效测定,使用剂量为147~330 mg a.i./kg,10 d防效为54.70%~70.26%,28 d防效为69.20%~78.75%。[结论]该配方制备的悬浮剂平均粒径<2μm,悬浮率98%以上,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悬浮剂的要求。建议使用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剂量为220~330 mg a.i./kg对柿棉蚧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虫乙酯 噻嗪酮 悬浮剂 配方 柿棉蚧 防效
原文传递
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彦辉 马超 +6 位作者 赵宜君 张力卜 李佳浩 段小莉 杨洋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488,499,共5页
[目的]确定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配方。[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对粒径、黏度、分散性、析水率等指标检测,确定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采用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确定了12... [目的]确定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配方。[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对粒径、黏度、分散性、析水率等指标检测,确定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采用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确定了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配方的最佳配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虫螨腈10%,DSC-2006 2.5%,W-10 1.0%,4913 2.5%,乙二醇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0.7%,消泡剂QS-308 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量为18 g a.i./hm^(2)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尤佳,药后3 d的防效为70.12%,药后7 d的防效为82.67%,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论]该配方制得的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贮存稳定性好,分散性优,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生物活性较高,为甲维盐和虫螨腈复配悬浮剂配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数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虫螨腈 悬浮剂 配方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48%烯酰吗啉·氰霜唑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超 赵宜君 +6 位作者 赵淑元 段小莉 张力卜 张彦辉 杨洋 徐军 陈昶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7-572,共6页
[目的]开发48%烯酰吗啉·氰霜唑悬浮剂。[方法]采用常规湿法研磨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并测试了不同配方的粒径、析水率、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采用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对葡... [目的]开发48%烯酰吗啉·氰霜唑悬浮剂。[方法]采用常规湿法研磨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原药进行了筛选,并测试了不同配方的粒径、析水率、分散性、冷贮、热贮和冻融稳定性等指标。采用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当烯酰吗啉40.0%,氰霜唑8.0%,JP-8453 4.0%,Atlas 5002L2.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0.5%、乙二醇4.0%、柠檬酸钠1.0%、消泡剂SAG630 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48%烯酰吗啉·氰霜唑悬浮剂。该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剂量为160、192 mg a.i./kg对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尤佳,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3.53%和87.91%,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72.62%和86.61%,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论]该配方适用于不同工艺生产的氰霜唑原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药效,可指导烯酰吗啉和氰霜唑复配悬浮剂配方的开发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酰吗啉 氰霜唑 悬浮剂 配方 田间药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